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从金代墓葬中走出的“三善文化”

  前言:稷山有个“十四陵”

  稷山因周族始祖姬弃擅长耕作号称“后稷”而得名,境内地上古建筑很多,有东、西魏展开争夺的玉壁古城和青龙寺、大佛寺、稷王庙等,地下文物遗迹以城西四公里的马村砖雕墓最负盛名。

  马村之西隔青龙涧的“百墓坡”上,1953年、1973年相继发现宋金时期砖雕墓葬,1978年经考古钻探,知道有墓葬14座。由 北向南可分四五排,一排比一排分散,呈扇面形。历年来发掘9座。砖雕墓葬古称“阴宅”,约按实际住宅1∶3微缩而成。仿木构部分的柱、额、斗拱、勾头滴水、脊兽及装修部分的门窗、格扇等,多为模制构件,也有少量是用特制的砖精雕而成。有不少墓虽经水泡,依然保存完好。

  面积较大且墓室雕刻装饰华丽者有六座,小而简单者三座。后者中的七号墓,位于第四排,墓室北壁镶嵌一块砖刻《段楫预修墓记》的墓碣,记载了段楫简历及社会关系、修墓时间。由墓碣可知,这是一处段氏家族墓地,段楫墓不早于金大定二十一年,即1181年。母亲的墓在东北不远处,“上位”就是北边的那些墓了。据此推测在北宋晚期就开始使用该墓地了。

  现在保存下来的宋金时期建筑物已经很少,就是有,也是经过不止一次修缮的,何况普通民房?是故墓葬里雕刻对于研究和欣赏古建筑是不可多得的实物模型。除外,反映的朴素淳厚民间风俗,镇宅狮顽皮可爱,透露着“事事如意”的情怀;沉默寡言的门神,立于大门左右,负责守卫院落的安全。走进墓室,迎面而来的是簇簇牡丹,间以“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真是花的世界。中国一直就有以牡丹象征富贵的传统。动物雕刻中,与“禄”同音的鹿的形象就更多了。

  当地人们自豪地说:“北京有个十三陵,稷山有个十四陵!”1996年,在这一墓地上,成立了山西省金墓博物馆。2001年5月25日,马村砖雕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村砖雕墓的内容,正是“三善文化”的最好体现。

  马村墓葬主人是谁?以前推测是农村豪族地主。但地主单靠种田就可以富敌一方,砌筑了晋南二百多座宋金元庶人中最豪华的墓葬?

  1999年春天,家原住马村,后迁居到县城东4公里涧东村的段登科先生,到马村砖雕墓参观,当他看到《段楫预修墓记》记有“段先”时,马上联想到他的祖先“段先”了。他家珍藏着两块阴刻铭文方砖,长32.7厘米,宽32厘米,厚5.9厘米,背面摁手印。两砖边角略有磕碰,但刻铭清晰,一块砖正面刻有: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字讳先。箸(著)有贯通食补方一册,上行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康人益寿,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也。孰料贯通如饵,官索夷掠,实难保之。故刻砖四块,择方于其上,分付二子,预留后人继之矣。贯通食补汤方,方曰:鹿茸三钱……

  顶侧面刻有段祖善铭:孝养家食养生戏养神;右侧面刻有段祖伦铭:和家睦邻容人。

  另一块砖上刻有:贯通宴锅汤方、贯通妇疾汤方和段祖医铭等。

  于是,他找到到有关专家研究。刻铭砖上的“官索夷掠”,提供了绝佳的断代根据。“夷”是对少数民族(蒙古族)的蔑称,经过分析属蒙古侵金时期,他断定段氏刻铭砖时代约为1230年前后。

  这两位“段先”,同在今马村,又是同姓,据村里老人讲,段氏人员都来自同一祖先。中国古代的名讳制度很严格,后代是不能与祖先同名的。即使同村的不同家族,晚辈出于礼貌,也不能与长辈同名。是故彼“段先”乃此“段先”也。段先医生,行医致富,理所当然。马村砖雕墓主人生前,子承父业,世代从医,从而在地上地下都修建了豪宅大院。怪不得马村历代出名医,至今如此。

  更重要的是,《段祖善铭》“孝养家,食养生,戏养神”,可通称为“三善文化”。“善”按字面理解,是不但“弄好”和“擅长,长于”,而且有“好好地”和“容易,易于”的意思。简简单单的九个字,把这一时代平民所追求并持有的生活文化阐述得淋漓尽致。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我们发现,马村砖雕墓的内容,正是“三善文化”的最好体现。

  善孝养家。三座墓葬中,有孝子故事题材,尤以四号墓四周回廊下泥塑最为精美,砖灰色,高20厘米左右。人物线条简洁,比例适当,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为:舜帝大孝感动天、闵损单衣顺后母、郯子扮鹿求鹿乳、曹娥投江得父尸、郭巨埋儿天赐金、王祥卧冰求鲤鱼、刘殷哭堇孝感天、杨香救父手搏虎、赵孝宗舍己救弟、何子平葺屋兴悲、鲁义姑舍子救侄、董永卖身孝感天、鲍出贼营救老母、田真哭活紫荆树、丁兰思亲刻木像、孟宗哭竹生冬笋、杨乙行乞养双亲、韩伯俞泣笞伤老、崔孝芬奉婶如母、武子妻割股奉亲、袁觉拖笆谏父亲、曾参心痛感啮指、刘明达卖子养母、陆绩念母怀丹橘。

