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失  去  的  天  空




    在横断山脉南麓的深山大峡谷里,有一个世外桃园般的去处——冬日的阳光宁和地洒在这片叫丽江坝子的绮丽土地上,深褐色的屋顶连成一片,涟漪阵阵,尽染如金子一般的颜色。天空是那样的蓝,蓝得让人发呆。湿润润的空气轻轻吹在脸上,如仙指轻拂。站在古城的街头,从山西来的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震颤。

    古城大研镇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里所有的建筑几乎都是手工建造老房子,融汉、白、纳西等民族的风格为一体,照壁、厢房、天井、阁楼相辅相成。建筑的门、窗、柱上雕刻着花鸟树木、人物故事。雕饰都敷以朱红底色,古韵实足。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古城的最大特色。从玉龙雪山流下的溪流穿古城而过,城内沟渠纵横交错,竟如江南一样的小桥流水。房子面水而筑,街市缘溪而设,大街小巷与河渠相伴延伸,逶迤曲折,自然酣畅。溪水甚至穿墙过院,从居民的住房下流过。活泼泼的溪水给古城带来了勃勃生机。

    古城的中心是一个小广场,从这里延伸出四条街道通向远方,因此叫四方街。街道路面皆用五彩条石铺筑,规整自然。这里从明代始就有"洗街"的习俗,现在虽已终止,但路面打扫得很干净。满眼搜寻不到一点垃圾或废弃物。临街大街两旁布满了琳琅满目的铺面,如玉器行、金银首饰店、药材店。街上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煞是热闹。

    顺着街道两侧的小巷往里走,则是另一个天地:宁静、安详的街道不时瞥见披着“披星戴月“披肩的纳西妇女,一边坐在那里做手工一边摆卖手工刺绣、自己腌制的泡梅、泡梨。一个个临街小院洞门大开,天井内水井石栏,瓦盆里茶花争艳,廊柱上书有工整的对联,中堂的长案上供着祖先的灵位,铜火盆里的炭火暖暖地烧着,显示了文化的久远与生活的悠然。

    整个丽江城里工厂很少,没有什么污染。面色古铜的纳西人,许多人还戴着60年代的蓝布帽子。可以看出丽江不是很富余。但丽江的人们都很悠闲,闲得让人羡慕。在河边有许许多多风格不同的小吃店、咖啡屋,里面既有纳西风味的粑粑、炒饵丝、鸡豆凉粉,也有比萨饼、汉堡包。

    要上一杯啤酒,坐在斜阳里,看河水悠悠流去,心里会涌起一种难言的思古情怀,会为象过客一样匆匆地来去而惆怅,就恨不得永远这么坐下去。

    晚上,当大红灯笼一盏盏亮起来的时分,在纳西古乐会的院里,一群象出土文物一样的老人,穿着长衫马褂正襟危坐,双目微垂,心静如水。在他们瘦骨嶙峋的指下,一千多年前的古乐穿越时空,为我们带来一种远古的宁和。

    丽江是古旧的,又是现代的;是偏僻的,又没有让人感到偏僻所固有的促狭与顽固。在丽江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甚至清晨在去虎跳峡的路边,你会看到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从简陋的农舍里走出来。他们在这异国的土地上找到自已喜欢的生活,令人羡慕。有一个四川小伙子在丽江邂逅一位韩国姑娘,演绎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两人就在古城的河边开了一家咖啡馆。而里面端盘子的是个美国女孩!

    整个古城有一种古朴、平和、大同的氛围。有人颇为形象地说丽江象一个大村庄。在这里,没有苏州的清高,也没有拉萨的神秘,更没有北京的至尊、上海的繁华,她只是以古朴、世俗与平和给你难以名状的温馨。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与雅典、京都、巴黎等著名的城市一样,载入了史册;与长城、布达拉宫、黄山、金字塔等名胜一起,受到了人们的爱护。丽江古城经过千百年的寂寞、积淀、融合,昂首走向了世界。

