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从故辇到固碾的名称变迁,看中原北门太原之锁匙

 

 

 

 

 

   太原是中原的北门,金代词人元好问在其《过晋阳故城书事》中称:“中原北门形势雄。”把太原当作中原的北门,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历朝历代有识之士痛定思痛后的历史教训的总结。宋太宗不知利害,率性废毁晋阳城之后,“只从巨屏失光彩”(同上诗),太原失去了屏藩中原的作用,致使胡骑长驱直入,“河洛几度风烟昏”,没过百余年,大宋政权便遭“靖康之耻”,徽、钦二宗被掳,不得不南渡偏安。正是:“张邦昌投了降,金兀术进汴梁。杀人流血八百里,大宋江山乱惶惶。”明代史家在总结这段教训时说:“太宗号称明哲,而乃轻信其说,毁其城郭,岂不深可叹邪!”(天启《太原县志·古迹》)。可知太原被赋予“中原北门”的称誉是国家疆域的形势所决定的。

晋阳古道音尘绝

春秋以来,太原的重心一直在古晋阳城,到北齐之际,在汾河以东设立晋阳县,河东便逐渐繁盛起来,至唐代,已有东、中、西城,跨汾联堞,成为一座有机联系的大城。从太原城的北门出去,经阳曲,过天门关出雁门是一条通往北地的古道,当然也是胡人“南下而牧马”的通衢。从太原出塞,古往今来有无数墨客骚人吟咏。唐代诗人李益在《北至太原》中说这条古道是“南厄羊肠险,北走雁门寒”,是一条令征人望乡,充满乡愁的苍茫之路。

秦汉以来,我国广大地区有亭的设制,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在太原的北门之外,也有个长亭——固碾。

唐玄宗下车处——故辇

出太原北门,有村名曰固碾,见于邑乘。又分作北固碾和南固碾。在康熙《阳曲县志》中作故碾。碾作为碾压或碾压的器具本无所谓固不固,不似防御工事之属。所以,“故”才是其本字,当然“故碾”之名早于“固碾”,在明代晋王室的《朱三畏墓志》已写作“故碾”。

那么什么是“故碾”呢?这是一个需要考证的名称。在明万历《太原府志》卷之三十四《古迹·桥渠》中有“阳曲县,河东:兰村渠、西村渠、上辇渠,俱自裂石口流出汾河水”。文中的这个“上辇”,到了清乾隆《太原府志》卷十《水利》中称:“上碾村渠,有渠一道,系翟村接水至上碾村小河入汾。”由此可知,明代曰上辇,至清改作上碾,上辇是上车,上碾则无讲,原来故辇是古人上下辇车之处。与固碾所处的出城饯别之地正相吻合。

唐玄宗在开宝十一年(723)北巡太原,太原著名诗人王昌龄写下《驾幸河东》诗:

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思浓。下辇回三象,题碑任六龙。睿明悬日月,千岁此时逢。

唐玄宗此次巡幸,在太原御制《起义堂颂》,诗中:“题碑”即此。而“下辇”回望即应在今固碾之地。有上辇村即应有下辇村,但古人讲求口吉利,一般不说下车、下马。如太原本有下马街,后废,仅留了上马街。我们可以说,今之固碾,古称故辇,因唐玄宗曾在此登车而得名。

乾位行宫杨广故道

古人认为太原的乾位是先天独尊的地方,乾隆阳曲庠生何学尧称“位乎乾地,先天之尊也”(语见《三晋石刻大全·太原市尖草坪区》71页)。所以历代皇帝多驻足于此。

在隋代皇帝杨广甚至还在太原之北修建道路、构筑避暑宫。杨广幼封晋王,13岁时就做了并州总管,是太原地区史上最年轻的地方官员。《隋书》大业三年(608),炀帝车驾北巡,“达于并州,以通驰道”。由此可知,众人皆知炀帝修筑了京杭大运河,鲜知其在太原也修路,筑行宫之事。其实杨广一向重视太原通天门关外的道路,在他做晋王的时候就修过此路。乾隆《太原府志·古迹》:“杨广道,西北六十里天门关东北崖。隋炀帝为晋王时所开道,固名。”至清初,杨广道尚存天门关栈道遗迹,其南端由太原城北固碾起,所以我们称这里是中原北门的锁匙。因为这里也是胡人来中原的必经之路。

畿辇相依唇亡齿寒

太原自古是“北逼强胡”的重地,就连宋朝军队在攻打太原的时候也不忘由晋东南出盘陀谷后北围太原城,以防城中人与北地契丹通信息。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征讨太原时,先占城北,果“战于阳曲县北,大败契丹”(《续通鉴长编》卷十)。太原、阳曲府县同治,县北即在今尖草坪区,本文所称的咽喉锁匙之地。此次宋人用水灌太原城,也由城北决堤。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二年》:“甲申,幸城北,引汾水入新堤,灌其城。”

众多史料说明,太原城北是中心城市的前沿,如畿辇,与太原府城唇齿相依。

来访雁丘处

太原一步地,不肯暂回车。在太原北城外的古道边,在金代,发生了一件哀惋的事。少年元好问15岁的时候,从忻州来府城太原赶考。快到并州城时,在城北汾河畔遇到一位捕雁者。捕雁人获一雁,杀之。另一只脱网而飞的大雁悲鸣不能离去,竟自投于地而死。元好问非常感慨,买下了这两只大雁,在汾畔葬之,垒石为识,称作“雁丘”。同行的士子都赋诗凭吊,元好问也写下了著名的《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首名作传遍天下,可知这段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太原城北的回銮之地,故辇一带。

太原之北,为乾地尊处。今以尖草为名,或曰因有菅草而得名。此说于典于实均无可稽。俟考。而如今的城之北,早已是花团锦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休闲胜处了。 (完)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马剑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12-25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