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太原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土厚水深 居之不疾——太原
  ——中华古都和古风觅寻之十六

  太原古称晋阳,属并州和太原郡。古代因太原地处汾水上游,周围有一大片开阔的平地,于是称此地区为太原,也就是大原。西周时此地称为并州,为古九州之一。《周礼·职方》说:“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余祁。”恒山在今河北曲阳西北,昭余祁在今山西平遥西南,为古九薮之一,唐宋以后逐渐干涸。西汉时设立了并州刺史部,没有固定治所,东治时治所设在晋阳。战国时秦国在此地设置了太原郡,治所也在晋阳。隋唐以后此地或称并州,或称太原郡、太原府。

  并州据有今山西大部及河北、内蒙古一部,并州的地势东有太行山,西有黄河,南有中条山,北临大漠。位于山西高原上,形势高峻,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古代的道路交通自晋阳北可至雁门、云中、朔方、九原,西南沿汾水入黄河可至关中、中原。东面南北纵贯的太行山上有八道关口,称为“太行八陉”,自晋阳北出常山关、飞狐口,东出井陉关,南出壶关、天井关,都可跃出平原直达燕赵。因此自古以来并州就有“形势完固”之称。

  并州的文化特点与燕赵有些相似。古代燕赵水源丰沛,河湖纵横,并州也有汾水和昭余祁。燕赵地边胡,数被寇,并州也同样深入北狄居地,首当其冲。燕赵风俗好气任侠,擅长骑射,并州的风俗也一向是武勇剽悍,多有铁骑精兵。自古言勇武者皆推幽并,幽并往往并称,曹植《白马篇》说:“视死忽如归,幽并游侠儿。”燕赵人情质朴,《隋书》、《宋史》说燕赵人“性敦厚,务农桑;质厚少文,多专经术;大率尚义,为强枝;土平而近边,习于战斗。”并州的人情也是一样,晋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85)晋国自绛城)今山西曲沃南)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西北),迁都前大夫都说:“必迁郇瑕(今山西永济北)之地,沃饶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唯独韩厥说:“郇瑕土薄水浅,易生疾疫。疾疫则民愁,民愁则羸困。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水、浍水冲走积污,而且百姓也遵从教令,这是十世之利。山泽林盐是国家之宝,然而国家富饶则百姓骄佚。百姓不务本,公室就会贫弱,因此不能说是国利君乐。”晋景公听从了韩厥,迁都新田。一方水土一方人,水土深厚人情也必定质朴坚毅。郇瑕东有盐池,宁愿远离盐池也要使百姓勤劳务本。曹操在建安十一年自河内天井关北度太行山进兵壶口关征讨高干,写了一篇《苦寒行》说:“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并州苦寒的特色也与燕赵完全相同。并州与燕赵最为不同的地方是并州的地势更为高爽,境内的山脉更为众多,并州的文化风格因此更趋凌厉,人多诡谋奇计,善于应变。

  在文化渊源上并州与燕赵中的赵国同源,都出于三晋。晋阳城最初即由晋未赵氏的家臣董安于所建,起初为赵氏的采邑,三家分晋以后赵国即以晋阳为都城。到赵献侯迁都中牟,赵国在晋阳定都约在一百年左右。此后到五代十国时太原又成为北汉的都城,北汉在太原建都共传四主,历时二十九年。在中国古代太原有三个重要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十六国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太原对于全国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古晋阳城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因其在汾水的支流晋水之北而得名。城呈长方形,西垣长2700米,北垣长4500米,至今仍有部分城墙残存,残高7米。在城外发现有赵氏家族的墓地。春秋时期晋国有六卿即韩、赵、魏和知氏、范氏、中行氏,后来韩赵魏和知氏灭掉了范氏、中行氏,瓜分了二者,晋国公室衰弱,四卿专权,实同诸侯。知瑶扶立了晋懿公后更加骄横,又向韩、魏索取土地,韩康子给了他,魏宣子给了他。知瑶再向赵襄子索取土地,赵襄子不给,知瑶大怒,于是率领韩、魏攻打赵襄子,赵襄子退保晋阳。

