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在傅公祠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曾于1929年6月下旬由北平到太原,在当时为阎锡山绥靖公署“高级招待所”的傅公祠的组碧楼住过几天,已查清无疑。现就其人其情其事略述于后。
  
  吴稚晖其人
  
  吴稚晖(1865——1953)江苏武进人。原名眺,亦名敬恒,字稚晖。曾署朏盦。耕读传家。父有成公,字屺峰。数世单传。母邹太夫人,系无锡邹氏望族。遭社会之乱,避地先生故里,年18岁,与其父结婚。20岁时生敬恒,25岁时,因产后患痢去世。敬恒6岁随外祖母陈太夫人归养于无锡,以至成年。故有人称吴敬恒为无锡人,敬恒则常笑曰:“谓余武进人可,无锡人可,总之,中国人也。”
  吴稚晖7岁入塾启蒙,18岁开始教读,23岁入县学,25岁入江阴南菁书院,27岁乡试中试。28岁入京会试,试卷经“堂备”未中。1894年30岁起,初任天津北洋学堂教习,继回上海,任南洋公学学长。后留学日本,在东京就读高等师范。旋因友人陆炜士等函约与钮永建回国到广东,分别筹备广东大学堂及广东武备学堂。后又携青年学生再赴日本。因驻日公使蔡钧不允保送江苏、浙江、江西9名自费生入成城学校(即士官学校预备学校),出而力争,被课“妨害治安”罪名,驱逐出境。他予怀绝命书,愤而投水,遇救。时蔡元培亦在日本,闻迅,亟护送同归。
  吴稚晖回上海后,参与组织爱国学社,发表演说,鼓吹革命。1903年,为《苏报》撰文,抨击清廷。6月,“苏报案”发生,因被疑告密,遂走香港,得友资助,转赴伦敦。1905年冬参加同盟会。次年,与李石曾(煜瀛)、张人杰(静江)等在巴黎成立“世界社”。发刊《新世纪》杂志,宣传无政府主义。武昌起义后回国。“二次革命”失败,与蔡元培再赴欧洲。1915年与李石曾等发起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提倡以工兼学。1916年回沪,与钮永建创办《中华新报》。1921年率学生一百余人赴法国,出任里昂中法大学校长。1922年回国,奔走于京、沪、津间,曾劝说陈炯明悔过无果。1924年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后又改任中央评议委员。
  吴稚晖在中国国民党的所谓“改造”中力主清党,上书诋毁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孙中山在北京病故时他曾参与治丧,扶柩移灵。蒋介石受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时,他曾代表国民党中央授旗北伐。此后,曾历任国民党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中央研究院院士、国民大会代表、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等职。1953年病故。有《吴稚晖先生全集》出版。
  
  住傅公祠其事
  
  据查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冯玉祥日记》中的1930年2月28日有记:“……下午三时,抵太原北门外车站。次宸、启宇、菊村、定五、子良、更陈、雯掀、实甫等及民众团体代表,伫立迎候。余与百川下车,一一握手致谢,复登车进城。直驶傅公祠下榻。间壁即山西省党部。未久前,曾接待何应钦,吴稚晖在也。三点,送百川回寓所。五点,邓飞黄自香港来,遂偕邓及孔雯掀参观此间碑帖。盖傅公祠,为傅山(青主)故居,傅精研岐黄,隐居不仕,有道德,有文章,为晋人夙所崇拜,故今日该祠已成为并市一名胜地也。”
  
