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太原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解放接管纪实(节选)

  1949年4月24日,太原终于迎来了解放。当年经历过那血与火洗礼的老太原人,谈起这一天,仍然是记忆犹新。

  何凯男77岁 寇庄农民

  围困太原以来,村里的男人们都被国民党抓去当兵了。年轻的去前线流血打仗,年龄大一些的,去找担架抬伤员,村里剩下的都是妇女和老人。我当时27岁了,是阎锡山手下种菜的兵,解放军攻打太原城的时候,我偷偷地跑回了家。

  4月23日早上,我从家里远远地看见解放军向城下一步步靠近。当时村里人都说,解放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解放军不打老百姓,所以我也不怎么害怕。当时,“中央军”(指阎锡山的军队)一直撤退,往城里撤,受了伤的也不停,拖着受伤的身体挣扎着跑。浑身是红色,也不知是自己的血还是别人的血,湿乎乎,怪吓人的。当时,枪声、炮声震耳欲聋,子弹和枪炮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正看着时,一颗子弹从我的两腿中间穿过,吓得我心惊肉跳的。看着“中央军”溃逃的士兵们,我站在家门口,大声喊:“不用跑了,扔下枪,脱了衣服,回家去吧……”当时有九个士兵躲进我家。“中央军”溃逃后,紧接着解放军也过来了。他们中有几位同志看见我在家门口张望,就走过来问我:“老乡,你家有没有‘中央军’?”我连忙回答:“有,有。”便把解放军领回自己家院里,对躲在家里的九个“中央军”喊:“解放军是不打人的,你们把枪放下,就可以回家了。”那九个士兵放下了枪,脱了军服,解放军给他们做了登记。

  其中的一个解放军和和气气地问我:“老乡,你能帮我送点东西到城墙下吗?”我二话没说,和他们一起扛了子弹箱来到了太原城下。我本来还想帮点什么忙,但解放军考虑到我的安全,催我回家去。当天晚上解放军就开始攻城了,枪炮声响了整整一晚,第二天听说城攻下了,太原解放了!

  4月26日,在新创刊的《山西日报》上,出现了这样一条通告:

  中共太原市委通告:阎匪的罪恶统治永远结束了,太原将永为人民所有。中共亦将永远脱出了秘密状态,凡中共地下党员及一切地下的革命工作人员,自即日起,请速到新民中正街3排20号中共太原市委地下工作委员会报到处报到,以便分配参加新的建设工作。

  与此同一天,太原市市长裴丽生同志也在《山西日报》上发布:太原市人民政府布告

  太原市已经全部解放,本府即于本日移驻市内办公,当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城市政策,人民解放军太原前线司令部、政治部之“约法八章”,及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之布告,在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领导下,为完整接管太原,迅速建立革命秩序,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太原而奋斗!仰我市民一体遵行我要。

  “阎匪的罪恶统治永远结束了,太原将永远为人民所有。中共亦将永远脱出了秘密状态……”,这是太原乃至山西每一个中共党员、革命干部为之振奋的消息!

  早在1948年7月,晋中战役结束后,为了迎接太原的解放,党中央和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榆次组成了接管太原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赖若愚任市委书记,解学恭任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裴丽生任太原市市长,康永和任太原总工会主任,罗贵波任太原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太原解放当天下午,中共太原市委进驻接管了原阎锡山的绥靖公署和山西省政府所在地———太原市府东街西口的督军府大院。从此,一个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新政权诞生了!

  从1924年山西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成立时起,到今天取得胜利,以执政党地位坐上第一把交椅,整整25年了。期间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又有多少革命前辈、革命先烈和爱国志士前赴后继、流血牺牲,这个胜利来之不易啊!

