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关于山西省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构想给省委、省政府的一封信

崔   辙

调整战略  流通立省

一、调整战略,树立流通立省的全民意识

    (一) 关于山西省战略重点的基本判断

     1、1985年以来,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是把山西建设成为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这一战略,确实使山西省在“六五”、“七五”期间得到了国家一定数量的能源投资和交通设施投资,推动了山西省支柱产业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把山西省确定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基础是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定位,重心是解决生产问题,即生产什么,却没有解决如何销售,销给谁的问题,山西省主导产品的市场没有形成,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我们的产品,不知道该卖给谁。这是多年来山西经济与自己的过去比较,是发展了,但是与其他省市区比较,明显地落后了,人均收入已经跌落到了全国到数的位置。

     2、山西省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统配煤矿下放,说明煤炭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已经下降;全国煤炭价格的放开,说明煤炭已经复归一般商品的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所有能源商品都将依据市场经济规则进行交易,煤炭市场也是如此。

     3、所以,在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山西省广大民众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树立大市场意识。(1)资源观念需要转变,煤炭已经不是山西省的唯一主要资源,人才、历史文化、人文自然景观同样是山西省立省的重要资源;(2)市场观念需要转变,市场是没有边界的,是没有国界的。面向市场不仅是面向山西,而是面向全国,面向世界;(3)就业观念需要转变,就业要面向市场,不能依靠政府;(4)再生产的观念需要转变,不能以生产为起点和终点,要以流通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大中型企业要开发、生产、流通一条龙,小企业和个体生产者,要科技、生产、销售合作化,以流通引导生产。

    (二) 放弃煤炭生产为纲,确立市场为纲的新观念

     4、基于以上基本判断,山西省的战略重点必须转移。煤炭以及基于煤炭开发的能源产业,仍然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但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上,发挥山西省的产业优势,必须树立流通立省的基本观念。通过疏通流通渠道,沟通山西省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与其他省市区以及国家市场的联系,把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基础建立在全国经济发展的供求关系调整之中。

     5、就全国来说,任何一个省市区的经济发展,都需要能源,都需要煤炭和电力资源,但是,随着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的发展,全国的能源结构和状态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同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不同能源的需求结构不同,而且目前国内能源供应状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所以,国内市场对能源的供求状况如何,需要多少数量,需要什么结构,需要什么质量,市场的价格定位如何,只有市场能够告诉我们。能源的大流通决定着山西省能源产业的市场定位。

     6、山西省能源产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放弃计划经济观念,在全国变化了的能源市场上找出路,只要找到我们的市场定位,才可能发现我们的优势和劣势,才可能针对市场制定出相应举措,才可能真正发挥山西能源大省的优势。

     7、山西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转变观念,把山西省的能源产业推向市场,还能源商品一般商品的市场定位。中央在能源产业放弃计划经济的同时,放弃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定位,我们不能继续维持山西省能源产业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只有把能源产业真正推向市场,山西省的能源产业才有出路。

    (三)转变“官本位”观念,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
     8、山西省是官本位意识最浓的地区之一,以至出现了卖官、买官、贿选等不正常现象,官本位是山西省腐败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打破官本位,才可能促进山西省上上下下的观念转变,才可能营造出“谋事不谋人,谋绩不谋官,谋正不谋邪”的政治环境。转变官本位是山西省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瓶颈。突破官本位,山西的事情将会好办的多。

    二、重新构建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

     9、流通立省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是:以面向全国市场的大流通带动全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以调整能源产品结构为突破口,夺回市场份额,以中小企业优先发展和大中型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为战略重点,发挥金融先导作用,推动山西省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重塑省委、省政府改革形象,营造深化改革的政治环境
     10、重塑省委、省政府改革形象的重点是“廉洁、开放、高效、务实。”这也是全省民众的基本呼声。

    11、调整山西省最近几年确定的“挖煤、发电、引水、修路”的战略重点,在决策思想上理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关系,明确提出,把山西省的战略重点转向开拓市场、扩大流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收入水平上来。

    12、打破保守观念必须从省委、省政府开始,需要发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讲理论,造舆论,培养干部,调整干部。建议山西省每年从高校、政府机构、业务部门工作的高学历、懂外语、副高以上职称、40岁左右的正(副)处级或副厅级干部中,选拔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经过政治素质培训后,派往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一到两年,回国后充实到各厅局主要负责人岗位,为山西省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开放型的业务领导干部队伍,彻底改变山西省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和面貌。

    13、省委、省政府当前应借“三讲”的东风,塑造一个全省人民信得过的领导集体形象,重新激发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民众的改革热情;建立一个专家与企业家、政府官员共同组成的高层次政策咨询班子,成为省委、省政府的智囊团。尽快出台一系列有较大力度、符合实际的改革措施和政策,努力把全省干部职工和民众引导到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轨道上来。

    (二) 依托大流通,带动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

    14、为使山西省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以军工为主的重型产业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形成的能源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新生,只有依托大流通战略,在全国大市场上找定位,把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融入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战略中,才可能找到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出路,才可能获得山西省在全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中的有利位置。也就是说,只有在各省市区经济优势的比较中,展现出山西省的产业优势和技术、人才优势,山西省才可能在省市区经济的互动中摆脱过去20年始终存在的不平等交换地位。

