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汾阳 汾阳王 汾阳宫

 

 

 

 

 

   一、   汾阳

根据现有资料和实际情况,在祖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出现了两个以“汾阳”二字命名的地方。

一个是现在的山西省吕梁地区的汾阳市,另一个是历史上曾经称名“汾阳”、现在隶属于太原市管辖的太原市尖草坪区和阳曲县管辖的太原市北面那部分地方(简称古汾阳)。

由于唐代名将郭子仪曾经被封为“汾阳王”,而他又把郭氏家族在唐代中期推向了发达兴旺的最高潮;由于他的出现,使他的这一支郭氏后人在以后的岁月中瓜瓞绵绵,斯年千万。后人在追忆往事、怀念祖先功绩时,“汾阳”二字又常挂嘴边,萦绕心头。因此,“汾阳”二字是灵魂、“汾阳”二字重千钧。

历史从唐代走到今天之时,时间又过去了一千多年。关于涉及到郭氏的“汾阳”二字,官方和民间又衍生出了很多说法和故事。千言万语,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正本清源,激浊扬清。

1、官方权威记载。两个汾阳称名时间及年代如下表:

历史记载现在的阳曲县和汾阳市称谓或名称变迁(精华版)
顺序                                阳曲县称谓     汾阳市称谓
1    
汉代以前 …… …… ……
2    
汉代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       汾阳阳曲          西河
3    
隋朝   《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地理中   汾阳阳曲          西河
4    
唐代1 《旧唐书》志第十八,地理一           汾阳阳曲          
5    
唐代2 《新唐书》志二十九,地理三           汾阳阳曲          西河
6    
宋代    宋史,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阳曲          西河
7    
元代   元史志第十,地理一                       阳曲          西河
8    
明朝   明史,志第十七,地理二                   阳曲          汾阳
9    
清朝   清史,志三十五,地理七                   阳曲          汾阳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元1949--现在 ……               阳曲          汾阳

 

 2、郭姓家族内部重要记载,也就是郭姓宗亲的共同心声。“四川珙县育贤郭氏家族”的族谱上记载有《乐章七首》 = 1 \* GB3 ①内容。该《乐章七首》记述的是古代先人祭祀祖先的一篇程序性文档。这篇文章共分为七章,其中第六章---佑启后人之章:“太原之上 汾阳之滨.地非缥渺 栖止其神。舟不用楫 车不用轮 望我先祖 佑我后人”。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是:

六、佑启后人之章------这一章是帮助、庇佑、启发后人的章节

太原之上 汾阳之滨------在太原的北面,汾阳的水边,

地非缥渺栖止其神------确实有一个地方,哪里栖住着我们的郭氏神灵。

舟不用楫车不用轮------虽然有路,不用坐车,虽然有水

不用划船,距离很近,很容易到达。

望我先祖佑我后人------盼望我们的先祖,萌庇和保佑我们的后人!’

这篇文章从文档的写作水平和内容分析,他不是某个郭或者其他异性人单独写成的文章,他是一篇郭宗亲综合智慧的结晶;是郭宗亲集体的心声;他代表的是整个郭姓宗亲的精神世界。是郭姓宗亲祭祀祖先的章程,是团结、联系郭姓宗亲的纲领性文件。这段祭文很好地说明了郭姓先人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在太原的北面,汾阳的水边,确实有一个地方,哪里栖住着郭的神灵。哪里是郭祖先的发源地。

二、汾阳王

汾阳王是唐代郭子仪(公元697—781年)先祖在助唐立国、再造唐室的过程中,在唐代宝应元年(公元76266) 唐肃宗封为“汾阳王”的。

先祖郭子仪为什么被封为“汾阳王”?

1、请看下图:

 

矩形标注: 管
埁
山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文本框: 东山
山脉
 

 

矩形标注: 阳曲县北山山脉
矩形标注: 唐代乐平
爆炸形 1: 矩形标注: 唐代西河县
爆炸形 2: 爆炸形 2: 爆炸形 2: 矩形标注: 白家社村
(唐汾阳宫)
矩形标注: 唐代晋阳宫
爆炸形 2:

 

唐代古汾阳位置图

2、解读上图。

  = 1 \* GB2 ⑴首先从上图的地理面貌和范围看,太原市城区在东西两山之间,呈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太原,山围三面,河阻一方,地势险固,有若秦蜀。”阳曲县“居天下之脊,当河朔之喉” = 2 \* GB3 在唐代“晋阳宫(现在太原市)”的周围,除西面是大片的高山、森林形成天然屏障以外,北面,先祖郭子仪在被封为“汾阳王之前的唐肃宗时期(至德二载75761岁),曾被封为“代国公(现在的原平市代县)”;东面,他的儿子郭暎任“右庶子寿阳尹(现在的晋中市寿阳)”;南面,他的儿子郭曙任“右金吾将军祁国公(现在的晋中市祁县)”;郭暧任“清源县侯(现在的太原市清徐县)”。

