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太原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找寻龙城的心-- 太原 历代城址变迁

  眼前的这座城市好像已完全现代化了,散发着浓郁的都市风情,不易寻得龙城2500年荣与衰的历程。

  千年沧桑演变,晋阳京华、太原锦绣已成昨日历史。让人们心驰神往的古晋阳已不复存在,只能从几处遗址和因城而得的地名遥想当年盛况,古城营、晋阳堡、殿台……晋阳古城留给太原人太多太多的遗憾和苦涩。

  龙城太原,不是用几句话就能讲明白的。展开几幅老地图,由地图上的曲折变化,想象太原曾经上演的历史,无论是辉煌还是萧落,都已注入今日太原前进步伐中。找寻龙城的心,不仅仅是感受历史的厚重,也不是为了获得一个文化古城的称谓,重要的是寻找造就繁荣与先进的那种太原人精神。

  约4500年前 唐尧(尧,姓伊祁,也作伊耆,名放勋,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号陶唐氏,唐尧是其帝名)西迁太原,创建唐城(今太原西南古城营村)。“初都”于此,太原由此产生了“唐”、“北唐”的古名。

  公元前497年  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令家丞董安于在依山临水地势险要的汾河谷地、晋水北侧(今太原古城营一带)修建城池,取名晋阳。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其中,赵国初以晋阳为都,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发展,跻身战国“七雄”之列。晋阳成为山西中部、北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城市。

  公元前248年  秦将蒙骜攻打赵国,占领晋阳一带37城,在晋阳首置太原郡。晋阳城始称太原城。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六国,天下为36郡,晋阳为太原郡治所。此时北方匈奴族渐强,晋阳成为北部边防重镇,战略位置尤显重要。

  公元前106年  汉武帝刘彻在晋阳置并州刺史部治所,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太原始称并州。

  公元307年  西晋并州刺史刘琨首次扩筑晋阳城,扩建后的晋阳城高13米,周长14公里。

  公元318-396年  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等交替占据晋阳,晋阳成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战略要地。

  公元396年  北魏40万大军攻入晋阳,复置太原郡。

  公元532年  北魏权臣高欢在晋阳设大丞相府,史称霸府。

  公元545年  东魏大丞相高欢在并州城西北,兴建晋阳宫。太原被称为别都。

  公元567年  北齐后主高纬历时27年,在晋阳城中建成大明宫,晋阳城又称大明城。

  公元582年  隋朝废并州总管府,在晋阳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晋王杨广为尚书令。

  公元589年  晋王杨广扩建东魏所修晋阳宫,于宫外筑高13米、周3.5公里之宫城墙。初名宫城,后更名新城。

  公元596年  隋朝在晋阳新城之西筑起高13米、周4公里之仓城,东城墙与新城相连。晋阳成为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

  公元617年  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创大唐基业。因晋阳古称唐国,故定国号“唐”。646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还师晋阳,亲笔御书《晋祠之铭并序》歌颂唐王朝的统一大业。

  公元637年  并州长史、英国公李责力在晋阳汾河之东扩筑原北齐太原县城,与汾西并州城隔河相望。

  公元692年  武则天下诏置晋阳为北都,地位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同等,合称“三都”。

  公元742年  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北都改称北京。

  五代十国时期  河东晋王李克用、石晋高祖石敬瑭、后汉高祖刘知远、北汉刘崇等人轮流盘踞晋阳城,与中原形成旷日持久的争霸战。

  后唐、后晋、后汉均以晋阳为依托,称雄天下,加之唐朝也发祥于太原,所以晋阳被称为“龙城”。

  公元979年  宋太宗赵光义火焚晋阳,移并州治于榆次,废晋阳、太原二县,于晋阳故城东10公里处筑平晋县城。

  公元980年  宋太宗赵光义决晋、汾二水淹灌晋阳城,历经1476年的重镇晋阳彻底毁灭。

  公元982年  宋太宗赵光义命三交(今太原市北古城村)部部署潘美在晋阳故城东北20公里的唐明镇(今太原市羊市街大关帝庙一带)重建新城,是为今日太原城之雏形。为避“晋阳”、“太原”旧名,宋在这里设置阳曲县,从此太原又称阳曲。

