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文运兴,城运兴
  ——太原建城两千五百周年的意义

  太原准备庆祝自己建城两千五百年了。两千五百年对于太原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悠久的历史,辉煌的业绩

  两于五百年其实只是太原的城市史,而不是它的人类史;但是通过这两干五百年的历史,我们可“看到太原几十万年人类史的缩影,也可以看到整个中华民族生存奋斗的辉煌历程。

  太原历史上有什么呢,首先是战争。太原这座城市仿佛就是专为打仗而修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也”、“得晋阳者得中原,失晋阳者失天下”。两千五百年来,发生在这座城市的大小战争简直数也数不清,仅荦荦大者,就有“智伯水淹晋阳”、“刘琨守晋阳”、“李光弼守太原”、“三下河东”、“抗金太原保卫战”,直至现代史上的“太原战役”等,每一场战争动辄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历时几年甚至十几年,伤亡无数,残酷激烈,每每对时局产生出巨大的影响,这在当代中国众多城市中恐怕不好找出第二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太原其实是一座战争之都、军事之城,太原的军事文化底蕴应当很好地发掘并发扬光大。其次是多民族的交融。太原自古处于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接壤地带,每当中原强大之时,太原住住成为中央政府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前沿阵地,素有“中原锁钥”之美称;而当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壮大之日,太原则又成为他们觊觎南侵的重要跳板,所谓“五胡乱华”以及唐末五代沙陀政权的多次嬗变更替都是这方面的明证。因此在太原这块土地上,到处都有北方各少数民族来来往住的痕迹;而各民族之间又并不总是打仗和对立,从时间的绝对量上来看,应该说还是和平与交融的机会多得多。曹操曾把南匈奴分成五部,其中之一就曾生活定居在今太原祁县一带。隋唐,来太原当官做买卖以至于定居的外族人甚多,前几年在晋源区王郭村出土的隋墓主人虞弘,就很有可能是来自波斯的负贵国际贸易和宗教事务的官员。元代,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地区,在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曾被称为“契丹省”,说明当时本地契丹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后来,晋商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似平更为密切,他们不仅将汉家文化远播到蒙地,维地、满地甚至俄国、日本、高丽,而且还带回不少异族习俗、语言和血统,为太原人的性格行为心理增添了更加丰富斑斓的色彩。第三是冶世之明君,乱世之枭雄。因为打仗,因为多民族交融,太原这个地方历来就不缺少能人志士和豪强侠客,其中晨为突出的可能就是各种“真龙天子”和“草头王”了。有人说,太原出皇帝,这话一点都不假。太原建城以来的两千五百年当中,以各种形式当上各种名义“皇帝”者,粗略统计一下,大约不下二十位之多,著名的汉文帝刘恒、北齐神武帝高欢、唐高诅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后汉高祖刘知远等.大概属于冶世之明君一类;北齐高洋高续、隋炀帝杨广,后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后晋石晋塘等,大概属于乱世之枭雄一类;再不济的还有赵简子赵襄子、“太原王”尔朱荣、北汉主刘崇刘继元等,他们都雄霸一方、称盛一时。所以,虽然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我们却不要因此而忽略了古代帝王在历史上的特殊作用,尤其是那些开国的皇帝、治世之明君、影响左右朝政的各类“枭雄”们。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因为他们,中国才成为今日之中国,太原也才成为今日之太原。太原出产过如此之多的帝王,应当成为我
  们的骄傲而不应当成为“包袱”;太原人应当很好地打一打“龙城”牌、过一过”帝王”牌,让古人为今人“服务”。

