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放弃了母语,就是对土地的放弃,民间歌舞胆敢放弃土地,这绝对是艺术的自杀行为——

呸,那里的货色             
       ——左权民间音乐舞蹈迷思

  4月21日下午,左权几名年轻的歌手在北京饭店为在京同乡演唱了一组民歌,小花戏也有几个,实在很让人伤心。晚上拿着活动赠送的光盘回家一看,真的想啐一口,这那里还是“左权民歌”?
  几年前地方政府曾经出版过一个民歌的盒带,还请了北京、省城的专业演员加盟。我当时在专业的音乐报纸,想写稿子批评,但因为盒带影响太小,就没有做。
  现在看来,今天的状况比几年前更糟,归根结底,是年轻歌手的四个要命的放弃。
  第一、对方言母语的放弃
  21日的演出是对左权方言的集体失忆。在京的左权人不会说左权话了,从左权来的人也不会说左权话。京腔京韵,好不主流。年轻的民歌手深受电视传媒的影响,完全是上镜头的做派,田野之味丧失殆尽,淳朴之气一丝未存。
  语言是地域风貌最重要的信息密码,其不易解读性,是其区别于他人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数。如果我们放弃了在本土使用了数千年的母语,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我们来自民间?你的唱词、曲调别人很快就可以学去,而惟独你的母语是别人不理解,没有当地生活经验就无法学到的东西。你自己放弃了母语,是你放弃了一个最重要的资本,你让别人轻易学到你的东西,然后看不上你。这是左权歌手最大的悲哀。
  第二、对传统唱词的放弃
  因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山西省歌舞剧院采用大量左权民歌创作了《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等轰动全国的歌舞作品,于是左权人错误地认为:走省歌的路就是左权民歌走向全国的必然之路,这就是长达二十年的对左权民歌与小花戏的改造。
  对民歌的改造,就是直接取省歌舞剧院的创作成果回到地方普及。因为这些歌词是按照普通话的语言规律创作的,所以必须用普通话唱,再者,这些唱词不符合当地语言习惯,因此,这批创作作品只活在舞台上,而进入不了生活,没有为当地老百姓所接受。
  比如最著名的《杨柳青》,原来的左权民歌叫《土地还家》,是40年代老一代文化工作者在当地黄色小调的基础上创作的,歌词是:“一卜滩滩杨柳树,一片一片青,一群一群受苦人,哎呀呀呆,统统翻了身”。歌词通俗上口,在太行山上流传甚广。
  省歌舞剧院的词作家赵越,将这首民歌改为:“一卜滩滩杨柳树,一片一片青,一丛一丛山桃花,哎呀呀呆,好像那胭脂云;一湾一湾清泉水,甜呀甜津津,一山一山好风景,哎呀呀呆,看呀看不尽”。民歌里这样连续写景的不多见,比兴手法,第一句虚,第二句肯定要实。这样的为写景而写景,是文人民歌,不是生活中的民歌。一个山里人,不会说自己这里的好风景看不尽。他们在民歌里表达的是欢爱与苦痛,甚至是性。赵越的歌词在民间看来,肯定是无病呻吟。
  第三、对即兴创作的放弃
  民歌在民间的时候,唱词是即兴创作的。现在有了伴奏带,有了字幕,即兴创作已经受到制约。老一代民歌手,每一次演出都根据场地与观众的实际情况即兴发挥。年轻民歌手这种能力的丧失是电子文化的罪过。当然,年轻民歌手生活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当地网络已经流行,他们想表达自己的欲望可以到聊天室去,更快捷与方便,完全不用借助歌曲这种形式。因此,民歌已经从民间走向了舞台,并且再回不到民间了。
