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昔日为邻,明日比肩:聚焦太原晋中同城化

 

 

 

 

 

编者按:

太原、晋中,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脉相连。

20159月,《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提出:建设太原城市群,加快城市空间优化和功能提升,进一步促进太原——晋中市榆次区同城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太原晋中同城化伴随着太原都市圈概念被提出,如今被列入国家层面的发展纲要,这是两市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为此,本报近日组织记者进行了集中走访,今日推出“昔日为邻明日比肩——聚焦太原晋中同城化”(上篇)专题报道,汇集市长观点、倾听百姓感言、捕捉山西科技创新城和山西高校新区的最新进展,敬请关注。

 

太原

发扬“和衷共济、开拓进取”的晋商精神,与晋中市同心同力、携手合作,一体规划、错位发展,打造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携手合作 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

 

组群发展是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科学有效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太原、晋中两地作为全省城镇化发展格局的核心,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脉相连。加快推进同城化,对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太原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顶层设计,立足把晋中打造成太原的“后花园”,把太原打造成晋中的“会客厅”,发扬“和衷共济、开拓进取”的晋商精神,与晋中市同心同力、携手合作,一体规划、错位发展,打造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勾连两地的血脉和经络,是加快同城化的前提条件。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分步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做好两地城市规划对接,加快道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两地之间快速路、地铁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发挥太原南站、武宿国际机场桥头堡作用,逐步形成高快结合、公铁交错的全天候、复合型城际通道,打造更加完善的同城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产业创新双利双赢。产业协同创新、互利共赢是两市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加快同城化的题中要义。要依托山西科技创新城、太原武宿综保区、经济区和高新区等载体和平台,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分工、协调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节能为重点,合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立足两地资源互补、联系紧密的发展特征,以金融、物流、会展为合作重点,引导人流、物流、信息流活跃生金;利用两地人文底蕴深厚、山水宜居的天然禀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脉络,打造区域联动的旅游观光、休闲养老服务基地。

三是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两地群众的期盼和依归,是加快同城化的现实见证。要加快实现生活服务同城化,探索公共客运统一标准、统一调度的运营模式,构建同城交通服务体系;探索社会管理信息共享与跨界联动,共建平安都市区;探索教育、医疗、文体、就业与社保协作发展机制,让两地群众享有更多同城化的“获得感”。

 

太原市市长耿彦波

 

山西科技创新城挺立“桥头堡”

完成投资30亿元,清华大学等34家研发机构项目入驻

 

本报讯(记者杨彧)智慧碳谷、科技绿城——山西科技创新城地处太原与晋中之间,依托重大项目支撑,堪称推进两地同城化的“桥头堡”。今年,山西科技创新城开启全面建设,计划投资40亿元,据最新统计,110月份累计完成投资30.0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75.2%。计划开工项目21个,现已开工项目16个,开工率为76.2%

山西科技创新城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新城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其中北部核心区约20平方公里,南部产业区约80平方公里。新城立足“产研一体”“产城一体”“产融一体”,努力打造“山西科技特区、人才特区、中国的煤基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世界煤基科技成果和项目的重要集聚中心”。

今年全面建设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领导对重大问题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促落实。省直及太原、晋中两市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合力推进,积极引进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煤基低碳研发机构。

目前,已确定研发机构入驻项目34家,研发方向涵盖了全部7个煤基低碳领域,代表了国内煤基低碳最领先的研发水平。包括: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及中国科学院4个研究所;中石油、中海油、华能集团、神华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中煤科工集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

今年528日,首期11个项目开工建设,包括9家研发机构项目和两条道路。目前,华仕低碳研究院项目主体已全部完工;华能低碳研发中心、中美清洁能源研发中心已完成桩基和土方工程;山煤科研院、阳煤研发中心、晋煤煤基技术开发公司、太重技术研发公司、太钢先进材料研究院、潞安煤基合成特种燃料与精细化工研发中心等6个项目正在进行桩基和土方施工。马练营路完成路基、排水、热力、电力工程的70%以上;综合通道主车道基本完成,辅道和人行道完成80%以上。

7月份以来,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一期)、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年底前,还将有山西省绿色开采装备技术研究院等5个项目进场施工。目前,相关部门开始着手筹划明年的项目引进、建设计划等工作,全力配合做好太原、晋中两市城镇化改造相关工作。

 

张英:期待更多互通共享

 

