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谢荒田

   谢荒田1935年秋在中学读书期间参加抗日救国会活动,193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

38年5月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赴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任晋察冀日报、中共北方分局

交通处党总支书记。1945年抗战胜利后来东北,先后任中共安东(今丹东)市金汤区委书记兼

区长、安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工矿党委会书记、工业部副部长、部长。1954年8月任

辽宁省委工业交通部部长、组织部副部长、工业交通政治部主任。1974年12月任省基本建设

委员会主任。1977年12月起,先后当选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

。1989年2月离休。

  谢荒田,原名谢思聪,字子明,曾用名孙潮,1916年农历八月初六生于山西省晋南重镇临汾县东城隍村一个有20口人的大家庭。谢家世代为农,父亲谢云升,兄弟3人;由叔父谢云章主持家务,有田120亩,自家耕种。母亲孙氏,善良节俭,有子女6人,荒田居长。他先入

本村私塾,后转入许村、西城隍村小学读书,早晚参加田间劳动。毕业时因叔父贩运棉花亏

本负债,家庭生活逐渐拮据。父亲便送他到县城东关晋泰昌洋货店学徒。他起早贪晚装烟

送茶伺候人、做杂活,尝尽了学徒的辛苦
〖ZW(〗1947年9月谢荒田履历表,存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ZW)〗。
他看到同学上学,常常羡慕,渴求继续读书愿望越来越迫切。经他再三恳求,家中终于应允

他继续读书。他满怀喜悦心情离开店铺,经过补习功课,考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入学时父

亲送他,谆谆嘱咐:在家孝父亲,上学敬先生,将来做个好人
〖ZW(〗1944年谢荒田自传,现存中央组织部。〖ZW)〗。
谢荒田资质聪敏,在一高小学习成绩优秀,与同学相处友好,尊敬老师,不久当选为班长、

级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当抗日救亡呼声传到临汾城时,群情激昂,学生在课堂再

也坐不住了。谢荒田参加了学校宣传队,每日下午上街演讲,要求政府抗日,散发抗日传单

,张贴标语,同学们情绪非常高涨。然而国民党政府态度消极,放弃了东北三省,谢荒田和

同学们感到愤慨和失望。第二学年开学,同学们发现学校原来的教员大部分更换,一位深受爱戴的教

国文的班主任叶老师被无理辞退,失业回家。同学们愤愤不平,公推杜星斗、谢荒田、王金

榜3人为代表,找校长追问解聘教员理由,遭到校长申斥,杜、谢被指责带头闹事。同学们

愤怒之下,一拥而上,怒打新来的教员,校长跳墙而逃,找来警察,将学生驱散,并带走杜

、谢、王3人,关押在拘留所。接着县长亲自过堂审问,谢等申明事件发生原委,并要求招

回叶老师,调走校长。县长以带头闹事殴打教员、不尊重政府为由,将杜星斗开除学籍,

谢与王被记大过各两次以示惩戒。后来虽然校长调走,但谢荒田3人还是在拘留所被关押了

18天〖ZW(〗1994年6月谢荒田自传,现存中央组织部。〖ZW)〗。从拘留所出来又受到家中

父辈严厉的责备,并声言再闹事便不准许他升学。谢荒田对社会的不

公、官场的欺压感到不满,痛惜杜星斗同学被开除,自己虽然回到学校,但心情郁闷。毕业

时,参加全县会考,名列第11名,本应由县城省立六中录取,但因其带头闹学潮被记大过,

以“品行不端”受过“处分”为由,拒不招收。谢荒田虽然恼怒不平,但又无可奈何!只好

一方面参加家中劳作,一方面补习功课,于1934年9月前往太原,考入太原友仁中学17班读

书。
太原友仁中学是1929年后由留英留日晋籍毕业生组织的辛酉储金会和育才储金会集资创办的

私立中学,地址在东缉虎营(今为东缉虎营小学)。这所学校政治上比较封闭,是1933年太原

市唯一没有参加反会考的学校,其办学宗旨是“读书救国”,学校当局不准学生参加社会和

校内各种政治活动
〖ZW(〗《太原教育史料》,“关于友仁中学记述”,太原市教委教育志编写组1990年12月

版。〖ZW)〗。谢荒田初进友仁中学时,深知家中供他到省城读书不易,很是珍惜,因而学

习上进,期末考试名列前茅。1935年,谢荒田经常与高小时同学王金林等接触,并结识房普

明〖ZW(〗房普明即范铭,1937年5~7月任太原市民先副总队长。〖ZW)〗、曹越贵
〖ZW(〗曹越贵即曹波生,友仁中学的共产党员。〖ZW)〗、李湖春
〖ZW(〗李湖春,原名李维琪,又名李春甫。〖ZW)〗等进步同学,常在一起阅读《前哨》、

《火线》等秘密书刊,评论阎锡山假抗日真反共和社会其他问题,对国家民族危亡、社会腐

化黑暗表示焦虑和不满,爱国抗日思想逐渐产生。同年秋天一个下午,谢荒田在宿舍整理物

品,在箱子背后发现一卷“讨蒋救国会”的传单和标语,被曹波生、房普明看见立即要去,

并告诉他不许跟别人讲,要保密。事后两人觉得谢荒田诚实可靠,便又给他看了一本小册子

,内容是讲由倒蒋抗日到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谢荒田后来还通

过他俩看到了《八一宣言》和其他一些秘密印刷品,开始认识到抗日必须有共产党的领导

方能成功,遂经房普明介绍参加了讨蒋救国会(后改为救国会)活动。
1935年年底,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到太原,各学校学生纷纷走出校门,

声援北平学生,在海子边召开全市大会,要求抗日,友仁中学学生不顾学校禁令,也参加了

这次活动。谢荒田和其他几位同学带头高喊“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东北,抗战到底

”等口号。不久,太原成立了山西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谢荒田加入了这个组织。
阎锡山看到学生经常集会游行,规模越来越大,害怕控制不住,便宣布提前放寒假。当时太

原学联决定一部同学寒假期间下乡,深入农村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ZW(〗《太原教育史料》,第144页。〖ZW)〗。
于是,谢荒田携带一些进步书刊回到临汾家乡,对小学教员进行抗日宣传。
1936年2月下旬红军东征,阎锡山十分害怕,掀起了反共高潮,经常派军警监视学校,防止

共产党在学生中活动。开学不久,发生太原国民师范学生将侦察学生行动的密探抓获吊打的

事件。随后白色恐怖笼罩太原,到处搜捕进步学生和共产党人。3月2日夜晚,敌警宪司令部

出动军警800余人包围国民师范,捕去学生16人;3月将段若宗、乔增禄等6人以宣传共产、

吊打警官的罪名分两批枪杀
〖ZW(〗《太原教育史料》,第219页。〖ZW)〗。
谢荒田没有因此而退缩,更加认清了阎锡山的真反共假抗日的嘴脸,抗日信心和革命信念更

加坚定,经常与进步同学聚会,继续在友仁中学从事秘密活动,散发中共北方局的《告工人

同志书》。1936年春,经李维琪、李湖春、曹波生介绍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

先”)。开始友仁中学民先队员只有两三个人,后来发展到七八十人,谢荒田担任分队长,

常和“民先”干部聚在一起分析时局,研究抗日救亡工作;并从李、曹二人手中拿到署名中

共北方局和反帝大同盟的传单,晚上骑自行车上街散发,或冒险张贴标语。内容是: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反对冀东、华北自治,坚决废除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全国动员起来讨

伐汉奸卖国贼等等
〖ZW(B〗③〓1944年谢荒田自传。〖ZW)〗。
1936年暑假,李湖春安排谢荒田携带《长城》、《火线》、《前哨》秘密刊物回到临汾家乡

,在当地小学教员中传播、宣传抗日救亡。张耀廷等就是在谢荒田宣传教育下,走上革命道

路的〖ZW(〗张耀廷,离休前任临汾地委副书记。〖ZW)〗。〖BF〗
谢荒田在友仁中学爱国抗日活动中经受了锻炼,逐渐接受了革命思想。1936年9月由李湖春

、曹波生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并与赵滔、张矛编在一个党小组

,谢荒田任组长;从此有组织地在同学中秘密活动
〖HT4”〗③〖HT〗,抗日宣传更加活跃。当白色恐怖严重,李湖春、曹波生无法立足,

离开学校后,友仁中学的“民先”工作由谢荒田直接领导。〖BFQ〗
1937年阎锡山面对日军强敌进攻和蒋介石军队赖在山西不走的局面,为了保住山西霸主的地

位和统治,不得不与共产党进行有限的合作。在这种背景下,经阎锡山同意成立了山西牺牲

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提出口号是“守土抗战”、“牺牲救国”。该组织实际是由共产

党员薄一波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群众组织,目的是通过这个官办的合法组织开展抗日和统战工

作,发展革命武装力量。谢荒田参加了“牺盟会”,任小组长。农历正月十五,谢荒田等学

生骨干,率领友仁中学学生参加了牺盟会组织的全市抗日歌咏宣

传火炬游行。阎锡山规定只准喊“守土抗战”。在游行中,谢荒田和其他进步同学带头喊出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学生的抗日热情,对太原市民起到了鼓舞作用。5月末,谢荒田带

领同学在海子边参加“五卅”惨案纪念大会,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同年7月7日卢沟

桥事变发生。在民族危机严重时刻,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月底,平

、津两座城市陷落,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兵分两路夹击山西,太原处于被包围之中,各