    然而丽江真正感动我的不是被世人认可的荣耀,也不是那些保护完好的纳西古城,而是那里随处可见的蓝天溪水,是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们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生存状态。纳西族古先民把自然称为“孰”,而人和“孰”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认为人类只有与自然和睦相处,同心同德,才能兴旺发达。在丽江,人与环境肌肤相亲、浑然一体,人工建筑与自然风光共存共荣,令人们真实地感受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鲜活而丰富的内涵。

    同丽江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是山西的平遥。从太原沿大运公路往南行约100公里,会看到一座巍峨的古城耸立在田野之上,城垣连绵,俨然而壮观。这就是相传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的平遥古城,至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

    平遥古城完全依据汉族传统“礼制”的规矩来布局,规划井井有条。外围的城墙长6163米,上建垛口3000个,堞楼72个,据说象征孔子“三千位弟子,七十二贤人”。城内四条大街直对城门,另有八小街、七十二条小巷连通四方,纵横交织,主次分明。街道两边铺面林立。城市中心为一座重檐硫璃瓦顶的“市楼”,大型公共建筑,如文庙大成殿、城隍庙、县衙署、清虚观等,均以左祖右社之势对称分布、有序排列。

    在明清时期平遥曾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在极盛时期,城里共有包括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内的20多家票号,占全国票号一半以上。另外,城内绸缎店、杂货店、茶庄、粮庄、当铺等各业店铺多达200多家。由于城市富裕,全城3797处民居全是整整齐齐的瓦房,其中400余处,有不少是两进、三进的深宅大院。

    平遥古城完整保持着150多年前的历史风貌,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平遥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全城已登记在册的文物达287处,已公布为各级重点文物的有99处。如果单就这点而言,平遥不仅不比丽江差,而且可以讲还要丰富一些。

  然而,现实平遥已不是昨日的平遥。平遥现属晋中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旧城的规划改造进展迟缓。这种缓慢一方面使古城免于了象许多古城所经历的劫难,——在八十年代曾有一个令人后怕的改造方案,幸亏有几位专家的力谏才“刀下留城”;一方面又使城市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城市缺乏许多城市应有的功能和活力。

  城里的路都不很宽,除了主要街道,路面大都坑坑洼洼。那些高墙深宅,由于年代久远失修,油漆斑剥,墙倾瓦砾。市楼前的水井已干枯成为一个摆设,一代商界俊杰的拴马桩冷落一边。繁华时药铺的铜牌吊挂、炉食铺、酒肆的幌招已留在历史的梦中,曾“汇通天下”的票号的旧址变成了最简陋的博物馆,高大的柜台、长凳圈椅以及发黄的帐簿陪着枯燥乏味的文字图片,向人们诉说着晋商的历史。

  老字号商铺,已失去往日无敌于天下的风采,惨淡经营着最廉价的针头线瑙。街市上除平遥牛肉外,很少有其它吸引游客的商品;游客娱无所娱,有钱也花不出去。来这里的游人大多是本省和北京人,外国人极少。坐着人力三轮车在城里绕行,置身于无数青砖灰瓦、墙高院深、封闭严密的古建筑中,灰白的阳光照着,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由于全城都烧的是煤,煤灰垃圾随处可见。路边的下水沟旁污水四溢、充满异味。平遥城建于惠济河与柳根河相夹的龙脉之尽处,背靠汾河,位置至为优越。但由于水源不足和上游兴建水库使现在的平遥城成为一座典型的旱城。站在古城墙上极目四望,护城河里干枯见底,周围尽是没有植被保护的黄土地,一阵风吹起一片黄沙,孤零零的远树在风中颤动。天是灰蒙蒙的,空气是干燥的,充满了土腥味。

    如果说丽江是活的古城,那平遥就象一个死标本。平遥的历史文化都凝固在了路边老人的痴呆的目光中,深藏在那些斑剥风化的灰墙后,散落在了博物馆内那些枯燥乏味的图片文字里。如果人们只是为了仅仅看看那一个世纪以前的华丽的房屋,看看一代商界枭雄的败落,也许就满足了。如果我们想坐下来细心体会一下晋商曾有过的辉煌,想从文化民俗的角度观察一下三晋文化的源远流长,甚至想在这里玩出一种悠闲,你会发现这实在是太奢望了。