  作为山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太原这座城市也深受我国近代以来光荣革命传统的影响。太原的近、现代历史,就是一部革命斗争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大大影响和推进了太原的历史进程,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百废待兴

  新市委紧急决策,灭火、赈济灾民和清除战争遗迹。一个老教员反复咀嚼着我们战士的话:解放了!天亮了!……

  4月24日凌晨,在太原战役的最后阶段———总攻之前,接管太原的临时权力机构———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军管会)宣告成立。徐向前、罗瑞卿、赖若愚、胡耀邦、周土第、罗贵波、肖文玖、裴丽生、谢学恭、康永和为委员会委员。其中徐向前为主任,罗瑞卿、赖若愚、胡耀邦为副主任。

  在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市军管会辖属军队和政府两大系统政权机构。军队系统为太原警备司令部,政府系统便是在榆次县已成立的太原市委、市政府等新政权领导班子。市委书记由太原警备司令部政委赖若愚同志兼任,副书记为谢学恭;市长则由原太原战役联勤指挥部司令员裴丽生同志担任。

  24日上午10时,攻城战斗结束了,太原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但局势仍不平稳,一些暗藏的残敌在夜间仍在破坏捣乱。为此,市军管会张贴布告,宣布对太原市实行军事管制,戒严3天,重点是夜间的戒严。

  太原解放了。摆在新政权面前的,却是一个烂摊子:到处是断壁残垣,遍地是烟火、尸体、饥民和散兵游勇……千头万绪,工作从何处入手?

  当赖若愚、裴丽生等有关领导进入太原城后,察看和了解了市情,发现情况比预想的还要严重。于是在刚被接管的阎锡山绥靖公署的办公室里,召开了紧急工作会议,迅速作出决策:决定把灭火、赈济灾民和清除战争遗迹作为并重的三项首要任务,尽快展开工作。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政权机器顷刻运转起来了……

  火灾,不仅是战争的产物,也是阎军为破坏城市犯下的滔天罪行。太原解放前,仅在首义关(现五一大楼至皇华馆)一带,阎军就纵火三天三夜,烧毁民房数百间,被烧死、烧伤、流离失所的灾民比比皆是。全市当天仍有火灾点30余处,经过军民两天的奋力扑救,火灾终于全部熄灭了。

  死尸和零散木仓支弹药遍及全市各处,还有未爆炸的炮弹、地雷等。如不及时清理,将威胁到市区和市民的生命安全,这项工作同样刻不容缓!为此,市军管会发布第一号通令,号召全市居民在指定地点上缴零散的木仓支弹药,不准隐匿,否则按私藏木仓支弹药罪论处。有关军政单位组织人力连夜清理零散枪弹,搬运掩埋尸体,有的城区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青壮年劳动力参与这项工作。经过数日奋战,取得显著成绩:共收集、搬运、销毁各种弹药4.3万箱,清除地雷6000余颗,掩埋尸体1200余具。基本上清除了隐患,整洁了市容。

  太原城曾在我军数月围困下,市内粮食、油盐比金子还贵,一些私营商店一度趁机哄抬物价。全城20余万饥民、灾民民不聊生,不少人家已断粮数日,吃树皮、草根、豆饼、麦麸度日。

  据不完全统计,刚解放时,太原市民中,约有3万多人面临饥饿和死亡的严重威胁,有的已经断粮数天……这样大数量的灾民,需要紧急赈济,任务确实繁重。因住房被阎军烧毁,无家可归的乞丐也不少,伤病居民急待救治!能否得到妥善处理,也同样十分紧迫,关系到新政权能否站稳脚跟。

  太原一解放,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把开办粥场,赈济贫苦市民,解除死亡威胁,以及生产自救工作,当成刻不容缓的大事来抓。

  24日当天便修复了榆太公路,市国营贸易公司连日来将大批粮食、油盐源源不断地运人市区。到28日,贸易公司已运进小米45万斤、玉米7.6万斤、白面4万余斤、盐10万斤。除投放市场一部分外,大部分用于紧急赈灾。

  市政府组织的生产自救委员会(各区设有分会),自进入太原城后便各自奔赴责任区域,担负起救济灾民的社会责任。由于不少饥民断粮数日,马上进硬食易撑坏胃口。于是,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由医务人员指导,各级妇联组织妇女开办粥场34余处,每日炊烟袅袅,烧熬大锅小米粥,以救济那些无家可归、饿得奄奄一息的饥民。当年的随军记者刘海清在遗作《太原战役入城见闻录》中,曾写到杏花岭一处粥场的情景:

