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民歌戏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开创晋剧艺术的美好明天

 

 

 

 

 

  山西省素有“中国戏曲摇篮”的美誉,戏曲艺术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山西四大梆子”是山西省地方剧种中的“大戏”,包括蒲剧(蒲州梆子)、晋剧(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在学界又被合称为“晋剧”。晋剧分布于山西省全境以及冀、鲁、豫、陕、甘、内蒙古等广大地区,是梆子腔系中影响较大、流布较广的地方剧种。

为了传承、振兴这一优秀传统剧种,多年来,山西省政府协同社会各界予以大力扶持,各地文化部门和晋剧演职人员不懈努力,通过确认、建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等多种措施,使这一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表里山河的山西省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晋剧在当地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生活在这里的原住居民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为密切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流和了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力振兴晋剧 

    上世纪80年代初,山西省文化厅党组提出了“振兴山西戏曲”的口号。近30年来,山西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动员社会各界振兴晋剧,在剧目建设、戏曲人才培养、戏曲评比演出活动、戏曲团体改革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985年开始,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厅、省戏剧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分剧种的青年演员 “杏花奖”广播赛。1989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常年的戏曲“杏花奖”评比演出,这是山西省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再加上从1987年开始的民间艺术节,以及从1978年开始的山西戏剧教学剧目汇演等,这几项较大的具有连续性的戏曲或以戏曲为主体的演出活动,有力地调动了晋剧工作者和表演团体创作演出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获奖剧目、编剧、导演,以及任跟心、张智、武云全、杜玉峰、苗洁等优秀演员。

    为了推动 “振兴戏曲”工作并检阅振兴的成果,山西省于1984年、1987年、1988年、1990年分别举行了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的分剧种调演。四次大型调演中,除了前辈艺术家精心创作长期演出的传统戏,还涌现出了一批新剧目,比如,新创作的现代戏《杨飞揭榜》《落凤滩》《月到中秋》《小店春秋》等,改编的古代戏、历史戏《宏图大业》《杨儒传奇》《吴王剑》等。四次调演还评选出一批“综合治理奖”,这些活动在省内外的戏曲界和戏曲艺术活动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晋剧立足保护抢救,注重传承发展。20111月,由山西省文化厅主办,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晋剧院、太原市实验晋剧院、晋中市文化艺术学校联合承办的 “百年流芳——晋剧流派传承剧目迎新春展演”活动,在山西省演艺中心举行。本次展演活动共演出两场,涉及“丁(丁果仙)、牛(牛桂英)、郭(郭凤英)、冀(冀美莲)、程(程玉英)”五大流派的六个代表剧目,在充分展示晋剧流派艺术魅力的同时,更注重原汁原味的舞台呈现。 

注重培养表演人才,夯实晋剧发展基础 

    戏曲是综合性艺术,要“振兴戏曲”就必须拥有一大批编剧、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方面的人才。而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与提高,是戏曲人才建设中的中心环节,因此,我们把培养一流的演员,放在了培养戏曲人才的首位。

    通过演员培训班的形式,培养尖子演员,再组建以青年演员为主体的实验性剧团。上世纪80年代,临汾地区从全区范围内选拔了一批蒲剧青年演员建立了培训班;省文化厅从各院校和剧团,选拔演员组建了山西省晋剧院青年演员培训班。几年里,培养出了郭泽民、崔彩彩、栗桂莲、孙昌、王晓萍等优秀青年演员。

保存、研究工作成果丰硕

    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山西大学艺术学研究所、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以及各地史志办公室、戏研所等研究单位,在晋剧史研究和现状研究上成绩显著。

    此外,在山西省举办或者参加的各类赛事、演出的过程中,媒体的介绍宣传、专家评论以及录音、录像都保存了大量的戏剧信息,官方、民间据此出版了大批音像制品和书刊。20068月,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创建“山西戏剧网”,这是搭建在“山西戏剧文物文献资源数据库”基础上的网络工程。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山西省文化厅录音、录像室运用高科技手段,用影像记录晋剧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晋剧艺术家和经典剧目,启动“音配像”工程,留住了许多老艺术家呕心沥血创作的名剧。

民间戏曲活动丰富,群众基础深厚

    晋剧在其流传区域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全省共有山西省晋剧院、临汾蒲剧院、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忻州北路梆子剧团等省、市、县级剧团近百个,每年进行两万多场演出。近年来还涌现出一批颇具实力和影响的民营剧团,如晋阳嫦娥艺术团、三晋晋剧团、贯中晋剧团等。各地的戏迷票友协会、研究会为数众多、活动丰富,比如,2001年,首届晋剧票友“六曲香”杯大赛在祁县举行,有5名票友获得了一等奖;在太原市的饮马河公园、迎泽公园,常年有戏迷票友的活动。

    为了满足全省戏迷的要求,山西省还利用现代传媒优势广泛挖掘,推出多档戏剧节目,大力宣传戏曲文化。山西卫视的《走进大戏台》、山西公共频道的《百家戏苑》、太原电视台的《超级戏友》、运城电视台的《蒲乡红》等众多戏剧节目中,晋剧都是其中的主要角色,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新时期新规划,开创晋剧艺术的美好明天

    山西“四大梆子”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之后,为晋剧艺术的振兴提供了更大的动力。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得以实施,挖掘、抢救了即将失传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声像资料;整理了晋剧传统经典剧目;建立了老艺人、老艺术家、传承人数据库;整理并出版了相关书籍。此外,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众多专家的努力下,出台了下一阶段的重要规划:

    进一步解放艺术生产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和市场经济的剧团管理机制。对于山西 “四大梆子”这种具有较强艺术生命力和市场活力的剧种及其团体,除了地方政府继续大力支持、提高补贴外,还要鼓励其面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或通过试点探索转制为企业。

    对演出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民间职业剧团的管理。对于艺术水平差、压低戏价、严重扰乱正常演出市场的演出团体,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其管理,确保专业剧团的演出市场,另外,在给民间职业团体发放演出证时,应严格把关;同时,艺术院校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表演团体市场运作的需要,为剧团培养出自己的经纪人。

    加强剧场、排练场等文化设施的建设,改善剧团的工作环境和演出条件。相关部门要把剧场建设、解决剧团的办公和排演条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事来抓,要做到每一个国营的剧团都有自己的办公、排练、演出场所,并努力改善演职人员的居住条件。

    加强戏曲文化宣传,培养戏曲观众,提高戏曲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任何一种艺术失去观众,都将没有市场,也就无法存活下去。在文化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今天,应加大对晋剧戏曲文化的宣传力度,培养出新一批的戏曲观众。此外,广大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戏曲的文化价值,提高国民的民族文化意识,使山西省的晋剧艺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稿件由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电影《六福客栈》剧照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20110228;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2-28 )

太 原 道 >> 山西民歌与山西戏曲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民歌与山西戏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民歌戏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