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祠堂系列:中华宰相村中的裴晋公祠

  裴晋公祠

  宰相村就在横贯山西的大运公路旁,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间,这个不起眼的村子,竟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

  “天下无二裴”,这话不是裴氏家人的自夸,而是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对裴氏家族的评价。这几个字不光被写在墙上,还刻成了石碑,立在裴晋公祠大门右首。仔细品味这句话的含义,一则是说天下裴姓都出自山西闻喜一系;二是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姓氏能出其右。

  望族世家的奇迹

  裴晋公祠在村西的高坡上,大门前是一级级通天般的台阶,尚未登临,让人先有了仰之弥高的感觉,拾级而上,又有了拜谒先贤的崇敬。祠堂门前空荡荡的,紧挨着的大运公路上,车来车往,不时带来一阵阵噪音,一次次地打破祠堂门前的宁静。几个女孩在台阶上玩耍,过后才知道,这些台阶共108级,象征着裴氏家族的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

  推开铁栅门,院子里更静,看不见一个人。没有古祠堂里该有的亭台轩榭,也没有风景名胜区该有的四季花木,看不见与裴氏家族历史地位相当的富丽堂皇,更感觉不到端庄凝重的气氛。只有对面照壁上阴刻的几位裴氏先祖像,平静而又典雅,才让人隐约感到了这里确曾有过的辉煌。

  大门右侧是一排不高的建筑,推门进去,套间里两个人正在忙,都是庄稼人模样,问过后,知道一位是这里的管理员,叫裴建民,裴氏第七十八代世孙,同时还兼任这里的讲解员和研究者。另一位是这里的保卫,也是裴氏后人。从他们嘴里,我知道了当年的裴氏祠堂曾经是何等的堂皇威仪。

  裴晋公祠当年叫裴公祠,即裴家祠堂,始建于唐贞观五年(629年),因裴度封晋国公,改名晋公祠。裴建民说:当年的裴公祠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有三进大院,是一座构建宏伟的宫殿式建筑,有山门、仪门、献殿、正殿。明嘉靖二年重修过。可惜一部分建筑毁于1947年的战乱。使裴家祠堂真正遭受灭顶之灾的是1958年大跃进,那一年,裴家祠堂里,无数珍贵碑刻被用去建房、修水库,无数精美的木雕被拆去烧毁,千年名祠就这样毁于一旦。

  好在浩繁的史籍和洋洋大观的《裴氏世谱》记载着裴氏的荣耀,好在裴氏家族中无数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不容埋没。

  据《裴氏世谱》记载,世代裴氏家族中仅正史立传与载列者,就有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在上下两千余年间,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进士68人(其中状元及第2人),贤良7人,辟举65人,公89人,侯33人,伯12人,子18人,男13人,谥59人,乡贤7人。还多次与皇室联姻,出过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隋唐两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有数十人。这简直是个奇迹。在这样一个星光灿烂人杰辈出的望族世家里,随便拉出一个来,都足以建祠立庙,供后人祭拜。

  经邦治国之材

  可能是因为还没有完全开发的原因,裴晋公祠堂的门票加导游费,一共十元,便宜得让我吃惊。院子的东西两侧是类似于事迹陈列室一样的展厅。裴氏出类拔萃的人物太多,两个展厅,十余间房屋,也只能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找出几十位做简单介绍,其他的先贤,只能隐入灿烂群星之中,起到为裴家的荣耀增加一个数字的作用。

  唐代开国元勋裴寂,在隋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之际,高瞻远瞩,顺天顺人,鼎助李渊起兵晋阳,建立了李唐王朝。裴建民在讲解时对我说,若没有裴寂相助,大唐帝国的建立至少要推迟几年,开元盛世也要推后几年。这话不知道是不是出自对祖先的偏爱。但从裴氏家族当时的声望势力看,裴寂对李唐王朝的建立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我最熟悉的是一代贤相裴度(765—839年),当教师时,语文课本收有一篇《李朔雪夜入蔡州》,其中描述的那场战斗,就是裴度指挥的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中的一场战役。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足以与唐初名相魏征等人相提并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撰写诗文颂扬他的功德。