  《冯玉祥日记》里所说的“未久前,为接待何应钦、吴稚晖在也。”接待何应钦的情况,已有《何应钦曾带兵住傅公祠》一文于本刊2006年第七期刊发。至于吴稚晖接待事,有说住过一次,有说住过两次。现已查到一次得到证实。据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民国阎百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三)》记载,1929年“吴敬恒等六月二十五日有电——赴并会晤。”文曰:“太原阎总司令勋鉴:壇密敬恒等于今日下午五时随蒋主席抵平,宥晚敬恒等三人,由平起身来晋,敬述一切,驰电奉闻。吴敬恒、赵戴文、孔祥熙同叩有印。”阎于六月二十六日,“复吴敬恒等宥电——欢迎来并。”文曰:“北平总部行营转吴稚晖先生、孔部长庸之兄、赵部长次陇兄钧鉴:密有电诵悉。驺从枉顾,至表欢迎,均径以待,伫盼高轩。阎锡山宥辰印。”
  该年谱没有记载吴等人与阎的会谈情况,紧接着记载:“六月二十八日,与吴敬恒等联名致中央执监委员俭电——请免对冯之处分。”文曰:“北平蒋主席转南京中央党部执监委员钧鉴:树密此次于豫鲁撤兵,冯君玉祥养病华山,消息阻滞,部属未明真相,或不免有怀疑误会之处。锡山近在邻省,见闻较确,敬恒等衔命抵晋,与渠面谈,尤能深自怨艾,实属深明大体。值此党国初建,渴望和平,冯君既已解除兵权,愿即出洋游历,钧部当必俯念前勋,崇尚宽大。拟请将其前之处分,咨照国民政府即予免除。将来报告全体会议,以示笃念勋劳之意。谨合词电恳,伏乞垂察为幸。吴敬恒、孔祥熙、赵戴文、阎锡山叩俭印。”本段电文至少可以肯定两点:其一、吴敬恒等最迟于26日到并住傅公祠,到28日尚未离开,至少在傅公祠住过3天时间,或许还要长些;其二、吴敬恒等3人奉蒋介石之命到晋“敬述一切“,讲了些什么,商谈详情如何,虽未见此文字记录,但从此前此后以及诸多电文中,都可窥测出是与蒋、阎、冯之间相互争斗的有关事情,是与阎、冯下野有关的,这些都是与当时全国的军阀争战密切相关的事情。
  众所周知,在1929年前后的几年时间里,人们通常口头上称之为军阀混战时期,事实确实如此。当时,各军阀之间,都在争抢地盘,争夺霸权。1928年末,“蒋桂战争结束了,但新军阀之间的混战却没有就此停止。一九二九年五月,蒋冯战争爆发。转至一九三O年一场更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又开始了,这便是蒋桂冯阎中原大战”(《风尘逸士——吴稚晖别转》人民文学出版社)。蒋冯战争说的是“一九二九年夏天,冯(玉祥)准备反蒋,把原来驻山东的孙良诚部队及在河南的军队,全部西撤。冯在华阴开军事会议,表示要反蒋。”并“打算队伍摆好之后,先压迫阎锡山表明态度,一同反蒋,如果阎不肯从命,就先打山西,再打蒋介石”。可事出意外,会后,冯的部将韩复渠、石友三倒戈,冯受到严重打击,“西北军的声威大落,全部退入潼关,闭关自守了。”而蒋介石则“用国府的名义下令讨伐冯玉祥后,阎锡山由太原电冯,劝他出洋,自己愿意陪同出国。冯接阎电,随即通电下野。……但反蒋这口气没有出,于是派邓哲熙、曹浩森(冯的参谋长)到太原找阎,希望阎共同反蒋。……而阎闪烁其词,”意思是“约冯过河到晋面谈”(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邓哲熙文)。
  
  吴稚晖等人这次来并住傅公祠,就是受蒋介石之命对阎锡山出洋事当说客的。其实,这事在吴等人抵并之前的6月25日,国民政府令即派任阎锡山为“西北宣慰使兼办军事善后事宜,护冯出国。”同日,阎即“复赵戴文电,决偕冯出洋。”26日,又“与冯玉祥联名通电出洋,并另再电请中央开去本兼各职。”同日,阎锡山还“上蒋总司令宥有电——冯因病未克赴平,”电文曰:“……焕章既未克行,山拟俟稚晖先生及孔、赵两部长到晋见面后,即行赴平,晋谒钧座,报告一切。谨肃奉复。”吴稚晖等3人此行之目的,在6月29日,阎锡山以个人名义单独发给蒋介石的“艳午电——同去为免战祸,编遣可除割据,”也证实是为挽留阎锡山而来。其电文曰:“北平蒋总司令钧鉴:树密稚晖、庸之、次陇诸同志来晋,备聆钧谕,谆谆以勿轻言去为嘱。惟锡山尚有愚见,谨为我钧座披沥陈之:(一)西北军善后事宜,如无人主持,必致横生枝节,此点为钧座所荩虑,锡山亦熟筹之矣。山不去,是使其部下认此次为骗局,因疑生惧,铤而走险,战祸即在目前。此时如遴派一冯部所信任之军事大员前往,将中央对彼谅解之意,剀切说明,加以优遇,以安其心,使之真认识此后为中央直辖部队,不生其他疑虑,再按照编遣会议办法,实行编遣。锡与焕章同行,对于焕章不失信,其部下自能安心,善后自易着手。(二)国家统一,舍军权集中,别无他法,各集团军化整为零,始能免除割据之患。且非化整为零,不能消灭反对者利用之目标。反对者利用之目标消灭,以后则反对者皆变为赞助者矣。故为现在军事计,为将来立国计,均当如此。如虑编遣未实行以前,不免有小部分发生纷扰,然此不过社会上稍感不安,决不至危及国本,轻重权衡,间不容发。现在军队认识主义与国家均有相当程度,未可以旧日之例推测将来。山若不去,焕章亦不能成行,反动者正好利用之也。并及鉴察,发电后即起程赴平,先此电陈,请容面禀。阎锡山叩艳午。”(《民国阎伯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
  