  公元1059年 宋朝置太原府。

  宋中期,太原发展成为一座商贸发达、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被誉为“锦绣太原城”。

  公元1304年  元朝在太原初置太原路总管府,公元1304年,元朝改太原路为冀宁路,治所设于太原城。

  公元1383年  朱元璋三子晋王朱木冈令永平侯谢成扩筑太原城,明太原城周12公里、高12米,城上建4座角楼、8座门楼、92座敌楼,是长江以北仅次于北京的大城。其时太原位于“九边重镇”之首。

  公元1644年  清军调“西洋神炮”轰炸太原城,攻陷太原。

  清代仍置太原府,府治设在阳曲县,下辖阳曲、太原(今晋源区)、太谷、祁县、交城、文水、兴县、榆次、徐沟、岚县、岢岚州等10县1州。太原府治和阳曲县治都设于太原城中。太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商业城市。

  公元1911年  10月29日,辛亥太原起义成功。阎锡山任山西都督。

  公元1912年 废太原府制,以阳曲县为省府治所,太原属阳曲县管辖。

  公元1914年  5月,新置冀宁道,道治设于阳曲县。

  公元1921年  阎锡山在阳曲县城(即今太原市城区),新设置了太原市政公所,长官称太原市长,第一任市长为邢殿元。这是“市”级地方建制的雏形。

  公元1923年  太原市新设区的建制:一区署在红市牌楼;二区署在前所街;三区署在西羊市;四区署在西辑虎营。

  公元1927年 太原废除道置,改建制为市。太原市正式建市,市辖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公元1937年  11月8日,日军占领太原,太原沦陷。12月上旬,日军勾结汉奸卖国分子,策划成立了日伪太原市政府,府治署在今太原市上官巷。

  公元1945年 日本投降,太原光复。阎锡山将太原市划分为“内八区”和“外八区”,辖太原市城内的街巷及城区近郊。北至新城,南至嘉节村,西至西山白家庄,东至东山港道。

  公元1949年  4月24日太原解放。

  4月25日太原市人民政府迁入太原办公,古城重获新生。

  5月10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废民国时期的“内八区”、“外八区”,重新划置“内四区”、“外四区”。区政府称“公所”。是时,一区公所驻首义街;二区公所驻活牛市;三区公所驻五福庵;四区公所驻东边街。外一区公所驻五龙口;外二区公所驻亲贤村;外三区公所驻彭村;外四区公所驻上北关。

  9月1日,华北地区全部解放,山西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以太原市为省人民政府机关驻地。

  公元1950年  太原市合并为四个区,其中二个城区、二个郊区。

  公元1951年 4月l日,晋中区属晋源县划归太原市。

  公元1954年  3月10日,市属各区更名。一区改称南城区,二区改称北城区,三区改称新城区,四区改称小店区,五区改称万柏林区,六区改称晋源区。

  公元1958年  先后从郊区划出汾河以西的四个街道办事处和郊区一部分乡、镇,组建了河西区;从阳曲县划出七个乡,从交城划出九个乡和一个古交镇,组建了河口工矿区(同年11月更名为古交工矿区,1988年2月改设为古交市)。

  公元1959年  1月21日,国务院第82次会议通过,将阳曲县、清徐县划入太原市版图。

  公元1970年  4月,成立南郊区、北郊区。

  公元1972年  娄烦县全县划归太原辖区。至此,太原的行政区划基本稳定。

  公元1997年  12月30日,太原市举行行政区划调整交接仪式。在这次区划调整中,原有的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5个区撤销,调整设立迎泽、杏花岭、万柏林、小店、尖草坪、晋源6个新区。其它三个县、一个县级市,即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和古交市仍然不变。

太原城址变迁图
(1、春秋晋阳城,2、两晋晋阳城,3、唐代晋阳城,
4、宋建平晋城,5、宋代太原城,6、明代太原城,7、今日太原市)

晋阳古城城垣示意图

宋太原城示意图

清太原城

清道光二十三年太原地图(点击看大图)

 

晋阳古城平面简图(点击看大图)

 

宋代太原城简图(点击看大图)

本文摘自太原新闻网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2003-08-30 )

太 原 道 >> 太原文史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太原文史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太原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