机关学校开始疏散。中共太原市委决定共产党员全部撤走
〖ZW(〗《中国共产党太原地区斗争史料》,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1985年出版,第160

页。〖ZW)〗。此前与谢荒田有党组织关系的李维琪已离开太原去延安,谢由“民先”总队

一位姓马的东北人介绍,前往临汾。
回到临汾,按照李维琪临别时的交代,到同浦路临汾火车站,找到当时任报务员的王金林
〖ZW(〗王金林,1937年是中共临汾县委组织部长,见《临汾地区抗日战争大事记》,第4页

。〖ZW)〗,和由延安回来担任中共临汾县委成员的乔克勤接上组织关系。随后,由牺盟会

负责人李力果、临汾县牺盟会特派员李从文分配到四区(驻东亢镇),以牺盟协助员身份开展

抗日工作。谢首先联络了当地小学教师张耀廷以及亢宝芳(谷震)、杜星斗等人,在各村建立

了牺盟会,发展会员,组织抗日活动
〖ZW(〗1997年10月访问张耀廷记录。〖ZW)〗。9月,谢荒田任牺盟会临汾四区主任。他常

常白天去各村访问调查,动员农民参加抗日,夜晚

召开群众会,讲解抗战形势,宣传救亡道理。不久,在各村建立了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

,发动群众除奸,与坏人作斗争,组织各村送公粮,支援抗日战争,并以扩大自卫队(地
方武装)的形式开展党组织布置的“扩红”(扩大八路军)工作;动员各村青壮年参军抗日

,一周时间即扩得七八十名,输送给驻区八路军工作组移交部队。由于各项工作完成出色,

四区曾受到县牺盟会的表扬。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阎锡山晋绥军溃退。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大举向晋南进犯,2

月下旬,日军分三路围攻临汾,阎锡山逃往陕西宜川。2月27日,日军108师团侵占临汾县城

。之前,中共临汾县委和县政府机关在李从文带领下,西渡汾河,转移到金殿镇;牺盟会总

部也同时撤离,并决定县领导机关撤走以后,临汾河东的领导机构为牺盟河东特区工作委员

会,辖区包括1、3、4三个区,谢荒田任特区主任
〖ZW(〗《临汾地区抗日战争大事记》,1985年7月版,第17页。〖ZW)〗,由乔克勤代表县

委领导河东党的工作。河东区紧靠临汾县城,相距不过一二十里,日军经常出城到农村骚扰

。谢荒田临危不惧,与景仙洲、亢宝芳等收集民间枪支,组织起一支百余人的区青年抗敌游

击队,亢、景先后任队长,谢任政治指导员,党内任支部书记,继续坚持敌后斗争。后又收

编国民党第14军溃退南逃的士兵一百余人,截缴一批枪支,队伍曾扩大到三百余人。谢荒田

等率领这支队伍在河东贺家庄、苏塞村卧虎山四周开展游击战,与日军周旋,组

织群众保卫河东地区
〖ZW(〗1997年10月访问张耀廷记录。〖ZW)〗。后来,由于日军进逼和国民党第83师窜入骚

扰,制造反共摩擦,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经请示县委同意,谢荒田等率领游击队骨干队

伍离开卧虎山,撤退到汾河以西,将部队移交给黄骅
〖ZW(〗黄骅,时任山西省委军事部长:载《临汾地区抗日战争大事记》,第26页。〖ZW)〗

领导的中共山西省委工卫队(对外称115师独立第一游击大队)。不久,经县委批准,黄骅介

绍,谢荒田、姚峻等河东区干部队同王亦侠(张稼夫妻子)一行12人,跋山涉水,经吉县过黄

河步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ZW(B〗③〓1944年谢荒田自传。〖ZW)〗。
谢荒田到达延安,心情非常愉快,在中央组织部招待所住了十几天,由王林谈过话,经组织

部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学习,改名孙潮。在三大队学习游击战术、辩证唯物主义,以

及抗日理论。他有时参加挖窑洞,超额完成任务还能得到奖励的小米,用以换取日常必需品

,生活虽然清苦,仍感到高兴。武汉失守后延安被日寇轰炸,抗大三大队疏散到瓦窑堡编入

一大队。一大队政委胡耀邦常给学员作报告,讲抗日形势。同年年底,谢荒田等调到抗大二

分校,到了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灵寿,继续学习军事。1939年5月毕业,6月转入中共中央北方

分局党校学习,始改用今名谢荒田。在党校学习3个月之后,留分局党校任党总支干事
〖HT4”〗③〖HT〗。
1939年年末调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警卫大队任支部书记兼文化教员。1940年春调任分局电台(

电务队)任指导员兼支部书记。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警卫中央分局,操练战士,做政治思想

工作,上文化课。
〖HS2〗〖HT4”H〗〖JZ〗二〖HT〗
1940年秋,谢荒田调晋察冀军区的抗敌报(11月7日改为晋察冀日报)社。当时报社社长兼总

编缉是邓拓,报社的党组织原是一个支部。谢到报社之后,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方案,经

中共北方分局组织部批准,于1941年春组建了党总支委员会,谢荒田任总支书记,总支委员

会的成员先后有:田星云、胡畏、刘平、周明、何纪云、陈春森、杨国权、杨昆岚、叶克明

等,张正路任总支干事。总支委员会下设编辑部、通

讯部、电务队、经理部和印刷一、二、三厂共7个党支部。当时党员仅有50余名,多数为报

社各部门领导骨干。在各业务部门中不仅党员数量少,而且分布也不平衡。因此,新组建的

党总支委员会就把教育党员、教育职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积极发展壮大党组织摆在工作

的首位。谢荒田和总支成员都亲自讲党课,亲自发展党员,并请社长邓拓向职工宣传马列

主义和毛泽东有关抗日论述以及时事、政治思想教育,对编辑、记者和领导骨干进行

哲学、政治学理论方面的教育。为了建设一支坚强的抗日新闻队伍,报社党总支还把文化教

育、军事知识教育也列入到职工教育的议程之中,使大家意识到,处在敌后的新闻工作者

,不仅要握紧手中的笔,还得像部队战士那样,又是一名战斗员;不仅平时能吃苦,战时还

要不怕流血牺牲,树立起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苦乐观、生死观;敌人来了就打仗,

敌人走了就出报。
谢荒田到报社不久,正值日本侵略军在我军发动的“百团大战”中遭受打击,图谋报复之时

,对敌后各革命根据地“扫荡”频繁,战斗气氛紧张
〖ZW(〗《晋察冀日报大事记》,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53页。〖ZW)〗。在社长邓拓的统

一安排下,谢荒田多次召开会议,号召共产党员和全社人员从思想上树立战胜敌人的决心和

信心;认清困难,适应太行山区残酷战斗的环境,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团结战斗,在游击

战争的情况下,坚持铅印日报连续出版。11月初,日伪军3万多人向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扑来

,当四周敌人向阜平城进犯时,11月8日,报社在邓拓、谢荒田率领下,迅速从阜平北部连

家沟出发,向南转移。这时东路之敌从定县、曲阳已进到王快附近,南路之敌从灵寿、行唐

进到城南庄地区,都离阜平城不过30公里左右。报社正处在被合围地区,情况紧急。邓拓、

谢荒田和报社人员把部分器材暂时埋藏在沙河北岸,带领一百余人跨过有冰渣的

大沙河,快速到达阜平西南深山中的马兰、土咀(那里是报社印刷厂)落脚。随即由邓拓、夏

曾、张景翰、杨国权分别负责报纸编辑、印刷、发行、新闻电讯和后勤工作。经过两个昼夜

编印发出两期共八个版的日报。谢荒田带领报社组成的武装班负责警戒和保卫
〖ZW(〗《晋察冀日报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ZW)〗。当敌人临近驻地前

,11月11日谢荒田率武装人员前面侦察,大家迅速离开马兰,又向南转移。12日敌人攻到距

马兰只有5公里的易庄烧杀抢掠时,报社队伍冲出敌人包围圈,穿过灵寿县,进到平山县滚

龙沟。在突围时,谢荒田被山中树枝绊倒摔在岩石上,将门牙折断。不久,另一支100多人

的队伍,由平山西北部山区也回到滚龙沟,汇聚一起,抢时间继续出报。尽管危险依然存

在,离敌人只有5公里,由于群众掩护,报社未被发现。
从12月14日起,阜平至曲阳间,边区数万军民全线向敌人反攻,敌寇交通线被截断。1941年

1月1日,侵占阜平城的日军松山旅团落荒逃窜。至此,历时55天的反扫荡胜利结束。这期间

,由邓拓、谢荒田率领的《晋察冀日报》社,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坚持出报,连续报道了

部队打击敌人的消息;十几个县空舍清野,破敌交通,支援运输,救护伤员,救济灾民的新

闻、通讯和社论,鼓舞了边区群众斗志。在纪念报纸创刊3周年时,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

彭真在讲话中把晋察冀日报比做“边区人民向新中国前进的灯塔”,他相信“从艰苦战斗中

壮大起来的这个党报,有充分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向前迈进”
〖ZW(B〗②〓《晋察冀日报史》,第106、114页。
〓〓③〓《晋察冀日报史》,第115页。〖ZW)〗。
1940年冬,日军大“扫荡”失败后并未死心,于1941年秋又组织7万日伪军,兵分四路扑