    是什么使平遥与丽江这两座历史名城有如此大的差别?经济不发达固然是一个因素。从平遥那些失修的老房子、那些污脏不堪的街巷、大街上无所事事的人们,我们处处可以体会到一种捉襟见肘的贫困。但老祖宗给平遥人民留下的这座古城,完全可以做为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如果没有其它问题,平遥吸引点资金进行开发、改造,不是一件难事。

    但这似乎不是问题的关键。平遥这样的古城在山西不是绝无仅有,上千年历史的城市比比皆是,文物古迹随处可见。宋、辽朝代之前的地上古建筑物,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山西境内。但无论历史如何悠久,文化多么深厚,很难有在丽江的那种感觉。撇开其它的原因不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恶劣的环境状况。这是平遥与丽江最大的差距!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丽江有蓝天碧水,而平遥没有!我们整个山西都没有!而这是我们有多少钱也买不来,是我们拿什么也换不来的!

    在平遥的周围已形成中国的最大的煤焦生产基地,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炼焦炉、炼铁炉冒着滚滚浓烟。公路上装满煤焦的卡车一辆接一辆,几乎全都是开放式运输。污脏的煤尘满天飞舞、随处抛洒。

    太原已连续几年“夺得”世界城市污染第一的桂冠。全市有将近7000个燃煤设施,每年烧掉1300多万吨原煤!黄昏站在高处俯瞰太原城,只见整座太原城笼罩在厚厚的黑雾之中。平遥往南一百公里的曾以花果城之称闻名全国的临汾市,近几年来,一大批污染小企业蜂拥而上,烟尘大量滞留在低空,如乌云遮天蔽日,几乎不见蓝天。

  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近公布的一九九九年度全国污染最严重的三十个城市的名单中,山西竟占了十三个;其中临汾、太原、忻州、阳泉、榆次等五城市又分别居名单的前五名!这些城市几乎都在晋中一带。

    山西的第二大城市大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全市的工业总产值中,煤炭电力竟占到64%。这几年,煤炭大量积压,大同不得不调整产业结构。大同有如云冈石窟、悬空寺等著名风景点,与北京、五台山相距也不远,发展旅游可以说得天独厚。但世界闻名的云冈石窟就由于前面国道上的运煤车闹得污浊不堪,有多少游人愿意为了看看黑头黑脑的大佛而冒心肺被煤尘沾污的险?

    而丽江所在的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被人称为“植物王国”。全省森林覆盖率达24.9%。在云南四处走一走,到处是清山绿水、花团锦簇,很少看见我们在山西习以为常的污脏不堪。

  云南过去许多地方搞“木头财政”,结果树砍了不少,也没富起来。这次在云南的每一处都听到“禁伐”的声音,人们切切实实地“放下了斧子”。原来的森工企业,迅速调整发展思路,已向旅游业发展。主题为“人与自然”的昆明国际园艺博览会是二十世纪最后一次大型的国际盛会。借着这次难得的机会,云南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上投入了空前的力量。单是滇池的治理就投入了35亿元之巨。如果将这些投资用在建设上,短期内将对昆明市的经济有较为明显的拉动,但云南人这么短视。整个世博园依山就势,注重既精雕细刻,又返朴归真的整体效果,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性。

    走在世博园里,我就想如果世博会让山西来承办,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按山西的工业整体实力,似乎建一个世博园不成问题。但能不能把世博园办得象昆明这样有声有色,就有疑问了。而且,如果游人一出大门就看见呼啸而过的一辆辆煤车,呼吸着污浊的空气,是不是对世博会的主题的莫大讽刺!

    抓生态建设并不是劳民伤财,云南的旅游收入大幅度增加,仅丽江地区旅游业一九九七年的综合收入就达十七亿元,而且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游客多时,丽江城旅店爆满,有的游客只好露宿街头。山西全省1999年旅游总收入才66.4亿元,在全国排在第23位。

  这个世界上,如果不能拥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我们还会有什么?




