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被遗弃的山西

  像山西省其它城市一样,大同市看上去贫穷、肮脏而凌乱。煤炭像毒药一样毒害了山西省,也毒害了这个中国的煤都。大同生产的煤电直接供应京津塘地区,但源源不断发出的能源似乎并没有给大同带来多少实惠。空气中飘散的黑色的颗粒和弥漫的呛人的气味,使发生在这里所有的事情都变得黯淡无光。
  除了煤炭出名,大同另一个为人们熟悉的东西就是城西的云岗石窟了。这座建于1500多年前北魏时代的石窟,至今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是人们去大同必看的景点。在漫天飞舞的煤尘中,它向游人讲述着这里曾有过的辉煌。
  公元386年鲜卑人拓拔(王圭)继代王位,改国号魏,他东攻西掠,南伐中原,在参合陂大破后燕军,占领了黄河以北。公元398年北魏把国都移到了在平城,就是现在大同的附近。北魏王朝在平城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城池,云岗石窟就是那段时间开凿的。
  北魏王朝出了个历史上很有名的魏孝文皇帝,叫拓跋宏,是北魏王朝的第六个皇帝。他在执政期间,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规定了官员的俸禄,严厉惩办贪官污吏;实行了“均田制”,把荒地分配给农民。这些新政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让魏孝文帝名垂青史的是他决定放弃平城,把国都迁往洛阳。公元493年八月的一天,魏孝文帝以兴兵南伐为借口,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离开了平城。正好碰到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加上将官的反对,行军变成一次艰难的跋涉。而孝文帝戴盔披甲,策马前行,义无反顾。

  1500年前的大同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不像现在这样脏乱差。这里森林茂密、水肥草密、牛羊成群,而且气候不冷不热。好多北魏的贵族都不愿离开,有些人甚至到了洛阳后,又偷偷跑回去。但魏孝文帝却好像着了魔似的,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恋。促使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大同是鲜卑贵族的老窝,地处偏僻,农业落后,改革的阻力较大。二是大同自古就是征战地,当时柔然正在北方崛起,作为国都没有安全保证。北魏要发展成强国就只有迁都,到汉族政治、文化等较发达的地方去。作为一个政治家,魏孝文帝的选择是对的。
  魏孝文帝就这样走了,而且永远没有回来。到洛阳后下命令把口音改了,把衣服换了,把祖宗留下的姓也改了,不愿改的就别做官,就像90年代有个改革家的名言“不换脑袋就换人”。甚至死后也不准回大同,大家一起葬在黄河边的氓山上,背对着遥远的故乡。
  这次迁都是历史对大同的一次抛弃,是历史对山西的一次抛弃!首都迁移必然带走大量的优秀人才,也带走大量的物质财富,更带走了作为国都的政治文化优势。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随着北魏的衰落,雁北一带由畿地再次变成了边疆。大同从此一蹶不振。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关山险固,易守难攻,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山西的北面与阴山大漠相连,西面隔汹涌奔腾的黄河与陕西相望,南面以黄河、中条山与河南为界,东面据太行山俯视河北、河南。顾祖禹说山西“因势乘便,可以拊天下之背而扼其吭也”,就是说占据山西就像骑在全中国的背上,卡住了中国的咽喉。
  历史上山西又是中原王朝的北部边陲,是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交往频繁的地方。特殊的政治地理环境,造就了山西独特的地渊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晋文公的苦心经营,晋国曾是七霸之一。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赵国的“胡服骑射”和魏文侯的改革都极大地增强了两国的国力,成为当时的强国。
  秦统一中国后,全国的中心逐步内移,山西成了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进行战争的重要战场。“京师之安危,常视山西之治乱”,中原王朝把山西作为抵御游牧民族铁骑的防线,在那里构筑关隘,屯驻精兵。而北方少数民族侵入中原王朝,常常先要占领山西,以山西为基地再继续南下。

  唐高祖李渊是靠山西起家的。李渊在615年调任山西,第二年,他升为右骁卫将军,任太原道安抚大使,成为一地最高长官。当时太原地区粮草充足,兵多将精,李渊在此扎下根来,开始积蓄力量,经营自己的起家之地。公元 617年,由于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民不聊生,农民大起义已发展到如火如荼的境地,李渊及其子李世民乘机起兵,攻人长安。次年,隋朝灭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建立了大唐王朝。 
  山西人为唐王朝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李渊举世后,山西人纷纷响应加入李氏的部队,如陈叔达、房玄龄、魏征、李靖等,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元勋或佐世良才。唐朝开国后,又有更多的山西人跑到长安去。写“此物最相思”的诗人王维去了,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白居易去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去了,还有温彦博、裴耀卿、裴度等等。山西闻喜的裴家有十几个人做过唐朝的宰相。
  李家父子在太原苦心经营多年,奠定了唐朝的基业,但唐朝还是没在“王业所基,国之根本”的太原建都。
  山西又一次被历史抛弃。

