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毛泽东的农民 第1部 四、老少组与好汉组


    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号召解放区的农民“组织起来”,搞变工队、互助组。昔阳的
老解放区刀把口和白羊峪出现了两位搞互助组出了大名的农民,一位叫张老太,一位叫
王殿俊,两个人都戴着太行区英雄模范的头衔。
    这时刚挨过斗不久的陈永贵也冒头了。
    1946年的一天,村里尚未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贾进才找陈永贵商量办互助组的事,
陈永贵极痛快,说:“商量什么?你不是往起组织?我先参加!”于是以贾进才为首的
互助组就组起来了,组员们都是些人强马壮的农民,共15户,在大寨历史上被称为“好
汉组”。
    好汉组里没有拖累人的老弱妇幼户。平时,组员们各干各的营生,遇到春耕之类单
枪匹马干不了的活,好汉们你帮我一天,我帮你一天,正所谓“好兵配好将,杨木配柳
棒”,互助互利,谁也不吃亏。这时候展现在陈永贵面前的前程显然是非常辉煌的。他
平生初次得到了发家致富的机会,只要他响应中共昔阳县委的号召,“好好生产,发家
致富”,用不了几年,买房子置地闹个富农干干应当不在话下。事实上,当时大寨也真
有四户人家卖地,六户人家买地。昔阳县南关离大寨不过十里,那里的一位村支书更令
人眼红,他分了最好的房,最好的地,娶了一位成份不好但在村里最漂亮的老婆,还雇
了工,日子过得极火爆。
    陈永贵却极不寻常地选择了另一条路。
    秦怀录描写道:“有一次,陈永贵发现16岁的梁便良一边在地里干活一边哭,他个
头不大,挑不起担子,半天也干不下多少活。陈永贵慢便慢吞吞地问:‘便良小,你怎
么不报名参加互助组?’
    “是呀,担子还挑不起来,人家能要他?他把哒着烟袋锅,帮着梁便良把粪撒上,
思谋着,思谋着,终于,一个主意出来了:‘便良小,这样吧,你跟我干!我不嫌你小,
只要听话就行!’”B13
    据陈永贵自己说,当时还有不少缺劳力的户找他提意见,抱怨他丢下他们不管。于
是,陈永贵宣布退出好汉组。另起炉灶,把老汉和娃娃们拢在一块办了一个“老少组”。
他话中带刺地说:“要当好汉,就要当个新社会的好汉,不闹那丢下别人不管的好汉!
这个亏我愿意吃!”B14
    好汉组的好汉们听了这话很不受用,可是碰上了陈永贵这么一个不好好发家,专门
去和困难户掺合的怪人,心里不舒服也硬气不起来,只好为自己开脱道:“家有半升粮,
不当孩子王。”怨气大点的则冷笑道:“老的上不了马,小的拉不开弓,可有好戏看哩。
任你陈永贵劳力强,受死你也枉然。”
    陈永贵是个犟眼子,不撞南墙不回头。他回敬道:“老的有经验,小的能长大,这
个组有前途哩!”
    据陈永贵后来说,当时他与他的女人也有“斗争”:“我女人感到自己劳力强,跟
那些娃娃老汉们一块吃亏。而自己尽干重活,累得也够呛。所以她有意见。吃什么亏呢?
