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三访“五朝”廉臣张慎言故里

 

 

 

 

 

  在阳城县廉政教育基地——海会书院的27位清官廉吏中,有4位出自屯城村,其中一位就是赫赫有名的张慎言。315日,怀着一份对张慎言的敬佩之情,笔者再一次来到了这个古色古香的小村寻访

380多年前,为避免流寇的侵扰,一代清官张慎言出资为故乡的百姓们修建了防御工事——同阁,让全村人免受战乱流亡之苦。在同阁的示范作用下,郭峪城、砥洎城、黄城等防御工事才相继建成。

张慎言,一生坚贞不屈,“怀负志节”,在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五朝的动荡岁月里,仕途几度沉浮却初心不改,“宿德重望,位登崇阶,极备尊荣。”

在阳城县的海会书院内,张慎言与杨继宗、王国光、陈廷敬、田从典等27位勤政爱民、刚正廉洁的清官,交相辉映,成了阳城县廉政文化史上的一道独特景观,也成为大家崇廉尚德的典范。 

张慎言:宁可直而不足,莫让曲而有余 

早春时节的卧虎山,已是漫山遍野的迎春花和桃花,一代廉臣张慎言的故里阳城县屯城村就坐落在卧虎山下。315日,怀着一份对这位“五朝”廉臣的敬佩之情,笔者再一次来到了这个古色古香的小村。

阳光轻柔地照着,一座座古民居像耄耋之年的老人,安详地伫立在中街两旁,在充溢故事的古巷中,弥漫着光阴的味道。透过“为善最乐”“种德耕心”“俨若思”这一块块保存完好的匾额,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以张慎言、张泰交为代表的张氏家族对文化修养和德行教育的重视。向导赵静对我们说:“明清两朝,张氏家族五世之内出了3位进士,分别是张升、张慎言和张泰交。张氏家族的兴盛与其严格的家训和注重德化是分不开的。张慎言曾给后世子孙留下‘宁可直而不足,莫让曲而有余’的祖训。正是在这一祖训的鞭策下,张慎言的侄孙张泰交清洁心行,坚持以清廉公正服人,深得康熙赏识,成为了康熙晚期名著一时的廉吏。康熙帝曾赐皇城村‘午亭山村’,但是赐予张泰交的各种题字题诗却多达174个字,从中可见康熙帝对他的褒宠。为了收藏好这些御赐的诗、题字和对联石刻,张泰交在府中专门盖起了御书厅。”赵静甜美的声音中,有与陈广富一样的自豪,我猜想大概每一个屯城人都有这样的自豪。

陈广富是土生土长的屯城人,现在是该村党支部书记,3个月前也就是2015年的冬天,笔者第一次来屯城村时,采访过他。当时,阳城全县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冬季六项行动”,作为阳城美丽乡村连片区建设的重要一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屯城村,从中找准了自身位置,把目标瞄准古迹遗存,主动作为,全面展开以张慎言故居为代表的一批古民居院落的修缮工作。

谈起张慎言,陈广富话语中满是敬慕:“张慎言身上,最让我敬佩的,就是那种永不懈怠的责任感。生逢乱世,为官期间先后经历了一次罚俸、一次流放、两次落职的处分,晚年又饱尝数年战乱的摧残,却始终自强不息,以国事为重,殚精竭虑地忘我工作,以一种逆风我自昂扬的姿态,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山东任寿张知县时,遇到灾荒,张慎言设赈济民,一个人骑马到处巡视灾情,全力解民忧困。到曹县任上,遇到黄河迁道过境内的险情,他千方百计治河除害,蓄粮备灾,最大限度减少灾民的损失,使得百姓都能得到救济,安全度过连年荒灾。张慎言无论官做得多大,始终保持着一种平民本色,不事张扬。有一次,因为衣着太朴素,坐在公堂上不像个官,有人斥责他说:“相公,知县老爷马上就要来了,你怎么这样不懂事?”这时恰好从人来到,说他正是县太爷,吓得那个多事的人赶紧磕头请罪。张慎言和气地说:“为什么要欺负一个相公呢?”是非面前,张慎言绝不保持沉默,就算被夺俸两年的处分,他也坚持要替因为请求另外安置选侍而受贬官的贾断春申辩。举贤敬能,力荐赵南星、弹劾贪赃毁义的冯铨,就算蒙冤被诬陷贬官,他也从未后悔。 

张泰交:一切从俭,淡泊自甘 

在阳城县廉政教育基地——海会书院的27位清官廉吏中,有4位出自屯城村。在这个小小的古村落里,既有金代的殿宇、元代的祠堂,又有明清时期的民居和官宅,村名——屯城,更是与秦将白起有着一段机缘。走进中街两旁任何一座古院落中,随便一块拴马石,都承载着一段引人的故事。所以,时隔一个月后,笔者第二次来到屯城村,再次见到了陈广富。在陈广富的娓娓叙述中,笔者知道了张慎言的侄孙张泰交,也是一位让屯城村老百姓念念不忘的好官。张泰交自幼聪慧,与后来号称“清白宰相”的田从典齐名,人称“田张”。他为官伊始,就在神前发誓:“一切从俭,淡泊自甘,刻刻以穷黎喘为念……次第诸政,职之所可为者,惟力是视,情面强御,在所不顾。”

因任职期间讲求实政,治理有方,康熙四十年,张泰交被破例由御史内升为太仆寺少卿,提督江南学政。到江南后,他断绝交游,谢绝私函,就连家信也先让他人看后无请托之语,自己才看。他律己甚严,待人却很宽厚,深受江南士子的称赞。不到一年,张泰交就晋升为太仆寺卿,次年即迁右副都御史,又迁刑部右侍郎。康熙四十二年,张泰交再次被破格提拔,授任浙江巡抚。开府浙江时,他更是严于律己,严守官箴,“一物无所染”,并对浙江官场进行整饬。

