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叩访沁水南阳村“丝绸之路发源地”

  问题的提出

  2001年11月30日的《三晋都市报》第6版头条显著位置登载了一篇文章:《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副院长张铁锁先生探访沁水县南阳村,他发现——山西是“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文章说:“山西是中华文明原摇蓝之一,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至今未得到应有的广泛认知,“丝绸之路”便是其一。长期以来,散见于全国各地的书刊、报章,凡涉及丝绸之的均不见山西名字。“嫘祖教民养蚕”的千古传说和夏县的考古发现,以及早在汉朝唐就形成巨大丝绸产业和商贸历史,都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丝绸、哪来“丝绸之路”?路的源头在哪里?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副院长张铁锁先生到沁水县实地考察,“在土沃乡南阳村意外地发现了至今保存完好的丝绸古道、古桑树、古村落以及石拱桥、古寺庙等与丝绸相关的古代文化遗存。而且该村位置正处在洛阳到长安的古道途中,该村往东20公里左右便是洛阳。他通过采访当地村民,查阅史料,对照实物,多方求证,于是形成了“丝绸之源”“丝路之源”的轮廓。“我省晋南、晋东南的许多市县历史上都曾是养蚕、缫丝、织绸的基地,然而,今天像南阳村这样能同时拥有古桑园、关隘、丝绸古道、桥涵、碑记、寺庙、名人故里、古民居、传说故事于一体的地方我还没有发现……元明两代,‘潞绸’就已形成可与‘杭缎’相媲美的著名品牌。况且,直到今天,沁水县端氏缫丝厂的产品还远销海内外……”

  这家发行量很大的报纸一提出“沁水南阳是‘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的论点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兴趣,尤其是多家媒体纷纷介入,引起了连锁反应。其中,山西省政府主办的《山西经济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该报记者椅宁的《没有丝绸,哪来的丝绸之路?》的文章和图片,进一步作了深度报道。

  踏上探访之路

  外界说南阳,南阳在沁水,沁水怎么办?4月20日,记者偕我县在广物考古历史考证等方面颇有造谐的杜如湘先生,在南阳籍老干部王佐榜陪下,踏上了沁水城西、历山北麓的这块风光绮丽古意的神秘土地,叩访了专家学者们初步认定为“丝绸之源”的古村落。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刘兴礼、村长杨锁龙、会计王春田三主干首先给我们讲述了南阳村家家户户栽桑养蚕的状况,以及蚕桑作为一项传统产业在全村经济是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许多村民家,记者见到诸如蚕簇、打丝锅、打丝框、织绸机等古老的废旧工具。然而,村民王端玉、王鑫荣、王国蓉领着我们察看了村东村西随处可见的古大桑树。村东有一棵别处难以见到的古桑,树身粗约丈余,梢头枝叶已枯死,其生长年代不可推测。据王鑫荣讲,村东上地路旁,他小时候记得有一棵老桑树,约有踞盘粗,后来被人刨毁,村里最上岁数的老人都说该桑树有至少在千年以上。在岁月的流逝中,许多古桑树死老化,没能留到今天。但通过现存的古桑,我们可以想见,在明清以及金元朝甚至更早的唐宋时代,南阳的沃土上,一定是桑树遍地,成行成愣,家家养蚕,户户缫丝,到了夜间,大的“南阳一片月,户户缫丝声”的情形。于是,四方客商慕名从洛阳东来,从南阳人手中购买下一把把金黄色的丝绸,西出长安,过敦煌,到当时的西域今天的乌鲁木齐,入波斯,进而出走欧洲,形成了一条著名的陆上商贸之路——丝绸之路。

  值得研究的几条相关佐证资料

  其一,说到养蚕,会计王春田和村民王瑞玉随口念出一首歌谣:……当地货更好,黄丝宝中宝,百姓多栽桑,喂蚕度时光,有绫作衣裳,赛过太上皇,制出丝与绸,商界客更留……

  其二,原县总工会主席王佐榜的老父亲、村里的89岁的老退休干部王祥卿回忆说,他小时候记事起,南阳一道河上上下下客商不断,直到1957年还如此,阳城、晋城、河南济源、博爱、洛阳、开封等地东来的生意人人,人担嫘驮,货物大致有丝绸、铁货、陶器、竹器等,翼城、绛县、蒲州、西安等地西来的生意人,路过南阳,货物有食盐、香料、估衣、棉花、药材等,每天客流量在200人上。当时村东村西开两个骡马大店,夜夜客人爆满。而且,南阳街上一街两行,店铺林立,字号赫然,河南等外地人来南阳开药铺,金银首饰铺、饭铺的大有人在。正如村长杨锁龙和村民王国蓉告诉记者的一首歌谣中说的:上下骡马店,房后马房院,上下广胜宫,盐店分前后,北铺〈义和祥〉,货铺〈泰胜和〉,生意更红火,西铺有〈福胜宫有〉,饭店在村中,戏班〈协乐义〉,行头祥样齐,锦货〈福星成〉,越做越旺盛,东头有油房,西头有拳房……