“太榆路快速化改造完成并通车后,同事们笑称‘这条路就像是给你修的’。”提起太榆同城化,在晋中某市直机关上班的张英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家住太原,在榆次区工作,30多公里的路原来需要一个到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现在缩短到了40分钟左右。我有一个同学在榆次区委上班,家在潇河湾,不到8公里的路程,遇到上下班高峰,花费的时间并不比我少。”

尽管太原晋中同城化在不断推进中,但仍然有许多的不便。对此,每天来往于太原、榆次间的张英有太多的双城感受。她说:“前些日子,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生病了,为了找个好大夫,专门跑到太原就诊。推进同城化,希望让这些好的医疗资源两城共享,既可减轻省城各医院的就医压力,也能提升榆次各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就医人气。榆次是我省重要的农产品基地,能不能在太原设置几个专门销售晋中农产品的批发市场,一来方便太原市民能买到价廉物美的新鲜产品,二来让榆次农民无销售后顾之忧。此外,无论是太原公司的还是榆次公司的901公交车,只能刷本地公交卡,无形中降低了各方面的效率。目前,除通信需要办理相关套餐外,医保卡在太原也不能刷,银行卡之间充值、转账,还有异地办理的收费等,也是身处同城化中的人们非常关注的事情。”

 

本报记者 范珉菲

 

晋中

把握机遇,厚植优势,加大力度推进同城发展。

 

倾力推进 谋求三个实质性突破

 

“十二五”以来,晋中市始终把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和加快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最大机遇,坚持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主动融入,积极推进,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初步实现了交通路网、公交线路,供热供气供水、电视通信、旅游金融等资源的同城共享,战略同向、资源同用、产业同构、市场同享、城市同建、文化同源的互联互通的格局正在形成。

“十三五”时期,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握机遇,厚植优势,充分发挥在太原城市群中的核心作用,加大力度推进同城发展,努力在三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是在规划同城上突破。以综改试验区和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为契机,主动搞好与太原市“十三五”规划的对接,积极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专题规划、山西科技创新城总体规划、主体区和核心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五规合一”,扎实搞好经济社会、城乡、国土、产业、环保等规划的编制和衔接。

二是在产业同城上突破。坚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思路,围绕形成互补共赢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重点推动制造业融合发展,共同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新技术、医药和特色食品等联系紧密、相互配套、带动力强的制造业集群,建设潇河高端产业承接区;协同壮大现代服务业,创造新型休闲、消费业态,培育发展“互联网+”经济新模式;大力拓展旅游合作,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对接,统筹开发旅游产品,开启旅游直通车,构建无障碍市场;积极发展高效休闲农业,共同打造太原经济圈的“花园”“菜篮”和“粮店”。

三是在建设同城上突破。围绕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对接,加快完善“九纵十二横一环”同城化路网,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打造高标准、快速化的连接通道。围绕公共服务体系的对接,加快推动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医疗卫生、教育文体等领域资源的协作共享和就业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金融旅游、社会治安等领域服务的协同管理。

 

晋中市市长胡玉亭

 

山西高校新区担当“助推器”

11万师生入住,周边商业配套项目快速推进

 

本报讯 (记者白续宏)1128日是周末,山西高校新校区内,不时有学生走出校门,到万科大学城生活广场休闲购物。不远处,太平洋绿色森活城、山西伊甸城文化娱乐公园、汇森商业街等高校新校区的商业配套项目工地上,依然是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

20108月,为改善高校师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推动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太原晋中同城化建设,促进全省转型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晋中市北部新城建设山西高校新校区。

高校新校区规划占地9890亩,总建筑面积约37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近190亿元,建成后将容纳10所高校约14.6万师生集中入住。20114月,高校新校区基础性工程和校区建设工程全面展开,截至2015年秋季入学,10所院校竣工面积达25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0多亿元,入住师生近11万人。

与此同时,晋中市就对新校区师生入住前后的社会治安、户籍管理、公共交通、医疗卫生、商业网点、银行营业网点等30多项配套服务设施进行了提前规划布置,并全面启动各项工作。

据北部新城管委会主任李文金介绍,高校新校区周边布局有6大商业体,包括:万科大学城生活广场、山西伊甸城文化娱乐公园、太平洋绿色森活城、汇通风情商业广场、巨燕财富广场、首创国际学园等,总面积近80万平方米。如今已有7万平方米的商业体投入使用,到2018年,所有商业配套工程全部竣工,完全可以满足高校学生甚至周边群众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需求。

为将高校新校区建成山西未来的“硅谷”,高校新校区周边还规划建设有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总投资预计18亿元,拟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主要目的是搭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和产学研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府提供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激发大学生潜能,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该项目已与北京北辰正方集团确定了市场化模式的建设方案。