 = 2 \* GB2 ⑵其次从上图的背景往前追忆,即上溯历史。从郭子仪的前辈看,从隋代、西魏大统(公元535——551)末年开始,郭子仪的先祖郭徽,因与隋代皇帝杨坚的父亲交好,他的儿子郭荣(五世祖)曾任太原防守。郭荣是隋朝著名将领,官至大将军,封蒲城公。郭荣的弟弟郭弘道同唐朝“晋阳(现在太原市)”龙潜之祖李渊交情深厚;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曾追封“司空祁国公(现在的晋中市祁县)赠太保。

 = 3 \* GB2 ⑶再从上图的背景往后叙述,即从郭子仪开始,一直到往后五世的子孙驻防唐代“晋阳宫(现在太原市)”周围的情况:

一世郭子仪---司徒、封代国公,后进太尉、中书令封汾阳忠武王;

郭幼洲---少府监袭太原公;

郭幼冲---太原郡开国公;

郭幼明---太原郡开国公;

二世郭曜---太原孝公;

郭暧---清源县侯代国公

郭曙---祁国公;

郭暎---寿阳尹;

三世郭晛---晋阳开国男;

  ---右吾将军封太原郡:

郭铸---代国公;

郭鏦---太原郡公;

四世郭仲文---太原郡公;

        郭仲词---太原郡公;

郭端夫---太原令;

五世 郭辇---太原少尹。

文本框:  
大
梁
郭
氏
族
谱

 

 

 

3、总结。

对于太原、太原北面的这块土地来说,它是历史上的古汾阳所在地。这块地方连同唐代晋阳宫是隋唐时期郭姓发展的最好所在。也就是从西魏大统(公元535551)末年开始,一直到公元831(郭暧之子郭钊于公元831年去世)将近300年的时期,先祖郭子仪家族曾在这里使郭氏兴旺,郭氏繁荣;曾在这里创造了郭姓辉煌,是历史上郭姓发展的最好时期。可以这样说,郭子仪的前辈家族,在隋唐时期、在古汾阳这块土地上,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基础;

到了郭子仪这一辈,以及他的后辈儿孙们,在隋唐时期,在古汾阳这块土地上,已经达到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的程度。

因此,唐肃宗在这个时期,封郭子仪为“汾阳王”是恰如其封,恰到好处,是点石成金、画龙点睛之手法。

三、汾阳宫

1、隋代汾阳宫。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地理中记载:“楼烦郡大业四年置。统县三,户二万四千四百二十七。 静乐旧曰岢岚。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大业四年改焉。有长城。有汾阳宫。有关官。有管涔山、天池、汾水。临泉后齐置,曰蔚汾。”

上面的记载说明了隋代的汾阳宫地理位置在现在的山西省忻州地区静乐县境内。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三【隋纪七】记载

 炀皇帝下大业十二年(丙子,公元六一六年),‘武周自称太守,遣使附于突厥。隋雁门郡丞陈孝意、虎贲将王智辩合兵讨之,围其桑乾镇。会突厥大至,与武周共击智辩,隋师败绩。孝意奔还雁门,部人杀之,以城降于武周。于是袭破楼烦郡,进取汾阳宫,获隋宫人以赂突厥,始毕可汗以马报之,兵威益振。及攻陷定襄,复归于马邑。突厥立武周为定杨可汗,遗以狼头纛。因僭称皇帝,以妻沮氏为皇后,建元为天兴。以卫士杨伏念为左仆射,妹婿同县人苑君璋为内史令。’”

刘武周占据汾阳宫以后获隋宫人以赂突厥。可见,汾阳宫在那时就已经被其破坏了。

2、唐代汾阳宫。

矩形标注: 阳曲县白
马掌范围
矩形标注: 苏村
矩形标注: 汾河
矩形标注: 天门关
矩形标注: 兰岗岭
矩形标注: 阳曲泽
矩形标注: 白家社村

阳曲县所辖白马掌历史演变分析图

经过多年考证,阳曲县在历史上曾经是称名“汾阳”的地方。既是“汾阳”就一定有汾阳城,或者“汾阳宫”。这个汾阳城或者“汾阳宫”不可能是隋代建在静乐或者岢岚的那个“汾阳宫”。那么,唐代“汾阳宫”建立在什么地方呢?

