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运城历史文化名人及著作

 

 

 

 

 

  运城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发祥地,从中华民族的传说史阶段,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都在运城留下了动人的故事,尧舜禹皆在运城区域内建都。运城沉淀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直根。中国古代,运城长期毗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代代文化名人和惊世之著为中国古代文化、文明增光添彩,其文脉之深厚、文星之璀璨,几无可比。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约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他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吸收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荀子代表作为《荀子》,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句式整齐、逻辑性强,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而且,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注:荀子也有一说是今安泽人,甚至河北人,今尊从文献和考古成果,选择新绛说。

张仪

张仪(?—公元前309年),魏国安邑(今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本姓魏后改姓张,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中国纵横家鼻祖。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张仪曾两次为秦相,前后共11年,亦曾两次为魏国国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仅一年余即卒于任上。张仪著作为《张子》,大部分内容亡佚。《战国策》中记录其言行。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中国奇书《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

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135年—?),字子长,今河津人,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死因不详。

司马迁于忍辱负重中完成的伟大著作《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巨著,对后世影响极大。《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该书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实录精神是《史记》最大的特色。司马迁所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毛泽东对司马迁很佩服,认为“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郭璞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闻喜县)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西晋末为宣城太守殷佑参军,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被杀,后追赠弘农太守,宋徽宗时被追封为闻喜伯,元顺帝时被追封为灵应侯。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长于赋文,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

薛道衡

薛道衡(540年—609年),隋代诗人,字玄卿,河东汾阴(今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后为炀帝所杀。薛道衡少孤,好学,13岁时作《国侨赞》,颇有思致,见者奇之。北齐武平年间,他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其诗虽未摆脱六朝文学浮艳绮靡的余风,有些作品,却具有一种刚健清新的气息,如与杨素唱和的《从军行》,就是较好的边塞诗。代表作《昔昔盐》描写思妇孤独寂寞的心情,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最为脍炙人口,甚至传说是其引起隋炀帝嫉妒而被杀害的原因。小诗《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含思委婉,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有集30,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

王通

王通(584年—617年),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万荣)人,门人私谥“文中子”。隋文帝仁寿三年(603年),西游长安,献《太中策》十二篇,为朝臣疑忌,退居河汾之间,以讲学著书为业,知名门人有董常、姚义、杜淹、李靖、程文和薛收等,时称“河汾门下”。崇尚儒学思想,主张儒、道、佛三教合一。王通是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在他一生短暂的30多年中,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光辉思想,然而,在他当时所处的时代,他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他过世后,他的思想才被后人重视发扬起来。王通生于儒学世家,他深受家学传统的影响,一生以孔子自居,以振兴儒学为己任。王通有不少著述,但遗留至今的只有《中说》了。王通的思想涉及范围很广:政治上,他主张行“王道”“仁政”;在自然哲学中的“天人关系”问题上,他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他提出的“三教合一”,为儒学的发展和振兴指明了一条新的出路;他重视伦理建设,并提出了许多可贵的学说。他扭转了儒学的衰竭之势,在一定意义上启发和导引了宋明理学。他倡导的“以文明道”的思想,抨击了当时的浮华之风,对后世学者影响很大。

王绩

王绩(585年—644年),字无功,王通之弟,隋绛州龙门通化(今万荣)人。隋文帝开皇20年(600年)王绩16岁,游历长安,拜见大臣杨素,在座公卿称其为“神童仙子”。隋大业元年(605年),举孝廉,授秘书省正字。后任地六合(今江苏六合县)县丞,因他嗜酒不任事、遭劾,回家务农养鸡,常登北山,游东皋,自号“东皋子”。唐武德八年(625年),待诏门下省,每日供酒3升,侍中陈叔达令日给酒一斗,时人称为“斗酒学士”。终因嗜酒失职,弃官还乡,隐居东皋,潜学《周易》《老子》《庄子》等,因此老庄思想对其影响很大。王绩仰慕阮籍、陶潜。他追求个性解放,期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反映出王绩思想积极的一面。他的代表作《野望》在形式上已经是成熟的律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不仅生动地写出了田园景色和他的闲适生活,而且格调清新,脱尽了六朝风习。但他的诗中也有消极的情绪,如“此日长昏饮,非关养灵性。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不醒?”(《过酒家》)。晚年曾在《自撰墓志》中写道:“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足见他厌恶仕途,不求闻达的思想。王绩诗集多已失散,后人辑有《东皋子集》。

王勃

王勃(约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万荣)人,唐代著名诗人。王通之孙,与王通、王绩合称“三王”,受家学熏陶,于诗词歌赋皆有造诣,为“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年幼时就非常聪慧,六岁便能作诗,被称为“奇才”。十四岁时,被授予朝散郎之职。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而死。他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27年,但著述很多,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等。不过,现保存下来的仅剩《王子安集》16卷,存诗80多首,文章90多篇。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他的诗文“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呈现出“高情壮思”与“雄笔奇才”相结合的雄壮之美。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等等。

