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三晋名村——槐荫

  在三晋大地,五台山下,有这样一个4000余人的大村庄,赵姓占90%以上,人称赵氏一家村,它依山面水,景色迷人;交通便利,尚学重教;村兴族旺,人杰地灵;二州五县,远近闻名。

  槐荫春绿好风光

  槐荫村坐落在五台山西南脚下,从东村到西村长四五里,村前杨柳成荫,村后梨果满岗,它背靠龙山,面向文山,滹沱河自西向东在村南流过,小银河由北向南注入滹沱河,公路如带横跨村前,村人因势建宅,居住在高低深浅不同的沟梁之中。为了引水灌溉,先人穿村修筑了一条2公里的水渠,临门挨户就出现了许多小木桥,故有“九沟十八垴,七十二座板板桥”之说。

  这里最负盛名的风景当数槐荫的春色了。因村中地势相对平坦,四面青山环绕,背山向阳的独特地貌气候,当五台山上还是寒气凌袭的时候,槐荫的杨柳却先于别处,摇曳多姿,竞相吐绿了。这就是有名的五台八景“槐荫春绿”。程飞(赵澍生)在他的自传《铭心》一书中是这样描绘槐荫的春天“春日载阳,垂柳绽芽,那嫩绿的下垂细柳像伞一样披在了这个东西长约二公里的山村。绿色的来临要比五台县其它村庄早十几天还多。每当人们行进在离村不远的地方,放眼望去,村中那袅袅的垂柳犹如镶嵌在一座褐色盆景上的点点翡翠,在春日的阳光下,微风舞动着绿丝,轻轻摇曳,令人神清气爽,怡然陶醉。这是槐荫村特有的春色。”

  村兴族旺人勤奋

  据《槐荫村志》记述,“槐荫村自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聚落,明朝洪武年开始,赵氏始祖伯英公从朔州马邑迁来五台,定居槐荫,以务农为主,勤俭持家,逐渐成为五台望族”。赵氏家族繁衍至今,已有600余年,传25世,为槐荫村主要氏族,外乡称槐荫为赵姓一家村。除正宗后裔在槐荫有3000余人外,迁移外乡的超出正宗几倍。遍及晋北及内蒙古各地。赵氏家族勤奋起家,豪爽待人。传宗续谱,辈分严谨。1905年在族人赵晋屏、赵丕锋、赵三成等人的组织筹划下历经二年编写了自始祖伯英公至20世辈的浩繁全面的《赵氏宗谱》一套12本,分别以地支编号,功莫大焉。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赵氏宗谱》历年久经,遗失残破,由赵世先、赵森新、赵良玉、赵官章等人奔波出资又重新复印了《赵氏宗谱》,并送省图书馆永久保存使其名遭失传之厄。

  槐荫村人心地善良、为人忠厚、知书达理、质朴谦恭,具有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和见义勇为扶贫抑强的优良传统。赵氏家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即使是白发满头的老者,也必须称呼比你辈分大的娃娃为爷爷、叔叔,如果有人叫错了称呼,立即会受到族人的指责和纠正。

  槐荫村进入大雅之堂的标志是《槐荫村志》的出版。改革开放以来,继承先辈遗志,拨乱反正,实事求是,蔚然成风,编志修谱逐渐兴隆。槐荫村人特别是赵氏子孙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贡献,酝酿编写村志是许多人的梦想。1986年在北京工作的槐荫人士李力安、朱效成、赵鹏飞倡议编修槐荫村史,1993年经山西省政府批准,《槐荫村志》正式列入《山西省重点乡镇村志》系列。编修过程中李力安、朱效成、赵鹏飞、程飞和槐荫村的赵叔虹、赵文义、赵羡普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主编赵培成:易其稿从筹划到完稿,历经十几年时间,《槐荫村志》终于在20世纪末,正式出版。《槐荫村志》是山西省政府计划、出资、组织编修的以村为单位的地方志,屈指可数,意义重大。

