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中:我的侯马考古岁月 |
||
|
金秋十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建站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侯马隆重召开,我作为侯马工作站的一位老同志应邀赴会,与众多老领导、老朋友重逢,看到工作站跨世纪的发展变化,欣喜之余,不免追忆往事,回顾自己在侯马工作的成长经历,感慨良多。 一、脚踏实地 多方学习 我在弱冠年华脱掉戎装,转业到山西省文管会,于1957年春来到侯马,历经了侯马的初创期、侯马考古大会战,参加过铸铜遗址、盟誓遗址、上马墓地、乔村墓地的发掘,参加过对牛村、平望、台神古城址的勘探和晋国遗址的四有保护工作。当时我的文化水平只有初中毕业,从事文物工作属半路出家,所以在侯马考古的这个大熔炉里我只能脚踏实地多方学习。我在部队曾从事文艺工作,领导强调每个成员要做到“一专三会八能”,我把这一精神带到地方,力争做好每一件工作。初建工作站,我管过基建,考古会战期间我管过后勤总务,也曾多年兼管工作站的食堂,也曾按领导要求,一期期编印侯马考古队工作简报,总之凡是我能为侯马工作站尽力的事,皆竭尽全力去做,我深知我是工作站一员,首先要服从大局,做好分内之事。我在侯马工作20年,一直和妻子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因此我有条件起早贪黑抓紧学习业务,在日常工作中从不放弃业务学习和工作实践的机会,因为我毕竟是一个考古业务人员。 侯马考古工作站号称全国省级考古第一站,文化部文物局的领导以及各地的专家学者或前来视察调研坐镇领导工作,或前来参观传授工作经验,我们认真倾听他们讲解文物政策、法规,如何贯彻“两重两利”方针,以及历史学、考古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那时考古发掘任务之重,科研含量之高,投入人员之多,发掘时间之久,实属空前。我在这样一个大好环境氛围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即坚定了自己的事业心,也积累了许多工作的实践经验。在侯马工作站我打下了一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坚实基础。 二、技术攻坚 开花结果 我自幼喜爱绘画,对白描尤感兴趣。记得在庙底沟参加发掘,绘一幅人骨架,我按操作规程定基线、量坐标,当场得到中央美院毕业的鲍恩梨同志的赞赏,她说我的图纸绘得又快又好,这给我以很大鼓舞。在20世纪60年代初,工作站里的大学生逐渐增多,而考古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我曾主动向领导请缨,要求进修考古绘图。1962年春,机会终于到来,经谢元璐、张颔先生与夏鼐所长联系,同意派我到中科院考古所技术室学习,进修时间长达两年。张孝光老师为我制定了全面的学习计划,凡是考古工作将遇到的绘图项目逐项实践。两年之中我曾跟随郭义孚老师到赤峰、洛阳等考古工地进行实地考古测量,也曾随张孝光老师到济南参加《大汶口》考古报告的插图绘制工作,从而积累了考古测绘工作的实践经验。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周六工作日,而我是全负荷运转,周一至周六在考古所学习绘图,周日到邓散木先生家学习篆隶书法,两年中《说文解字》部首、汉《史晨碑》逐一临摹,多有所得。 1963年末,我带着两年在京学习的收获回到侯马。1969年,我参加侯马乔村墓地发掘,一批战国墓葬墓室四周有围墓沟,面积较大,在绘制平面图时,我采用大平板仪进行测绘,免去了定基线、扯皮尺的不便,使平面图完成的又快又准,得到工地领队王仲殊先生的好评。1965年,我参加盟誓遗址的发掘,在编写发掘简报时,张颔先生忙不过来,嘱我为盟书作摹本。东周时代古人篆书手笔,一字字摹写出来,做到篆法不误,风韵不改,本不是件容易事。由于我多年坚持篆隶书体的练习,初见功力,故摹本得到张颔先生的认可。随后郭沫若先生几次对侯马盟书的考证也都采用了我的摹本。1973年,王冶秋局长到山西视察,指示《侯马盟书》应尽快整理出版。山西省文工会成立《侯马盟书》整理编写小组,三人成员我是其中之一,我分工的主要项目即对600余件盟书标本进行临摹。发表盟书文辞需要有释文,根据古文字的特点,释文宜用小楷手书,为适应出版要求,我在工作之余,夜以继日地加紧练习小楷,一部《黄庭经》临写30通,我赶在《侯马盟书》出版前,将小楷字练习练出了模样,在进京汇报工作时,王冶秋局长看到我的盟书摹本和小楷释文啧啧称赞。 我从事考古技术工作大半生,我好比是一粒种子,把技术工作播撒到山西、河北,播撒到各地,通过传帮带,我有了一批学生,他们早已成为考古绘图力量的中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山西的李夏庭是典型代表,他绘制的陶范图精美传神,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专家看好,两次邀他赴美工作,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也邀他赴台协助工作,李夏庭的绘图声誉远播海外,我作为他的启蒙老师,自然从心底高兴。我在考古绘图工作之外,也依然有自己的绝活,古文字临摹至今还是我的强项,继侯马盟书之后,我又临摹了山东、河北、湖北、广东等省出土的多批简牍,继编撰《侯马盟书》之后,又曾有《睡虎地秦简文字编》等多种古文字工具书问世,其中两部专著获省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我从一个初中生、转业军人改行从事文物工作,年届半百获研究员职称,我要庆幸这良好的机遇,在我的考古生涯之初,有机会在侯马考古站得到学习和锻炼。侯马考古工作站是我成长的摇篮,我的青春年华在侯马度过,火热的侯马考古岁月,使我终生难忘。 |
|
张守中先生
1971年张守中在侯马考古
1969年张守中与同事们合影
1976年,侯马盟书三人组张守中、张颔、陶正刚合影
1990年,侯马盟书三人组张守中、张颔、陶正刚合影
张守中临摹的侯马盟书 |
||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原道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三晋文化 |
||
本文来源:《中国文物报》2006年11月1日;本文作者: 张守中 |
||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6-03-01 ) |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