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英雄的城市,辉煌的历程——写在长治市建市70周年之际

 

 

 

 

 

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伴随着上党战役的大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这里拉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从新中国最早解放并建立政权的第一座城市,长治市走过了整整70年。70年沧桑巨变。长治市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长治市走过了辉煌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这座英雄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放射出绚丽光彩,成为闪耀在太行山的一颗明珠。

长治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因处“太行之巅,与天为党”而称“上党”,并获得了“上党从来天下脊”的赞誉,从秦代首置上党郡,迄今己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这里,又因“境有潞水”而称潞州,“长治”之名则由明代嘉靖皇帝所赐,寓意“长治久安”。神农炎帝曾在这里尝百草、得五谷,教民耕种,揭开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历史。中华典籍中记载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愚公移山等传说均于此发端,被誉为“中国神话故乡”。长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文化瑰丽多姿,有“古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馆”之称。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833处;宋元以前木结构古建筑189座,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馆藏文物1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达4800余件;有潞安大鼓、上党八音会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4个。在东南亚名气高于唐僧的东晋高僧法显是长治人,幼年曾在襄垣仙堂寺出家;长治出土的明、清琉璃,工艺精湛,别具神韵,无论从数量和规模都为全国民间墓葬之首;宋金时期长治八义窑红绿彩瓷器,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彩瓷烧制的一代先河;中国四大名绸之一的潞绸曾经“衣天下”“遍宇内”;史称“上党一绝”的长治堆锦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名声大噪、驰名中外;弹丸之地的荫城享有“天然铁府”的美称,并且“日进斗金”;明清时期潞商名动全国,《晋录》曾谓:上党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长治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在长治境内驻扎,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建立了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部署和指挥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沁源围困战等著名战役。八年抗战,当时仅百万人口的长治市就有46万人随军参战,17万人为国捐躯,12万人参加八路军,为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铸就了以“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太行精神。著名的上党战役打响了中国解放战争的第一枪。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先后涌现出著名全国劳模李顺达、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全国第一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段爱平、全国百名公安系统爱民模范申飞飞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

长治是一座生态良好的宜居宜游城市。境内有太行山大峡谷、天脊山、灵空山等众多以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区。地处北纬3637度“黄金人居带”,森林覆盖率30.9%,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年均气温9.7℃,是国家避暑旅游城市,素有“冬有三亚、夏有上党、避暑之地、清凉之都”之说。主城区东有约60平方公里的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有近60平方公里的长治湿地。市内心脏地带还有20公里周长的环城水系,山、水、城相互辉映,浑然一体,是一座令外地人倾慕、令当地人自豪的宜居城市。

70年奋斗拼搏,70载春华秋实。70年来,无论是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勤劳、勇敢、智慧的长治人民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谱写了绚丽多彩的动人篇章。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六大发展”,务实推进“五五”战略,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着力项目建设、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节能减排、体制机制改革“五大攻坚”,推进民生改善、创优环境、文明提升、本质安全、社会管理“五大工程”,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休闲旅游度假、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五大产业集聚区”,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城乡一体化发展、高碳经济低碳发展、创新驱动“五条路子”,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商、宜学“五宜”长治,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新常态下的新发展,开创了新常态下的新局面。