向边区,搞所谓“铁壁合围”的大“扫荡”,晋察冀日报社又一次面临残酷的考验。
对日军这次“扫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已有准备。早在7月22日,军区司令员

聂荣臻就发出了准备打击敌人的训令。7月31日,报社社长邓拓、党总支书记谢荒田制定了

《反“扫荡”工作提纲》,要求全社人员“充分估计残酷战争环境的新困难、新特点,准备

在最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出版铅印报”。并规定在战斗中“凡有连续24小时工作时间,就保

证出报一期”〖HT4”〗②〖HT〗。
报社组织了一支武装自卫队,发给枪支和手榴弹,由谢荒田组织训练。为了轻装,报社规定

印刷用的铅字控制在3000字以内,减轻铅字重量。由工人牛步峰创造的轻便铅字机以及轻便

铅字架,用八匹骡子即可将全部印刷设备驮走。另外,还在平山县的滚龙沟及阜平县的沙河

南北,分设了3个印刷厂、12个物资储备点〖HT4”〗③〖HT〗,
以便在游击战的环境中继续出报,这就是聂荣臻称誉的“靠八匹骡子办报”。为了适应游击

战斗环境,谢荒田提名并和社长邓拓研究同意后,从报社人员中挑选精干健壮人员,编成

两个梯队:一是武装队,负责侦察敌情,放哨保卫,预防敌人袭击,掩护转移;一是出报梯

队,负责编辑、新闻电台、排字、印刷、发行和生活管理。还将45名体弱有病的另编一个队

,由洪平舟担任队长,总务科管理员王敏带队,医务所医生许力、卫生员苏生随队护理,分

散隐蔽到深山中去。白天上山躲避,晚上回村中吃饭治疗。后因敌机扫射,苏生中弹牺牲,

年仅15岁。
8月13日,日军对晋察冀边区的秋季大“扫荡”开始。邓拓、谢荒田领导报社继续出报。2

0日前后,敌军分路合围到平山、灵寿地区深山中的木厂、漫山、团泊口、陈庄、蛟潭庄等

地。随后,进入边区西部的敌人,开始对晋察冀日报社搜索。24日,日军逼近滚龙沟10公里

时,在邓、谢率领下,报社人员急行军转移到沟外。此前,报社在原地坚持10天,多出版报

纸10期,这对动员全边区人民坚持反扫荡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赶印报纸出发迟了

,当两个

梯队全部撤出滚龙沟,要按原计划向沙河以北转移时已来不及,只能转向西北插入深山。当

前进到段峪山谷时,一位当地老乡告知:四周山间,前面十多里的会口、滚龙沟、张家川及

六亩园等地已发现敌人,报社队伍再往前走就要碰上敌人了,显然已经处在敌人包围的境地

。邓拓、谢荒田临危不惧,召集两个梯队负责人何纪云等商量对策。一致认为突围远去风

险太大,不如就地隐蔽,因为滚龙沟一带群众基础好,遂决定坚壁器材,队伍化整为零,四

五人一组,分散冲到四周山上去。当夜,邓拓、谢荒田、秘书杨国权等5人小组,穿过山神

庙的草地,天亮后,翻过几座小山冈,朝一座大山爬去,到半山腰,看到滚龙沟北山有行动

的人群,日军正从山的东西两面沟里向山上爬。不一会儿,敌机袭来,沿山谷扫射。邓拓、

谢荒田坚定沉着,叮嘱大家,如果敌人向这座山冲来,就拉开手榴弹和他们拼,宁死不当俘

虏。两人表示,要与敌人战斗到底,必要时要把手枪子弹留给自己
〖ZW(〗《晋察冀日报史》,第118页。〖ZW)〗。
领导的坚定和决心,使其他人增加了勇气。他们悄悄注视对面山间蠕动着的敌人。这时天逐

渐黑了下来,5个人就在山上一个石棚下隐蔽,由搞行政工作的刘景汉冒雨下到村子里找些

倭瓜、生玉米,用挑粪筐装着返回山上,几个人充饥。
四五天后,分散突围的电台、印刷、

发行等小组陆续回到滚龙沟。邓拓、谢荒田等经过商量,决定社址就暂时设在滚龙沟里铧子

尖,和当地民兵、老乡结合起来,开展游击战,搞好隐蔽,继续出报。
滚龙沟是两山对峙中间的一条大沟,山峦重叠,悬崖峭壁;沟口是塞北村(反“扫荡”前是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顺沟往上是寺上、二庄、大庄、老虎窝,再上就是有几户人家

的铧子尖了。这里群众基础好,邓拓、谢荒田和其他几个领导人商量后,决定把报社设

在这里。报社与村里的老百姓亲密无间,民兵配合得十分密切。谢荒田布置放哨、侦察、保

卫;以二庄为中心,派出人员,昼夜巡逻,侦察敌情,掩护出版报纸。驻在附近陈家院四出

搜山的敌人,离报社只有5公里多,距离虽然近 ,但敌人一出动,侦察员就来报告,报社

职工便把机械转入山中坚壁起来,人员临时分散转移;敌情稍有缓和,立即把机械挖出来

,继续出报。敌人回来,再埋下。在铧子尖驻扎25天,把出报的器材埋下再挖出,反复7次

,被称为“七进七出”,印报32期
〖ZW(〗《邓拓传》,第48页 。〖ZW)〗。
这是邓拓、谢荒田率领这支新闻队伍在反“扫荡”期间极其险恶的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做出

的贡献。边区军民得到报纸,便知革命根据地仍然存在,从而坚定了战胜敌人的信心。
在反“扫荡”中出版报纸困难重重,需要的纸张、油墨、印刷器材等等,主要是靠到敌占区

去采购。有时用边区生产的石棉、芒硝等产品到敌人占领的城市卖掉或交换所需的物资
〖ZW(B〗②〓谢荒田:《人民新闻家邓拓》,“发扬三大作风的模范”,人民出版社1987年

版。〖ZW)〗。这项工作危险性大,并且十分辛苦。因此,选派的人员必须是政治素质好,

身体健壮,并且机智勇敢。选派人员以及选派之后执行任务前后,谢荒田做了很多细致的思

想政治工作,从而顺利地完成了采购任务,保证了报纸的出版。
1941年至1943年,敌人不断向边区腹地北岳区进行“扫荡”,边区生产建设遭受严重破坏,

根据地陷入严重困难的境地。特别是1942年,由于发生严重的旱灾,是边区最困难的一年。

敌寇对北岳区实行严密封锁,粮棉来源困难。边区党政军人员的口粮,骤然紧张起来,小米

、玉米很难弄到。邓拓、谢荒田和报社职工一样,以高粱米、黑豆为主食,吃不饱就去挖野

菜充饥,每天还要从定量口粮12两(16两为一斤)中节省出1~2两救济灾民。为渡过难关,边

区政府响应毛主席号召,开展大规模生产自救活动,要求机关自筹1~2月的粮食和经费。报

社领导和职工响应边区政府的号召,开荒种粮、种菜,完成上交任务;并养鸡养猪,以改善

集体生活;捻毛线,织毛衣、毛袜御寒。在这些活动中以及吃、穿、用方面,谢荒田与一般

职工毫无差别
〖HT4”〗②〖HT〗。他

的表率作用,对报社职工就是最好的政治思想工作。由于谢荒田以及其他总支委员、各党支

部积极工作,报社党的建设有很大发展,党员队伍不断扩大。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和工人经

过战火考验、艰苦生活的磨炼,被吸收入党。到1943年秋,共产党员总数已达报社职工总数

的40%;在编辑部、电务队以及印刷厂、经理部的各级干部中,党员已达80%以上
〖ZW(〗《晋察冀日报史》,第395页。〖ZW)〗。
这些共产党员无论在平时或反“扫荡”战斗期间,在职工中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1941

年红五月突击工作总结时,刘志、牛步峰、孙惠忱3名共产党员被评为劳动英雄,另有8名

共产党员被评为劳动先锋员
〖ZW(〗《晋察冀日报史》,第398页。〖ZW)〗。
1940年和1942年两次游击战中,有4位共产党员为保卫报社,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ZW(〗《晋察冀日报史》,第400页。〖ZW)〗。
晋察冀日报社广大共产党员,经受了严峻考验,对党、对人民是无愧的。报社曾受到彭真、

聂荣臻、陆定一等领导人的称赞,这些除了社长邓拓的坚强领导外,也和党总支的战斗堡垒

作用分不开。
谢荒田经常教育职工,我们是报社,也是军队,我们要以八路军为榜样,模范遵守“三大纪

律,八项注意”。民军是鱼水关系,报社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只有依靠边区人民群众,才

能在敌后办好报纸,最后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谢荒田在这方面身体力行,树立榜样。他每

到一个村庄,总是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打扫院子,和老乡们拉家常,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听