  文韬武略之士

  裴氏家族在历史上的建树不仅限于朝阙宫闱、边关疆场。在学术领域中,卓有成就的杰出人物也不胜枚举,闪耀古今。

  隋代名臣裴政,是个著名的法律学家。据《隋书》记载,裴政在断狱时,“用法宽平,无有冤滥”,深得民心。隋文帝继位后,裴政等人受命制定隋朝新律《开皇律》。他博采魏、晋、齐、梁等南北朝时各家刑典,取其可用之处,废除了前世的枭首、鞭笞等酷刑。《开皇律》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比历代任何律令显得格外开明,是一部划时代的古代刑典,为后世立法奠定了规范格式。

  隋朝文林郎裴世清,是个九品小官,正史甚至没有给他立传,但他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率领友好使团出访日本的外交大臣。隋大业三年(607年),日本国派遣使者小野妹子访隋,次年3月到达长安。裴世清受隋炀帝诏命,率隋朝使团一行13人回访日本,并晋见了日本天皇,献上了礼物及国书。他携带的这份国书在日本的《日本书记》太籍中被保存下来,成为永久的历史见证,为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名臣裴矩(547—627年),是供职于周、隋、唐的三朝元老,为政廉洁,颇负清名。先后任礼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史部尚书等职。隋炀帝时,裴矩受命赴张掖(今甘肃)主管与西域各国贸易。在与各国商人接触中,他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大量宝贵资料,编纂成《西域图记》3卷。书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绍了西域44国的国情,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标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的3条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为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224—271年),总结了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创造性地制定出“制图六体”的原则,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为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奠定了我国古代制图学的理论基础。在世界上最早开创了地图学,比欧洲地图学之父托勒密还早600多年。他所著《禹贡地域图》18篇,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图学说的专著。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教授称裴秀是“中国制图学之父”,世界科学绘图的创始人。国际地图学家们公认,“在世界地图史上,裴秀是东方灿烂辉映的明珠,标志着古代地图科学的巨大成就。”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马因、裴子野,皆以治史享有盛誉。

  千余年来,裴氏家族人杰辈出,群星闪烁,经邦治国之材,文韬武略之士比肩而立,不能不说是中外历史上的一大奇观。

  裴氏碑廊

  院子西南角有一个极不起眼的小门,门内藏着历代与裴氏有关的瑰宝。

  打开门,里面是个小院,赤裸的古藤在初春的寒风中抖动,几棵国槐还没有吐出新叶,只有几棵苍翠的松柏点缀其间,给院子的苍凉增加了几分凝重。院子里惟一的建筑便是面阔三间的裴晋公祠。与我见过的其它祠堂相比,裴晋公祠显然简陋了一些,正面无墙,看上去更像个碑廊。但檐下牌匾上分明写着几个苍劲的大字:裴晋公祠。

  仔细看,果然是个碑廊,里面没有祠堂应有的座像,牌位。裴建民介绍说:这里是原裴家祠堂的旧址,原来裴家祠堂内的牌位座像还有一部分尚存,现在作为文物保存在县博物馆内,这里保存的是更有价值的稀世珍品———碑刻。

  望去,祠堂内外碑石林立,一通通黑里泛青,高大劲挺,似乎向人们昭示着裴家往昔不凡的岁月。正面的一通叫《裴鸿碑》,刻于北周天和三年,至今已有1420余年的历史。碑文上半部由于风化剥蚀,字迹几乎已成麻点,好在下半部多年埋在土中,字迹清晰可见。这是馆中现存最早最珍贵的碑刻。此碑的价值在于其书法,刚劲有力的魏书令每一个真正的书法爱好者趋之若鹜,因而,这也是一通在全国书法界大名鼎鼎的碑刻。

  最尊贵的是《裴光庭神道碑》,碑身为方形,额已失,是文学家、一代名相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亲为书写的御碑,共64字,行书,字体俊美,用笔豪放,充分展现了一代风流皇帝的才学。

  最有影响名声最大的该是祠堂右方的《平淮西碑》,此碑所以名气大,一是由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撰文,二是由于政治斗争给此碑带来的一波三折,从此碑的故事中,也可看出裴家先祖的荣衰。