70年辉煌历程,长治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70年来,长治经济由一穷二白到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农业生产基础,经济实力由弱到强,国民经济规模由小到大,人民生活由贫困迈向小康,整体实力跃居全省前列。进入21世纪后,长治市一举跨入了全国千亿元俱乐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增加到近4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8.7亿元,是1949年的2419倍。2014年,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31.2亿元、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5.6亿元、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37.2亿元、增长5.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6.3亿元、下降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6.9亿元、增长12%。除财政收入外,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体上保持了总量“保三争二”,增速“保六争五”的全省排名。粮食年总产量由1949年的4亿公斤,增加到2014年的16.2亿公斤,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106.1亿元,是1949年的129倍。特别是全市的工业从无到有,基本形成了现代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休闲旅游度假、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五大产业集聚区”。长治的经济总量在全省的份额由解放初期的7%上升到10.4%。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全省位次的前移,让老区人民挺起了胸膛,使上党古城挺直了脊梁。70年辉煌历程,长治城乡面貌大变化。一个东山为骨、西水为魂、绿色为脉、文化为韵、碧水绕城、城湖共生、秀美大气、温润宜人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商、宜学“五宜”城市矗立在我们面前。特别是201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上党城镇群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城镇化速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5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比前三年年均增幅高0.02个百分点。二是“1+6”城镇版块初具形态。主城区两年来先后实施各类城建重点工程208项,完成投资121.5亿元,拆迁量110多万平方米,“三环八纵十二横”城市道路主框架初步形成,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建成区面积由解放初期的6.1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60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了10座新城。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主城区到周边六个卫星城的快速连接线基本建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六个卫星城环状拱卫的城镇组群初具规模。三是大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11个县(市)开工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项目82项,潞城市、襄垣县成为全省大县城建设试点,大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四是城镇的综合功能有了较大提升。着力推进重点镇“五建设两整治”,9个省级重点镇开工建设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00项,打造培育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旅游大镇。长治县荫城镇、襄垣县下良镇等部分重点镇现已成为了县域经济的次中心,长治县振兴新区、壶关县常平开发区成为企业带动就地城镇化的典范。五是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30.9%,比全国、全省分别高9.312.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7%,绿地率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全市共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8个,省级园林县城1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个,省级园林城镇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2个,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市、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全国优秀民生改善典范城市、中国避暑旅游城市50佳、第一个“中国曲艺名城”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70年辉煌历程,长治改革开放大突破。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生机与活力日益显现。2014年,共取消25项、下放21项、调整7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确认行政许可110项、非行政许可17项。完善了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重点项目的审批进度。出台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意见,对中介机构开展了全面的清理整顿。金融创新成效明显。成功引入渤海银行、国信证券等金融机构,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到468家。襄垣、壶关2家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潞城农商行首次引入国际先进微贷技术成效显著。大力推广助保贷、信义贷、小微贷等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新增各类金融产品100余种,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42.6亿元、增长12.5%,占企业新增贷款的66.6%。第三产业新增贷款42.1亿元,占行业新增贷款的59.8%。全市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完成68.3亿元,增长5.7%。深化拓展“政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创新模式,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42所知名高校,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39所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政校(院所)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合作关系。建成产学研一体基地48个。新认定澳瑞特、易通环能等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2家。签订了2.4亿元的技术交易合同。建成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新认定振东“岩舒”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12件。专利授权量739件,发明专利拥有量386件,均名列全省前茅。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6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全市引进全国、世界五百强合作项目29个,美国AP空气化工公司、德国杜尔集团和香港泓通公司、中冶集团、中国建筑技术集团、康师傅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长治发展。201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8297万美元,是2004年的6倍。

70年辉煌历程,长治社会事业大进步。2014年,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04.3亿元、增长2.9%,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83.7%。为全市3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每人每天餐费标准由0.8元提高到3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8所,改造农村幼儿园35所。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试点改革,不断巩固“好娃娃”工程成果,全面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健苗工程,免费为3.7万名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对1653名新生儿开展了干预救助。积极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五险”统征,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企业养老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统收统支。积极开展住房公积金扩面征缴工作,扩面新增44652人。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2846套,基本建成11149套,完成投资39.2亿元。法治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认真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大力实施“六六创安”工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了打击黑恶势力、打击毒品犯罪等专项行动。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了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慈善救助等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双拥共建、人民防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新闻出版、体育健身、文物保护、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统计、档案、保密、地方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近两年来,全市先后有280多项工作跨入全国或全省先进行列。长治的各项工作竞相推进,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喜人局面。

70年辉煌历程,长治人民生活大改善。2013年、2014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双“跑赢”GDP,其中农民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今年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1213.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2.6,比上年缩小了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2.1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9万人。特别是经济运行更加平稳健康,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建市70周年,是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长治在新常态下再铸新辉煌的新起点。当前,长治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针,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法治意识,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依法行政,全力推进“六大发展”,认真落实“六权治本”,务实推进“五五战略”,奋力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市新局面。

