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阎锡山故居风水考察随笔

1912年阎锡山与孙中山的合影

 

 

1920年代的阎锡山

 

 

1930年,阎锡山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1947年的阎锡山

 

 

 

 

 

 

  了解真实的阎锡山 

谈及阎锡山,我们这一代人受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影响甚深,在脑海中阎锡山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对人民残暴凶狠的武夫,这次来到定襄县河边镇才了解到一个历史真实的阎锡山。 

我走进阎府看过有关他的展览后,才对阎锡山的生平有所了解。 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 一级上将。解放前夕去台湾,卸职后避居阳明山著述至去世。 

《南方人物周刊》曾推出了民国军阀系列人物,推出阎锡山专题时,封面标题是:“山西王”阎锡山。提示语是:他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金钱,而是那些能为山西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这就较为客观和公正评价了阎锡山。 

阎锡山成为山西王后,在山西境内发展铁路业、矿业、银行业、农业、盐业、工业。 

阎锡山如同晋商一样精明能干,所以他在官场上如鱼得水,进退自如。 

难能可贵的是他重视教育。1924年四月,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先生应梁启超和蔡元培之邀来中国访问,泰戈尔来中国访问了阎锡山,泰戈尔怎么会选择去山西呢?大家都知道泰戈尔著名的《新月集》和《飞鸟集》写的是什么,在这位大诗人的眼里渴望和珍惜的就是国泰民安和祥和自然地生活情景,这种诗人的美好情怀,他认为在中国山西当时就达到了。1916年,阎锡山担任山西督军和陕西省主席以后,在山西逐步行驶了农民耕者有其田和从小学到大学的免费公学。 

泰戈尔在后来的回忆录对阎锡山的描述说:“他更像是个文人,举止文雅,谈吐具有哲学家的风格。”泰戈尔竟然对阎锡山的印象是“更像一个哲学家”?这就彻底颠覆了我们对阎锡山的认识。 

我在阎锡山故居参观时看到墙上不少砖雕的阎府家训 。字日行间透出为人处世的哲理,至今读来仍然不失光泽。这说明阎锡山思想深处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1949年以后,阎锡山去了台湾,在以后的十年里,他看淡时事风云,在阳明山潜心写书,竟然写下了300万字的回忆录和关于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探讨文著。所以,了解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不可偏听偏信,要还其真实面貌,还得深入调查研究。 

我这次山西之旅,对阎锡山有了新认识,是一大收获。除此之外,对其故居考察后,对风水的作用也有清醒的认识。个人命运不是自然界风水单元素所决定的,而是还要受社会环境支配。 

阎锡山故居是他统治山西近40年的所建的一座私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始建于1913年前后,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停止,是一组气势堂皇、丰富多变的近代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坐东西,原长135.2米,宽119.7米,占地面积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余间房屋。现存18座院落575间房层,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体设计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 

阎锡山故居是山西近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阎锡山故居可以弥补山西近代建筑研究的不足。通过对故居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故居产生的历史背景,阎锡山本人的仕途升降与建筑有密切的关系,他一般是买一块地皮修一处院子,得一个功名盖一处建筑,“都督府”、“得一楼”和“同武将军府”都是他仕途升降的直接反映。

 
 

 

 

河边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时代曾遍布山西的一块石碑

 

 

 

 

 

 

  两个环境风水影响人的命运 

评价一个建筑风水的好坏,首先要从宏观环境来看,选址要得当。阎锡山故乡河边村在清未时就是晋东北的一个大村,它东倚文山西临沱水,南北长达五里,山坡上层层梯田,犹如虎背,山脚下五条沟梁,宛若飞龙,而村前平缓的滹沱河,恰似一条闪亮的玉带。阎锡山的出生地永和堡是全村18堡中最高的一个堡子,因堡内有文昌庙,称文昌堡。 

我登上偌大阎居的一个较高的三楼顶层,登高眺望,近山远水,一览无余。从外在环境来看,阎锡山故居后倚巍峨雄健的文山,前有沱水环抱,左水倒右,下砂兜收有力,合符中国风水藏风聚气的模式。

 
 

 

 

 

 

 

 

 

 

   有好的外环境风水条件,要加以利用,在宅坐向和布局上也要精心设计,使其内外呼应,共谱风水大吉大利新篇章。 

走进阎锡山旧居,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每个院子的东房都高出其他方位的房屋。这主要是因为河边镇东那座文山,是这个镇的风水山,于是东房更高就意味着背靠文山,面对沱水环流,无论是财富也好,还是官运也罢,均有靠山,并且生生不息。风水的人文价值就在于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 