群众的意见,和群众商量生产和工作问题,为他们出主意。编辑部按照邓拓、谢荒田的指示

,帮助村党支部开展工作,帮助村里小学校教文化课,教唱歌,开展文娱活动;给民校、夜

校的人讲抗战形势,帮助老乡了解国内外大事。报社人员在邓拓、谢荒田影响下,都

自觉遵守群众纪律,注意与群众搞好关系,相互之间进行竞赛,看谁帮助群众挑水、干活最

多;看谁和群众关系搞得最好。这些活动得到了村干部和群众的好评。逢年过节

,请乡亲们到报社做客,共同欢度节日。邓拓、谢荒田和报社职工,在战争最残酷的岁月里

,与马兰村群众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2年春季,敌人“扫荡”,报社分散转移

,当时谢荒田患肠炎,身体非常虚弱。从平山陈家院(报社所在地)出发,跑到半路实在难以

支持,社长邓拓从背包中找出救急药让他服下,勉强走到一户人家躺下。房东老大娘看他病

得很重,忙做一碗面条。谢不吃。老人劝说,身子壮了才能打鬼子嘛……这军民鱼水情,谢

荒田至今记忆犹新
〖ZW(〗1998年4月谢荒田自述。〖ZW)〗。
同年6月,谢荒田与杨昆岚结婚。杨昆岚
〖ZW(〗杨昆岚离休前任中共辽宁省委财贸部副部长。〖ZW)〗原是北师大附中学生,曾参加

“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加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后赴

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时任报社《敌伪电讯》编辑。婚后两人共同生活战斗在晋察冀革命根据

地这块既多灾多难又富于斗争精神的英雄土地上。
〖HS2〗〖HT4”H〗〖JZ〗三〖HT〗
1943年8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调谢荒田到新组建的交通处担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由处长兼

任)。北方分局交通处是在北岳区交通大队、冀中军区交通处撤销后建立的,驻阜平县桃树

湾村和西柏峪店村
〖ZW(〗赵醒民:《晋察冀地方分局交通处建立情况》,《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察冀边

区卷”,人民邮电出版社1991年版。〖ZW)〗,
对外称晋察冀军区交通处,受分局组织部长刘仁直接领导。它的主要工作是及时、准确、迅

速传递党的指示、文件、报刊、信函,执行联络、传送情报、接送敌占区地下工作者的任务

,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谢荒田到职后,与党总支书记于斌(处长)、总支委员欧阳飞、施

光迪首先整顿并健全交通组织,成立了直属交通大队,第一、二、四、五交通总站及其下属

的分站、站、小站,使边区4个行署区、18个专区、120个县
〖ZW(〗《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察冀边区卷”概述。〖ZW)〗的交通站形成网络,保证

边区与延安党中央和各根据地、游击区之间的交通邮政联络。此外,还先后建立冀中、平绥

铁路武装交通站,护送干部、文件越过敌人封锁线。这年是抗战对敌斗争最困难时期,交通

处以于斌、谢荒田为首的领导班子充分依靠各总站干部,以武装秘密交通为主,利用内线关

系的合法身份多次完成掩护过路到根据地、延安去的干部和送交机密文件的任务。当时,敌

我斗争十分残酷、复杂,交通战线上的人员非常分散,常常单独一

个人执行任务,远离党的领导,承担递送党的机密、绝密文件和护送党的干部任务。为了完

成这一任务,谢荒田着重建立健全党和行政的组织生活制度,确定交通处下属的各总站每月

召开一次党支部联席会议,各自向支部汇报工作;半月开一次行政生活检讨会,强调集中,

加强组织纪律性。在党员中提出每人要有互助对象,对群众的问题都要有党员帮助解决。党

群之间有矛盾,对党员严,对群众宽;要求党员处处带头,吃苦在先,享受在后。遇到敌情

,党员要保护群众,有危险时交通人员首先要保护过往干部和群众的安全。交通处党总支以

及各总站党支部经常有计划地把做交通工作的干部分批调回,进行一两个月的政治学习,提

高思想认识和领导工作能力
〖ZW(〗《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察冀边区卷”,第502页。〖ZW)〗。
各总站半年左右分两次集中干部和交通员,用一周时间进行军事政治训练,提高他们的素质

。谢荒田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经常向交通人员进行革命气节教育,强调交通工作的纪律性;

与干部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中的问题,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给予鼓励,帮助他

们克服缺点,继续前进。
交通处在于斌、谢荒田主持下,建立健全了交通系统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生活制度,还有计

划地开办各种训练班,组织在职职工学习政治、业务、文化,并且给各站订有一份《晋察冀

日报》和一些教材,如毛泽东著作单行本以及《恐惧与无畏》、《前线》、《十六条枪》等

革命小说和文化课本,以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坚定革命斗志和抗日信心。
谢荒田到交通处不久,1943年10月,日军以7万兵力,对晋察冀北岳山区进行连续3个月的

大“扫荡”。边区领导机关分散别处,于斌、谢荒田在极其残酷环境中,率领交通处机关12

名人员在大山中打游击。一位从天津来到根据地的知识分子眼睛近视,害怕走山路,下山

时坐着往下滑,行动迟缓,在谢荒田的鼓励和搀扶下,多次冲破敌人包围堵截,转移到安

全的深山里。他们在驻地立即开展工作,保证了边区领导机关在反“扫荡”时期的交通通

讯联系,为打退敌人的进攻做出了贡献,受到了中共北方分局组织部长刘仁的表扬
〖ZW(〗《交通邮政大记事》,人民邮电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ZW)〗。
反“扫荡”结束不久,处长于斌患病住院。交通处的主要工作便由谢荒田承担,既要管行政

,又要抓党务,日夜繁忙,整顿组织,调配干部,下基层布置各支部工作,各项任务完成得

很好〖ZW(〗1944年谢荒田自传。〖ZW)〗。〖BF〗
由于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蚕食”,实行“三光”政策和严密封

锁,给根据地物资供应和军民生活造成巨大困难。交通人员生活相当艰苦,供给制标准很低

,交通员每人每日小米12斤(16两1斤),干部12两,油盐各3钱,菜金5分~1角。谢荒田与

职工共甘苦,从不接受特殊照顾。1944年党中央发出开展大生产运动,号召各机关团体在可

能的条件下从事农副业生产,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减轻边区人民负担,与群众共渡难关。

谢荒田带领交通处机关人员参加开荒种粮、养猪、纺纱、织袜、打毛衣、纳鞋底等劳动。19

44年年初,谢荒田派马树奇、王国藻二人在阜平桃树湾开办消费合作社,出售生活用品。还

利用沿村河水建水磨坊加工粮食,供给机关食堂,又方便附近村民,使交通处职工生活逐步

有所改善。〖BFQ〗
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四周都是敌人,斗争十分残酷、复杂。交通战线上的人员,为什么能够冒

着生命危险,经年累月默默地向党向人民奉献青春呢?当年交通处干部齐志良、袁俊刚回忆

这段历史说:“从亲身经历中得出回答,就是党的坚强领导加上党组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ZW(〗《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忆抗战时期的交通工作》,第501页。〖ZW)〗
这充分地反映出是谢荒田忠于党的事业、辛勤工作所结的硕果。
1944年8月,遵照党中央关于整风学习的部署,北方分局交通处抽调所属第四、五两个总站

和保北线的干部、交通员集中到阜平县的大通村学习。谢荒田参加并领导此次整风,历时两

个月。10月,北方分局鉴于冀东、冀中等解放区的扩大,宣布撤销交通处机构。年底,交通

处的地下交通部分转由北方分局城工部领导
〖ZW(〗《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察冀边区卷”,第382页。〖ZW)〗,
谢积极向分局要求到抗战前线去参加战斗
〖ZW(〗1944年谢荒田自传,现存中央组织部。〖ZW)〗,
但领导仍留他在后方做党的工作。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谢荒田随北方

分局城工部长刘仁率机关人员从阜平北上到了平西。原各交通站人员也陆续到平西北安一带

的漆园村和军响村。9月,谢荒田随北方分局迁到京西,任石景山工作委员会委员,由城工

部直接领导,在石景山钢铁工人中发展党组织。不久,党中央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确定了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决定向东北派遣大批干部。

谢荒田奉调随同一个晋察冀干部队由张家口出发前往东北。途中有时借用沿线交通站的自行

车赶路,有时步行,经过多日跋涉到了承德。谢荒田与另两人由交通站安排乘
装煤火车的火车头(当时火车由苏军管理)继续前行。有时煤烧光了改烧木头,车时走时停,

经锦州到了马三家子,然后再徒步行进,到了沈阳找到中共中央东北局报到。
〖HS2〗〖HT4”H〗〖JZ〗四〖HT〗
1945年11月,谢荒田经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分配到安东市(今丹东)任中共金汤区委书记、

区长兼公安分局局长
〖ZW(〗中共丹东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解放战争时期的安东市委》,1994年版,第394页。

〖ZW)〗。
当时,安东光复不久,日伪敌特尚在暗中活动,社会秩序、治安状况不好。一部分群众对国

民党存在幻想。谢荒田到任之后,勤奋工作,带领干部深入区街基层,广泛向群众宣传共产

党的方针政策,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破除人们对国民党的盲目正统观念。面对区内失

业工人和饥饿的贫民,金汤区各街建立了贫民会,组织干部逐户调查,经过民主评议,对区

属新民、于家、崇兴3个旧分区3223名贫民给予赈济,发放谷子132万斤

〖ZW(〗中共丹东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解放战争时期的安东市委》,第38页。

〖ZW)〗。当区领导领着贫民前往江沿第一仓库取粮时,街两旁排着的人们高

举着“拥护关心人民利益的政府”、“拥护共产党”的大旗,对民主政府充满感激之情。
光复之初,安东市面很不安宁,潜伏的敌伪残余势力和国民党特务活动仍然猖獗,常在夜

间互相串联,扰乱社会治安。在那段时期,身兼公安分局局长的谢荒田,夜以继日工作,布

置公安人员、区街干部、积极分子,夜间巡逻,查旅馆,查妓院和娱乐场所;深挖汉奸、特

务和政治土匪,收容审查,分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并多次召开群众大会,由受害者控诉汉