在任浙江巡抚不到4年时间,张泰交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官场陋规积习。如针对官场之中下级官员利用各种名目,拜谒、迎送、馈送讨好上官的不良风气,张泰交专门发布了《禁止远迎》牌示,对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概行禁止,饬阖属文武各官“勤修职业,保固地方,不得远来迎候”。他在自己的生辰之际,又要求阖属官员“勿事虚文”,禁止属员赴省祝寿。他说:如果属员“清操尽职,虽不称号堂上,已堪祝我大年,否则,坏法贪赃,即泥首阶前,实则夺余寿算。”其态度十分坚决,“倘敢玩视不遵,除不准进城外,定以旷职禁止门丁收受门包,并于一年后再次严饬:“敢有内外人役借名诓骗等弊,一经察出,与受同罪,决不姑饶。”这既是张泰交严于律己、严治其家的举措,同时也有效地打破官场陋规,断绝下属官员行贿请托之门。

张泰交的务实勤政,深受康熙帝的赏识与看重,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初八,满汉中堂奏事时,康熙帝谕天下督抚:“若张泰交这样做官清廉,做事又简净,甚是大臣之体。”康熙四十五年,张泰交因病重请辞,旋死,年仅五十六岁。康熙帝得知噩耗,十分痛惜,下旨对其家属破格抚恤。

欲恢复“泊园”

陈广富说他为屯城村有张慎言、张泰交这样一心为民的清官,感到自豪。也许正是这份敬慕与自豪,给了陈广富一种“不为屯城村实打实地做点事,就枉为屯城人”的使命感。他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屯城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中。2013年,村“两委”审时度势,开始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为了使屯城村的历史文化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他四处奔走,时常忙得三餐并作一餐吃,但他无怨无悔。得知陕西有个白起祠,他带人第一时间跑去考察,听说安徽芜湖有许多张慎言的遗迹,他带人立马动身……实地调查落实,整理文字申报材料,制定保护性规划,逐级呈报申报材料。2014310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屯城村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年1126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正式公布,屯城村榜上有名。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修修路,涂涂墙,盖些小洋房,而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最高层次,要达到这个最高层次,必须重视文化的渗透作用,得有当地文化脉系的传承,有了这个传承才能有我们自己的特色。”陈广富对美丽乡村建设有着自己的理解,“今年,我们就要把张慎言的‘泊园’恢复工作提上日程,让客居在外的屯城人和游客们来屯城,不仅看得见屯城独有的美丽,还能感受到沁人心脾的文化。”

陈广富口中的“泊园”,指的是“泊水”园亭,可以说是张慎言心中的一块净土。崇祯三年,在审理耿如杞一案中,因与皇帝旨意不合,张慎言被革职回家,一去就是八年。这八年里,他沉潜自持,研究六经内典,从事著书立说,得闲逍遥林下,经营“泊水”园亭。所以,他的诗文均以“泊水”为集。张慎言为学颇有见地,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尽管从小接受的是儒家正统思想教育,但他在思想上却萌发了反道学枷锁的自由精神。在关于“天理人欲”之辩中,他旗帜鲜明地反对道学家们标榜的“存天理,去人欲”理念,大胆地提出“人之所欲即天理”的主张。同时他还提出了本末兼治、“恤商”的经济思想,认为一国经济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顾眼前。反对随便开采矿山资源,认为国用不足,应该发展生产。在当时民生凋敝、矛盾迭出的情况下,必须制止耕地大量荒芜的现状。同时,要放宽对商人的限制,给商人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其乐于从事商业活动。这种“恤商”主张,是对中国千年以来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正统经济政策的挑战,具有超前意识。此外,张慎言的书法非常好,和大书法家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藐”之称。在阳城县博物馆内,仍完好地保存着明代著名书法家王铎赞美其人格和诗文的两通石碑,内容为:“诗难幽远有余闲,为其骨不坚也。藐山先生独异于斯”“藐山公鲠特如岳,而深醇道气,诗翰复奥,广平、梅花赋亦然。”

流年日深,往事不往。今天看来,无论是张慎言的刚直忠正,实心任事,还是张泰交的洁己清廉,为政务实,都值得我们肯定和称颂。

张慎言微档案

张慎言(1578-1646),字金铭,号藐山,人称藐山先生,阳城人,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正一品重臣。明末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书法家和诗人,在书法上与董其昌齐名,明有“南董北藐”之称,著有《泊水斋文钞》《泊水斋诗钞》。

张泰交微档案

张泰交,(1651-1706),字公孚,号洎谷,张慎言的侄孙,康熙二十一年考中进士,历任诰授光禄大夫、大理寺卿加五级、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浙江巡抚等。著有《受祜堂集》12卷,乾隆朝纂修《四库全书》时被禁毁,现在《四库禁毁丛书》中。

屯城村微档案

屯城村位于阳城县东15公里,历史悠久,因长平之战时秦将白起屯兵屯粮于此而得名,旧称“虎谷”。建筑遗产丰富,既有金代的殿宇、舞楼,元代的祠堂、古窑和明清时期的民居、官宅等。

 
 

张慎言书房院

 

屯城村

 

 

屯城村街景

 

屯城村大庙

 

 

 

 

 

 

 

 

 

 

 

屯城村民居

 

 

屯城村东岳庙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原道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三晋文化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20160223;本文作者:刘艺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6-03-29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