  文运兴,城运兴

  太原的历史文化资源原本就很丰富,只不过厚积薄发,湮埋过久,甚少为人所关注和发掘,以至于经常有人认为太原没文化。两千五百年,相对于太原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说,虽不具有根本的直接的实际作用,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标志,它标志着太原的城市文明至少在两干五百年前就已形成并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它昭示着我们要想发展城市就必须先发展文化,文运兴才能城运兴。如果拿两千五百年的标尺去衡量其它城市,我们会发现,能够同太原文明站在同一层次的,也只有西安、北京、苏州、洛阳等几个著名城市,这充分说明,太原不愧为文化资源大市、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概言之,太原文化是一种混杂了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民风民气民俗民性的文化,是一种混杂了历代军阀征战和豪强政客争夺的刀光剑影式的文化,更是一种顽强进取,刚健有为、多元开放、勤俭务实的文化;太原也许没有江南那么多名士,那么多典籍、那么的儒雅风流蕴籍、那么多妩媚山水的陪伴,但却更多的是铮铮铁骨,飒飒豪气、猎猎侠风以及金戈铁马和古道驼铃。

  细分起来,太原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文精神,二,文物古迹,三,名章文献,四,生活习俗等。其中,人文精神是太原文化的灵魂与核心,也是太原文化中埋藏最深、挖掘最少、价值最高、存量最大的文化资源。太原文化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一种精神,没有这种精神的支撑,很难想象太原人会保留到现在。太原精神就是“悬釜而炊”、孤城自守、“薛王出降民不降”的精神,就是雄视天下、图固中原、永远保持着一股霸气的精神,就是变革图强、包容异质、不甘落后的精神,就是坚韧务实、勤俭创业、经世致用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仍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只要我们很好地秉承先民们所遗留下的种种优秀精神品质,就一定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弱为强,实现率先发展。太原文物古迹遗留甚多,各个时期,各种类型都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太原文物年代上以北齐、隋唐、,宋金元明清居多,地域上以晋源、尖草坪、迎泽区较为集中,景观上以晋祠天龙山为最胜,价值上则以晋阳古城遗址为最高。太原文物的遗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先民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是怎样通过自身辛勤的劳动而为中华文明的滥觞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是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地进行融合、交流和壮大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何以在大原这块土地上历朝历代常年征伐不断,豪强志士风起云涌而无辜百姓却不知蒙受了多少苦难,同样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原这座古城昔日曾经达到怎样的繁华、怎样的富足和怎样的辉煌。文物曾经见证了过去,使我们为过去而咋舌;文物更当激活我们于未来,让我们在未来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相比起人文精神和文物古迹来,太原的名章文献人们关注得较少,这也许正是许多人鄙薄太原文化的缘故吧。但这决不等同于太原人的文才低、文风差、成就少,相反,左原人在学术文化等方面建树累累,决不输于他人。仅举几例:窦鸣犊,著名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公”观点的提出者,备受儒家至圣先师孔子的推崇与敬仰;郭澄之,东晋著名小说家,著有《郭子》等书;王维、王之涣、王翰、白居易,都是盛唐大诗人,传世名篇不计其数;温庭筠,“花间词派”的开山鼻祖;乔吉,元曲四大家之一;傅山、阎若璩,明末清初思想学术界的两大巨擘。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大文学家李白、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于谦等,也都曾来过太原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为古城增添了极为瑰丽的人文色彩。太原要想真正跨入文化大市的行列,就必须在发掘整理名章文献上狠下功夫,这是一座城市文明走向成熟的表现,也是城市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备条件。大原的民风民俗很值得研究。首先,太原人的血管里不光流着汉民族的鲜血,而且还流着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沙陀人、契丹人、蒙古人等少数民族的血液;太原人不光是汉民族的后裔,而且还是诸多北方少数民族的后裔,因此太原人的习俗天性明显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太原人民风淳朴,“有尧舜遗风”;太原人尚武重义,“并州自古多豪侠儿”;太原人勤俭善贾,“首重商,其次读书”;太原人敬重鬼神,乡里多佛殿神祠;太原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四时节庆,相互住来乃至于民间艺术,花样百出,讲究繁多,原始纯朴,回味无穷,它们共同构成了太原历史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应该说,民俗研究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对自身古老习性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获取事半功倍的成效。

本文作者:宋建国,摘自2002年9月23日《太原日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2-10-10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