奸、把头残害剥削欺压百姓的罪行。在此基础上,金汤区开展了反奸清算斗争,深挖暗藏

的汉奸特务,各街公所组织群众诉苦,向坏人算账。经过两个多月的斗争,基本上肃清了

区内暗藏的敌人,社会秩序逐渐安定。在反奸清算斗争中,扩大了党的影响,并且发现和培

养了一批积极分子,有的在建党期间参加了共产党,有一位还被选为副区长。金汤区的工作

任务,在谢荒田等领导下完成得很出色。1946年6月,谢荒田兼任中共爱民区委书记,肩负

两个区的领导工作,担子重了,工作更加繁忙。
当市民在民主政府领导下满怀信心恢复和发展生产时,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议,派出

军队,于1946年夏兵分三路向辽东进攻。这时中共辽东省委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撤

出安东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遵照省委决定,安东市委于10月23日召集各

区领导开会,部署撤退工作
〖ZW(〗中共丹东市委党史办公室:《解放战争时期的安东市委》,第11页。〖Z

W)〗。会后,谢荒田立即回到区机关,安排转移物资和处理善后工作。之后又到所属12个街

公所,发放“告全市人民书”传单,向干部党团员传达市委决定,说明此次撤退只是战略转

移,不久民主政权还会回来,叮嘱不撤退的街道干部要隐蔽,坚持地下斗争,争取安东早日

二次解放。
10月24日夜,听到电厂爆炸信号,谢荒田率金汤区机关干部携带部分物品随二地委撤出市区

〖ZW(〗1946年6月22日,成立中共辽南二地委与安东市委一套班子,见《解放战争时期的安

东市委》,第9页。〖ZW)〗。各区机关撤出安东市区后,成立了武装工作中队。金汤区、元

宝区武工队由谢荒田任队长,统一领导,随二地委和保安一团先到大小李家堡子、铺板石

一带活动。为避免损失,谢荒田将携带出的一部交流电台和一木箱纸币埋在李家堡子一赵姓

人家隐藏起来,关照予以保护(二次解放安东时完好起出)
〖ZW(〗1998年谢荒田本人自述。〖ZW)〗。10月末,到安东县佛爷岭时,武工中队改编为小

队分散活动,一部分去长白,其余由谢荒田率领随二地委在辽南打游击
〖ZW(〗丹东市元宝区党史办公室1986年9月访问柳锡纯记录,1997年9月摘抄。〖ZW)〗,
坚持敌后斗争。由于二地委建立较晚,原在市内,农村群众基础差,所在地区又沿鸭绿

江的狭长地带,回旋余地小;加之保安团的一部分主力被军区调走,余下的兵力不足,应付

大批敌人进攻,困难很大,无法立足,便转移到安奉铁路以东,进入宽甸境内,然后一部分

人去临江。谢荒田等留下来,又返回铁路西继续打游击。这时国民党组织地主武装保安团,

搞联防联保,使游击队难以在大村庄停留。谢荒田等人在这十多天里未睡过一宿安稳觉,风

餐露宿,白天战斗,夜间行军;有的人边走边睡,异常艰苦。
1946年冬是安东地区历史上少有的严冬,天寒地冻,大雪满山,气温常在摄氏零下30度。谢

荒田等干部战士衣服单薄,缺少御寒用品,许多人手脚冻伤,坚持在沟壑纵横的山区打游击

;敌众我寡,队伍因伤亡减员。谢荒田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并且积极做干部、战士的政治思

想工作,要大家坚定信心,克服目前困难,一定能够打败国民党军队。后来敌人围剿,谢荒

田等顶风踏雪,向辽南盖平县(今盖州市)方向突围,一夜行军八九十里。到平顶山遭到敌人

堵截,又返回到大李家堡子一带,与敌人数次遭遇,战斗失利,形势危急。在这种情况下,

二地委领导决定,当地干部可以投亲投友疏散隐蔽,待安东解放再回来
〖ZW(〗《解放战争时期的安东市委》,第17页。〖ZW)〗。
于是,一些人走了,谢荒田等继续随队伍行动,稍后,二地委和二军分区领导在杨木区大李

家堡子开会,决定突围过江到朝鲜新义州进行整顿,以保存骨干力量。
1947年1月,省委命令二地委从新义州返回北上,谢荒田率领干部去通化。正月二十左右,

谢与陈一之等金汤、元宝两区二十多人至通化热河子。不久,辑安解放。谢荒田带领这批干

部前往桓仁的川草营子。2月中旬,桓仁解放。谢荒田等到农村向当地群众宣传党的政策,

组建农会和妇女会,帮助春耕,组织外运粮食,开展扩军活动和清算斗争。
1947年6月10日,安东重获解放,政权又回到人民手中,谢荒田仍在金汤区任原职。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破坏,工厂停工,工人失业,市面萧
〖CM(27〗条。当年农村又遭受蚜虫灾害,农田大面积歉收;不法商〖CM)〗
〖CM(27〗人哄抬粮价,许多农民生活无着落,面临饥饿威胁。谢荒〖CM)〗
〖CM(27〗田带领区委、区政府干部深入基层,募集粮食,组织互助〖CM)〗
〖CM(27〗组,救济区内灾民,恢复和发展生产合作社。在金汤区所〖CM)〗
辖的12个街道13065户中,用贷款和集资入股等办法,筹集到1亿多元资金(东北币)

,办起11个生产合作社,其中有织袜、织布、被服、纺棉花、制鞋、打袼褙、打麻绳、糊纸

盒、搬运、轧切面、生豆芽等15种。共有6999人就业
〖ZW(〗中共丹东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解放战争时期的安东市委》,第218页。〖ZW)〗,

多数家庭增加了收入,使全区贫民渡过了难关,进一步扩大了党在全区群众中的政治影响。

与此同时,谢荒田还率领全区干部,本着一切为前线的精神,动员金汤区青壮年参军参战,

出民工抬担架,组织街道妇女护理伤病员,赠送慰问品;在捐鞋活动中,谢同妇女一起亲自

纳鞋底,鼓舞了群众的热情,支援了解放战争。
在金汤区委、区政府各项政治活动和组织生产过程中,谢荒田始终注意抓党的自身建设。一

些经过锻炼和培养的积极分子,先后参加党组织,共产党员由1945年年末的4人增至49人,

党支部由1个增加到3个
〖ZW(〗丹东市《元宝区大记事》,内部稿,第9页。〖ZW)〗。他还经常教育党员加强组织

观念、政策观念。在反奸清算斗争中,安东市曾出现过不适当的没收一些工商业户财物的现

象,而金汤区在谢荒田主持下,较好地执行党的工商业政策,坚持劳资两利的原则,打消了

工商户的顾虑,他们纷纷开业,从而对发展生产、稳定和繁荣市场、支援前线,起到了良好

作用。
1947年年底,市委任命谢荒田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后来根据中共安东省委决定将国营安东



纸厂等6家大型国营企业划归安东市委直接领导,由市委成员分工负责国营大厂工作,谢荒

田遂于1948年7月调到国营安东造纸厂担任新成立的党总支书记
〖ZW(B〗④〓《安东造纸厂志》,1995年版。〖ZW)〗。
这个造纸厂原是安东六大厂之一,也是安东财源之一。民主政府建立后,曾有“穿的是纺织

厂的布,用的是造纸厂的钱”的说法
〖ZW(〗《丹东史志》创刊号,第18页。〖ZW)〗,可见其重要程度。谢荒田调到安东造纸厂

时,正值企业开展反浪费活动时期,市委号召厂矿企业开展以定额管理和劳动竞赛为中心内

容的创造新纪录运动。当时国家建设需要纸,人民群众需要纸,必须尽快提高纸的产量。谢

荒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组织厂工会、青年团、妇联共同宣传,发动造纸厂全体职工和共产

党员参加创造新纪录活动。正当此时,安东省委书记张闻天听了谢荒田关于造纸厂
的情况汇报后说:“苏联开展星期六义务劳动和斯达哈诺夫运动,用开展劳动竞赛的形式调

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你可以找材料看一看。”
〖ZW(〗谢荒田:《崇敬与怀念》,见《张闻天在辽东》,中央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

页。〖ZW)〗之后,造纸厂党总支在全厂掀起了创生产新纪录群众运动。全厂广大职工

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生产纪录不断刷新,效率不断提高。造纸一厂过去煮一锅料需22个

小时,每月只能煮33锅左右,供不上3个厂子9台抄纸机的需要,常常停机等料。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工人建立了生产研究会,经过反复实践,创造10小时煮一锅的最新纪录,效率提

高,成本下降,年终全厂生产任务超过计划的14%
〖HT4”〗④〖HT〗。
通过创新纪录运动,不仅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还加强了党的建设。遵照中共安东市委发出

“为迎接斯大林同志七十寿辰,结合创造新纪录,积极开展吸收新党员”的指示,党总支号

召全厂职工积极生产,提高思想觉悟,争取入党。总支书记谢荒田带领工会、青年团、妇联

干部经常深入车间,了解那些在创造新纪录运动中立过功的先进工人的思想状况和表现,确

定发展入党对象;然后由各车间党支部讨论,先后有22名先进分子被吸收入党,并在全厂创

生产纪录职工表奖大会上公布批准入党名单;使广大职工受到教育和鼓舞,纷纷表示要在生

产中创新纪录,早日参加共产党。因此,党对生产的领导也得到加强。由于造纸厂党总支在

企业创纪录运动中的政治作用,安东省委组织部转发了造纸厂总结报告
〖ZW(〗《张闻天在辽东》,第294页。〖ZW)〗,并向全省介绍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1949年5月,谢荒田由安东造纸厂调任中共安东市委办公室主任,此后一段时期,主要工作