  阎锡山在与冯玉祥出洋问题上,经与吴稚晖等人商议后,他不仅给在北平的蒋介石发电,且于“六月三十日,复谭延闿等电——偕冯去国,决不稍弛责任。”同日,“……复国民政府卅申电——去国为促成统一,非个人高蹈。”然而,阎到北平见到蒋介石后,却于7月6日致电尚在太原的“赵戴文急电——介公坚留,不能决然而去。”文曰:“……经道易处,权道难处。向者所论,未尝不是惟恐世人不我谅也。古人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今既不能不顾介公之坚留决然而去,如果焕章同意缓去,我亦不惜再为冯妇,希望为党国做进一步之稳固,功成与否,在所不计,知我罪我,任人计之。”
  蒋于6月25日到达北平,分电阎与张学良到平会晤。阎于6月26日电请国民政府开除本兼各职以便随冯出国考察。蒋派代表孔祥熙、吴稚晖、赵戴文28日到达太原挽留,劝阎勿出洋并到晋祠慰冯。6月30日阎到北平与蒋晤谈两小时,说明冯出洋决心及本人必须同行之意。阎曾托病住了法国医院,蒋亲自到法国医院劝阻。阎提出“先编遣,后出洋”,并有电说,“我办三区编遣,二区编遣由筱山(石敬亭)、瑞伯、兰江(刘郁芬)任之。”正如这次随同到北平的梁汝舟(航标)所述:“这时蒋明知这是一出戏剧,但是也不能不上台参加。”经过若干时日的周旋,阎才接受蒋之慰留而戏剧遂告闭幕(《中原大战内幕》108页)。阎锡山于7月11日离平返并,而实际行动中,却在半年时间内,导演了由挽禁冯玉祥(详见本刊2005年第3期《冯玉祥在傅公祠住过》一文)到联合冯玉祥及其他一些有反蒋图谋之政要人物,发动了一场举世闻名的中原大战。亦即人们常说的阎冯倒蒋。“一九三0年二月,冯玉祥同二、三、四集团军(第一集团军为蒋介石部)将领五十七人,联名发表请蒋下台的函电,列举蒋十大罪状,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司令。中原大战一触即发”(《风尘逸士》)“……四月一日,冯通电就陆海空军副司令职。同日,阎在太原就陆海空军总司令职。双方出兵讨蒋,中原大战,从此开始”(《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邓哲熙文)。
  
  病故台湾海葬
  
  吴稚晖自幼天资颖持,笃志于学,习读古书,长于史论、文学桐城派古文笔法。对诗赋喜读而不常作。因景仰南朝诗人谢眺、玄晖,即取名“眺”,取字“稚晖”。自幼喜写篆书,其楷书亦以籀、隶笔意行之。
  吴稚晖终生多从事于教育事业,益自奋勉,博览群书,致力教育,创办多所学校,贯通多种学科,传播科学知识;追随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也支持过蒋介石的“清党”运动。他对政治官职是多辞少就,其名言为“官是一定不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本次偕赵戴文、孔祥熙游说阎锡山即其“不可不问的”所谓国事之一。吴稚晖1949年4月到了台湾,居台北中山北路五条通,直至1953年10月30日病逝。按其遗嘱进行了海葬。

本文来源:文史月刊2008年第7期,本文作者:贺德宏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6-23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