煤炭产业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长治市以“六型”转变为方向,积极探索“革命兴煤”新途径,努力构建市场主导、清洁低碳、集约高效、延伸循环、生态环保、安全稳定的现代煤炭产业发展新体系,努力实现“一个增长”(煤炭销量持续增长)、“三个提升”(煤炭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煤炭产业新型化、循环化、高端化水平提升和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提升)。2014年全市完成煤炭产量5663.65万吨,同比增长4.6%。完成煤炭销售5160.1万吨,产销率达到96%以上。被表彰为全省煤炭工作优秀单位,排名全省11个市、七大集团的第二位。

长治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建设,切实加大现代化矿井建设力度。2014年,11座竣工投产矿井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安全质量标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大大提升。53座生产矿井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同时,严格落实煤炭企业清费立税各项政策措施,建立煤炭销售价格协商机制,先后组织协调12户地方煤矿与18个电厂、焦化企业、钢铁企业开展煤炭供销合作;依托长子能交投物流园、新易达物流园和黎城华驰物流园,初步建立起2个大型煤炭配送中心,上半年煤炭产销率达到96%。积极打造煤焦化、煤气化、煤电化、煤液化产业链,煤化工产品由19种发展到41种,已获得“路条”、总装机容量400万千瓦的4个低热值煤项目中赵庄电厂已开工建设,其余3个将在近期得到核准,煤炭就地转化能力稳步提升。围绕延伸抓循环,以现代化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以煤电化、煤气化、煤焦化为方向,延伸甲醇深加工、粗苯深加工、合成氨深加工、PVC深加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2014年,12×35万千瓦和32×6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取得“路条”,22×35万千瓦、42×100万千瓦正在报批。全市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3%。煤化工产品由19种发展到41种,5.5米以上大型机焦占比由20%提升到55%,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率达到83%

农业现代化成就斐然

长治着力打造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集聚区,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种植向特色种植转变、露地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变。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6.22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富民的关键之举来抓,倾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级实施以10大特色种养殖加工品牌基地、10大旗舰型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双十”增收富民工程,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80.09亿元,同比增长20%,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仅次于煤炭、电力、冶金之后的第四大行业;培育壮大太行紫团、沁州黄、长子方兴、潞宝金和生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9561家,占全省的15%,总数全省第一。切实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在20132014两年移民搬迁3.2万人基础上,今年规划再搬迁9752人,移民建房已开工21997257人,开工率74.4%,完成全市“三年实现百口人以下山庄卧铺近4万人”的移民搬迁任务;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今年以来全市新增产业扶贫企业29家,总数达到48家,完成投资7.93亿元;探索的城镇安置模式、产业结合模式等“六种移民模式”在全省推广。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截至7月底,市县两级分别落实工作经费2100万元、7678万元,培训业务技术人员22099人;全市13个县市区已有9个完成摸底清查工作,其余4个县完成80%

新兴产业如火如荼

长治市按照“五五战略”规划,以“千企百强”为主体,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现代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七大新兴产业板块,全市新兴产业发展步入加速期。2014年,全市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134户,占全部规上企业总户数的39.1%;完成增加值104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14.1%,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年竣工新兴产业项目占到全部生产性项目的80%。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13.5亿元,总量全省第二,占工业总投资的58.5%;实现增加值34.86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12.8%