是协助市委领导贯彻东北局、辽东省委关于在企业中开展经济核算、建立生产责任制和创造

新纪录运动以及反浪费一系列指示。谢荒田忙于筹备市委会议,起草文件,参与领导会议,

向国营、省营企业党的领导人部署工作。9月10日,安东市委召开了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ZW(〗中共丹东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东党史大记事》,1992年版,第87页。〖ZW)〗

。谢荒田在会前及会议中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参与起草了《目前安东市委党的工作与今后任

务》的报告。1950年1月12日,市委又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部署企业开展新纪录运动和党

群工作,省委书记张闻天到会讲话。会议推选宋义生等21名全市第一批生产(工作)模范。所

有这些会议的召开,是和身为市委办公室主任的谢荒田废寝忘食日夜操劳分不开的。此外,

谢还参与筹备市委举办的新纪录展览等活动。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将战火引到鸭绿江边。不久,敌机轰炸中朝边境,

安东市处于边防前线,安东市委的工作中心也从生产转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鸭绿江大桥日

夜被轰炸,沿江军民遭受严重损失。谢荒田积极协助市委主要领导,动员全市人民组织运输

队、担架队和消防队过江抢救灭火,安排朝鲜新义州4000多灾民,将迁移后的工厂作为收容

所;建立医疗站救治伤员,慰问受伤群众;向市民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教育;组织全

市人民参加战勤工作,转运军用物资和伤病员,设立各级战勤组织。11月25日,东北人民政

府指示安东市:“全部、彻底、迅速疏散。”
〖ZW(〗中共丹东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东党史大记事》,第106页。〖ZW)

〗谢荒田参与市委领导部署,督促公营企业、机关、学校及干部家属的疏散,至12月下旬

,已有三分之一人口约6万余人迁出市内,省市机关和6所小学也迁到安全地带。大部分企业

和一些商业户同时迁走。随后,谢荒田参与组织慰劳志愿军,动员市民捐钱捐物,参加支援

前线、防空以及打扫机场积雪,确保飞机起降等一系列活动。
〖HS2〗〖HT4”H〗〖JZ〗五〖HT〗〖BF〗
从1951年开始,谢荒田进入省级机关,开始从事工业交通系统的政治工作。3月,谢荒田调

辽东省委,参与筹备成立工矿党委工作。4月,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辽东省委设置工矿

党委,代管国家重工业部所属矿山领导干部,考察调配和指导全省工业企业党的基层政治工

作,谢荒田任党委书记。时值抗美援朝战争进入高潮,4月7日、12日,美机轰炸安东鸭绿江

大桥和市内三马路市场,造成运输中断,死伤二百余人
〖ZW(〗中共丹东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丹东党史大事记》,第113页。〖ZW)〗。为

保证军需物资运输,安东市委、市政府会同各地修建委员会,督促抢修柳河机场和复县

机场,调配干部筹建宽甸到灌水地方铁路。谢荒田除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外,还多次组织工作

组去有支援前线任务的工厂,布置生产调集战争急需军用品,支援前线。〖BFQ〗
1952年6月,省委工矿党委撤销,成立工业部,谢荒田转任工业部副部长、部长。当时,

国家大量需要金属尤其是有色金属。而各矿山尚处于恢复阶段,新工人成倍增

加,生产、安全存在许多问题;党群组织初建,领导干部急需调配。基于上述状况,谢荒

田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率工作人员奔波于通化大粟子、辽源煤矿及辽东的桓仁、青城子铅

矿、复县华铜矿、清原铅锌矿和芙蓉铜矿调查研究,总结经验。
在青城子铅矿、华铜矿调查中,谢荒田带领的工作组,发
现坑内作业生产工人中,患肺病、气管炎、关节炎的很多。华铜矿11

43名工人患上述职业病者就有548人,占总人数的49%
〖ZW(〗1953年辽东省委《矿山工作会议报告》,第4页,原件存辽宁省档案馆。〖ZW)〗。
其他矿山程度不同地均有类似情况,致使工人出勤率下降,影响生产计划的完成。在芙蓉矿

,曾因炮烟中毒,1952年9月在大金坑一个坑口就熏倒300人。对此,谢荒田十分关切,指

示矿领导迅速采取措施,维护生产工人的健康。
谢荒田每到矿山必下到矿井中查看实际情况,与工人交谈。他发现在岩粉飞扬的状态下作

业,通风不好,是工人患肺病、气管炎的主要原因。他严厉批评芙蓉矿领导,不该将3亿元

(东北币)保安技术措施费挪作他用
〖ZW(〗1953年5月辽东省委《矿山工作会议报告》,第5页。〖ZW)〗。为了降低矿井中粉尘

浓度,在桓仁,谢荒田与矿党支部书记总结了湿式凿岩经验,向各矿推广
〖ZW(〗1997年12月16日采访那新民记录。〖ZW)〗。他还对竖井下积水多,工人喝不到开水

,加班过多等危害工人健康等问题提出批评与建议。谢荒田每次下到矿山,常对矿党总支书

记和矿长讲,新社会与旧社会不同,工人是矿山的主人,要爱护他们,多组织工人特别是由

农村新来的矿工学习安全知识;领导要采取措施,改善井下生产环境,保证工人身体健康是

矿山各级干部的责任;忽视安全,不仅威胁工人生命,也给生产带来损失。
谢荒田所率领的工作组,每次下去总是不住矿领导为他们安排的条件好的县招待所,坚持住

在矿山。他说住县城矿上还得派车接送,耽误时间;住在矿山便于和工人接触,了解真实情

况〖ZW(〗1997年12月采访李守祥记录。〖ZW)〗。
谢荒田在深入矿山掌握大量资料之后,经请示省委领导,于1953年5月召开了辽东所属的矿

山工作会议。以谢荒田为主起草了会议报告,报告就矿山的管理工作、生产安全、党的基层

组织建设等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部署了矿山今后工作;要求各矿山领导
必须克服盲目自满情绪、认为矿山由解放时破破烂烂恢

复到今天的局面已经不错了的思想,还必须认识金属是工业基础的基础,提高生产率,多

产铜、铅、锌对加强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政治工作要与经济工作相结合,多在

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改变坑口政治思想工作薄弱的现状;层层要建立责任制,关心职工生

产安全,减少伤亡事故……这次会议还请了沈阳五三工厂二车间党支部书记介绍了经验。
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东北局将这次以辽东省委名义给东北局的报告,上报中央并转发东北

各省、市委。东北局认为辽东省委召开的这次矿山工作会议准备工作是充分的,会议不仅检

查了矿山的管理工作和政治工作,并根据重工业部和东北局指示,具体部署了最近一个时期

内矿山工作,特别是认真贯彻了东北局“关于党对国营企业领导的决议”。东北局认为这个

会议是开得成功的,辽东省委的报告是正确的
〖ZW(〗1953年6月17日东北局批转辽东省委关于召开重工业部所属矿山工作会议的报告,原

件存辽宁省档案馆。〖ZW)〗。
谢荒田这一时期的工作,正如辽东省委所评价的,他“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能发现问题,贯

彻执行党的政策较稳”,并且“有组织能力,在开展、整理全省工矿工作是有成绩的”
〖ZW(〗1952年9月辽东省委鉴定,原件存辽宁省委组织部档案室。〖ZW)〗。
1954年,辽东、辽西两省合并组成辽宁省。谢荒田从1954年8月至1966年先后担任辽宁省委

工业部、组织部副部长,工业交通政治部主任。
谢荒田任副部长期间分管干部工作。他认真执行党的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在考

核、选拔、调配省委管理的工业干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谢一方面注重考察干部,

组织干部部门通过各种机会和方式,了解和掌握干部的历史和现实表现,适时地按照党的干

部政策提出任用和调配意见;另一方面善于沟通和协调与有关各方的关系(包括与国务院主

营部门、省委组织部、市委的关系),使选拔调配得以顺利进行。
1963年,省委领导派谢荒田等3人组成省委工作组到鞍山,调查市领导和鞍钢领导干部团结

问题〖ZW(〗1963年12月28日“关于鞍山市委解决领导核心不团结问题的情况(汇报提纲)”

原件在省档案馆省委工交部卷宗。〖ZW)〗。
谢带领工作组深入调查、座谈,反复研究,查清了事情的原委,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分

析干部之间的纠葛及起因,正确地向省委提出建议,为省委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依据,使鞍

山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1963年,工交部部长杨波因病长期住院,谢荒田主持工交部的工作,直至1964年就任工交

部主任。工交部在他的主持下,围绕各个时期党在工业战线的中心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为省

委决策提供了依据;检查督促企业的工作,落实省委的部署;抓典型,总结经验指导工作。

仅1963年上半年,工交部组织的工作组就曾去过43个厂矿
〖ZW(B〗②〓辽宁省档案馆1963年省委工业部9号卷第1号。
〓〓③〓1998年10月访问黄国仁记录。〖ZW)〗。
这年年初,中央提出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在城市开展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

