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厚重中透着苍凉——从古交市下石沟村看古村落保护问题

 

 

 

 

 

  推开两扇斑驳的木门,通道右侧墙壁上,一处缩微砖雕映入眼帘,青砖上镶嵌着一座精美的庙宇。庙宇分为四层,从上至下,雕有土地爷神像、莲花、龙头、祥云等。缩微砖雕位于古交市马兰镇下石沟村的郭家宅院,该村保存有十余座清代民国时期宅院,结构完整,装饰考究,但大多坍塌废弃。

像下石沟村这样的古村镇散布在全省各地,太原市有6处。从2004年开始,我省陆续对1325处古村进行了登记建档。它们的历史价值有多大?在城镇化脚步逐渐加快的背景下,它们如何安于一隅? 

【老村老井有模有样】

从太原市区出发,经太古高速公路一路向西,穿过古交市区,沿着古岔线,开车行驶约一个小时,汽车从石桥上穿过干枯的屯兰川,便来到下石沟村。

进村不久,是一处小广场,广场南侧立着一座戏台,北侧是城隍庙,红墙黑瓦,院内立有一棵侧柏,树龄约100岁。城隍庙外,冬阳暖暖的,村里的老人双手插在袖管里,黄狗卧在墙根打盹。抬头,远处天蓝云白,清澈得像电脑里的图片。

下石沟村以城隍庙为中轴线,民居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下石沟村三十户人家,村里人说,这里最早是孙姓人家居住,后来有了游姓、马姓,之后又加入郭姓、武姓、杜姓等。村里的游、孙、马三大姓祖先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孙家的古井位于村子东南方,孙家后人比划着介绍,古井深“七丈二”,井口木质的辘轳上,留有深深的磨痕。古井早已干涸,村民们用铁栅栏将古井围起来保护,现在孙家古井仍是村中的一个重要地标。

 

【百年老院满目荒草】

83岁的马树林老人迎面走来,为记者义务当起了向导。马树林说,古交有一句谚语:“北社的烟袋,下石沟的修盖”。说的是下石沟村的房子盖得好,远近闻名,这里保留着清代民国时期建筑有十余座。

从城隍庙向西走200米,可见一棵高大的槐树,树干直径约两米。“小时候常在这棵树下面玩,4个大人才能抱住,现在我老了,我的重孙子还在这棵树下玩。”马树林说。大槐树下,立有石碑,石碑显示,大槐树已有900年历史。

槐树西侧是一座深宅大院,宅院大气磅礴,这是马家宅院,1980年前后,院子里还住着五十多口人,后来人们陆续搬走,老院越发破败。文物资料显示,马氏宅院建于民国初年,宅院坐西朝东,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宅院东侧外墙上,固定着铁质拴马环。大门上方刻有三字“耕读第”,告诫后人种田读书是第一要义。

走进宅院,绕过照壁,院内已荒草丛生,房屋基本坍塌,粗大的屋梁斜躺在地上,木质窗棂断裂破损,暗黑色的地砖残缺不全。宅院满目疮痍,杂乱不堪。下石沟村的其他十几座老宅院,境遇与马家宅院类似。断垣残壁内,精美的炕围画清晰可见,但房屋已荒废。

村里小路铺着灰色水泥,与周围古朴的村落环境极不协调。“这些小路以前都是鹅卵石铺成的,古色古香。水泥是后来砌在鹅卵石上面的,好走多了,但是味道少了。”马树林说。此外,城隍庙西侧,村民已陆续新建房屋,有两处是在拆毁了古宅之后,在原址上新建的。

 

【匾额砖雕非常地道】

在马家宅院北侧,一排清末民初的古建筑非常抢眼。各家门楣分别书有匾额:“谦受益”“松竹秀”“承启第”“兰梅芳”等等,还有寓意多福多寿多子的“祝三多”。一户人家门楣上,绘有蜘蛛图案,长足向四方伸展,但蜘蛛的身体已被黄泥遮盖。“人们觉得蜘蛛是毒物,悬在头顶,觉得不吉利,所以用泥巴糊住了。”马树林解释,其实蜘蛛寓意着知足(音同蜘蛛)常乐。“现在的人懂的太少了。”马树林叹气。

拾阶而上,郭家宅院的砖雕细腻传神。砖雕分为四层,是一个缩小的庙宇建筑,第一层基座,刻有祥云、兰草等图案。第二层是庙门,设有门柱、门头等构建,门柱上方刻有龙头造像,寓意风调雨顺。庙门内部留有一处空洞,供奉着土地爷神像。第三层为三窟羊头造像,意为三羊开泰,两侧雕刻着葡萄,颗粒饱满圆润。第四层,一尊土地爷神像坐在莲花内,莲花两旁各雕有一朵盛开的牡丹花。

古交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康秋明曾多次考察下石沟村,他对郭家宅院的砖雕记忆深刻。“这个砖雕整体呈金字塔形,内容丰富,雕刻手法老到,寓意悠远。”康秋明从手机中找到砖雕照片,细细品味。

 