  在南肖墙东口,一些饿得面黄饥瘦的老人、小孩手里拿着粗碗、破罐往杏花岭体育场方向跌跌撞撞地急走,嘴里喊着:“快走哇!八路军赊饭啦。这回该吃顿饱饭啦!”我们好奇地跟在后面,也跑到杏花岭体育场(那时叫运动场)。见一伙地方干部在场里架起十几口大铁锅,拿劈柴熬小米粥,救济穷苦市民。据他们说,全市要设立这种粥场34处,对刚解放的灾民进行急赈,不然就会饿死人。根据卫生人员指导,长期挨饿的老百姓,不能一次吃得太饱,也不宜吃干的,否则就有憋死的危险。当粥熬熟以后,工作人员一再解释:老乡们,一人先吃一勺子,喝完了再来领,千万别撑着了。饿急了的市民拥挤着领粥喝,刚领的急忙喝了,又去排队领,什么也顾不得了。我看着这种情景不由地流下了眼泪。

  等有的人吃饱了,定下神来我才采访。我先和一位中学国文教员攀谈:“老先生,现在解放了,以后日子就好过了,不要愁!”他热泪盈眶地拉着我的手说:“长官!”我急忙纠正说:“你就叫同志吧!”“啊,同志,不怕你笑话,我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再要不解放,只有饿死了。”说罢老泪纵横,呜呜大哭起来。跟在我身后的两位警卫战士激动地说:“老乡,别哭,你越哭俺心里越难受。咱们解放军就是为解救穷人才打天下的。如今解放了!天亮了!再不会有剥削人、压迫人的现象继续存在了!”

  当我们向乡亲们告别时,老先生心领神会一字一顿地重复着我们战士的话:“解放了!天亮了!再不会有剥削人、压迫人的现象了!”

  据统计,全市到粥场吃饭的先后有39800余人。

  据当时《山西日报》报道,市政府有关机构先后发放赈灾粮30万斤,还对拿不出钱买粮食的穷苦市民以工代赈。例如,一区是太原较繁华的城区,解放前在阎锡山统治下,每月市民都要缴纳好多“灰渣费”。然而,费用交了,灰渣却没有人清理。到解放时,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灰渣。仅该区的桥头街、红市街等5条街,便有急需清理的灰渣26堆。人民政府进城后,便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发动市民清除灰渣。一个劳动力,每天的工资是小米3至6斤,一辆大车,每天运送7至8次,挣小米30斤。此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市民的积极性。仅用一周时间,各处灰渣便清理一净。

  首义街裱糊工人郭万全,“以工代赈”后出工5天,清理战迹,挣米20余斤,老婆和孩子后来便不到粥场吃饭了。

  粥场结束后,政府给贫苦的工人、市民发放救济粮和贷款,改善他们生活,鼓励他们生产或经商自救。到5月25日止,市人民政府以工代赈发救济粮32.5万斤,贷款350万元(旧人民币)。

  双龙巷卖烧土的市民武春田,解放前给阎军修碉堡,车子被阎军捣毁了,生活陷入困境。解放后,得到人民政府贷款1000元,他又修好小车卖烧土,每天可赚200余元,维持了全家三口人的生活。

  八区失业工人宋新朝贷款打饼子,养活了全家5口人。他说,要不是解放军来,全家人都要饿死了。哪还有我的今天!像以上这样的例子多不胜举。太原的市民从自身的变化中,切实感受到两种社会两重天,切实感受到共产党、人民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幸福。

  7天肃清市内伪币,人民政府发展市场经济;私商关维民被取消代销资格,豆饼和豆渣的故事。

  伪金元券,是阎锡山政府强迫人民使用多年的流通货币。太原解放前夕,在我军围困下,市内物资匮乏,物价飞涨,金元券急剧贬值。5天内,白洋兑金元券由1元兑5.7元下跌至200万元,已基本丧失了货币的社会功能。入城后,我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接管了国民党中央银行、阎省市分行以及其它官僚性质的银号、钱庄等21个金融机构。

  25日,市军管会张贴布告宣布:伪金元券是国民党反动集团掠夺人民财富的工具,自布告之日起,宣布为非法货币,限期肃清;并确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之钞票(以下简称人民币)为本位币……同时,人民银行也作好了兑换旧币的工作。