  其三,根据张铁锁先生认定的“南阳村一些带有西域风格的古代民居,用杜如湘先生的话说是,我们不能轻率盲从此观点,但也不可随便排除这种说法。从主观愿望上讲,我们沁水人宁肯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既有了一条“丝绸之路”,西域居民的建筑风格必然会影响到古南人民的衣食住行。当然,这个问题还有待于专家学者们作进一步论证。

  其四,南阳村西南深山沟里有佛寺日清禅寺,现在古残典一块,碑文中4处提到“中国”二字,此碑上提法并不多见,又提到“汉明帝”、“南北朝梁武帝”等字样,其年代不可考,其佛寺建筑年代亦不可考。据当地人讲,此寺可能在南北朝时就有了解。寺内原有一古钟,钟内坐4人打牌互不挨挤,其表面花纹为1042只佛手,可惜此钟在1941年被毁。作为远古时代能把一座佛寺建在地处偏狭、交通不便的南阳村深山里,实在令人不可思议。难怪沁水县民间有“天下庄数窦庄,天下村数潞村,天下沟数寺沟”的说法了。还有,南阳村村中现存一进两院古庙,其中殿为金元时代所建,其建筑年代之早、建制宏大,上至中村,下至阳城董封一带,是绝无仅有的。另外,村西南寺沟荒废小庄苏家庄旧有真武神庙。这些古寺庙遗存都说明古代南阳确确实有一种外来文化在渗入。

  其五、村东现在依然矗立着南宋时岳家军名将梁兴驻守过的兵寨——望寨门,以及历经千年沧桑、树干老死、但年年仍发新枝的古槐,都印证了南阳的悠久历史。

  其六、南阳行政村共辖有70多个自然庄,1982年前后,大多荒废,现仅存张沟村一处。一个主村庄周围分布这么多的小山庄,这种情况不多见。说明了古代南阳人口稠密,是古人类聚居地。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作结论

  在这里,还得引用张铁锁先生的话来提醒读者诸君。“——经过科学、规范的统一规划,开发“丝绸之源”“丝路之源”有这一文化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弥补我省旅游产品中科学类产品略显不足的缺憾,让更多的青少年和旅游者更直观地了解丝绸之源,认识丝绸之路,体验从养蚕到缫丝、织绸的过程(他建议在南阳村建一个全省尚属首创的丝绸博物馆),必然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山西,热爱科学的热情。另一方面,对丝绸之路进行沿路整合,系统开发,可以再观当年汉唐盛世时期的丝路风物,为山西东南部增添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从而促进有当地乃至全省的旅游发展。”

  我们认为,张先生的话是不错的,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阳村是一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在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 ,南阳村自然又是一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而且很有开发价值的村落。它既有独特的人文景点,又是类似九寨沟的自然山水,其山光水色可以用奇、绝、险、美四个字来概括。在人类旅游资源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以外,尚有“沁南抗日县政府”旧址、“晋豫中学旧址”、“抗大南阳分校”旧址、“沁水县抗日烈士殉难纪念碑”、南阳仙洞、地下河、天井等与中国革命历史、与奇特的地理地貌紧紧相连的现代革命文物和天然景观。更令人饮喜的是,南阳同时又是一个人文荟萃、代有才人、作家诗人画家艺人名流辈出、高官显宦有、名人故里这么一个人灰地灵的好地方。(据旧〈沁水县志〉记载清代咸丰年间举人王丙曜,曾任陕西米脂县儒学训导,有长期以来,困扰许多学人的五代十国后梁大画家我国山水画的开山鼻祖沁水人制浩的故乡问题,也被张铁锁先生考证出端倪,荆浩的故乡有距南阳不远;其二、根据南阳王氏族人王瑞玉、王鑫荣撰写家谱有中发现,明代万历朝吏部天官,阳城上庄人王国光的原籍与南阳王代有渊源关系,和王国光同时代的明万历年间的南阳王氏也是“国”字辈,王国光祖上可能是南阳人,南阳民间有许多王国光回南阳的传说。如荆浩和王国光果真都是南阳人,那么,仅此两位历史文化名人,南阳的旅游品位将是全国一流的。

  这篇文章该结束了,但南阳的话题并未说完。记者坚信:有沁水县委、县政府将旅游经济作支柱产业的正确决策,有县旅游局的大力支持,有土沃乡党政府领导和有朋以刘兴礼为首的南阳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南阳的这块中国蚕丝发祥地,必将成为名扬全国的一个旅游胜地,未来的南阳,一定是游人如织,马蹿疾疾,“丝绸古道”一如汉唐……

本文作者:王之元,作者单位:沁水县报社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3-04-18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