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韩振远山西长城系列:长城墙洞里的孩子

  绕过村庄,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返,看不见一个人,坡梁上的庄稼东一垛西一片,努力在满眼的黄色调中描画出一丝绿意。汽车颠颠晃晃,我眼前的晋西北高原在一点点虚幻,变得朦胧而又迷离,远处的雾霭像云烟一样飘浮,把旷远的天际晕染成暗灰色,与同样色调的大地连在一起。迷茫中,感到自己进入了另一种境界,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刚刚出世的孩子,那一幕似童话,似幻觉,似梦境,分明又那么真切,我在怀疑自己的眼睛,又被那似真似幻的情形感动,急喊司机停下车来,往回走去。

    长城在这里断了,高高地耸立在黄土崖上,一道陡立的坡把长城连同黄土崖斜斜地剖开,形成一个横断面。没有一根草,没有一点其它颜色,只有土的色调,干黄干黄的,若长城的骨骼般,撑起一幅黄色的壁画。在这断面脚下,我证实了自己看到的不是梦。

    又是一个人工开凿出的洞,圆圆的,直径不过三尺,深也不过二尺,像个神龛,更像个剖开的蛋壳,一个不满两岁的男孩孤零零端坐在里面,一身蓝衣,黑黑的脸似乎从一出生就被黄土的气息染透,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忽闪着,饱含羞涩,望着这一群不速之客。顺民摸着孩子的头问:“你妈妈呢?”孩子不语,又问:“为什么坐在这里?”孩子扭过去,把小脸紧贴着黄土洞底。其实不用问,我知道这孩子为什么会一个人坐在这里,只是没想到孩子坐的位置竟是在长城脚下的一个土洞里。我在感叹,顺民也在感叹。下午的阳光依然炙烈,在干燥的黄土地上洒下了明晃晃的光,我朝对面的田里望去,一片绿绿的棉田反射着太阳毒烈的光芒,棉苗被晒得蔫蔫的,一个女人在弯腰忙碌,那该是男孩年轻的母亲。这是黄土高原上常见的情形,要照顾孩子,又要干活,就只能把孩子带到地头。这位辛劳的母亲在炎热的天气里为孩子选了个有阴凉的地方。也许,这洞是孩子的父亲用了一上午时间挖出来的,也许,挖这洞只是为了躲避突然降临的大雨。望着洞里的孩子,我想起了医学挂图上孕育在母亲子宫内的胎儿,又想起了佛窟里正襟危坐的善财童子。这孩子不会知道他是坐在长城脚下,也不会知道与自己同龄的孩子应该坐在什么地方。此刻,他幼小的心灵里,只有母亲和炎炎烈日,还有那永远印在他心里的辛苦劳作。在孤独与焦灼中,这场面将会影响他一辈子。他不会想到他的祖先曾经在这里戍边,更不会想到长城对他的意义。祖先留给他的,远不如远处他那位在烈日下劳作的年轻母亲印象深刻。

    洞里的孩子始终扭着头不肯和我们说一句话,对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也许天生就有一颗戒备心。那面的女人抬起头朝这边望,不放心地走过来。我们打扰了这对母子的平静,该走了,顺民心有不甘地举起了相机,闪光灯一亮,留下了这令人难忘的镜头。

    汽车驶下了斜坡,耳畔似乎有了涛声,黄色的河水泥汤一样,翻卷着波浪,气势恢宏地涌满了河面,像万千雄兵跃马驰骋,与刚刚那清冽凄婉的样子相比,完全是两种模样。顺民说:这是上游万家寨大坝开闸放水了。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韩振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8-06-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历代长城专辑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