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丁字街——特色鲜明的古代城市规划营造

 

 

 

 

 

  宋代并州城的四座城门不相对应,四门内的四条大街都呈丁字相交。子城内的五条大街也是丁字街格局,因子城创建于唐朝,所以说并州城的丁字街应该是因唐之旧。直到明洪武初太原府城在此基础上扩展拓建后,城市功能完全改变,但唯一没有改变的只有丁字街,并保留了这种街道规划特色。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太原老城丁字街的误解 

60年来,一些地方学者曾试图对太原丁字街的形成给予解释,有代表性的解释有以下两种:

1.钉破龙脉说:这种说法见于郝树侯《太原史话》,书中说:“这城修筑的时候,为了钉破龙脉,只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路。因为‘丁’、‘钉’同音,他们认为一钉之下,太原就可永不翻身,不会再产生反抗赵宋统治的人了。至今太原还留着许多丁字街,原因就在于此。”

首先这段话的疑问在于:“龙脉”原本为传统风水中的术语,是指自然山脉绵延走向和起止形势。古人选址、相地之所以重视“龙脉”,是因为龙脉决定了环境的阴阳向背,河流走势,气候冷暖,交通险夷,物产丰欠等一系列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古代,人们注重龙脉,保护龙脉,并有“补龙”、“培龙”的补救手段,但没有“钉破龙脉”的说法。

也有人认为“钉破龙脉”之说源于元好问《过晋阳故城书事》中的诗句:“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元好问是金代文坛领袖,金亡后,多伤时感事悲愤之作。这句诗是他经过荒废的晋阳古城时,感慨于北宋勃兴及灭亡的过程,联想到当年宋太宗摧毁晋阳的目的是为确保大宋江山长治久安,却未能保住其万年基业。这句诗借“丁字街”说事,讽刺统治者心机用尽的徒劳,也揭示了社会更迭,有兴必有亡的深刻哲理。作者记录了并州城丁字街的景观特征,又借景生情,感慨系之。所谓“钉破龙脉”,只不过是后人的想象和发挥而已。

2.军事防御说:这种说法见于张驭寰《中国城池史》:“做丁字路口主要是从军事防御上考虑的。做丁字路口使敌军进入城中后,兵力、车子都不能直通,有利于截击敌军。”

这种解释同样勉强。在冷兵器时代,防守方的军事防御设施是城墙、护城壕堑、瓮城、关城、敌楼等,所谓金城汤池即指这些防御设施。而街巷是为了市民交通和生活便利,未有设计街巷去准备打仗的道理。

太原地理环境与丁字街设计

“丁字街”有利于截击敌军的说法对我们倒是有一个重要启示,即丁字街是人为营造的一种半封闭式空间,它重重遮拦,曲折勾连,无疑能起到阻止风沙长驱直下的作用。

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形多样,气候复杂,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极大,大陆季风性气候表现明显,四季有风。从总地势看“两山夹一水”,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汾河干流纵向穿行吕梁、太行与太岳山脉之间。东部太行山脉和西部吕梁山脉皆呈东北——西南走向,此山势使得冬季强大的大陆干冷气团,来势凶猛,长驱直入山西境内而难以阻隔,夏季却阻拦了东南季风,使潮湿气团不易向山西境内伸入。中部是一串呈S形的串珠式断陷盆地,北高南低呈阶梯状,有助于风的南下。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北端的河谷平原,地面盛行风常年以偏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在2/秒以上,且东面为太行山西部的延伸,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西面是吕梁山东翼云中山的延伸,一般海拔1800米上下,这种“狭管型”地形加剧了风速和风的强度,历史上最高风速达到17/秒左右。因此,从局部地理环境看,太原市并不是十分理想的人类聚居地,历史上一直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传统城市的选址必然要考虑山川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等,城市规划与建设必然依赖并适应这里的地理环境,需要通过设计规划,尽可能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而太原老城中丁字街的设计尤为匠心独运,它不仅可以减弱风速,而且可以阻挡风沙,极好地优化了太原老城的局部环境,使城内居民避免风沙之苦,堪称城市规划中因地制宜的典范。

传统风水思想与丁字街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关于环境设计的理论,体现了人与宇宙及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和运化。“风”是大气流动形成,富含氧气,是地球万物生存与繁衍的必须元素。《地学指正》指出:“平阳(即平原)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风。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衰败丁稀。”可见,传统风水思想不是避于所有的风,只是避开或运化从北方而来的寒阴之风。

在城市规划中,街道走向与布局对风的影响很大,当气流被迫通过窄道而使风速增加,必然产生“狭管效应”,使“阴风”猖獗,危害当地人的居住环境质量。就具体方位考虑,有的方位要避风,有的方位可以不避风。“丁字街”的巧妙设计可以化解“阴风”,改善局部风向和环境,成为城市规划中常用的手段,尤其在北方城市建设中被普遍运用。例如山西代州古城等城市丁字街设计,同样有化解强风和分散气流的作用,有其强风变和风的实际功能。当年建筑大师梁思成经过时曾经称赞:“代州城是规划极好的一座城市。”

传统风水思想在中国城市与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无处不在。这种古老学说留存着人类如何顺应自然、运化自然的大量论述,指导懵懂人们在建设中如何才能够因地制宜、整体布局、适形而止,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传统风水思想在城市布局中龙、砂、穴、水等元素的设计,便是注重了自然环境的合理运化与审美布局。传统建筑中利用屏风、影壁墙、丁字街、罗城等设计思想,营造布局小环境,正如《堪舆泄密》中说:“气聚则暖,气散则冷”。这样处理使一个小地方气候温和,既减弱了寒风和阴冷,符合“藏风聚气”的建筑传统科学,同时还蕴含了曲则有情、内秀含蓄、忌显忌直的中国化建筑审美思想。

“风水思想”是中国人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和处理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超越了任何学科或其他文化的价值标准。

太原老城的城市规划和丁字街格局是中国传统风水思想的典范,具有迥别于其他城市规划的鲜明特色,有着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虽然丁字街设计在北方城市中并不罕见,但像太原城这样千年延续、遍及全城的却是独一无二。这种封闭的丁字街不仅可以屏挡冬日北风的寒流,而且最终目的是解决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环境质量问题。这也正显示了太原先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合理运化人文精神的光辉。

如果从风水中的“风”作为审辩丁字街的要髓,深刻认识其所包含的现代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科学内涵,将会有助于揭示其合理内核,还“丁字街”历史作用之本来面目。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居住环境城市化在日益加快,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用智慧运化生态环境的人文理想,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人类追求生存质量的生态渴望。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或留存人文理想和自然生态的结合一直是全人类共同研究的重要思想,或者可以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努力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和生存质量,实现天、地、人之间的和谐是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追求与渴望。

这也是太原丁字街对我们的最好启示。 (完)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51203;本文作者:马晓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12-25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