浪费,以及反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根据省委的部署,工交部在工交企

业中重点抓反浪费活动。谢带领工作组多次去沈阳五三厂、抚顺西露天矿、三零一厂调查

企业生产和反浪费开展状况〖HT4”〗②〖HT〗。
在锦州四零一厂总结了《放手发动群众,进一步反对生产损失浪费》的经验。1964年,去阜

新蹲点调查,总结出新邱矿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经验,转发全省,在工矿企业推广。1964年毛

泽东号召工业战线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谢荒田参加了东北局总结大庆经验的工

作组,回省后,便组织部里的同志集中力量抓这项运动,并亲自带领工作组,到锦州深入基

层总结了新兴工业和创办大庆式企业的经验,树立一些先进典型
〖HT4”〗③〖HT〗,指导“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不断深入开展。〖BF〗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谢荒田和许多党政领导干部一样,先是靠边站,接着

受批判、监管。1968年秋,谢荒田同省委机关干部一起转到盘锦省“五七”干校一大队,白

天下田劳动,夜间挨批斗。一些干部遭审,谢荒田忧心忡忡,他背后劝解说:“1942年整风

开始也很严厉,说这个有问题,那个有问题,后来不也都澄清了。这么多干部哪能都不用,

要相信党。”他觉得眼下执行的路线是不正常的,这样局面不会长久
〖ZW(〗1998年3月访问于希岭记录。〖ZW)〗。
当时尽管为此受到批判,但他坚信党会纠正自己的错误。〖BFQ〗
〖HS2〗〖HT4”H〗〖JZ〗六〖HT〗
1972年6月,谢荒田怀着重新工作的激情从盘锦省五七干校奉调回省。同年12月,任省基本

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74年10月担任主任。
谢荒田到建委工作,面临的任务复杂而艰难。当时“四人帮”尚在横行,建委副主任及各处

室中层干部与来自各方面的代表,思想难得一致,工作时时掣肘,抓“革命”压倒一切。“

批林批孔”时,省革委会派来工作组进驻建委,谢荒田动辄得咎,处境很难
〖ZW(〗1998年7月29日访问马骏英记录。〖ZW)〗。尽管如此,他不计较个人得失,排除各

种干扰,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不久,他离开机关,前往清河电厂建设工地蹲点

。
当时清河电厂3台20万千瓦机组三期扩建工程以大会战方式建设,省委要求3年工期2年完

成,任务非常艰巨。在现场同时施工的有中央水电部两个工程局、东电一公司、省二建公司

和辽宁各电业局共37个单位
〖ZW(〗《辽宁省志·大事记》,第20页。〖ZW)〗。
中央与地方,电厂与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相互间关系很复杂,发生许多矛盾。谢荒田三四个

月吃住在工地,日夜奔忙,排难解纷,协调各方关系,处理土建与安装、地上与地下交叉施

工中许多棘手难题,为电厂顺利施工洒下了汗水,做出了贡献。
1975年与1976年两年的冬天,作为盘锦油田会战领导小组副组长、前线总指挥的谢荒田是在

盘锦油田工地上度过的。盘锦油田地处沼泽地区,夏天积水,冬季结冰,修路都是在冬季

寒冷“九天”进行。谢荒田率领从沈阳、营口、鞍山、锦州、铁岭所属各县抽来的7个民兵

师和沈阳军区 8181部队共51万人,冒风雪顶严寒筑路、架桥、建井场
〖ZW(〗《辽宁省志·大事记》,第21页。〖ZW)〗,
白天去工地督查,晚间开会研究部署工作,常常熬到深夜。为解决修路征地,落实征地资金

,调用鞍钢矿渣铺路面,保障几万民兵生活供给……谢荒田与其他领导成员经多方联系,
全力以赴完成省委交付的使命
〖ZW(〗1998年8月4日访问李慎独记录。〖ZW)〗,为油田运

进大型设备、开发西斜坡钻探油井创造了条件。
1976年7月唐山地震,开滦煤矿被毁,省委决定以谢荒田为首成立辽宁省支援唐山煤矿复建

指挥领导小组。在谢荒田主持下,采取全省会战、各地区分项包干的办法,从6个市地迅速

调集14万名职工连同施工设备,奔赴唐山援建
〖ZW(〗《辽宁省志·建设志大事年表》,第48页。〖ZW)〗。在会战过程中

,谢荒田多次前往唐山部署工作,号召职工提建议,抢难题,保工程质量;开展竞赛活动,

从而加速了工程进度。经过16个月日夜奋战,完成建筑面积十万余平方米,原煤、洗精煤生

产能力全部达到震前水平。辽宁省受到国家震灾援建领导小组的好评。
谢荒田在辽阳化纤厂工程施工中,以建委名义及时调去9个市地大型工程公司一万多工人参

加会战,还调去东北建筑设计院承担附属工程和生活区的设计任务,解决了设计力量满足

不了工程需要的矛盾
〖ZW(〗1998年7月访问温乃武记录。〖ZW)〗。
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中期,谢荒田曾邀请东北工学院教授和省内金属焊接专家、老技术

工人近百人,到辽化工地对进口设备进行质量大检查,尤其是对钢结构的球罐焊接进行逐项

检测,凡在施工中检查出来的质量问题,都共同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促进了辽化工程质

量的提高,在国家验收时受到赞许。
1976年10月拨乱反正之后,社会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谢荒田心情愉快,精神振奋,积

极着手解决城市建设方面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他经常深入到各市考察房

屋短缺状况、市政设施和基建工程存在的问题;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意见,并且多次派出

工作组分赴各城市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谢荒田于1977年11月以省建委党组名义向省委提

出报告〖ZW(〗《辽宁省城市建设大事记》,1987年版,第344页。〖ZW)〗,
以大量资料列举全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城市规划废弛,公有住房、煤气、自来水管道、公共

电汽车严重失修以及城市维护费被挪用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建议在基建投资中城市

建设投资从“四五”期间的25%至少提到3%
〖ZW(〗《辽宁省经济统计年鉴》(1986年),第534页。〖ZW)〗,以便在三五年内弥补欠账

;城市维护费(每年约19亿元)要专款专用,不准挤占;所需国拨

材料由省专项分配。
1977年12月,辽宁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谢荒田为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

80年就任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兼省建委主任。
谢荒田任革委会副主任后继续致力于城市建设工作。在他的建议下,1978年6月省委召

开全省城市工作会议
〖ZW(〗《辽宁省志·大事记》,第55页。〖ZW)〗。
会议清理了十年动乱中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决定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严格控制大城市

,多搞小城镇,抓好城市规划、市政公用事业设施维修养护和建设,加强城建队伍和城建

科研,治理“三废”保护环境等等。
解决城市住宅不足,改善居住环境是谢荒田最关心的问题。他多次找省领导汇报,得到了省

委的支持。1978年10月,省委召开城市住宅建设工作会议
〖ZW(〗《辽宁省城市建设大事记》,第357页。〖ZW)〗,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省首次以省委名义召开的城市住宅会议。会上安排了1979~1985

年7年城市住宅建设计划,确定1979年投资建设住宅500万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1倍)。为

保证城镇住宅建设计划的落实,同年12月成立了辽宁省城市住宅建设领导小组,分管省委书

记任组长,谢荒田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至1979年11月,全省城市住宅施工面积

达到9941万平方米,与1978年相比增加12倍,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建住宅最多的一年
〖ZW(〗《辽宁省城市建设大事记》,引自1979年12月16日《辽宁日报》:《我省“骨肉”

关系初步改善》。〖ZW)〗。
在谢荒田的工作和建议下,1979年4月,省委召开全省基本建设工作会议,部署调整了辽宁

基建规模;要求施工单位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克服工期长 、力量分

散、管理混乱的状况。
1980年11月,谢荒田主持召开全省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会议。他在会议上作了总结讲话,为发

展和规划农村建房提出要求。
在十年动乱中,城市建设方面的管理规定、办法被废除,谢荒田重视建设系统法规的恢复和

建立。在他主持省建委工作期间,先后拟定并报请省人民政府、省人大批准颁发了《辽宁省

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辽宁省城镇公共卫生管理条例》
〖ZW(〗《辽宁省志·大事记》,第98页。〖ZW)〗。
这些条例的颁布,使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开始走上正轨。
谢荒田任副省长期间,还热心于对人民大众有利的公益事业的建设。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新病

房和省人民医院一座七万多平方米1000张病床的大型综合医院,大连市省疗养院、省老干部

活动中心,北陵沙河干部宿舍以及桃仙机场的建设都倾注了他的心血,留下了他的足迹。
〖HS2〗〖HT4”H〗〖JZ〗七〖HT〗〖BF〗
1983年4月,辽宁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谢荒田为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并任党组副书记

。因人大主要领导体弱多病,日常工作基本是谢荒田主持。他发挥善于团结党内外同志共同

工作的长处,以身作则,发扬民主,经常组织委员深入基层视察调研,审查法案;接待来访

,处理重要事务,使新建立的人大常委会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在省六届人大期间,制定讨论

通过省各项法案二十多个,还审查批准沈阳、大连、鞍山、抚顺上报的地方性法规多件。如

制定了《监督司法工作的暂行规定》、《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条例》、《辽宁省河道管理条

例》、《辽宁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重要法规。针对农村经常发生侵犯妇女儿童权益案件

,谢荒田曾去丹东、营口调查妇女儿童受侵害的情况,并指示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调查此类

案件。后在六届五次人大常委会上讨论通过了《辽宁省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规定》,对