【保护在前开发在后】

“山西是全国早期开展古村镇普查、建档和申报的省份之一。”山西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副处长郭创介绍,从2004年开始,我省陆续完成3000余处古村镇普查,对1325处古村镇进行登记建档,古交的下石沟村也在其中。2011年,我省出台《山西省古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为古村镇保护制定了政策。太原市住建委村镇建设处处长李效忠介绍,下石沟村保存有清代、民国时期古建筑,村落布局完整,具备申报市级古村镇的基本条件。古村镇分为市级、省级、国家级。

目前,我市有两个国家级古村镇,分别为晋源区的店头村和阳曲县的青龙镇村。省级古村镇有6处,分别为:晋源区晋祠镇晋祠村、晋源街办东街村、晋源街办南街村,清徐县清源镇大峪村、马峪乡西马峪村、东于镇洛池渠村。

国家住建部、财政部等每年每村拨款300万元,专门用于为国家级古村镇的保护和修缮。我省2015年上报了《山西省古村镇保护发展管理办法》(暂定),对省级古村镇制定了保护发展措施,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文物局、省文化厅等部门将对古村镇进行资金、文物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进行专项扶持,并定期派出专家组实地指导古村镇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开展古村镇产业发展、城镇拓展与开发利用。

“下石沟村的民居选址和村内格局基本保持原样,传统建筑也相对集中,具备重点修复的基础条件。”李效忠说。我市市级的古村镇共有6处,分别为: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清徐县徐沟镇东南坊村、孟封镇杨房村、徐沟镇新庄村、东于镇东于村。

 

【店头古村正在改变】

2015年,国家住建部、财政部为国家级古村镇——店头村拨款300万元,用于环境整治与村落保护。去年,省市专家学者及文保等单位完成了店头村风峪沟环境综合治理。河道底部铺设了污水管道,生活污水与地表水分流。店头村外的风峪沟重现“小河流水哗啦啦”场景。今年,店头村将从传统建筑保护、防灾安全保障、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等7大项目入手,实施古村落保护。

李效忠介绍,今年,市住建委将组织建筑和文物专家对店头村的文昌宫、真武庙、石佛洞等古建筑进行修复保护。此外,还将开展与店头村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宣传农历二月十九和十月十五的店头村庙会活动,收集推广晋源羊汤、舞龙表演、剪纸面塑等传统民俗文化。对于我市另外一处国家级古村镇——青龙镇,2015年,我市已将《青龙镇古村落保护整体实施方案》上报国家住建部,今年有望申请落实中央财政拨款,对青龙镇进行针对性保护。

2014年,市住建委、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市文物局联合发布文件,对我市6处省级,及6处市级古村镇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院落进行室内改造和外立面修缮,为古村镇配置消防栓、灭火器,建设消防水池,提高街区、村庄的消防应急能力,保障历史建筑安全。

 

【古村涅槃让人期待】

李效忠建议,应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和学者,对下石沟村进行发展规划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方向。下石沟村是古交市一处重要的古村落,是古交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有力补充。“下石沟村适合发展农业旅游,依托太原市区,开发一日游。村中城隍庙对面是一座戏台,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三月十八、七月十八,村里都要举行庙会,请来戏班表演,村里人包饺子、炸油糕,场面热闹。”李效忠说,夏、秋两季,水果蔬菜成熟,很多太原市区市民开车来下石沟村采摘,这里适合发展休闲旅游。

郭创的想法是:当地村政府、县政府可引资开发古村,将废弃的古民居进行修缮,修缮好的民居改成旅馆、餐馆等,“以宅养宅”。“山西很多古民居,修复完成后,长期没有人居住,又没有人打理,几年时间,新修的古建筑就又破败了。”郭创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在国外,很多古建筑被改造成旅馆、餐馆、商店等。郭创举例说,英国诺福克郡的一个中世纪粮仓,被改成了休闲旅馆和商店,大受欢迎。此外,村民家中可安排少量住宿,让游客参与农事劳动,同时吸引城市自由职业者、老年人在下石沟村安家落户,享受田园生活。

太原市社会科学院专家马剑东曾参与制定店头村的保护发展规划。他认为,下石沟村虽然建筑大部分有损坏现象,但村落整体空间特色没有被破坏。“可以尝试开辟新村。”马剑东说,开辟新村可以保存和延续下石沟村的古村落原始风貌,新村为村落发展提供用地和空间,满足人们对现代化居住功能的追求,防止对古村风貌的建筑性破坏。“这种模式,在国内外多应用于古城古镇保护,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我国的苏州古城和平遥古城。”

离开下石沟村时,天空依然蔚蓝。“这里有雾霾吗?”“听说过雾霾,没见过。”马树林老人憨厚地笑着说,站在村口,老人笑着道别:“路上慢点,祝你们身体健康。” 

 
 

 

 

 

 

 

 

 

 

 

 

 

 

 

 

 

 

 

 

 

 

下石沟村,图片转自风镭镇茶叶古交店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原道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三晋文化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60106;本文作者:王福庆 冯海 赵亮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6-01-08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