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且看河灯

  河曲,黄河在这里滔滔南下,吕梁山余脉延续着渐渐消失了踪迹。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湿润;河曲人热情好客,能唱善歌。后生风流倜傥,女儿娇媚可人。单听河曲这个地名,就十分富有浪漫色彩。仰头遐想,古人取个河曲,不外有两个原因,一是“河之曲”,黄河水入境时由东向西水倒流,离开后就言归正传往东走;二是“曲之河”,河曲的民歌二人台名震天下,若不是这万古奔流的黄河水,断然不会孕育出如此千徊百转的优美“曲调”。晋陕蒙三乡两岸不乏山曲小调,九曲十八弯的大黄河你这里只有一弯,为甚只有河曲有个名副其实得天独厚的名讳呢?
  
  而河曲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痴迷,在外人的眼里也有些过分有些偏执。一位在山西台工作的河曲籍青年作曲家游历了一遭港台东南亚后对朋友们感慨说,哎呀,台湾可是个好地方,话也能听得懂,饭也能吃得惯,比我们河曲还好哩!大家先是一愣后则哗然。一时间台湾比河曲好传为人们的笑谈。后来我去了山西电视台《明星在线》栏目,在京城采访的那些日子,还每每有同事戏谑我:北京如不如河曲好?
  
  其实作曲家的话夸张并不言重,坐车从太原出发离开忻州,一路蜿蜒,走原平,过宁武,上神池,下五寨,在晋西北的黄土高原,一方苍天,群山如兽,悠忽中一头拐进河曲,便觉豁然开朗,山明水秀,恍然世外桃源。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家乡河灯会的隆重节日,因为今年我是从外地赶回来过会的,心中平添了一种新鲜,一种陌生。

  清初的河曲商贾云集,水西口码头上达包头磴口县,下通临县碛口柳林城,拥有相当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力,白银如同黄河水一样来而得去,去而复来,当时的县城人口已有五万之众,五方杂处,土著无多,而一百多年之后的县城居民加上暂住人口和郊区农民也还不过是五万而已,繁华热闹可见一斑。但是家乡这几年的变化也确实不小,尤其是今年山东鲁能电力集团投资五十个亿的火力发电厂定在了河曲,家乡遭逢这千载难遇的发展机遇,欣喜若狂,歌舞升平,小康在望。
  
  就在县城西有一处名叫水西门的西口古渡,这里原来是鸡鸣三省的水陆交通枢纽,往东一指是内蒙,向西就可以看见陕西的烽火台,成千上万的山西冒险者拓荒者曾由这里走上西口的淘金之路。黄河灯会每年就在这里举行。
  
  我没有考证过放河灯的历史,听说从很早以前一直是放的,三七年日本人的飞机轰炸了河曲县城停下来,一搁就是四十多年。八十年代土地承包农村开始好转后,一帮热心人经过一番挖掘组织,才得以让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重见天日,再放异彩。因此,我们这里也只有几户人家继承保留了制作河灯的工艺技术。
  
  先拿红黄粉绿颜色各异的标语纸,裁开,用糨糊粘成碗口大的盒状灯碗,再到满熬热蜡的大铁锅里把底部蘸上蜡防水,趁热在灯碗里撒上少许沙土,插上灯捻,一盏传统意义上最为简单的河灯就算诞生了。
  
  到了晚上,载着河灯的木船划到河中央,抛锚,火把一齐点燃,河灯们早已集合在了船甲板上象校场里等待检阅的兵士,庄严而肃穆。有船工提油壶给它们挨个注入胡油,依次点亮,也有船工骑到了船帮之上,就等着一声令下了。
  
  此时的壮观,我们的作家县长在《想起家乡河灯会》里描述的比我好:
  
  必要而简单的开始仪式之后,第一盏特制的彩色大龙灯就在鼓乐礼炮伴奏中下水了,接着是第二盏,第三盏……,将所有点亮的彩灯陆续放入黄河河面,一共三百六十五盏,象征着一年通顺。于是彩灯顺流而下,暗夜的河面就出现了一条彩炼火龙。灯流随着水流缓急变换着队形,犹如一对挑灯急行的士兵,一列秉烛夜游的精灵……暮然间拖在大船后的小划子上的焰火腾空而起,两侧的河水也映照出五光十色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情其景,令人目不暇接,令人心旷神怡。
  
  古老慈祥的母亲河养育了一代代的黄河儿女,但一次次对无辜生命的吞噬也让人类不寒而栗,故而先人们用这样一个祭祀的行为,意在慰藉安顿死在黄河里的孤鬼游魂,祈盼来年风平浪静,风调雨顺。
  
  我出生在离县城两公里半,距黄河半公里的一个小村庄,同龄人都是水里生河里长的黄河娃,泡大了又一个个是水中张顺浪里白条,母亲三十一岁开怀生下我这个金娃娃宝贝疙瘩,倍受呵护,自然去不得那龙王爷肆噬横行的风险之地。记得我上初二了,在一个酷暑的中午我斗胆溜出家门混入伙伴们游泳的行列,少时就见母亲手执长棍寻到了河滩,追得我抱头鼠窜落荒而逃,从而彻底断了我下河游泳的念头,到头来仍然是旱公鸡一只。
  
  然而,黄河对于我的诱惑随着年龄的增加却愈加强烈。尤其是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一次次配合海内外的电视同行对河灯进行专题拍摄,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河曲人不由得对这同样是土生土长的河灯审视起来:哦,原来这扑朔迷离的小小灯盏在外面人们的眼里真的是个稀罕神奇的物件?!
  
  有一次,台湾《万里长城》摄制组沿着长城一路来到河曲,听了导游对当地民情风俗的介绍,也对河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拍摄间隙,组里搞摄像的小伙子一个人蹲在一旁把他故去的爷爷亲友一一写上河灯,再仿照船工的样子把那些灯缓缓置人水中……,那份虔诚那份认真,令在场的我方工作人员以及围观群众肃然起敬。想不到一个大陆以外出生西方教育成长的年轻人,对偏远内地留传下来的一个古老的民间习俗竞有如此大的认同,从而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确实是我未曾预料的。这一幕也牢牢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而久久不能忘怀。

本文作者:凡人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2-10-10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