    恶劣的环境状况绝不仅仅对旅游业带来危害。山西的部分城市时至今日已到了不宜人类生存的地步,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绝不是危言耸听。水是人生命的源泉,全世界每年有包括儿童在内的数百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发展中国家疾病死亡事件中80%与缺水和水资源污染有关。山西是中国水资源短缺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7%,世界人均水平的4%。

  现在,走遍山西除了极少数的人烟稀少之处,很难看见干净的水源。连在建的被山西人称为生命工程的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水库水质也受到严重污染。难怪山西的一位高级官员在管涔山,望着从地下喷涌而出的清泉动情地说:“如果千里汾河从北到南,都流着这样清澈粼粼的水那该有多好。”

    一项山西省少儿铅中毒筛查与防治活动得出结论,太原市民平均每人头顶上有500克铅尘,而全市有60%以上的儿童血铅水平严重超标,铅毒对儿童大脑的损害是永久性的。我们有时讲一句话: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现在已不是对起对不起的问题,而实实在在是对后人的犯罪呀!

    山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现状,已没有任何退路可言。一份中国科学院《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山西的环境支持系统已排在全国的第28位,而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在全国的第26位。

    面对这样的现实,看看丽江的青山绿水,我们能不为我们失去的天空,能不为正在毁灭的家园痛哭流泪!省环保局局长薄越亮和十一位人大代表向山西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紧急提交议案,呼吁要增强全省人民特别是各级政府和污染大户的环保意识,做到宁可少要点经济效益,也要治理环境,也不要污染环境。

    这是迟来的觉醒!这种觉醒是以环境恶化到“不宜人类生存”为代价,可谓教训之深。近代,西方以工业革命为先韧,引发近代物质文明。现代物质文明完全是建立在生理满足的基础上。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人类开始了无休止的物质化生产。其背后是:环境破坏、民族争端,是人类精神的陷落。

    尤已美国为甚,把物质财富发挥到了极致。虽然美国人口只占世界5%,但美国却耗用25%的世界能源;排出占世界22%的二氧化碳量。美国一个儿童为全世界增加的消费量和污染量至少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30名儿童。人多地少的中国显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山西更不能走这条道路。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知是太过于转注还是昏了头,多少年来不是赶这个超那个,就是建这基地那中心,丝毫不考虑山西整体的均衡发展。几十年过去,除了产生了一个个“倒煤大王”、“焦炭大王”,就是乌烟瘴气的环境。把历史的优势变成了今天的劣势,拿子孙后代的生存本钱当做醉生梦死得过且过的筹码。弄得连呼吸新鲜的空气都成了奢望。高楼大厦工厂车间好盖,优美的环境却不易。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发展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历史上的山西曾和云南一样山青水绿,辽代建应县木塔,全部木材均取于金沙滩黄花梁茂密的森林,留下了“砍尽黄花梁,建起应县塔”的民谚。北京故宫里许多大殿的巨柱就来自山西的代县。可当今的山西有多少可值得采伐的森林?人均木材拥有量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汾河是山西省境内最长的河,水资源曾经十分丰富。据史料记载,秦穆公曾有“泛舟之役”,汉武帝数次乘龙船由汾河至晋。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汾河仍可放排行船,两岸有不少人以此为业。有首歌唱到汾河的水“哗啦啦地流”。现在的汾河已成基本无水的季节河、无使用功能的污水河,鱼虾绝迹。

    山西目前的生态环境一步步走到现在这种地步,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一历史过程,我们还没办法进行全面跟踪。有人说在宋朝时黄土高原已开始水土流失。无论统治者为了修豪华的宫殿而进行的滥砍滥伐,还是人口急剧增长产生的无序开垦土地,都是山西生态环境变差的一个原因。而近代经济发展中的急功近利肆行无忌,更使全省的本已山穷水尽的生态雪上加霜。这隐藏其后的是整个民族对破坏生态造成的恶果的无知,是我们对与环境相关利益的极大漠视。

    在另一方面,六七十年代已有大量的有关“资本主义国家”严重污染环境的报道。应该说起步较晚的我们有太多的前车之鉴,但为什么我们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走得更远呢?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年,几乎就是在一边喊保护环境一边毫无顾忌地破坏,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这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三十年代,英国作家希尔顿写了一本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书中讲到在青藏高原的某个地方,有雪山、有草甸、有湖泊、有峡谷、有金矿、有纯净空气,是美、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和谐的归宿。这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就叫“香格里拉”。

    近几年人们掀起了一股“香格里拉”热,到处找这个虚构的王国。有人说丽江就是现实的“香格里拉”,丽江借此做文章,修了一条40米宽的大道,就叫“香格里拉”大道。希尔顿的小说表现的是工业革命后西方人对极端物质化的厌烦,而要在东方寻找一种精神寄托;而到丽江并喜欢上这个地方的人更多的是出于人类对自然过度的攫取后重新回归的与自然的亲和性。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难道我们不该反思我们要给历史留下些什么,我们到底要到哪里去?