遏制妇女因生女孩被迫离婚以及女婴遭遗弃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还指派法工委和办公厅

总结岫岩县人大关于所任命的领导干部述职和评议的经验,在各县人大推广并向全国人大常

务会议汇报,受到彭真委员长的赞赏
〖ZW(B〗③〓1998年7月22日访问高建峰记录。〖ZW)〗。后又总结凤城、铁岭人大在任命干

部前配合组织部门考核的经验。省六届人大常委会在所任命的干部考核和监督方面较往届有

了新的拓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谢荒田主持下,省人大曾举办3期市、县人大副主任培

训班,组织深入学习国家宪法与各级人大组织法
〖ZW(〗1998年8月20日访问过庆增记录。〖ZW)〗,
提高了市、县人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BFQ〗
在省人大期间,谢荒田每年都用一两个月时间深入各地调查研究。他重视人民来信,凡涉及

法律方面的都亲自看信批示,并过问来信处理结果。
谢荒田和担任省人大副主任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相处友好,肝胆相照,经常主动与之

晤谈,交流思想,征询意见,支持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他指示秘书:“他们生活

上有些事情不便谈的你们要及时反映给我,以便妥善处理。”
〖HT4”〗③〖HT〗两位副主任开始未配小车,谢荒田交代人大机关小车队长,凡党外副

主任用车要随叫随到首先满足。后来在他的提议过问下,给配了专车。
〖HS2〗〖HT4”H〗〖JZ〗八〖HT〗
谢荒田在革命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体现出党的优良传统和党员的高尚品质。
实事求是,为人正直,是谢荒田的一大优点。
谢荒田在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一是一,二是二,从不看风使舵,不言过其实

,不主观臆断,不搞哗众取宠。在干部管理上,对干部的过失,不是看一时一事,总是历史

地全面地看,重在教育。1958年,谢荒田从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回到省委工业部时,得知部内

一些干部被拟定为右派分子,他根据干部的以往表现,认为不妥,经过力争,将其中2人从

右派名单中划掉,避免了错划
〖ZW(〗1998年3月4日访问于希岭记录。〖ZW)〗。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他在沈阳轮胎厂

、大连电厂、清河电厂蹲点时,对企业干部作风上发生的问题,坚持分清是非,以教育为主

,不主张轻易戴帽子、给处分,避免了一些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ZW(〗1997年12月16日访问那新民记录。〖ZW)〗。在“文革”期间,他虽身处逆境,但对

人对己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即使遭到威逼,也不说

假话或违心出假证。武汉邮电学院、山西省公安系统来人调查他们的领导在抗日时期的表

现,对方逼迫谢荒田按他们的意图写证实材料,他坚决不写
〖ZW(〗1998年5月13日谢荒田自述。〖ZW)〗,虽然受到来人的申斥、恫吓、死死纠缠,也

不屈从,仍然按当年实情写了证实材料,显示出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关心爱护干部,平易近人是谢荒田的一贯作风。谢荒田对干部不分亲疏,只要他们有困难,

总是尽力设法帮助。早在1953年辽东省委工业部时,部里一位同志
的母亲因贫困领着他3个年幼的妹妹,远道从张家口农村老家经北京风尘仆仆地来东北投奔

儿子。时值初冬,天气寒冷,她们既无棉衣又无住处。谢荒田看到这种状况,忙吩咐公务员

上街买来棉布、棉花,交给她们缝制衣被御寒,并且临时腾出一间办公室,将一家老小安顿

下来,全家深受感动
〖ZW(〗1997年12月25日访问姜瑞谈话记录。〖ZW)〗。至今这位干部仍然不忘谢荒田对他家

的关怀之情。
1978年,一位从学校毕业分配来省建委工作不久的青年干部的妻子分娩住进医院,产后因无

住处,十分焦急,毫无办法。经谢荒田过问并多方联系,帮助找到一间住房,将母子接出产

院,安了家〖ZW(〗1998年3月访韩恩涛谈话记录。〖ZW)〗。
谢荒田在省人大工作期间,每逢年节总要出去探访一些家庭。有人出于爱护他,提出由办公

厅派人去就可以了,他说:“我自己去好,尤其那些老太太(指遗孀),总得去看望,我可以

代表组织,听听她们的意见,有事帮办办。”他不顾年高体弱,逐家走访,问寒问暖,为他

们解决种种困难〖ZW(〗1998年7月访问高建峰记录。〖ZW)〗。
人大机关或过去跟他工作过的人去世,不论职务高低,谢荒田都前去吊唁并慰问家属。至于

为患病的下级安排医院请医诊病,为遗属子女就业操劳等等这类事可以说举不胜举。每逢谈

到谢荒田的为人,无论与他亲或疏的人都说:“他是个好人!”
谢荒田虽身为领导,总是以平等姿态对待干部,没有架子,不打官腔,在他手下工作过的干

部都感到他和蔼可亲,相处融洽。原在省委基建部工作曾被错划右派的李守祥,在谈

到谢荒田爱护干部时讲了一个动人的情节:1958年5月8日,省委机关几十名“右派分子”在

沈阳南站集合,被送往锦县石山子农牧场劳改。谢荒田是省委部长中唯一到火车站送行的领

导干部。临别前他对大家说,别垂头丧气,要振作起来,下去后好好干,争取早日回来重新

工作〖ZW(〗1997年12月访问李守祥记录。〖ZW)〗。
这番话令人感动,深受鼓舞。在当时,他这样做,是要冒政治风险的,非常难能可贵。40年

过去了,李守祥谈起此事依然很动感情。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正廉洁是谢荒田又一高尚品格。“文革”时,省委工交政治部有一

个批判他最厉害的的人,后来回沈阳请求谢荒田给个工作,谢荒田把他留下来安排了。当时

一位部长说:“老谢呀,你真没记性,那个人批斗你最凶,还用他干啥?!”谢荒田说:“那

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能总记那些事。”谢荒田胸怀宽广,确有长者

风度〖ZW(〗1998年3月4日访问于希岭谈话记录。〖ZW)〗。
谢荒田清正廉洁,律己很严。一位曾任谢荒田的秘书
〖ZW(〗1998年3月13日访问王德辉记录。〖ZW)〗讲:“刚调来省政府工作便叮嘱我,不许

以他的名义找人办私事,也不准接受别人的馈赠礼品。”1983年3月,辽宁省在香港举办出

口商品展览会,由谢荒田代表省政府前往主持开幕式。展览会闭幕时,就地削价处理一些不

便回运的酒类等商品,谢荒田毫无所取,也不许秘书购买。离港前夕,一位在香港居住的

内地领导亲属前来送行,分别时拿出两支金笔说:“谢伯伯,送给您和您的秘书两支金笔

做个纪念。”谢回答:“情意我领了,礼物不能收。”虽然对方再三恳请留下,谢荒田执意

推却了。
谢荒田公出到市县,都是按规定标准用工作餐,有时晚餐喝点酒也是自己掏钱买。家里来客

人在家招待不方便时,偶尔领到省人大餐厅就餐,结账时,管理员说只从盆里拨出几个菜不

用算了,他坚持付款,让秘书去结账,回来还要仔细看账单,从不占公家便宜
〖ZW(B〗②〓1998年7月访问高建峰记录。
〓〓③〓1998年3月13日访问王德辉记录。〖ZW)〗。
一次,谢荒田的一位胞弟从山西老家来看他,想求哥哥帮买一辆“130”型汽车,他说这事

我不能为你办(其实他写个条子即可以办到),帮你买了,其他亲属也来怎么办?况且用国拨

价买去,一倒手价格就翻一番,违背政策的事情,我不能做〖HT4”〗②〖HT〗,
婉言回拒了弟弟买车的要求。
谢荒田对中央规定令行禁止,一丝不苟。
1988年,谢荒田从省领导岗位退下之后,一位从前与他熟悉后来已是一家国营装饰公司的经

理来看他。当看到室内陈旧的墙皮剥落时,提出为他家修缮粉刷,由公司核销费用。谢坚决

回拒并说,这房子还可以住,不必由公司装修〖HT4”〗③〖HT〗
,表示绝不使用公家钱来为自己家装修房子。
谢荒田生活俭朴,不贪图享受,不摆阔气。他家中除公家配备的物品之外,一套旧沙发还是

一位老同志送的。在谢荒田的言传身教影响下,他家的孩子都生活节俭,穿着朴素,思想上

进步,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成长起来的。读过中专的小女儿在单位长期当工人,谢荒田从未向

有关单位说过话,她一直读完夜大才按规定转为干部。对于孩子,谢荒田主张让他们自己奋

斗磨炼,不要人为地拔苗助长。
1989年2月,经中央组织部批准,谢荒田开始从省人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离职休养,但省委

仍要他担任省老干部领导小组副组长、顾问,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领导成员以及其他一

些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省人大机关离休支部也多次选举他担任支部领导工作。
谢荒田无论担任何种职务,都尽职尽责认真去做,仍然保持着革命传统精神,奋斗不息,

为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自己,因而受到人们的钦佩和敬重。
谢荒田忠诚于党的事业,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一贯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工作上勤勤

恳恳,兢兢业业;他为人正直忠厚,善于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风民主,艰苦

朴素,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关心干部。无论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他都是竭尽全力,积极工作。他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LM〗

本文来源:《辽宁党史人物传》第十一辑,本文作者:王建荣、张有忠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0-06-22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