  随着粮食、蔬菜、食盐、日用品源源不断地运进城内,原先因物品奇缺而造成的昂贵物价也随之平稳下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市场的食品销售情况,往往是社会财富多寡的晴雨表,也是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温度计。一个记者在进入太原城后采写的报道中,有一篇关于豆饼和豆渣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谁都知道,豆饼和豆渣是做豆腐后的下脚料,本该是喂牲口的。然而,在解放前特别是“围城”期间,这两样东西,价格暴涨,倒成了饥饿的太原人民主要的食粮。一块豆饼涨到十四五块大洋,一斤豆渣也要卖五千元伪金元券。半坡街磨玉米面的赵二魁说:“那时,能吃上豆饼的还算是上等户,吃豆腐渣的也算是好户。没钱的连这也吃不上。”因豆饼算是“贵重”食物,吃时得掺上野菜根、粗糠、树皮,最后连这些也不容易吃到了。阎军每天用刺刀皮鞭驱赶着饿着肚皮的人们去给他们修碉堡、抬担架,许多人不得不丢下孩子老婆去逃跑、跳海子、上吊……豆饼和豆渣记载了太原人民的痛苦生活。

  解放后,情况就大变了。一个做豆类生意的老汉说:“解放前我的豆腐卖不了,豆渣不够卖。现在,豆腐卖得快,豆渣反倒卖不出去了。”自从粮食和各种物品源源入市以来,工人及一切劳动者复工生产劳动,迅速摆脱了饥饿的苦海,豆饼的价格,由每块十四块大洋跌到一元二角,没有人买了。买的少了卖得也就没有了。从东米市到西米市,只有一两个卖豆饼的。海边街一个卖豆腐的商贩说:“现在没有人买豆渣了,前几天偶然有个人买,也是买下喂猪的。”路边遇到的一个叫赵虎的工人说:“过去连豆渣也吃不上,现在有了米、面,也有菜了,谁还吃豆饼和豆渣呢?”

  当我们研讨这则报道时,受益匪浅。不论什么时代,有求才有供,市场的供与求,是商业存在和运行的杠杆,与人民生活水平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豆饼和豆渣的时代,随着一个旧世界的结束,一去不复返了。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工作干,逐步丰衣足食的新社会已拉开了序幕。

  “五一”大游行盛况空前,党中央电贺太原及山西全境解放;大卡车上街宣传太原解放,洋车夫抢传单弃车丢米。

  4月底,太原解放后的第六天,就遇到“五一”劳动节的喜庆日子。怎样欢庆这个节日呢?曾参与组织和参加军民大游行的李建安同志撰文回忆了当时的动人情景:

  五一节上午9点,游行正式开始了。两路游行队伍浩浩荡荡,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尖草坪出发,一路朝新开路走,另一路朝南门大街行,炮兵车队也与游行队伍一同行进。沿街群众高呼口号,自发呼应。尤其进入繁华地带以后,沿街都有老大娘、青年妇女、男女学生提着水壶,端着茶杯,给游行队伍送来热茶。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南门街口,海边街组织的一群妇女,端着一杯杯的热茶,送到解放军面前高喊:“亲人啊,这是俺们的一片心,请喝吧!”战士们被感动得只好停下来,喝几口,以示答谢。可是妇女们把喝剩的茶倒掉,又送上来,一杯接一杯,不知有多少杯。至今我记得有位叫岳宝兰的妇女表现最为积极,送茶水最多,那场面充满了军队与人民的鱼水情谊。

  当时,我在队伍里深感这样的动人场面,把人们的思想沟通了,把人们的喜悦心情激发出来了。一时间,许多大街小巷的群众扶老携幼,往大街蜂拥;各个街口人海一片,水泄不通。人们共享着解放后的欢乐,广大群众发自内心地说:“真是世道大变了!共产党就是比国民党、‘同志会’好!”

  游行队伍仍然保持一定距离,有条不紊地慢步行进,整个队伍雄壮有力、威武整齐,游行的人们热情洋溢、眉开眼笑。这个动人的场景,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才结束。

  解放后第一次“五一”大游行,对太原人民震动很大,它深入地发动了群众,鼓舞了群众。它告诉人们,这是太原的新生,这是建设新太原的开端。这新城市,新生活,新建设,新希望,都在向人们招手!