    如果若干年后在我们耋耄之年,能居住在丽江那样的古城里,与青山绿水为伴,院子里开满姹紫嫣红的山茶,静静地守着一个暖暖的火盆。这难道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如果我们经济发展了,但年老的我们被污染带来的恶疾折磨得奄奄一息,又为每日离不开的水四处奔走,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更进一步,如果有一天我们由于环境的原因不得不象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国一样放弃自己的家园远走他乡,这是不是最大的悲剧!

    人们常引用林语堂先生对人类大同生活的概括:娶一个日本女人,雇一个中国厨师,找一个法国情人。但往往忽略了其中一条:住在英国的乡间。如果说前几句有些戏谑的话,那这句是正正经经的大实话。二十年前国门刚开,有一次我同我的英语老师聊天,她曾去过英伦三岛。她说起英国那绿草如茵的山坡时艳羡的表情,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二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观。在吃、穿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不大;在居住条件上,面积与装修都在日新月异;至于行,现在拥有汽车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但要说我们的周围生活环境,不仅没有好转,却在一日甚一日地变坏。

    这几年出国的人不算少,大家回来对发达国家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高楼大厦,不是风土人情,而是国外城市随处可见的绿茵茵的草坪。去年我曾到东南亚旅游,也觉得国内在许多方面与外面差别不大,而我们特别缺少的是如新加坡的克拉可码头的露天酒吧、香港维多利亚湾的海风那样的环境!

    “我们今天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有。”一位德国学者对他的中国朋友如是说。可悲的却是我们往往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特有的、是我们应该珍视的。

    1998年,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苦战5年,治好母亲河!为此制定出了治理开发汾河的一整套方案。按照干流与支流同治、治水与治山兼顾、治河与治污并重、治理与开发并举的指导思想,要在三五年内,使汾河水清堤固。1999年3月,太原市正式被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我国第一个“清洁生产示范城市”,按计划,太原市一年内要使全市50%的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清洁生产。

    就山西目前的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所有这些都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的。这只是关于一条河、一个市的,那么其他的城市、乡村呢?整个山西呢?山西缺水已是十万分火急,我们却没有一套完整的节水法规,有多少人在拧开水龙头的时候能更有心呵护每一滴水!公路上个体的运煤车为了多挣几百元的运费严重超载一路抛撒,除了交警罚款搞点创收,又有谁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规范?本有植被保护的完整的山体被人任意剖肠挖肚采石烧灰,又是谁给他们的权利?贫瘠的土地上人们起早摸黑辛苦一年,连本也拿不回来,不如退耕还林,又有谁去操这份心管这事?袋装垃圾分类存放,我们每一个人又是否意识到这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恶劣的环境使我们忧心忡忡,而更可怕的是大部分人对这一问题的无动于衷!我们眼下迫切需要的是在全体山西人中植根一种永恒的环保意识,需要的是建立对我们利益关注的强有力的机制。

   最近听到一场规模宏大的“再造秀美山川”工程正在甘肃启动,从今年起全省投资四百八十九亿元,用十一年时间重整山河。我心头由不得一热。再造山川,这是何等的气魄!这不是修修改改,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炫耀政绩,而是一个伟大有深远意义的历史工程。对子孙后代来讲是莫大的福音!这不仅仅需要对问题深刻的认知,更需要一种责任一种情怀。我们山西人能不能为子孙后代重造一个美丽的家园呢?

    历史只有一部,是不可涂抹修改的,过去的已过去,我们面对的是未来。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永远找不回我们失去的天空。

本文作者:老牧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2000-12-26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