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商捐官

 

 

 

 

 

  中国古代经商是贱业,积累了一定数量财富的商人,在生活上锦衣玉食,不可能永远心甘情愿做贱民。要想光宗耀祖,唯一的途径是当官。然而,历代做官看重出身,即是否有功名。商人子弟连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哪里有什么出身?

    明景泰年间(14501457年),明政府为充实边防,开纳马、纳粟、纳银入监之例,只要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银子,就有机会当上监生,获得官职。因为明代的监生可以补低级官职。此例一开,有钱人家纷纷花钱买官,以至明末监生之中,以捐纳入监者十有七。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商人更有经济实力,花钱给自己和后人买个名份再正常不过。到明代晚期,商人入监已成风气,到清代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明代蒲州大盐商展玉泉,孩童时代即随父在沧州盐场经商,后来,他把生意做得更大。手里有了钱,便不甘心社会地位低下,多次纳捐数百金,得授河南商丘驿丞,也就相当于市交通局副局长吧,连个七品芝麻官也不到,职务虽微,但毕竟是朝廷授给的官,展玉泉十分得意,临上任前,嘱咐儿子:“我上任去了,得闲时可来看看你,展家的家业全都交付于你,望你好自为之,不要辜负了父辈的希望。”

    荣河县(现并入万荣县)潘家也是名重一时大商户,后人潘正春精明练达,善于理财,苦心经营,在各地开银号,设盐店,在黄河里有百余只炭船往来运输。鼎盛时期家产达70万两白银,是道光中期荣河县的“盖县财主”,但巨额财富并不能让潘正春满足,也没有让他感到荣耀。发财后,花2000两白银捐了个五品候补道台,每出门,要全副披挂,顶带花翎,蟒袍玉带一样都不能少,走在大街上神气活现,俨然是一位朝廷大员。

    虞乡县(现并入永济市)商人尚恒发,早年推独轮车卖菜维生,年过半百仍然家道贫寒,以后靠偶然机会结识县太爷,利用这种关系,尚恒发迅速发迹,在西安、兰州等地开有多处门店,几年间挣得万贯家财。光绪三十年(1904年),尚恒发拿出数千两纹银,捐六品候补知府。虽是候补的,但尚恒发假官真做,家里备有顶带花翎,绿呢八抬大轿,每逢喜庆之日,都要穿上官服,戴上官帽,坐上大轿,前面鸣锣开道,两旁衙役扈从,在乡里巡游一番。

    猗氏县商人樊帝室,自幼苦寒,熬过相公(当学徒),拉过骆驼,后来在归化做生意,挣得盆满钵满,死后,却羞于以商人名世,连墓碑上也写的是“乡饮介宾国学生帝室樊公之墓”,这个国学生就是花钱捐来的。

    另一位猗氏商人闫天杰,“出应盐务,运发陕西长安、华阴两县,商事五年间,盈利数所,每于岁暮,设饭放衣,终身不倦,捐守御所千总衔。”

    就这样,传统的儒家文化经过千年积淀被财富异化,经商甚至成了一条比科举考试更容易走上仕途的捷径。有了这种身份,商人改变的不光是社会地位,连经营方式也会随之改变,更多的形成垄断,产生出像蒲州张、王两家那样的官商一体的大家族,同时,商人的家庭成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很少再出现世代经商的商业家族。

 

文来源:太原晚报20110107;本文作者:韩振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3-12 )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晋商文化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商文化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