从谷歌地图显示阎锡山故居是干龙到头所结,其出生旧宅为四合院,正厅坐向为乙山辛向102度,左右厢房,右侧癸山丁向小空,左侧为丁山癸向大空,两侧排水。此外,文昌庙院门丁山癸向大空,正殿乙山辛向小空。

 
 

 

 

 

 

 

 

 

 

 

  如何评价政治人物命运 

考察一个家庭的风水要全方位,才能够完整收集有关这个家庭吉凶的有关信息。本来要考察阎锡山祖坟,因为祖坟的风水对阎锡山影响力大。据了解,其祖坟在阎锡山故居左后,属文山枝龙。但其祖坟在破四旧期间被捣毁,现已成了一片农田。就连阎锡山父亲的坟地也被革命运动的风暴所摧毁。捣毁别人的祖坟,破人家风水根基,这是一种最卑劣的手段。这种惨暴行为至今也没有停止。 

有人解析阎锡山败走台湾的结局,全是故居风水不完美的原因,说其故居“后砂暗反,水破天心 ”。我认为,政治人物的命运走向不是一个祖坟或故居风水所能支配的。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与个人的性格息息相关。但是,阎锡山的败局不能完全归于他个人的因素,是在于他所依附的国民党腐败政权垮台,就如俗话的一样“树倒胡猴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哪怕阎锡山故居的靠山——文山多么雄伟多么有气势,也挡不住政治时局变化之大势。一个政治人物的命运走向归结在于他历史命运中的定位。 这种定位就是我们风水所说的穴位。风水之穴确定好就一般不会挪动,但是如果外在环境改变了,其风水的质就会随之发生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官场上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跟准人啦。如果你所依附的领导人有光明前途,你的仕途自然也顺风顺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如果你站错了队,跟错了人,就会一损俱损,也落得一个灰溜溜的下场。 

所以说,风水学中的“势来形应”的道理,也可在官场上得到反映。政治人物的历史命运无非受历史之“势”左右。你顺应了历史之势,你就找准了人生的位置,也就是你的官场上的选穴正确。 

纵观历史。维系一个政权的成败在于民心基础。国民党政权垮台在于其官僚资本垄断了国家财富,民不聊生,老百姓思变,寄希望共产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于是,民心倒向共产党,加速了国民党垮台。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总结他任总理的心得时,语重心长地说: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民情、民心、民意,民心向背决定了一个政权的存亡。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更预示着人类的未来。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们无不注重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从历史的兴衰演进中体会生存智慧,从历史人物的叱咤风云中感悟人生真谛和成功的哲学。 

我们考察历史人物故居不仅要从建筑美的角度赏析它,而且要从主人公的命运盛衰之变中,得到对人生有益的启迪。 

人是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我反对风水界有的狂人所说的风水决定一切,一个坟地风水或一个阳宅的风水,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任何夸大自然环境风水的神奇作用的话都是违背唯物辩证法的谬论。我们要谨防割裂两个环境作用、取其一端不及其余的片面分析问题的作法。因此,对于风水的认识,要从自然界延伸到社会环境,从而使自己在这两个环境中都找准定位,两个环境的双赢,才能为人生之舟保驾护航!

 
 

困守太原孤城的阎锡山

 

 

 

 

 

 

阎锡山家庭合影

 

 

阎锡山晚年在台湾

 

 

晚年阎锡山

 

 

 

 

 

 

  阎锡山家训摘录 

不顾人的利害只顾自己的利害的行为是不对的,是耻辱的,是必失败的。

处人莫好于久敬。能久敬人者,人亦久敬自己。互敬之下,无恶因即无恶事。   

见事理不明就问,觉言行有错就改,这就是修正做事做人,处事处人的好方法。 

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能以指挥人,方能尽人之所长。

为人,不可有伤身体,损人格的嗜好。更不可有犯法律,背人情的行为。吾人当勉之。 

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   

自处贵笃实,须自责、自勉、自强、自计。非自责无以改过,非自勉无以上进,非自强无以立身,非自计无以裕财。 

计算一年不如计算一月,计算一月不如计算一日,计算一日不如计算一时。盖以一时所损益者,为数虽小,而累以年月则为数甚大。 

做事最怕没恒心。一日勤劳半日懒,有始无终不能成事。做事尤怕没方法,没方法终日忙忙不见功。有苦无智不能成功,当戒之。 

同声相应,同性相辅。自己的智不足,应用他人的智来补;自己的仁不足,应用他人的仁来补;自己的勇不足,应用他人的勇来补;自己的知识不足,应用他人的知识来补。差的多多补,差的少少补。不愁补不足,只怕不求补。 

人生有五要: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正当的职业,三要有精巧的技能,四要有充分的知识,五要有公道爱人的热心。有此五者,可谓之完人。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曾祥裕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10-16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