王维

王维(699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永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世称“王右丞”。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曾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被贬。开元二十五年奉命出塞,此后半官半隐。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后官至尚书右丞,上任一年后去世。王维在诗歌上很有成就,同时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并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和篆刻。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因此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代表作有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还有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等,另外一些描写日常生活小诗,如《送别》《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王维的画多写山水,意境优美、深远,能激起观者的感情共鸣,其代表作有《伏生受经图》《辋川图》《雪溪图》等。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薛瑄

薛瑄(1389年—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因对抗权监王振而入狱,险被杀。天顺八年(1464年)卒,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故后世称其为“薛文清”。隆庆五年(1571年),从祀孔庙。薛瑄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关中之学”,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可见其影响之大。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今永济)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出身官宦家庭,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十年后又改任柳州刺史,病死于柳州任上。

柳宗元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一生留下的诗文作品达600余篇,代表作有寓言故事《三戒》、传记散文《捕蛇者说》、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律诗绝句《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还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现存柳宗元诗140首,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独具一格。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内容丰富、技巧纯熟,多反映现实。他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人们千古传诵。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中的“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运城安邑镇东北)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自幼嗜学,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他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他为相废除新法,同年病死,封温国公。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代表作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以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二百九十四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

司空图

司空图(837年—908年),河中虞乡(今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72岁卒。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关汉卿

关汉卿(1220年─1300年),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解州人(今运城),金末元初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成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根据历史记载,他曾做过医生。由于不满当时社会对百姓的压迫与摧残,他的作品内容多揭露社会的黑暗,表现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他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被称为“曲圣”,并享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

关汉卿著有杂剧六十部,现存十八部,其中曲白俱全者十五部。代表作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也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卢纶

卢纶(739年—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永济)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他的《塞下曲六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甚为有名。有《卢户部诗集》。

李毓秀

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一生主要活动是教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内容又符合封建伦理,因此极有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杨深秀

杨深秀(1849年—1898年),字漪村或仪村,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山东道监察御史。1898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书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 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书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杨深秀以渊博的学识,被称为“山西通儒”,他的学术成就表现在史学创新上,杨深秀光绪年间续修《闻喜县志》,新创了《志》《志补》《志续》三种体例,共12卷。又于地形图作大改革,“废黜八景,分列四图,限以棋局文,参以罗经向”,每格纵横为10里,较为准确。光绪《山西通志》的修纂中,杨深秀也付出了辛劳,有重大贡献。他担任《星度谱》2卷与《古迹考》8卷之分纂任务,所分纂的《星度谱》利用了当时天文、历法和地理方面的最新科学成就,他本人也有一定的创见。这既反映了他具有的较高科学水平,也体现了他的求实精神。有《杨漪村侍御奏稿》、《虚声堂诗抄》存世。

景梅九

景梅九(1882年—1961年),名定成,字梅九,笔名老梅、灭奴又一人,晚号无碍居士。山西安邑城关(今盐湖区)人。曾就读于晋阳书院、山西大学堂西斋。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并担任山西分会评议部部长。回国后,于宣统三年(1911年)初在北京编辑出版《国风日报》。太原光复后,受山西同盟会敦请,由京返晋,参与戎机,任山西军政府政事部部长。景梅九政治立场鲜明,曾因坚持反袁世凯入狱,之后又毅然与蒋介石决裂,参加李济深、蔡廷锴等发起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当选为首届民革中央监委。

景梅九是当代著名的学者、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在文字训诂方面的造诣,所著辛亥革命回忆录《罪案》一书,1924年由京津印书局出版后,曾风靡一时。他的《〈石头记〉真谛》被推为开中国红学研究先河的专著之一。他精通日、英文及世界语,是中国研究世界语的先驱,曾翻译过但丁的长诗《神曲》、托尔斯泰的剧本《救赎》和泰戈尔的小说《家庭与世界》。他对戏剧艺术有独特的看法和卓越的见解,对晋剧、蒲剧、秦腔等戏曲贡献颇多,对中国戏曲的功能与作用在文化范畴内应占什么位置,都有非常精辟的论述。

李健吾

李健吾(1906年—1982年),运城人,常用笔名刘西渭,中国现代重要的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从小喜欢戏剧和文学,在北师大附中求学时就开始写作。曾与同学赛先艾等组织曦社,编辑《国风日报》的文艺副刊《爝火旬报》,常在《晨报副刊》《语丝》发表作品。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先在中文系后转入西洋文学系,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1年赴法国巴黎现代语言专修学校,研究福楼拜。1933年回国,在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编辑委员会工作。1935年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时期,是上海“孤岛”话剧界的成员。抗战胜利后,与郑振铎合编《文艺复兴》杂志。与黄佐临等创办了上海实验戏剧学校,1954年起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还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市政协委员。

他的评论分别收入《咀华集》和《咀华二集》。译有莫里哀、托尔斯泰、高尔基、屠格涅夫、福楼拜、司汤达、巴尔扎克等名家的作品,并有研究专著问世。(完)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本文作者:胡增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12-25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