  晋国人善于权谋。早先在晋献公时,立骊姬为夫人,排斥诸公子,重耳出逃到蒲城,夷吾出逃到屈城。士蔿为大司空,负责修筑蒲城和屈城,修筑得十分草率,在城墙中夹带了柴草。夷吾向晋献公上告,晋献公责备士蔿。士蔿回答说:“我听说没有死丧而做出忧伤的样子,忧伤就会真的附在他身上。没有敌人而修建城邑,敌人就会真的出现。既然要被敌人占据,又为什么不潦草呢?三年之后就会向那里用兵了!”后来果然有诛除诸公子的危难发生。

  晋阳是董安于负责修建的,他在修建晋阳城时对于赵氏将要经历的大难似乎也早有预见。赵襄子退保晋阳以后,首先巡视城郭及官府库藏,结果却看到城郭失修,仓无积蓄,府无余钱,库无铠甲兵器,乡邑中没有守城的器具。赵襄子感到很惊慌,召来谋臣张孟谈问:“守备不具,我将何以应敌?”张孟谈回答说:“我听说圣人治事,财富藏于民而不藏于府库,尽力于政教而不力于修筑城郭。你可以下令让百姓留够三年的口粮,多余的送入粮仓;留够三年的钱币,多余的送入钱库;留下自用的器具,多余的送入武库;有余力的人,都前来修缮城郭。”赵襄子晚上出令,第二天,粮仓已容不下粮食,钱库已容不下钱币,武库已容不下兵甲。第五天,城郭已修缮完备。赵襄子召来张孟谈说:“钱谷甲兵都已有了,还没有箭,怎么办?”张孟谈说:“董安于在修建晋阳城时,公宫的垣墙都用荻蒿楛荆作成,高至一丈。你折开来用,箭就足够了。”赵襄子拆开垣墙一试,箭杆之坚韧即使菌干之劲也比不过它。赵襄子说:“箭有了,还没有铜,怎么办?”张孟谈说:“董安于修建晋阳城时,公宫和殿舍的大堂都用铜作为柱心,你拆开来用,铜就足够了。“赵襄子拆开堂柱取铜,铜足够用了。一切都准备充足,知瑶和韩、魏的兵马也来到城下。

  和士蔿修筑蒲、屈二城相似,董安于在修筑晋阳城时使用荻蒿楛荆和铜作材料也是有意的,是要为将来难以避免的攻战作准备。他的财富藏于民而不藏于府库的观点实在很有远见。董安于建了晋阳城以后,良臣尹泽受命治理晋阳,继续贯彻董安于的教令。赵简子让尹泽前去晋阳,尹泽问:“你想以晋阳作为茧丝,让它多出赋税呢?还是以晋阳作为保障,急难时据以救难呢?”赵简子说:“作为保障。”尹泽就削减了晋阳交纳赋税的户数。赵简子临终前告诉赵襄子说:“如果晋国有难,不要认为尹泽年少,不要认为晋阳遥远,一定要以此作为归依。”危难发生后,赵襄子果然急奔晋阳。有人劝他说:“长子离得近,而且城墙坚固。”赵襄子说:“百姓们竭力修建了它,又要让他们拼死去守卫它,谁还会听从?”有人又劝他说:“邯郸的府库充实。”他说:“百姓们竭尽财力充实了它,又要让他们拼死守城,谁会听从我?”晋阳前有董安于,后在尹泽,政宽民和,政教犹存,一定要定居晋阳。战国后期齐国的孟尝君在薛地放债,让门客冯驩前去收债,冯驩焚烧了债券,说:“贫穷的人还不起债,即使追索十年,利息更多,仍是还不起,逼得急了只有逃亡。”又说:“狡兔三窟,我现在是为君营建一窟。”后来孟尝君有难逃奔薛地,薛地百姓热忱迎接,事情与董安于、尹泽治理晋阳十分类同。

