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明长城考实山西卷——天镇县辖长城

  天镇县位于山西省大同地区的最东端,其东与河北省怀安县相交,西接阳高县,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相邻。
  天镇县元朝时为天成县,属兴和路。据《明史·地理志》载:天成县“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五月改属大同府,县寻废。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置卫,后徙镇虏卫来同治”。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1
  天镇县境内长城,全长约一百零五华里,已无砖砌敌楼存在,仅存有黄土夯筑的墩台六十一座。
  长城分别由河北省怀安县桃沟村、西洋河乡马市口,南北两路进入山西省天镇县境内。由桃沟村北跨平涧沟进入天镇县的毛石干砌长城,大致向西约十五华里,至海拔一千七百二十二米双山,转南跨西洋河抵新平堡乡的西马市村。由怀安马市口向西进入天镇平远头村的长城,大致向西经八墩、十六墩、二十墩抵新平尔村,与北路长城相交。
  北路长城筑在崇山峻岭之上,沿山脊跨崖跃谷。因山势险峻,修筑简单,今多已圮塌成堆。南路长城在西洋河北,沿山坡平地西行,城墙全为黄土夯筑,高大的墩台分骑墙墩和墙外墩两路,十分坚固、雄伟。土墙及墩台只有部分人为毁坏。据当地老乡讲,过去每隔四、五座土墩台有砖楼一座,已荡然无存。
  平远堡在长城南约十华里。据《三云筹俎考》载:堡城为“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土筑,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砖包。城高二丈五尺,周二里八分,明时在此设守备驻守,分管长城十二里,边墩二十座,火路墩十三座”。2嘉靖年间,蒙古兵曾由此入犯宣府、柴沟等地。今堡包砖已被当地农民所拆,只残存夯土城墙。
  南、北两路长城相交后,向南跨西洋河至西马市村。西马市村原为新平堡马市口,和平远堡马市口一样,约为嘉靖“庚戌之变”第二年(公元1551年)明兵部侍郎史道主持所开,以马易帛、茶等物。
  新平堡紧畔长城,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此堡为“嘉靖二十五年置,隆庆六年增修。周三里有奇,……嘉、隆中,屡为寇冲。归款后,设市口于比,亦要地也”。3明时置新平路于此,设参将守备驻守,管辖新平、平定、平远、保平、桦门五堡。新平堡分守长城十八里,边墩二十六座,火路墩十六座。堡墙多已被人为所毁,仍可看出残存的夯土城墙与城堡建筑的规模。堡东门尚残存砖砌券拱。城堡中有一座砖木结构的鼓楼。
  长城由西马市口继续向南,经保平堡、桦门堡抵李二口,这段长城用黄土夯筑。保平堡至杏园窑村一段,基本上在平地上筑墙,由杏园窑村经红土沟村至李二口段,沿山脊筑墙。另外,由古园窑村向西进内蒙古兴和县境,有分出的一支夯土城墙,站在山上可见长城向西长约十多华里。这几段黄土夯筑的长城,虽经数百年风雨剥蚀,然除沟壑冲刷处外,多保存较好。
  保平堡,据《三云筹俎考》载:“嘉清二十五年土筑,隆庆六年砖包。城高三丈五尺,周一里七分。分守长城十里,边墩十八座,火路墩十一座。”4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蒙古兵曾由此入犯。
  桦门堡,当地又称花面墙,居红土沟村东一里的山顶上,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此堡为“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设,十九年(公元1591年)增修,周不及一里”。5明时在此驻操守,分守长城九里,边墩十八座,火路墩三座。考其旧址,见里墙为夯土,外包有青砖,墙基为石砌。全城只向东南开有城门一座。此堡虽遭到自然及人为破坏,但同其它城堡相比尚属较好,城四周均有残存的包砖,还有砖券城门,宽九米,高约六米。
  长城抵李二口后从张仲口向瓦窑口又有一分支,用黄土夯筑。由张仲口至瓦窑口段基本已无迹可寻。瓦窑口堡,据《三云筹俎考》载,为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建,隆庆六年砖包。高三丈五尺,周一里六分。明时在此设守备,分守长城七里九分,边墩十八座,火路墩八座。6明嘉靖时,俺答汗寇宣府,由缮房堡入,由此堡出。瓦窑堡今只存残圮的夯土围墙。
  长城由李二口过薛三墩村后,转西至白羊口。由白羊口继续向西经榆林口、水磨口,出天镇县西入阳高县境,始终沿山坡或平地而行。
  这段长城用黄土夯筑,除被山水冲出的沟壑外,多保存较好。
  据史载,距白羊口长城南一里,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
  设有镇宁堡,此堡为隆庆六年砖包,堡高三丈五尺,周一里二分。明时在此驻操守,分守长城十三里,边墩二十一座,火路墩一座。水磨口南一里,明嘉靖二十五年设有镇口堡,隆庆六年砖包,堡城周一里三分,高三丈五尺,明时在此驻操守,防守长城十三里,边墩二十一座,火路墩一座。明嘉靖年间蒙古族俺答汗部多次由此入犯。此二堡,今均已废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明史·地理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41,第972页。
  2.4.6.《三云筹俎考·险隘考》,卷44,第11、18页。
  3.5.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1955年,卷44,第1862、1863页。

本文来源:《明长城考实》;本文作者:华夏子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05-2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历代长城专辑 >> 明长城考实山西卷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