  善食养生。段氏家族长期注重饮食,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其中“前集卷七”辟有“酒食医”章。有此家传渊源,留在稷山马村的段氏家族,桌子上放着壶、盘、碗,对坐的墓主人是具体的实践者,出现“善食养生”的理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善戏养神。马村砖雕墓,大量戏曲文物的出土,侧面反映出墓主人喜欢看戏的同时,是不是也演戏?六座墓中六出戏的内容,还在探讨之中。

  形成于宋金时期的三善文化,有着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善孝养家,是追求“万事兴旺”的必然结果。

  “万事兴旺”的条件的“家和”,而和家的条件是人人尽孝。在封建社会,以儒家著作《孝经》为代表的孝道一直作为道德核心。人们熟知的舜对待后母及异母弟以德报怨、郭巨为了母亲不惜将自己亲生儿子活埋、曹娥为了寻父跳进江里等,不同版本的二十四孝,到晚清形成了“百孝图”。人类历史证明,“孝”,的确能营造家庭和谐氛围,亲融人际关系,实现社会与人生的两好。

  今天,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幅度提高,养老制度在法律和道德两方面的健全,赡养已经不成什么问题了。但老年人需要精神关怀,需要享受天伦之乐,一句话,需要后人遵守孝道,这是与生俱来的。家庭是从猿人进化到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社会的基本单位。维系它,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事业的发展,所以,“善孝养家”是人类永恒的情结。

  善食养生,是希冀“长寿百年”的人本情结。

  人,自生下来起,就不止一次地自问:“我究竟能活多长时间?”这是每个人死后,才由别人回答的难题。从“万岁”、“永年”即可看到人们对长生的向往,曹操一边吟着《龟虽寿》,一边叹息着自己稍纵即逝的生命。皇帝贵族企图长生,纵服仙丹也是短命,《古诗十九首》十三就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连皇帝都如此,老百姓又能怎么样?

  在总结了前人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遵循着世间万物“相生则康,相克则病”,“阴阳平衡则康,阴阳失调则病”,“通则康,不通则病”的通则,段氏家族确立了贯通人体经络、保持阴阳平衡,是保障健康、延年益寿的根本理念,依照“人食五谷生百病,世间万物皆疗疾”和“万物有吉也有凶,万药伤人也救人”的辨证施治祖训,将其应用到日常饮食中,寓药于食,亦食亦药,预防疾病,确保人寿。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病从口入,病从口出!

  现在,全球污染日益加重,空气得不到净化,水体有机物减少、有害物增多,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肉类制品激素严重超标,腌制品、煎炸物及有毒食品泛滥等,各种怪病有日新月异之势,重新认识和领会“善食养生”,迫在眉睫,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与我们今天号召的“绿色食品”,异曲同工。注意饮食方式,追求饮食质量,是每个人的必需。

  善戏养神,是保持“生命过程”的良好心态。

  小小舞台上,“六七人百万雄兵;三五步走遍天下”和“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出场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即空。”说着“宇宙事,孰真孰假,任你铺张,输输赢赢都是戏;古今人,作品好做歹,褒褒贬贬未曾饶”的道理,起到“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的作用。正所谓“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妙;戏岂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和“文中有戏,戏中有文,识文者看文,不识文者看戏;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调的听调,不懂调的听音”。从古到今犹在转瞬之间,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世态炎凉、尔虞我诈……大千世界被演绎得如同亲历,人们或出演,或欣赏,悲剧同悲,喜剧同喜,情景交融,有机会投入到整个社会中,排除孤独郁闷的感觉,释放愤世嫉俗的情绪,使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使人生朝向有利于人类进步的目标迈进。总之,是提高了人们的精神修养和承受世变的能力。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形成了如今的“地球村”。人们思想信仰的多元化,使“戏”的内容或品类更多了,可以包括一切“媒体”,也发展到全新阶段。报纸、书刊、电影、电视、戏曲、网络接踵而来,满目尽是,称为“媒体大爆炸”,一点也不过分。

  “戏”是一个成败兼具的“双刃剑”,通过与“戏”的互动,如何提高我们的精神修养,克服缺点不足,防止走向堕落,就是如何“善戏养神”,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

  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正在深入人心。“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是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这个意义上,弘扬和奉行三善文化,是贯彻我们国家大政方针的具体实践。

二号墓北壁墓主人夫妇对坐

四号墓北壁

四号墓南壁杂剧及伴奏乐队

泥雕:田真哭活紫荆树

顶侧面刻有段祖善铭:孝养家食养生戏养神;
右侧面刻有段祖伦铭:和家睦邻容人。

本文作者:田建文(侯马市山西省考古工作站)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5-06-01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