随着高校新校区及周边商业配套项目的快速建设,交通便利、区域优势十分明显的高校新校区不但有世界500强在这里落地,也有大批科技型企业向这里靠拢。特别是今年,全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高校新校区周边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在300亿元以上,还有天美杉杉奥特莱斯综合体、万达广场等项目先后签约。

晋中市领导表示,高校新校区处在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发展战略的核心区,是晋中实施“北进、西扩、南拓、东延”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高校新校区将是一座功能齐全、服务完备的现代新城。

 

吴永红:两个城市恍如同城

 

吴永红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理赔事业部副总经理,由于工作需要,2013年,他由晋中市调到太原市工作,但由于晋中家中有老人需要照应,所以一直没在太原安家,每天开车奔波在太原与晋中榆次区之间,过起了典型的“双城生活”。

两个城市来回奔波,不便肯定有,但这其间最让他揪心的却是交通。吴永红到太原工作的这3年,正值太原市太榆路、建设路、中环路、南内环街、南沙河街等道路改造,晋中市龙湖立交桥建设、大学城路网建设、汇通路快速化改造、龙湖路快速化改造。从当初一上路就发愁、郁闷,到现在行驶在全程无红绿灯的快速路上体会到的痛快和愉悦,吴永红真诚地说:“3年间交通条件的变化,给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在我心中,太原和榆次已经是一个城市了。是的,两个城市,恍如同城。”

“我每天都在关注太原晋中同城化特别是两市交通路网建设的进展。随着各条道路的竣工,我从家到单位不再用绕来绕去,路程不断缩短,路况越来越好。今年10月,连接太原晋中的快速路全线贯通,从我家出门上龙湖高架桥,沿汇通路、太榆路、建设路、南沙河街到新建南路全程快速路无红绿灯,路程缩短近7公里,时间缩短了近1个小时,那叫一个爽。我相信,随着太原晋中城际铁路、科技创新城建设、更多连接太原晋中的路网的开工,金融、通信、文化、旅游的共享,太原晋中同城化的步伐会越来越快,两个城市的群众也会享受到更多更便捷的生活。”采访结束时,吴永红充满期待地和记者说。

 

本报记者 白续宏

本版策划:崔新龙 苗武军

本版制图刘铁军

 

打开思路,放大格局——聚焦太原晋中同城化(下)

我国同城化的概念始于2005年。随后,多个省份提出促进省内城市同城化的发展目标并付诸实践。

同城化,并非简单地把城市边界消除,把城市间的大路修通,其目的是要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发展的质量,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发展成果。

  

同城效应启示录

 

从因地制宜到模式设计

有专家认为,当前国内同城化大体可简单分为三种模式——

一种是对区划进行彻底调整,最典型的是巢湖。2011年,巢湖被一分为三,分别并入合肥、芜湖和马鞍山,此举极大地增强了合肥的实力,同时,使合肥、马鞍山和芜湖三市实现无缝对接,增强了皖江城市带整体竞争力;一种是不改变既定格局,同城化的城市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通信、医疗等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协调,福建厦漳泉同城化即属此类;另外一种是大都市区模式,即以某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及和这个核心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进行组合。

 

从交通衔接到规划同城

广东

2009年,全国首个跨区域综合规划《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六年来,广佛同城化从交通衔接起步,逐步在环境共治和民生社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现已有超过70万广州人住在佛山南海,1262家广州企业在南海设立分支机构并缴税。日前,两地提出要在区域规划共融、区域产业协作、区域环境共治、区域交通互联、民生领域互通、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合作。

江苏

在江苏省发布的《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中,从教育、医疗、通信等民生方面提出具体设想,南京、镇江、扬州三市之间可相互招生,统筹建设跨界地区幼儿园、中小学;门诊、急诊病历“一本通”定点医院可以双向转诊;构建三市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实行鲜活农产品运输全程免费;联合推出公园卡、博物馆参观卡、图书馆借书卡等区域“一卡通”;探索建立三市老年人异地养老及优待互享合作机制。

 

从近邻共融到远亲合作

辽宁

辽宁省沈抚同城化确定“基础设施同建、规划同城、交通同城、户籍同城、环境同治、金融同城、旅游同城、就业同城、教育同城”九项重点工作。目前,大部分已落在实处,正在努力实现沈阳、抚顺的户籍同城化。