  尚学重教美名扬

  槐荫村先人很早就懂得兴办学堂,重视教育,各类英才层出不穷。辛亥革命前后就有赵三成、赵子?、赵函溪等人东渡日本留学。l9l2年,村里办起了第一座公立学校;19l3年建立了五台县第一座女子学堂;l928年建立了五台县第一座两级小学。开创了五台县办教育的先河,美名传遍全县,被人称为文明村,特别是创立女子学堂,这是五台县历史上破天荒的事件,村内女子纷纷入学,临村上下羡慕不已。女生毕业后有的考入女高继续深造,有的进入社会,任教于各地。受过教育的槐荫村女子出入办事落落大方,文雅高洁,深受民众赞誉,为此当地人民编有顺口溜赞之“东冶的馍馍,大兴的糕,槐荫的姑娘不用挑。”

  槐荫的公立学堂是辛亥名人赵三成、赵函溪等人将寺庙改为学堂,十几年以后已破烂剥落几近危房。l933年赵氏族人赵承绶(晋军骑兵司令)为了振兴教育。将庙寺拆除,在原址盖起了一座五台县最好的“槐荫村两级小学校”,学校依山建筑,高低错落,共七个院落,十几个教室,还有大礼堂、图书馆、理化实验室及各种挂图,教具、体育、文娱设施也十分齐全。整个学校建筑雕梁画柱,楼亭榭阁,雄伟壮丽,在当时不要说是晋北,就是全国来说也是一流的小学,使人赞叹,时至今日虽经70年的风雨,学校依然英姿傲立,光彩照人,新学校的建立为槐荫村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而赵承绶兴学重教的义举也广受赞颂,传誉至今。正是槐荫村的尊师重教,文明尚学的作风,才使得优秀杰出人才层出不穷。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槐荫村师生利用优越的学校环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用人才,教育质量及村风校风一直排列在五台前茅,郑金水、王银池老师还给槐荫村编有村歌“槐荫村,好地方,滹沱河水绕村南,五台八景,槐荫村色,二州五县美名扬……。”总之,槐荫是文明美丽的,而槐荫小学就是镶嵌在她身上的一颗耀眼夺目的宝珠。

  赵氏代代有英才

  槐荫村是一个人丁兴旺,重教兴学的灵秀之地,再加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故经济发达,思想解放,从明清至今,代代有名人。早在500多年的明朝就有四世祖赵时林担任过南京户部侍郎,九世祖赵稽古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到了清代更是人才济济,村里举人、进士、太学生、庠生、贡生就有160人之多,其中许多人被朝廷委以重任,一时众多豪杰相聚,衣锦还乡者络绎不绝。辛亥革命前后,是槐荫村赵氏英雄辈出,英才灿烂的重要时期。特别是赵三成、赵子?、赵函溪、赵戴文、赵丕廉等人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先生,积极参加同盟会,宣传革命,推翻满清,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刚正不阿,蔑视权贵,具有高风亮节者首推赵三成,又名公奄。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农历辛亥年协同革命志士续西峰组建革命军“忻代宁公团”,誓师北伐,占大同,克五台,活捉牛知事,横扫旧势力,辛亥革命胜利后积极拥戴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后与阎锡山政见不合,虽受威胁利诱直至拘捕迫害也不屈不挠,铮铮铁骨为赵氏子孙崇为楷模。槐荫赵姓人氏参加同盟会的竟有9人之多,革命精神垂范三晋。后效力与山西旧政府及军界最著名的有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蒙藏委员会主任赵丕廉、晋军骑兵司令赵承绶等。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抗美援朝,槐荫村涌现了大批投身革命的志士豪杰,其中有赵源、赵子清、朱效成、李力安、赵鹏飞、程飞、赵军等许多先进代表,赵源曾任山西省委书记,不幸被阎锡山逮捕杀害。抗日战争时期槐荫有60多名热血青年报名参军,后来有20多名英勇牺牲。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都有槐荫村的英雄儿女为国家的独立解放而英勇奋斗。解放后任国家省、部、军级干部的有6人,厅、局级干部有几十人。槐荫村不仅在历次社会变革中涌现精英,而且在其它领域中也是出类拔萃的。

  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槐荫村人及遍布各地的赵氏子孙更加珍惜先人创造的辉煌,他们互相协作,开拓进取,发扬先辈优良传统,如今的槐荫村文风传世、文明成风。

摘自《山西日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3-12-18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