咱祖祖辈辈没有一亩地,也没有一间房屋,祖祖辈辈都是讨饭吃。在毛主席、共产党领
导下,分到房,分到地,地是十大几亩,房是地主的房,亏不了!”B15
    这段话说得有点逻辑上偷换概念的毛病。老少组只有9户人家,其中有4位是年过半
百的老汉,6位是8至14岁的娃娃,真正的强劳力只有陈永贵一个。看这个阵势陈永贵就
难免吃亏。实际上,陈永贵大包大揽地操心费力,只求种好地,最后落个人人有饭吃大
家有钱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出力大小与获得多少并不很计较。他的确是吃亏了。
不过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老少组的弱劳力们才格外团结,格外珍惜这个组,个个奋力争
先,闹得红红火火。当年秋,老少组平均亩产高达150斤,比好汉组多了30斤。于是好汉
组里就有人倒戈加入了老少组。到1949年,老少组又创了平均亩产169斤的新纪录,当年
冬,老少组便扩展到了49户,占了全村户数的70%。
    陈永贵一生干了不少超凡脱俗而且大获成功的事,退出好汉组挑起老少组只是其中
之一。陈永贵出名后,这件事曾被拔到路线高度,成了陈永贵路线觉悟高,自觉主动地
打响了大寨两条路线斗争第一枪的证据。陈永贵本人也在各地的巡回报告中隐去了自己
曾加入好汉组的事实,有意把好汉组描绘成另外一条路线的代表。下面的两段引文分别
摘自他于1973年9月30日和10月5日在甘肃省农业学大寨会议和陕西省委召开的干部会议
上的讲话。
    “……这十几个劳力他们组织了一个互助组,大部分是富裕中农和地富,他们害怕
这些老的小的沾他们有劳力的便宜,就急急忙忙组织了一个互助组,人们叫好汉互助组。
剩下老的、小的,只有组织老幼互助组。那时我在老幼互助组。……”
    “这个老幼互助组一组织起来,好汉组攻击说:“老的上不了马,小的扯不开弓,
有好戏看啦。要看我们的戏了!……这个好汉互助组,尽管他们占有四好,B16就是他们
的思想不好。他走集体道路是形式,是假的,他们就是在春天互相变工下种,夏季是各
干各,秋天各人往各人家里收粮食。那么,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名互助实单干,春来夏散
秋不见。这叫什么互助组呢,还不是形式!到底谁看谁的好戏?老幼组看了好汉组的戏
啦,不是好汉组看老幼组的戏。这是大寨成长的基础。……我们每一次革命大批判都要
回忆这个问题。你不回忆这些问题,怎么能比出来什么是正确路线,什么是错误路线?”
    听起来老少组与好汉组好像是不共戴天的对头,其实不然。好汉组的组长贾进才是
个非常忠厚的人,他成立互助组本来也有起党员带头作用的意思。陈永贵另立山头又盖
了他,他不但不嫉恨,反倒跟别人夸奖陈永贵“这后生能干,将来一定是很有前途的。”
1948年贾进才介绍陈永贵入了党,不久又选他当了村里的生产委员、党支部副书记。贾
进才感觉到自己的能力不如陈永贵,1952年两次跑到区委,一次跑到县委要求让贤,说
自己工作吃力,推荐陈永贵当党支部书记,自己改任副手。在他的坚持下,上级同意了
这个要求,冬天整党后陈永贵被选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贾进才任副书记。
    陈永贵出名后把大寨的第一个互助组说得那么不堪,贾进才似乎也成了错误路线的
代表,他知道后自然很不痛快,但是他不说话。后来接陈永贵的班当了大寨党支部书记
的郭凤莲说:“老贾这人表达不出来,你说什么他都接受。一个大好人,可是在能力上
不如陈永贵。他也不高兴,一度宋立英(贾进才的妻子,大寨大队党支委)不满意,找领
导谈过,说不是那情况,我们以前没有矛盾,你们给上了纲了。贾进才不说,宋立英说。
陈永贵就说,那是文章,绝不是咱心里的话。”B17
    1976年陈永贵指示宋莎荫写《大寨三十年斗争史》,谈到这段“文章”的写法
时说:“不是什么让贤,我是正确路线战胜了错误路线。”在这部斗争史的提纲中,贾
进才的角色已经成了走资派。(注:参见陈大斌:《饥饿引发的变革》第353页)
    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认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说法,说来说去总是合乎中央的最新
精神,这种做法陈永贵叫作翻锅底,炒冷饭。这恐怕是陈永贵进取心太盛造成的弊病。
    关于陈永贵放弃个人发家的机会,退出好汉组办起老少组的真实动机,郭凤莲做过
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办老少组的想法,是看劳力弱的同情哩。这才退去了好汉组。
出于同情才带着老少们干哩。也没想到路线什么的,就是朴素的想法。而且他是外姓人,
外村人,能在大寨落下来,也是这些人带的。也是一种报答,并不是与进才对着干。老
少组里就有一家是带大他的。他有个报答大寨人的心思。吃大寨水长大的,要饭要到大
寨的人都是这样,宋立英也是,我也是,都是外来户。咱是吃大寨水长大的人,总有个
报效的心愿。陈永贵从六岁到大寨,大寨的父老乡亲把他养大,良心上过不去哩。”
    郭凤莲的这个分析很切合陈永贵的早期人生经历,如果再补充一点就更完整了:他
见不得两级分化。1953年7月,陈永贵谈起自己热心互助合作的原因时说:“……我的思
想,听了毛主席的话,是土改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就是组织群众发展互助合作才能避
免剥削,由穷变富,必走之路。”B18陈永贵太清楚剥削和贫穷是怎么回事了。
    1952年年底的太原之行,陈永贵在那朴素的感情之外又表现出一种热切的进取心,
或者叫事业心。
    ------------------
  转自万圣书园

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