  知瑶率军到达晋阳,与赵兵交战,三月不能取胜。知瑶纵兵包围晋阳,又决汾水灌城,晋阳城的城墙仅剩三版没被淹没。知瑶将晋阳围困了三年,晋阳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灶中生蛙,粮食将尽,财物将竭,士卒病弱,但仍坚守不下。于是张孟谈暗中出城去见韩康子和魏宣子,说:“唇亡则齿寒,现在赵已经要灭亡了。赵灭亡,其次就要轮到韩魏。”韩康子和魏宣子也是很有作为的君主,知瑶索取土地时他们决非真心愿意,而是要以此促成知瑶的骄傲自大,最后使他归于失败。知瑶决开汾水灌晋阳城,说:“我今天才知道河水还可以灌城。”韩康子用手肘魏宣子,魏宣子用脚碰韩康子,因为既然汾水可以灌赵的晋阳城,颍水也就可以灌韩的阳翟城,涑水也就可以灌魏的安邑城。晋阳城快要攻下时,韩康子和魏宣子不但没有喜色,反而有忧色。知瑶的大臣郄疵看出来,告诉知瑶韩魏将反,知瑶不听。于是张孟谈和韩魏约定夜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瑶军。这天夜里河水冲进知瑶军营。知瑶的军队忙于救水,营垒大乱。赵襄子率军在正面进攻,韩魏在两翼夹击,大败知瑶的军队,生擒了知瑶。韩赵魏三家瓜分了知瑶的土地。

  在古晋阳城北面有一座罗城,现仍残存罗城西垣及西北城角遗址,西垣长约1000米,南端与古晋阳城相接。这座罗城是由晋代并州刺史刘琨修建的。晋武帝为了监督异姓功臣而大封宗室为王,允许王国置军并取消州郡武备。结果引起楚王司马玮、淮南王司马允、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豳、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八王争权的战乱,史称“八王之乱”。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游牧民族乘机自立为王并入侵中原,史称“五朝乱华”。刘琨字赵石,中山郡魏昌县人,为西晋名族。永嘉元年(公元307)刘琨出任并州剌史,加振威将军领匈奴中郎将。西晋末年的大乱中,晋朝南迁,最先放弃的就是并州。五胡南侵,首当其冲的也是并州。

  刘琨在这一年的九月末出发,一路险山危途到达壶口关。路上胡寇塞路,刘琨总是以少击多,冒险而进。刘琨在壶口关给晋朝写了一封奏表,说到沿途所见,流民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没有逃走的人困守孤城,不得出城采薪,又失去了耕牛和器具,唯有卖妻鬻子,白骨横野,哀呼之声相闻。当时并州的人口剩下已不及二万户,寇贼纵横,道路中断,刘琨招募到一千人,辗转战斗到达晋阳。晋阳城中的官舍已被焚毁,僵尸遍地,活下来的人个个饥瘦没有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群胡数万,四山周遍,动辄抢掠,以至开门见盗。刘琨来到以后,剪除荆棘,收葬枯骨,营建官府。寇盗不时前来掩袭,城门总成战场。百姓身背盾牌耕田,腰带箭袋锄草。刘琨刻意安抚,不到一年,流民逐渐回归,鸡犬之声重又相闻,各地的人才、名士也纷纷投奔刘琨。

  刘琨是北方人,他既有魏晋名士的风雅,又兼有北方人悲烈豪迈的壮志。史书上称他年少时即有俊朗之名,曾参予石崇金谷园中的聚会,文咏颇为当时所称许,与陆机、陆云等人并称“二十四友”。同时他又以志气自负,有纵横经国之才,并以雄豪著名。他有一首五言诗赠给卢谌,说:“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诗中以陈平、张良、孔子自比,语气慷慨悲愤,与一般的赠答诗不同。刘琨在晋阳时,一次被胡骑数重包围,刘琨就乘月登楼清啸,胡骑听了都凄然长叹。半夜又吹起胡笳,胡骑听了都歔欷流泪,有怀乡之念。天将明时再次吹起,胡骑弃围而走。刘琨的文雅与一般晋朝名士的玄虚清绮真有所不同。