  裴晋公平定淮西后,唐宪宗亲诏韩愈撰文,记述平叛大捷。在战争中曾任行军司马的韩愈根据所见所闻,如实写了平叛过程,自然对作为主帅的裴度着墨较多。不想惹恼了争功心切的皇亲国戚,平叛中的先锋官李朔,一纸御状告到了宪宗那里,于是,《平淮西碑》被砸,并命一个叫段文昌的文人重写平叛淮西战争经过。然而,韩愈撰文的碑虽被毁,文章却流传了下来。到了宋代,蔡州知府陈王向又令人选石,重刻韩愈文。至清代,这块重立起的碑也早已随着多次兵燹之灾不复存在。一直到咸丰元年,光禄大夫、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祁隽藻让《平淮西碑》再一次立起来。在裴氏后人的敦请下,祁隽藻欣然命笔,重书韩文。祁隽藻用了碑石中少见的大楷,集颜、欧、柳、赵为一体,字大如拳,运笔流畅,气势磅礴,苍劲有力。许多方家看后,认为此碑史、文、书、刻俱为世罕见,故此碑又称“四绝碑”。单这三通碑,已足以让现在简陋的裴晋公祠熠熠生辉。

  探求裴氏长盛之因

  看完了这些稀世珍宝,我和裴建民又一次共同探寻裴氏家族历久不衰的原因。

  一个家族,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长盛不衰,无疑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总结了三条,即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裴氏家族在各个朝代共出过驸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等95人,建立了与各王朝帝王之间的血缘裙带关系,从而形成世袭。但谁家要想与帝王结亲是要有资格的,首要条件就是你必须要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同时还必须在某一方面具有令帝王看重的优势。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兴盛荣昌达两千年之久的裴家来说,只靠联姻世袭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一点是自强。“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能进入宗祠。可见裴家对后代的要求之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

  攀龙附凤、攀高结贵,是封建社会中增强自己家族地位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知礼义,尚文化是一般士大夫家庭对子女的起码要求,也是一个人想出人头地的最基本条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不知道出现过多少个声名显赫的家族,多少个若裴度裴秀一样杰出的人物,他们并非不知道教育培养后代,他们的子孙也并非不知道要自强不息,他们的家庭也并非不知道攀龙附凤,但大多都是昙花一现,只有裴家创造了奇迹。可见,仅以这三点来解释裴氏家族的长盛不衰,显然缺乏说服力。

  裴建民在我们的谈话中,不断地提到了裴家的族规祠规,他说:在裴家族规中,凡干过下贱职业的人,被定过罪的人,不光不能进祠堂大门,连家族里的祭祀活动也不能参加。这虽然是封建家族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但可以想象,一个家族,如果普遍形成了一种向上的风气,对后代的激励该有多大。

  要离开了,我又一次眺望裴晋公祠,突然有了一种不同以往游览各地祠堂的感觉。在其它祠堂里,可以像游览观光一样,往来于亭台楼阁,发思古之幽情。看裴晋公祠则要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心境去感受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感受蕴育了无数个英才的这片土地和眼前这座近乎简陋的祠堂。裴氏家族不需要神话,延续千年长盛不衰,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本身就是个神话,本身就有讲不完的故事,本身就会让所有来这里的游人惊叹不已。

山西古祠堂系列
矗立在人神之间口味山西古祠堂
夏县司马温公祠:拜访千古文人的典范
平陆傅说祠:比孔子更早的圣人
盂县藏山祠:赵氏孤儿的故事
万荣后土祠:供奉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
代县杨忠武祠:忠诚刚烈彪炳千秋
临漪刘家祠堂:悬崖边的祷告
中华宰相村中的裴晋公祠
常平关帝祖祠
碛口西湾陈家祠堂
相关内容:
太原沧桑之晋祠
太原沧桑之傅公祠

 

裴柏村裴晋公祠,网友心灵蔬菜汤摄

裴柏村裴晋公祠四祖碑,网友心灵蔬菜汤摄

本文作者:,摘自《山西晚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5-11-09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