  就在这喜庆的一天里,市军管会收到全市各界人民群众自发送来的慰问信100多件。其中工人王喜贵在信中说:“4月24日,我们全家在地窖里祈祷说,解放军,快来吧!谁知,不到一天,你们就来了,我们的一切困难都解除了。”

  正当太原市军管会、市政府召开“五一”庆祝大会、祝捷游行之际,党中央给太原军民发来贺电,全文摘要如下:

  战犯阎锡山及其反动集团,盘踞山西,危害人民,业已三十八年,为国内军阀割据为时最长久者。抗日时期,阎匪即与日本侵略军勾结妥协,与抗日人民为敌。近几年来,阎匪在蒋介石指挥下,参与反革命内战,节节溃败,最后退守太原一隅,犹作顽抗。此次我太原前线人民解放军奉命攻城,迅速解决,阎匪虽逃,群凶就缚,大同敌军即亦投诚。从此山西全境肃清,华北臻于巩固。当此伟大节日,特向你们致热烈的祝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九四九年五月一日

  俗话说,平坦大道有沟坎,太原解放不太平。

  5月5日,两架美蒋轰炸机窜入太原西北上空,扔下21颗重磅炸弹,炸毁西北炼钢厂、机车厂和修造厂厂房、民舍20余间,职工家属伤亡14人。市内一些暗藏的敌特分子蠢蠢欲动,造谣说什么“美国‘飞虎队’炸太原了。”上北街、关外街、永兴堡的一些群众听信了诸如“飞机还要来,要将太原炸平”的谣言,纷纷向汾河边迁移。一时间,人心浮动,忐忑不安。

  血的事实,给市军管会的同志上了课。太原解放了,但敌人没有睡大觉。必须克服那种“刀枪入库,天下太平”的和平麻痹思想。为了稳定局势,市军管会部署加强了防空力量和政法工作,组织力量,坚决镇压造谣破坏分子。八区的工作组经过详细调查,终于揪出了散布谣言的两个人,送交公安五分局法办。

  5月11日,阳光绚丽,是个晴朗的日子。随着喧天的锣鼓声,太原解放的宣传卡车在街头出现了。市民们纷纷汇拥过来,千万双兴奋的眼睛盯着车头。车头上,悬挂着两幅中国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对比的地图,车上的红旗迎风飘扬。看到这一切,太原人民扬眉吐气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几个老太太对站在身边的一个妇女说:“解放了,咱们是翻身了!”车上一个解放军文工队员大声问道:“老乡们,王靖国这伙坏蛋,逼迫太原人民修工事、当炮灰,你们一个个面黄饥瘦,都是谁造成的灾难呀?”

  “阎锡山!”市民不约而同发出愤怒的声音。这声音,包含着多少人家破人亡的惨剧,又控诉了多少人的血海冤仇!

  人群中,一个戴眼镜的工作人员举起拳头高呼:“要求严惩战犯,逮捕阎锡山!”“打倒反动派,拥护共产党!”顷刻,千万双拳头跟着挥动,千万个嗓门汇成震天动地的声音。这是人民的声音!太原人民如今是主人啦,敢放开胆子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了。

  在红市街口,车上散出的传单在群众头上飞舞着。人海里千万双手在挥舞,他们争先恐后地抢传单,不一会儿,万余份传单被一抢而空。一个老太太挤不到跟前,就高喊着:“给我一张,家里有病人等着要看呢!”人们急切想了解共产党的政策,关注人民政府的法令和当前革命形势的发展。就像急切地想要了解远方的亲人的情况一样。

  一个约50多岁的洋车夫拉着一斤米,为抢传单,车也不拉了,米也不要了。当他从传单上看到我党关于“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政策后,激动地涨红了脸,老汉对人说:“这是个好办法。我的儿子被迫当过阎兵,我老为这不放心,现在可放心了。”宣传车开到哪里,人流就涌到哪里。欢呼声、鼓掌声,就像一支雄壮的交响乐。他们今天的笑脸,今天的欢畅,是几十年来积蓄已久的感慨,是盼望已久的喜悦!

  卡车上的扩音器面对簇拥的人们,播放着动人的歌声:“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瞧那边,人民解放军的文工队来了,他们边歌边舞:

  解放军老百姓,嗨吆,

  解放军老百姓,

  解放军解放咱们的太原城。

  消灭了反动派吆,

  老百姓做主人哪!

  人流,伴随着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太原,正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5-06-01 )

太 原 道 >> 太原文史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太原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太原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