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源,晋水之源,三晋之源,浴火重生凤凰城

 

 

 

 

 

两千五百年前,这里是春秋晋阳古城,六百年前,这里是明代太原县城,十几年前,在太原市最近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中,这里成为晋源区晋源镇。晋阳古城,是太原文明史的发轫与晋阳文化的起源,而明清太原县城,成为晋阳古城的重生与延续,今天的晋源镇,则传承着晋阳古城和明清太原县城的历史与文脉。

要想读懂晋源这座历史文化名镇并不困难,只要了解晋阳古城、明清太原县城、晋源镇三者之间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只要目睹这片土地上历尽沧桑的文化堆积,你就能理解这座历史文化名镇的内涵与价值。

晋源镇与太原市的历史息息相关,从台骀治水的传说到北伐猃狁的故事,它们拥有相同的历史记忆。太原城建史的开端,始于春秋末期晋国正卿赵简子修建晋阳城,晋阳城傲世而独立的一千五百年间,正是太原古代史最为耀眼的篇章。晋阳古城遗址,如今深埋在晋源镇广袤的田地之下,古城营村、东城角村、南城角村……这些至今仍在使用的地名,印证了晋阳古城的辉煌与鼎盛。

晋源做为行政区划名称始于民国,但这片土地行政建置却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秦国占领太原地区之后,在这里设置了太原郡,同时以晋阳城为中心,设置了隶属于太原郡的晋阳县。晋阳县,大致可以看做是晋源镇这一行政建置的起源。

北宋初年,晋阳城毁灭之后,在晋阳遗址西北的唐明镇重建了太原府城。谁也未曾想到,四百年之后,太原之名又回归晋阳故地。明朝建立以后,在晋阳古城遗址上新建了一座县城,取名太原县。所以,当时太原府和太原县并存,类似于现在既有大同市又有大同县,既有长治市又有长治县。今天的老城区,被称为太原府城,今天的晋源镇,则被称为太原县城。明太原县城也就是今天晋源镇的核心区域,南街村、北街村、东街村,成为明太原县城与晋源镇共同的家园。

民国时期,沿用了1200余年的太原府撤销,继而产生了太原市这一新的行政建置名称,而太原县,后来改名为晋源县,意即晋水之源。新中国建立以后,晋源县被撤销,以明清太原县城为中心设置了晋源镇。

晋源镇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晋阳古城,是明太原县城和晋源镇的前生;晋源镇和明太原县城,则是晋阳古城的今世。凭借对于晋阳文化的传承和明太原县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晋源镇,成为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镇。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晋源镇已经改称为晋源街道办事处,但是,在非正式场合中,人们依然习惯称它为晋源镇。

 
 

明清太原县城与太原府城位置关系图,图片来源于老童《龙城记》

 

 

 

 

 

 

  晋水之源,三晋之源

民间传说,太原地区曾经耸立过一座壮丽的城池,它横跨汾河两岸,位居全国三甲。史书记载,这座名为晋阳的九朝古都,几度成为王朝的政治军事中心,屡次左右中国历史的走向。在经历了宋初的火烧水灌之后,晋阳成为掩埋在地下的昨日之城,从此烟消云散,了无踪迹。

考古学家们从未放弃寻找这座久负盛名的城市,经过一次次艰苦的勘察和钻探,就在晋源镇,文博大家谢元璐、张颔和他们的考古工作队不仅确定了晋阳古城的范围,还找到了唯一一段残存于地表的城墙。地上一座晋源镇,地下一座晋阳城,这就是晋源镇与晋阳古城的地理关系与历史传承。

《山海经》有云:“悬瓮之山,晋水出焉”,人们熟知的晋祠难老泉,就是晋水的主要源头之一。无论晋阳还是晋源,它们的得名都与这条名为晋水的河流有关。故名思义,晋阳,因位居晋水北侧而得名;晋源,因地处晋水源头而得名。

晋源镇,它不仅是晋水之源,更是三晋之源。春秋末年,赵魏韩三分晋国,山西因此又被称为三晋,而三晋之源,正是因为晋阳以一城而分一国。

春秋晋阳城由晋国正卿赵简子修建,为了在激烈的权力角逐之中立于不败之地,避免赵氏家族重蹈“赵氏孤儿案”的覆辙,晋阳这个战略后防基地应运而生。当时晋国的统治中心在今天晋南一带,那么,赵简子为什么要选择在今天的晋源镇这个遥远的地方修建晋阳城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晋源镇这片土地,坐镇太原盆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东西两山并峙,汾河居中穿过,既是宜耕宜居的风水宝地,又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冲,正所谓“水厚土深,居之不疾”,古人甚至曾经将它看做是可与成都平原相提并论的“天府之地”。

那么,晋阳城的修建,有没有达到赵简子的预期目的呢?历史早已给了我们答案:在晋国六卿之间的两次兼并战争中,晋阳城,不仅两次挽救了赵氏家族,而且帮助他们反败为胜,进而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尤其是第二次晋阳之战,赵氏家族坚守孤城一年之久,最终联合韩魏两家消灭了权势最盛的智氏家族。

第二次晋阳之战,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赵、魏、韩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史学界把它做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也是以三家分晋做为开篇。正因为晋阳之战对于三分晋国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晋阳还是晋源,它们都是当之无愧的三晋之源。