    15、围绕优势产品,支持大中型企业集团化。山西省名牌产品较少是事实,所以只有围绕传统名牌产品和开发名牌产品,支持大中型企业的集团化经营,才可能提升山西省企业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 如:酒业集团、旅游集团、铝业集团、煤炭集团、电力集团,等等。

    16、调整微观经济管理政策。政府对企业要放手、放开、放心、让企业自己进入市场,并努力营造政策环境,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上提高科技含量,努力改变山西省主导产品低级化的原始状态。

    17、在政策上,重点扶持一部分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或产业,努力形成山西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先扩大市场占有率,然后再努力进入国际市场际市场。

    (三) 理顺能源产品结构,夺回市场份额

    18、摆脱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定位,并不是放弃煤炭生产和经营,只是要放弃煤炭生产为纲的经济发展战略,把煤炭的生产经营确定在市场为纲的基础之上。

    19、能源产业在未来相当一个时期应该也必然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是山西省的现实条件决定的,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必须转变能源产业发展的经营指导思想,重视能源市场研究和能源营销战略研究,通过市场机制搞活能源产业。

    山西省煤炭行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在煤炭企业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让企业自主经营。其次把山西的煤炭企业完全推向市场。

    建议组建山西省煤炭市场开发研究中心,针对国内外市场需要研究、开发煤炭市场,帮助省内煤炭企业制定煤炭营销策略,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等等。

    (四) 重点发展不同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20、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应该走“投入巨资,更新改造,调整大中型国有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而实现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负重突围之路,我们的任务是寻找一条“依托政策,较少投资,推动不同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发展的轻装、快速发展”之路。利用中小企业投资少、调头快的优势,逐步提升以不同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在山西省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步实现稀释山西省重型产业结构的目标。所以,山西省重型产业结构的转型,只能走“间接稀释为主,直接转型为辅”之路。

    21、发展不同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以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是许多省市成功的经验。浙江省1998年,集体经济的比重为40.3%,个体经济的比重为42.5%,该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县个体私营经济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广东如此、江苏如此、浙江如此、山东也是如此,这些省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由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形成的新型产业所占比重都在50%以上,而且这个比例都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发展中小企业的对策应坚持“你申请我批准,你挣钱我收税,你需要我服务,你破产我不管”的基本原则,把广大社会成员投资办企业、办实体、搞流通的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

    (五)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化解再就业难题

    2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缓解本省就业压力的主要出路。山西省的第三产业在全国是十分落后的,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既可以改善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山西省的第三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巨大的就业机会。

    23、发挥省会所在地太原市和各地市所在地城市的中心城市功能,形成全省市场网络体系。把山西省建成面向西北、华北地区的全国商品集散中心,降低省内零售商的采购成本,改善本省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研究制定各中心城市辐射全省的市场网络的格局与特色,建设配套设施,并与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扩大流通,促进就业的双重目标。

    (六)发展信息与教育产业,推动山西省产业升级

    24、把发展本省教育作为推动山西省经济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来对待。一位本省学者说过“山西没有‘清华同方’、‘天大天财’是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的悲哀;山西没有一所有能力为上市公司提供全能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山西财经大学的悲哀”。有几个数字很值得注意,最近几年山西省非正式途径到外省求学(自费中专、自学考试辅导班等)从本省带出去的货币每年都在一个亿以上;而1999年仅普通高校本科扩大招生一项,外省院校就从山西拿走货币七千万元。如果通过一定的政策和途径能够把这些资金的绝大部分引入本省院校,对本省教育的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并未山西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推动力。

    25、山西省高等教育的产业化,需要高效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高校的发展除了财政的支持外,还要自我发展,自我发展需要计划、税务、审计、物价等有关部门对高等教育产业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支持。山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一是普通高校走内涵发展之路;二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26、把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教育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高等院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发展本省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建议以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为依托,组建若干个不同类型的高科技开发区或工业园区,产、学、研相结合,加快这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通过大学高新技术的转化,必将推动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27、制定更加完善的人才使用与激励政策,为山西省吸引和留住人才创造较好环境。流通立省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高水平人才的支撑,尽早出台山西省吸引人才管理办法,彻底解决山西省长期存在人才“孔雀东南飞”的问题,是流通立省的当务之急。

    (七) 反弹“琵琶”,金融先导,推动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

    28、金融先导战略,是东南亚赶超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就否定金融先导的赶超型经济发展模式。山西省经济发展已经落后于全国,没有符合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强有力举措,赶超其它省市是不可能的。总结东南亚各国的经验,反思山西在明清时期直至本世纪30年代的经济发展过程,选择金融先导,推动山西经济快速发展是一条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所以,我们应当借鉴晋商的历史经验,挖掘山西金融商人遗留下的金融资源,大力发展山西省地方金融,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筹集资金。

    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势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是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地方金融机构在一些省市已经成立多年,并在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借助金融体制改革的助推力,组建山西省发展银行,不是没有可能的。

    (八)开征再就业基金,启动再就业工程,建立稳定和谐的山西政治经济环境

    29、建议在烟、酒、糖等有较高级差收入的行业开征下岗职工再就业基金或个人所得税附加,用于各级政府兴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是政府利用转移支付的创新之举。通过政府再就业政策和再就业基金的相互配合,从而提供较多再就业机会,建立山西省稳定与和谐的政治经济环境。

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