  太行山年轻一代在聊天室是即兴的,唱民歌的时候,只能按照词作家的定格,再次无病呻吟。于是今天的民歌演出仅仅成了演出,没有了一个精神的支撑,无源之水,甚至是一些文人的口水,我们还怎么听?
  第四、对古老配器方式的放弃
  民歌在民间的时候,不需要伴奏。正月闹红火,因陋就简,起烘托气氛的作用,并不很讲究。往往是元宵节演出,正月初六大家才到一起磨合。为了照顾歌手,对节奏的把握是随意的,而现在将电子琴引入,乡野的纯粹荡然无存。
  4月22日晚,左权民歌、小花戏在北京紫禁城音乐堂有一场演出,是《高原如歌——中国边远少数民族音乐寻根之旅系列音乐会》的第四场。当天上午我给策划者、音乐堂的陈虹箐打了电话,说出我的担忧。我觉得,今天左权人的努力背离了“掠过古梦边缘的旋音”这个活动宗旨,陈虹箐说,他正在要求走台的演员必须用方言演唱,并且去掉乐队里的电子琴。
  晚上的演出已经比前一天好多了,但因为唱词和即兴的缺失,近年地方着力培养的年轻演员几乎没有得到喝彩,倒是直接从民间挖来的60岁的老歌手唱得满堂红。这正说明了,民歌的根在民间,游离于民间,你就去唱艺术歌曲。假民歌是没有市场的。
  如果说由省歌舞剧院创作的“假民歌”在这次演出中证明已经失败的话,那么由专家指导在全国获奖的“假左权小花戏”的演出,是彻底的丢人现眼。其根源是:三个要命的分离。
  第一、创作与演出的分离
  民间歌舞在民间的时候是即兴的,演员用肢体语言与现场观众同乐。而现在是主题先行,比如“修路”、“节约用水”。为了这个主题将所有动作编排好。这是民间舞蹈,还是晚会舞蹈?来自民间的演员不会创作,不会抒情,他们成了一堆符号,像晚会舞蹈演员一样,丧失了自我,在舞台上盲目地奔走,完成导演的要求。这是民间舞者的悲哀,也是民间舞者的坟墓。
  第二、音乐与表演的分离
  舞蹈全部采用伴奏带,音乐离他们已经远去,剩下的就是节奏。民间小花戏的灵性光彩,因为伴奏带而面目全非。
  第三、演与唱的分离
  小花戏演员成了哑巴,这是天大的笑话。在民间是载歌载舞、活灵活现、与观者沟通,现在是符号化、格式化、晚会化、僵化,只有动作,唱是伴奏带的事。要知道,伴奏带是死的,而演员是活的。活人走死路,是工业化的操作,而非民间艺术的出路。如果就是扇子舞,我们为什么要请左权小花戏进京?北京能跳这种舞蹈的总有几千人。你今天把光盘给他,明天他跳得比你还好一百倍。
  东北二人转是小戏,左权小花戏也是小戏。二人转用伴奏带也一定完蛋。我们满足于获奖了,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根本,自我的丧失,小花戏已经走上了绝路。《开花调》、《筑路哥哥》,这两个由专家执导、按专业演出要求匠心雕琢的全国金奖节目,对演员、服装、舞美、音响、灯光借鉴与依赖的过程,也是彻底从民间剥离的过程,这个过程在错误指导思想的引导下,快乐的经历结出了今天失败的苦果。左权小花戏走到了尽头。
  说到底,左权民歌放弃了土地,左权小花戏与土地分离。这是省歌的影响,是电视传媒的影响,但绝对不是他杀,是自杀。忘记了土地,就没有民歌,就没有小花戏,就没有了自己。
  我当然渴望左权走出宋祖英、朱哲琴、彝人组合这样具有全国影响的创作型歌手,但是如果水平还没有达到,你就在民间好好接受土地的哺乳,不要轻易放弃。你要学宋祖英,观众就用宋祖英的标准要求你,你达不到,于是观众就不认你,又回到宋祖英那里去。如果你忘记宋祖英,大家就用平常心看你,你就是你。

  如何看待“省歌”的工作
  如何看待“得奖”
  如何看待王保牛、赵联庆的努力
  如何看待冀爱芳
  20年弯路

作者:刘红庆,Email:lqh888@sina.com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2-04-11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