煤化工循环产业板块,潞安集团180万吨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项目,襄矿40万吨聚氯乙烯,潞宝10万吨环己酮、10万吨己内酰胺、潞安天脊6万吨钴基合成油等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已经投产或即将投产,煤化工产业链由3条扩增至6条。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板块,易通集团低温余热发电成套设备和工业烟气净化高效脱硫脱硝设备制造、捷成数控成套设备制造等一批项目陆续投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板块,日盛达光伏玻璃,高科投LED外延及芯片、LED显示屏、电视白板等一批项目投产发挥效益。现代医药板块,康宝基因工程疫苗、振东50亿粒软胶囊、太行中药制剂、开元中药饮片、邦仕得制药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又有16个品种申报国家级新药专利,振东、康宝两大医药龙头企业正在向百亿元产值目标迈进。优质农产品加工产业板块,林盛果业、潞宝金和生10万吨饲料及肉鸡屠宰、沁园春100万吨矿泉水一期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现代物流业板块,基本建成8个较大规模物流园区并开始进行,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完成投资15亿元,并建成网络交易平台;黎城华驰物流园正在运营,年货物吞吐量达1000万吨;能交投长子中南铁路集运站物流园基本完工,投产达效后年发运货物量可达2000万吨。文化休闲旅游度假产业板块,全年开工建设文化旅游项目42个,完成投资32.67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264.9亿元、增长25%,接待国内外游客2691万人次、增长25.3%。全年全市新兴产业完成投资430亿元,同比增长20%,占到工业总投资的71%;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7.3%,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上党城镇群建设阔步挺进

随着国内一次性转体重量最重、角度最大的特大转体桥——襄垣城际连接线转体桥工程成功转体合龙,标志着上党城镇群1+6城际连接线即将全部贯通。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近两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全市上党城镇群建设推进会议,坚持把上党城镇群建设作为推进长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抓手,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载体,作为全面落实“六大发展”、实施“五五战略”的重点任务,尊重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强力推进上党城镇群建设,逐步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四化同步、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是城镇化速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5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比前三年年均增幅高0.02个百分点。二是“1+6”城镇版块初具形态。主城区两年来先后实施各类城建重点工程208项,完成投资121.5亿元,拆迁量110多万平米,“三环八纵十二横”城市道路主框架初步形成,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主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主城区到周边六个卫星城的快速连接线基本建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六个卫星城市环状拱卫的城镇组群初具规模。三是大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11个县(市)开工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项目82项,完成投资22.4亿元,潞城市、襄垣县成为全省大县城建设试点,大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四是城镇的综合功能有了较大提升。着力推进重点镇“五建设两整治”,9个省级重点镇开工建设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00项,累计完成投资11.89亿元,打造培育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旅游大镇。长治县荫城镇、襄垣县下良镇等部分重点镇现已成为了县域经济的次中心,长治县振兴新区、壶关县常平开发区成为企业带动就地城镇化的典范。

文化产业风生水起

色彩绚烂的盔饰,威风又可爱的布老虎,“立体国画”堆锦,在第二届山西文博会展会上,长治展区刮起绚丽“中国风”。25家企业的30余个种类、200多个文化创意产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长治文化产业发展成果。

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顺利进行。长治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组建三大文化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长治市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并从2011年开始,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并以每年30%的增幅逐年增加。近年来,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举办了八路军文化艺术节、天下都城隍中华祈福节、中国沁州端午民俗文化节等。不仅展现了长治文化发展繁荣的景象,而且还增强了长治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特别是以武乡八路军文化园、襄垣仙堂山文化旅游景区、壶关大峡谷景区、平顺通天峡、太行红山旅游景区引领的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省文化旅游业中的劲旅。

文化精品创作也硕果累累。群舞《海英和她的妈妈们》、潞安大鼓《好婆婆》、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荣获文化部设立的政府最高奖即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上党八音会《好兴头》荣获优秀表演节目奖,全省领先。电影《选举》、上党梆子《丹凤朝阳》、大型古装剧目《豫让与襄子》、广播剧《长治妈妈》、歌曲《巍巍太行》、实景剧《太行山》获第十届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其中,大型古装剧目《豫让与襄子》蝉联山西省戏曲“杏花奖”比赛第一名。“长治市合唱团”在维也纳一举夺得“唱响五洲合唱比赛金奖”,实现了长治市合唱团体在国际奖项上零的突破。市杂技团近年来常年坚持海外演出活动,分别到韩国、日本、美国、菲律宾、法国、南非、沙特等20个国家演出,多次荣获国际奖项。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由产品创意、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及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共有经营单位近4000家,分布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演艺、休闲娱乐、印刷复制图书音像、体育健身产品、艺术品与工艺美术、文博会展等九大行业,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约5万人。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20151023;本文作者:杨天闻王一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12-2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