大多数同城化的城市都是比邻而居,但也有特例。

四川

高铁的开通,让城市与城市的距离拉近。1025日,成都市与攀枝花市签署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开启相距700公里的合作大幕。双方首批签约项目中,除钢铁、钒钛外,还有“互联网+智慧城市”、光伏发电、康养中心等。今后,成都、攀枝花在挂号、入院、转院、床位预留等医疗服务上将实现同城化。

从小马拉车到经济一体

湖南

与众多城市一样,同城化之前,湖南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的发展主要是围绕各自的发展战略建立起来的,三市之间是各自为政的行政分割体制,基础设施低效能,同结构、同业生产,争市场,高损耗,工业建设大而不强,人们喻其为“小马拉车”。在提出城市群一体化的目标后,交通规划、产业协同、生态同治等领域的“融城效应”愈发凸显,在中西部地区的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已经成为湖南在全国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广西

无独有偶。自20131231日起,北部湾经济区打破行政区划,把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视为一个服务区,实施银行服务收费同城化,取消同一银行内一切以异地为依据而设立实施的差异化收费项目,大大降低了资金流动成本,年让利超过1亿元,惠及1400万居民。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区域同城化试点是北部湾经济区金融同城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据统计,今年19月,参与试点工作的小额贷款公司跨区域累计发放贷款9272.5万元,服务县域、“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作用逐步显现。

从美好设想到实际操作

山西

综观各省同城化进程,省社科院专家认为,就目前而言,尚有一些城市同城化实施的效果不甚明显,原因是对同城化的理解过于简单,只重视同城化的美好景象,而缺乏实践的动力。同城化并不是一种时尚,是要看城市间有没有同城化的需求。如果同城化只是地方政府的希望,而没有经济、社会和文化需求,那么同城化注定动力不足。

针对太原晋中同城化,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加快完善一体化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积极营造有利于推动资本、技术、产权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氛围,形成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同时,要推进政府层面的改革,破除一切影响一体化进程的制度性障碍,加快形成相互协同的管理机制、合作机制、服务机制和推进机制。切实加强各个层面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努力争取在重要领域取得率先突破。本报记者 范珉菲

  

太原社科院专家——增强协作互通 谋求一体发展

 

作为欠发达省份,我省多数城市规模偏小、实力不强,城市产业结构相似,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产业互补与集聚程度亟须加强。

上世纪90年代,太原、晋中(榆次)同城化伴随着太原都市圈概念提出。历经20年摸索前行,其间呈现出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快同城化推进步伐?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太原社科院同城化研究专家刘栩博士。

 

同城化具备四个特质 规划和产业一体化需突破

“同城化”简单而言就是城市群发展的一种状态,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刘栩解释:“所谓同城化要具备四个特质:经济、产业互补;文化差异不大;社会保障一致;区域发展协调。太原晋中同城化距此仍有很大差距。”

太原与晋中地域相近、往来密切,发展空间存在交集,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并已开始尝试产业转移、交通对接等跨区域的协作互通。“同城化对太原而言,可以把过剩的产能转移出去,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同步增强软实力,扩大省城在山西、甚至中部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对晋中而言,可以解决该市人才储备不够及金融资本不足等问题。同时,晋中市民可以享受更好的基础配套设施,以及同省城市民相同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刘栩说。

目前,太原晋中同城化在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电视网络及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上做了不少工作。但在此过程中,由于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设施的地区分割,社会保障的跨地区接续和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等问题较难解决,给两地百姓造成的困扰依然存在。就当下而言,在同城化推进的“深水区”,除“山西科技创新城”项目之外,在规划一体化、产业一体化方面,还未见实质性进展。

产业同构加剧竞争 需统一布局、协同发展

同城化推进缓慢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对于太原与晋中的同城化,应该是‘行政一体化’为主导、‘产业一体化’为主体、‘社会、生态建设一体化’为目标的路径。但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产业同构加剧了城市间的竞争,且同城化的发展也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刘栩就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首先,同城化最大的阻力是产业同构带来的城市竞争问题。太原与晋中一直以来存在产业同构问题。“要有的都有,要没有的都没有,太原与晋中的经济发展难以形成互补发展、合力竞争的新格局,如何能趋同?”而经济竞争就代表着政府的竞争。“这直接关系到两个城市的利益分配。利益无法协调,同城化自然就无法推进。”

此外,在城市规划上太原与晋中如何实现统一发展布局面临着体制约束。同城化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协同发展为前提。如果同城化只是由两个城市在空间地域上的相互对接所形成的同城,而不是功能一体化的同城,其作用的发挥是非常有限的。但是,长期以来太原和晋中的城市发展规划基本上都是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都有很强的自主性,同城化发展的相互协调性相对较弱。