  刘琨到达并州以后,就看出它对于全国政治军事具有重要作用,指出并州南通河内,东连司隶、冀州,北捍胡族,西御强虏,劲弓良马勇士精锐之所出。决心为晋朝坚守晋阳,驱逐胡虏,恢复中原,为朝廷尽忠,誓雪南迁之耻。晋愍帝嘉奖刘琨,升任他为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晋元帝再次升任他为侍中、太尉,可谓位极人臣。晋元帝南迁时,刘琨率领河北之士一百八十人连名上表劝进,晋元帝感动地称他忠允义诚,精感天地,希望和他共济艰难,同契一致,万里之外,心存咫尺。晋元帝还送给刘琨一把名刀,要他抚平华戎,致罚叛贼。刘琨答复说:“谨当躬自执佩,馘斩二虏。”当时北方的大敌首先是匈奴的刘聪和羯族的石勒。一次刘琨亲自率兵征讨雁门乌桓的反叛,刘聪派兵乘虚偷袭晋阳,刘琨的父母都被匈奴兵杀害,刘琨对于胡族更是国恨家仇兼而有之,誓与二虏不两立,不灭二虏誓不还归。等到黄河以北的八州中有七州被石勒占据时,原西晋所委任的大臣中只有刘琨一人仍在坚持。卢谌说自黄河以北,幽并以南,胡人有所顾惮者唯刘琨而已。宋代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曾写诗感慨说:“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刘琨年少时就与北方的大族、范阳人祖纳同以雄豪著名,又与祖纳的弟弟祖逖十分友好。祖逖性情豁达,不修仪容,十四五岁时还未读书,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后来博览群书,涉猎古今,人们称他有佐世之才。二十四岁时祖逖出任司隶州主簿,刘琨当时任司隶州从事,二十六岁。二人年纪相当,性情相投,经常在一起共被同寝。二人都有英气,以志气相期许,有时半夜坐起,说起世事,都说:“如果四海鼎沸,豪杰并起,你我二人在中原相遇,愿退避三舍。”一次半夜听到鸡鸣,祖逖碰醒刘琨说:“这声音不坏。”于是二人一起结伴起舞。祖逖后来也受到重用,率军北伐,刘琨听到消息非常感奋,说:“我日夜枕戈待旦,志削逆虏,常恐祖逖先我着鞭。”

  祖逖于建兴元年(公元313)渡江北上,驻兵淮阴,不到几年收复了黄河以南大部土地,迫使石勒不敢过河。晋元帝害怕祖逖功高难制,暗中牵制,祖逖忧愤成疾,病死军中。刘琨被刘聪偷袭后移居到晋阳北四十五里的阳曲城(今山西太原市),后又被石勒打败,于是从飞狐口转到蓟城投奔幽州刺史、鲜卑人段匹磾。段匹磾忌惮刘琨的威望,东晋的权臣王敦发动叛乱,又密令段匹磾杀掉刘琨,最后刘琨被段匹磾缢死,时年四十八岁。刘琨在北方共坚守了十二年。

  晋阳城经过西晋末年的扩建,周围二十七里。北齐时在汾水东岸又增筑一城,州郡治所仍在西城,县治则移至东城。隋代改晋阳为太原。唐代在东西二城间跨汾水又修筑了中城,东西中三城周围共四十里。唐朝自晋阳起兵,升晋阳为太原府,建号北京,同时兼为河东节度使的治所。五代十国时期晋阳先后为后晋和北汉的国都,而实际上后唐、后晋、后汉三朝都是经晋阳起兵,或者向东、或者向南争霸中原的。