  山西的地理形势,是山西被各王朝始乱终弃的一个原因。这形成一种奇特的现象,战略位置虽然重要,但最早被舍弃的往往又是山西。谁都把山西看得很重,但谁也没放在眼里。山西成了人们登上皇帝宝座的一块垫脚石,成了野心家实现梦想的赌场,成了王朝间交易的一个筹码。
  有一段时间,有不少的豪杰在山西驰骋,设立门户,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你唱罢来我登台,数不清的小国家像儿戏一般产生、灭亡。据记载古代曾有19个王朝或政权在山西境内建都14处,大多数现在我们连一丝的痕迹都找不到了,就是这些王朝太小、太短命。
  面对动荡不止的北方,中国文化的中心南移了,山西被抛在了一边。唐朝以后山西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越来越小,成了中原王朝的弃儿。先是乱哄哄的五代,石敬瑭为做儿皇帝,把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契丹人;接着北宋的赵家兄弟把太原又是火烧又是水灌,让现在太原人还大为愤慨;懦弱的北宋与辽在山西割据,留下了杨家将凄烈的故事;接着是金人铁马的践踏,最后山西人不得不做了元朝的三等公民。

  清朝以后,随着中国疆域的变化和稳定,山西的军事地位开始下降。由于北部边疆的繁荣,山西一度利用地利做边蒙贸易,成就过一番事业。后来阎锡山经营山西,虽然阎本人以土皇帝的恶名为许多人非议,但他经营的山西应该还是进步不小。1949年以后,山西在全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曾以大寨精神在全国出过风头。而华国锋被毛泽东选为接班人让不少的山西人认为山西又出了真命天子,做过一场大梦。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关注的重点移到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山西在内的省份被放置一边。近十几年来,山西全省上下观念保守、醉生梦死、不思进取,一再错过发展良机。山西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更是一直在往后排,社会的民主与法制化的进程缓慢,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前几年中央出台西部开发的政策,并没有包括一直自认为是“西”部的山西。引起山西上下大哗,纷纷抱怨被“抛弃”。从另一方面也看出山西在全国一盘棋中的地位。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实力是最好的发言权。懦弱的山西自然成了丛林法则的牺牲品。
  时至今日,我们看山西在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令人唏嘘。由于山西的地理环境,加上缺乏战略性的规划,现在的山西就像一棵枯草一样孤立而无力。虽然地处中国中部,但由于周边省的短路,山西已丧失交通要道的功能,几乎没有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经过山西。由于没有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大市场,经济文化对周边的辐射效应几乎为零。工业原本在全国占一席之地的机械、纺织、钢铁工业已元气大伤,下岗工人到处都是。剩下的煤炭由于不合理的体制及政策,除了把全省闹的乌烟瘴气之外,并没有给全省带来多少实际意义,更没有对全国的市场形成决定性影响。山西成了中国的第三世界,贫穷、落后的代表。
  这次,山西是被市场经济抛弃。

  山西人对历史有一种特殊的留恋,似乎过去的山西有多么辉煌。比如太原人爱把自己的城市称为“龙城”,就是出产真龙天子的地方。但如果稍微读一点历史,就会发现这里面有巨大的荒谬。除了表现出山西人对帝王的一种盲目崇拜外,更多的表现出山西人对历史的浅薄和缺乏反思。
  山西被抛弃,首先是山西人对自己的抛弃。从历史的角度看,山西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精英阶层。连年的战火、王朝的更迭和文化的嬗变,使山西的文化生态急剧恶化。反映倒现实,就是直到现在,就是山西人对山西利益关注的共振效应几乎没有。高官缺乏战略的谋划和应有的责任心,而一盘散沙的知识阶层又患得患失,只知道怨天尤人。普通的老百姓更是既无奈又麻木。
  反反复复的折腾叫人绝望,于是山西人开始了大逃亡。山西某高校有个青年教师,听说太原的污染严重,就拿女儿的头发到医院化验,结果是铅严重超标。他职位也不要了,房子也不要了,决意要离开山西。临走说了一句话:“我害了自己,但不能害了孩子”。类似这种情况很多,恋家的山西人没办法再恋家了。有本事的人到外地找工作,那里的工资高;挣了钱的到外地买房子,那里的环境好。北京、上海、深圳成了山西人流亡的首选之地,没本事的把孩子送出去,甚至送到国外,不惜花几万,几十万。
  这应该是山西人对山西的抛弃,是一种对山西影响更深远的抛弃。明朝初年朱皇帝做出了一桩决策,从山西向河北、河南、山东地区大量移民。习惯的解释是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人口急遽减少,土地荒芜。其实,这次移民背后也是朱元璋的一种顾虑,地处边陲的山西人口过多,必生不稳定。当时的移民是强迫性的,老百姓在洪洞的大槐树下聚集被押送到他乡,他们扶老携幼,肩挑箩筐,抑天长号,其状极为悲切。
  但现在,没有捆绑的绳子,没有押送的士兵,大家开始逃亡,抛弃这是非之地。一个被本省人抛弃的省会有什么希望?

本文作者:作者:老财工作室 大狄 (meng_x_c@hotmail.com),2003年8月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3-08-30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