让两地社会融到一起 同城化紧密度更牢靠

刘栩通过对国内部分城市同城化发展路径模式的分析,就进一步加快推动太原晋中同城化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

一是政策先行,设立协调部门。厦漳泉同城化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由厦门市牵头,会同漳州、泉州两市联合组织编制并限期完成厦漳泉大都市区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专项规划。三市还联合成立若干专项工作小组,推进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

二是实现两地“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一体化进程。沈抚同城化发展的结果更多体现于产业的协作发展:一是产业共谋。沈抚两市通过产业分工、互补实现两市基础产业、高新产业、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有效联合。二是商家共招。两市设定统一的招商标准,统一地价,统一招商类型,明确招商门槛,共同举行招商推介会,避免相互压低地价、不顾产业类型的招商行为。

三是以“社会、生态一体化”为目标,深化同城化发展的社会和生态基础。广佛的同城化进程更多体现为以社会融合推动同城化发展的特色。“让两地的社会融到一起,比单纯依靠经济利益或政治推动,同城化紧密度更牢靠。”刘栩说。本报记者丁园

  

晋中专家学者——优化顶层设计 实现错位共赢

 

上世纪90年代,太原晋中同城化伴随着太原都市圈概念被首次提出,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事关两市同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已经有了实质性突破。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校新区、科技创新城的建设,以及“108廊带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城际铁路试验段开工,太原晋中同城化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大。但同城化毕竟是两个城市之间的协同,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矛盾、困难和挑战。那么,如何提速太原晋中同城化、实现112的效应,就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制定可行的“太晋同城化专项发展规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就山西而言,太原晋中同城化无疑是最广阔的新空间和最强劲的新动力。

晋中市委讲师团副团长白拴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关注太晋同城化发展,他认为,同城化关键是思想、思路的同步化,顶层设计的一致性。目前,两地要抓住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契机,将太原晋中同城化作为双方优先选择的重大战略,列入各自的“十三五”规划。同时,集中力量,共同协商,寻找“同城化”框架下的“最大公约数”,制定双方认可、切实可行的“同城化专项发展规划”。避免双方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浪费机遇,浪费资源。

晋中市委党校副教授温艳燕说:“制定‘太晋同城化专项发展规划’,要统筹考虑到两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之间的衔接,促进高校新区与太原南部区域、晋中北部新城的产城融合,加快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建设,稳步推进潇河新城建设,逐步实现太原晋中两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一体化。

组建太晋同城直接对接的管理机构

同城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两地市民为本。尽管近年来同城化在交通、文化等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一些不彻底、打折扣的同城做法,诸如两地公交卡的不通用、移动电话资费需办“资费叠加包”才能同城等等,仍有不够便民、不够快捷的不足。白拴金说:“这就需要交通、电信、旅游、医疗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能从同城化的大局出发,打破部门利益,多顾及市民的需求和期盼,努力形成利民惠民的高质量同城化格局。”

“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不顺畅是同城化不彻底、不便民的主要根源,最好是能组建一个便于太原晋中直接联系对接的管理机构,有利于集中行政及资源配置权力,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导向明晰、内容完备、标准科学且适用于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的干部考核机制,可以更好地避免两地干部不以短期的利益得失计短长、不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弊端,从而使同城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温艳燕认为。

赢取“1+12”的综合效益

太原市在产业规模、文化娱乐、医疗教育、高端服务业等领域有明显优势,晋中是一个新兴的地级市,在旅游、现代农业、生态等方面有比较优势。两市发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白拴金提出,在同城化的道路上,太原晋中应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在产业布局、政策选择上,加强沟通协调。比如在城市间隔带公共绿地的预留、环保设施的建设等生态空间的保护,都需要两地从区域大局出发,舍弃利益,形成高度共识,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两个城市的优势互补、错位共赢,最大限度利用好这笔同城化红利,赢取“1+12”的综合效益。

采访中,晋中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冀泓彤老师对太原晋中的同城化发展也有独到的见解:“太晋同城化”不要局限于太原和晋中市城区的范围,应该将太原、晋中,乃至大太原都市圈的辐射范围全部包含进去。比如,以108国道沿线6县(区、市)为支撑,按照“六个一体化”的发展定位,打造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综合发展廊带——晋中108廊带;借助高校新区的“助推器”作用,形成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促进高校新区与太原南部区域、晋中北部新城的产城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加快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本报记者 白续宏 张谦

本版策划:崔新龙 苗武军

制图 刘铁军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201512;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12-2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