  后唐是沙陀人李克用所建立的政权,后梁势力兴盛时,后唐的军队被限制在河东一隅。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位为晋王。李存勖擅长征战,喜欢亲自冲锋陷阵,并且治军严谨,一即位就对后梁构成极大威胁。开平四年(公元910)李存勖率领沙陀骑兵东出太行,与后梁在高邑决战,李存勖对大将周德威说:“我国兴亡在此一战,我先冲锋,你率大军接应。”结果杀死梁兵二万人,夺得粮食资财无数。梁太祖朱全忠亲率大军自洛阳到魏县(今河北大名西)抵挡晋兵,有人误报说沙陀来了,梁军动摇,兵士多逃走,严刑不能禁。朱全忠气恼成疾,说:“李克用有这样的儿子,我的儿子们不是他的对手,我死无葬身之地了。”这一仗以后后梁的优势地位发生逆转,李存勖不久就攻破幽州,降服魏州,取得河北,同光元年(公元923)李存勖即唐庄宗在魏州自立为皇帝,国号唐。

  后晋的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原为后唐的河东节度使,驻守晋阳。石敬瑭以勇健闻名,但是受到唐废帝李从珂的猜忌,于是起兵叛唐,以五千契丹骑兵为先锋,自晋阳经潞州进入洛阳,后唐将领纷纷投降。天福元年(公元936)石敬瑭称帝,迁都开封。

  后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知远原为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受到晋出帝的疑忌。他就在晋阳伺机而动,广募士卒,有步骑兵五万人。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后汉准备侵略中原,诸将献策说从太原东经井陉到恒州、定州,刘知远自己想南经石会关到潞州、泽州,再经天井关到洛阳,郭威则建议沿汾水西南经阴地关到霍邑、晋州、绛州,再东出陕州。刘知远采纳郭威的计策,在这一年的五月十二日兵发晋阳,十七日到霍邑,二十日到晋州,二十七日到陕州,六月二日到新安,三日到洛阳,五日从洛阳出发,十一日到汴州。从晋阳到开封只用了二十九天,势如破竹,所向无敌。

  后唐、后晋、后汉三朝的兴起如出一辙,都是以劲骑出于太原夺得皇位,数代以后又被自太原兴起的新的军事力量所推翻。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太原在五代时对于中原政权所具有的居高临下和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

  北汉是十国中唯一的一个北方国家,它的开国皇帝刘崇是刘知远的弟弟,原为后汉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南下时,因太原地位重要,就派刘崇留守太原,后刘崇为防御辽国,拥有强兵。郭威灭亡后汉建立后周以后,刘崇同时也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北汉国。北汉虽然无力与中原抗衡,但中原也不能轻易奈何北汉。

  后周是五代中最开明有为的一朝,周世宗柴荣努力想完成统一大业。显德元年(公元954)刘崇率兵三万、辽国出兵一万相助,攻取潞州,柴荣亲率大军迎战。刘崇屯兵高平南,亲率中军在巴公原上列阵,骁将张元徽在东,辽兵在西,军容颇严整。柴荣屯兵泽州,分三路迎战,亲自骑马督战。战役开始,周右军受到张元徽的攻击,骑兵逃走,步兵投降。柴荣见势危,亲冒矢石督战,将领赵匡胤、张永德各率二千人力战,终于转败为胜,杀死张元徽,辽兵不敢接战而退回代州,刘崇逃回太原。后周包围太原,却并没有攻下。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宋太祖亲征北汉,击退辽国援兵,引汾水灌太原,北汉坚守孤城,宋太祖依然无功而还。直到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宋太宗第二次亲征,猛攻太原,北汉才投降宋朝。在十国中北汉是最后灭亡的一国,而北宋初期以骁勇善战著称的大将如杨业等人仍多是北汉旧将。

  也就是在灭亡北汉时,宋太宗出于愤怒下令焚毁晋阳的城阙宫殿,千古名城毁于一旦。

本文作者:张京华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4-07-15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太原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太原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