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商的抠门与大气

 

 

 

 

 

  山西南部古称河东,农耕文化非常发达,百姓节俭、勤劳,给人的印象是土气、抠门。“唯务节俭”之类的话,在河东各县地方志中都能找到。

    乾隆六十年(1795年)四月初四,一位文人以山西学政幕僚的身份来到河东解州督考。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拜谒了气势恢弘的关帝庙出来后,正赶上解州集日。大街上商贾云集,人头攒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人流之中,他看见一位买烧饼的人站在烧饼摊前,双手将一只烧饼掂来掂去看了很长时间,最后和烧饼摊主为烧饼分量发生争论。摊主费尽口舌解释,那人仍不相信,竟找来一杆秤,称过之后,因为毫厘之差,险些与摊主拼命。看到这情景,这位文人不由得感叹:“足徵唐俗佥啬,虽锱铢之利,性命以之。即此类推,其致富良有由也。”

    这位文人就是后来写出《晋游日记》的李燧。从一件小事中,他看出了河东人致富的表象。

    李燧是直隶省河间人,又是初次来河东,如果知道“九毛九”的故事,也不会这样大惊小怪。尽管这个故事是外省人对山西商人的调侃和编排,却最能说明山西商人佥啬到了什么程度。说是一位河东商人渡黄河时,不慎落水,命在旦夕。河岸上一位熟悉水性的外省人看见后说:“你出一块钱,我就下水救你。”水中挣扎的山西商人命在旦夕之际仍不忘砍价,说:九毛九行不行?结果因为一分钱被淹没在河水中。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山西反倒没几个人知道。有些人甚至将“九毛九”作为山西人的别号或代称,尤其是看到山西人砍价时,多以“九毛九”嘲讽。笔者在外地旅游,就多次听见有人这么称呼山西人。其实从这件事中,首先应该看到的是河岸上的人不厚道,其次才是山西商人的佥啬。山西商人正是凭这样一分一毫的积累,才能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积攒起做生意的本钱。

    也许因为这些原因,山西商人的抠门与吝啬出了名,其实抠门正是明清山西商人的成功法宝之一。做生意盈亏往往在毫厘之间,该抠的时候必须抠。山西土瘠民贫,在生活上不抠又怎能养家糊口。但是,遇到大事,却能看出山西商人的大度大气,其出手之慷慨,往往让人咋舌。

    看看下面这些实例,就知道山西商人有怎样的大手笔。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在伊犁屯田,山西盐商捐输白银20万两。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政府在金川用兵,山西商人捐输白银110万两。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在后藏用兵,山西盐商捐输白银50万两。嘉庆五年(1800年),山西商人捐输140150万两白银。也许有人认为这些捐输也许与清政府的压力有关,不得不为。如果了解山西商人,就会发现向社会捐助,是山西商人的经商理念之一。

    早在春秋时期,生活在晋南、与陶朱公范蠡齐名的富商猗顿,就以“其财能聚,又复能散”,受到后人称赞。散到哪里?当然是社会中。这种传统得到后世商人的延续,且不说,每至灾荒之年,除了政府救济外,出面赈灾的往往是商家。即使平时,山西商人也把建庙筑祠、架桥修路,看作功德无量的事,出手大方。1930年秋,山西省政府动员全省各地兴建公路,费用摊派到沿途各村。结果,两位商人大包大揽,猗氏县路段由该县尉庄富商王万年出资,万泉县路段由该县阎景村富商李子用出资。两家各捐款30000多块大洋,免去沿途各村费用。1931年,猗氏至万泉公路破土动工,一年后建成。晋商的抠门与大气是相对的,在生意场和生活中,精打细算,不遗余力地抠门;在社会上,则以善心善行,表现出大度大气大手笔。

 

文来源:;本文作者:韩振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3-12 )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晋商文化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