从春秋赵简子始肇晋阳,到北宋赵光义焚城之痛,晋阳古城在晋源这片土地上辉煌了一千五百年,它不仅是三晋之源,后来也成为北齐之源、大唐之源、五代三王朝之源。汉文帝刘恒、北齐高欢父子、隋末李世民父子、五代的乱世军阀们,都是从这里崛起进而皇袍加身问鼎天下。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不仅仅是真龙天子,还有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豫让漆身吞炭的悲壮、刘琨坚守孤城的决绝、李光弼绝地反击的豪迈、狄仁杰白云望亲的孝义、杨家将奉旨卸甲的忠勇、李白百尺清潭写翠娥的浪漫、冯淑妃小怜玉体横陈夜的香艳、贾岛客舍并州已十霜的乡愁……都成为这片土地难以忘却的记忆。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天的晋源人与当年的晋阳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理坐标上,现在不经意间停留休憩的地方,也许曾经就留下过古圣先贤的足迹,穿行在晋源的寻常巷陌,倘若时光倒流千年,那些令人仰慕的英雄豪杰或许就会与你擦肩而过,蓦然回首间,他们的伟岸背影已经渐行渐远,消失在历史的深处……

飙起于晋阳的真龙天子们为这座城市赢得了龙城美誉,也给它带来了灭顶之灾。公元979年,宋军在统一战争中攻取晋阳,为了避免再有军阀凭借晋阳割据叛乱,消除可能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隐患,宋太宗赵光义决定毁灭晋阳。随着一声令下,晋阳城烈焰冲天,汾河水滚滚而来,火烧水灌之后,一片焦土从此被掩埋在泥沙之下。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在此后的一千年里,晋阳废墟在汾河一次次的冲刷、沉积、叠压之后化为广袤的沃野,又演变为今天的村落和良田。

晋阳古城是突然之间被毁弃并封存于地下,较为完整的保存了隋唐五代时期的城市格局风貌,因而被称为中国的庞贝。2001年,晋阳古城遗址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晋阳古城遗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晋阳古城将在晋源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形式重现,让后人管窥这座盛唐全国第三大城市的风貌。

 
 

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碑

 

晋阳古城遗址西城墙

 

晋阳古城遗址考古现场,图片来源于邓寅明微博

 

 

 

 

 

 

  浴火重生凤凰城

公元1368年,明朝军队收复了沦陷异族二百余年的山西,开始着手恢复汉民族的统治秩序和生活方式,一座座崭新的城池在北中国大地拔地而起,这其中,就包括太原县县城。这座县城此后又历经满清和民国,直到1951年才撤县建镇。所以,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明清太原县城,就是后来的晋源镇;今天的晋源镇,就是当年的明清太原县城。

虽然明清太原县城只有晋阳古城的二十分之一,但它在晋阳古城毁灭四百年之后创建于晋阳古城遗址之上,因而被看做是晋阳古城的历史延续。

晋阳古城,因为“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被称做凤城。明代太原县城,沿用了晋阳古城的建筑格局,以独特的造型、不规则的城垣、曲线延伸的街巷展示出凤凰俯冲落地占据高台的美好意境,成为一座浴火重生的凤凰城。

凤凰城西依龙山,东临汾河,凝聚着龙凤呈祥的灵气,传承着晋阳文化的文脉,保存和延续了传统地域民俗文化的精髓。

凭借紧邻省城的地理优势和风峪沟直通晋西的便利交通,明清太原县城在晋商称雄的几百年间百业兴盛,繁华一时。近代以降,时代的剧变与县冶的撤销,使得这座六百年历史的县城走向落寞。经济的衰退、文化的沉沦和政治运动的的肆虐,一度让古城伤痕累累面目全非。当同时期修建的平遥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晋源镇也开始梳理和恢复它做为明清太原县城的妆容,有幸逃过劫难的旧城墙、古祠庙、明清街巷和近代民居,成为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

 
 

明太原县城西门

 

明太原县城北门

 

 

明清晋源县城南门遗址,拍摄于2014年龙天庙会

 

晋源龙天庙

 

 

 

 

 

 

  明清太原县城原有四座城门,城墙周长3732米,现存北门、西门和几段零落的城墙,北城门上刻有“德化”二字,西城门上刻有“望翠”二字。此外,北门外还残存着一段护城河遗迹。

明清太原县城原有各种寺庙、祠堂50余处,它们成为乡民的精神寄托和晋阳文脉的延续传承,虽然几经浩劫,仍有文庙、关帝庙、隆恩寺、财神庙、基督教神召会等十余处得以幸存。其中,历史价值最高的当属文庙,它的创建年代,比明太原县城还要早上两年,其形制、规模在县级文庙中也较为少见,2013年成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源文庙

 

晋源普贤寺转经筒

 

 

 

 

 

 

   明清太原县城原有九街十八巷,缙绅士子、豪门贵富的红门巨宅散落其间。如今,六百年沧桑走过,大小街巷格局依旧,闾里之间,鸡犬相闻,炊烟袅袅。如今,明清两朝风霜历尽,秦家大院、段家老院、王家旧院、崔家旗杆院、道台府、副守府……几十座百年老宅风貌依旧,宅院后人,安居乐业,闲适自在。在众多名人故居中,东大街的王琼故居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处。王琼,明代重臣,正德、嘉靖等四朝历任吏部、户部、兵部尚书,对桑梓多有造福,丁忧在家期间曾倡议襄助城墙和文庙的修缮。 

 
 

晋源王琼故居

 

晋源街巷

 

晋源民居

 

晋源太山寺

 

 

 

 

 

 

  2009年,太原市为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将明太原县城整体做为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予以保护。2011年,在30年漫长的争取和等待之后,太原市终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做为全市五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明太原县城可谓功不可没。

2012年,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启动。做为晋阳古城遗址公园的先导和示范,这项宏大的工程计划重现古太原县城明清时期的风采,凤凰城,将再次浴火重生。(完)

 
 

 

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

 

明太原县城修复效果图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原道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三晋文化

本文来源:本站原创;本文作者:张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12-29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