从上图看现在阳曲县的地面。阳曲县主要有两大块地面,一块是现在阳曲县城所在的地面,这块地面面积较大而且交通方便;另一块地面就是现在太原市正北面的白马掌地带。此地带的南半部分属于太原市尖草坪区管辖,北半部分属于阳曲县泥屯镇管辖。这块地面的北面和西面阴影部分全部是山脉,是山西省著名的管埁山山脉;境内山高林密,是野兔、野猪、野狼经常出没的地方。

1、关于阳曲县白马掌的记载。

在永乐太原府志卷之六,《永乐大典.卷五二零四》第123页记载:

“白马废府,在阳曲县西北五十里。白马掌,府兵之地。按《图经》、《志》、《隋书》谓之故府,则唐室已废。”

白马掌在历史上地理变化较大。唐代以前在它的南面有一道岗岭。这道岗岭拦住了从上游流下来的河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大的湖泊。这个湖泊在(乾隆太原府志卷二十三89----古迹篇阳曲县条目下)记载:

“泽----阳曲县,《太原志》,阳曲泽,在县后。《魏书.地形志》,在县界。”这个阳曲泽当地人传说叫它“莲花池”。

分析太原市历史上的传说和地理概况,这个泽应该从传说中的黄帝颛顼时代的台骀说起。史载:台骀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见太原有关资料“台骀条”)这个大原,就是今太原盆地。广袤的太原盆地,应该是台骀“宣汾洮障泽”所肇始。

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在白马掌内,阳曲泽的西岸,有一个村子,名叫苏村(“蘇”字的意思是有草、有鱼、有禾的地方)。这个村子历史悠久,地理位置较高,当地人有“先有蘇村五百年,后有山西古太原”的说法;这个村里的姑娘嫁到阳曲泽的对岸以后,亲戚之间的往来是用船来做交通工具的。

但是,这个湖泊南面的岗岭,在后来的宋代初期,被宋太祖赵光义围攻太原的时候挖断了。从此,白马掌地面直通太原,白马掌内的河流后来成了“晋水”。

上面的记载里提到:“白马掌,府兵之地。”通观整个白马掌地区,唐代以前,白马掌南面都是水,白马掌北面是大片人类活动地区。阳曲县郭姓居住地白(百)家社村就坐落在这大片人类活动地区的中间地带。

2、关于汾阳城的记载:在《太原府志集全》467页“万历太原府志卷之四----形势:汾阳城,在府城北七十里。汉为汾阳县,隋初改阳直,唐又改今名。”这里“府城”指的是唐代晋阳宫所在位置,从这个位置向北测量,“汾阳城”就在白马掌的白(百)家社村。

郭子仪(697—781)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渡过了60多年的军旅生涯。以他本人的智慧和军事才干,一定可以知道打天下,站稳脚跟是很重要的一步棋。既要站稳脚跟,就要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地利条件和十分可靠的人和条件。白马掌内的白家社村是郭姓居住地。这块地方,前有明堂水,后背靠大山,可进可退、可攻可守,是兵家理想的军事基地。

文本框: 思西遗址

 

文本框: 郭氏祖
先墓地

 

   

 

白家社村地理位置图

除此以外,白家社还有下列古迹和实物:

这些古迹和实物加上村里记载的地名如寨咀、教场、龙沟、北征、骑马沟、圈马沟;还有白马掌内思西村东面的占地达300多亩的郭氏墓地和山西省考古队考证的“思西遗址”。不难判断,即太原北面白马掌的上游、阳曲县的白家社村,曾经是郭子仪先祖屯集兵马、教练士兵、演习阵法、工作办公和生活学习过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应该是唐代“汾阳宫(城)”建立的地方。

 

作者:郭荣生

 TIME \@ "EEEEOA"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注解:

 = 1 \* GB3 《乐章七首》内容:

一、恭迓先灵之章
相传一脉 我祖我宗 合昭穆系 肃肃邕隹  子孙万亿 灵秀所钟 祭原如在哦视章容
二、升香报本之章
历阶升堂 敬谱上香 芬芬芯芯 气最深长  用昭清洁 肴馔相将 腥闻不作 世代流芳
三、合致钦诚之章
祖功宗德 到今犹称 汾阳派衍 继继承承  春秋霜露 报本有恒 清酒既载 其香始升
四、式礼邕和之章
式礼莫衍 升堂再献 钟鸣鼎食 不忘每饭  蔚起人文 如操左券 瓜瓞绵绵 斯年千万
五、敬思罔替之章
追念先人 一本之亲 祖训祖戒 诲尔谆谆  羹墙如见 孰不遵循 神明默契 倏叙彝伦
六、佑启后人之章
太原之上 汾阳之滨 地非缥渺 栖止其神  舟不用楫 车不用轮 望我先祖 佑我后人
七、礼成告彻之章
自古有言 祭则受福 列祖是临 畴敢不肃  礼成告彻 毋疏毋渎 对此俊余 益思敬睦

 = 2 \* GB3 ②摘自《太原府志集全》明代万历太原府志卷之四----形势:171.

 

 

本文来源:作者供稿;本文作者:郭荣生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12-29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郭荣生论郭氏起源在阳曲专辑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