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品读“小太谷”上安古村

 

 

 

 

 

  在太谷县县城东北方丘陵纵横的范村镇,坐落着一个号称“小太谷”的千年古村——上安村。 

村落——壁垒森严堡寨坚

    上安村是一个北方山区堡寨式村落。说它是堡,因为它高墙壁垒,战争防御体系完备;说它是寨,它依山傍水,以城池的布局建筑,是个实实在在的土围子。这个堡寨有六道堡门:村南面临金水河的有两道,第一道还设有吊桥;北面朝向山塬的有三道;村东堡门临沟壑,为一夫当关之险隘。现存的北堡门第一道由黄土夯成,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古朴厚重,很有沧桑感;第二道为砖石所建,更为坚固;第三道门上还建有佛爷庙阁。二道、三道堡门稍错开并不相对,之间还设有依山崖开凿的瓮城。整个村子壁垒森严,外敌很难进来。村里几乎家家通有地道,外敌入村后,还可依托地道为战。地道年代久远,不知深浅,今人不敢贸然下去。

    村中坡路全用巨大的鹅卵石铺就,用卵石块硬化的主街道从南堡门一直铺到北堡门,许多院落墙基也都用卵石垒砌。这些众多的大块卵石须耗费大量的人工从远处运来,使人遥想到当年村子的富有和实力。北门外还有高30米的瞭兵台,黄土夯成,砖墙固体,据说在此可眺望几十公里外的太原城。

    为保村居平安和浇灌耕地,村外还有南北两眼翻井。翻井不同于一般的水井,它是一种用于改变水流走势、防洪的水利设施。当山洪袭来,洪水会跌入井中,再翻出地面以减势,同时改走他方,既不冲击村庄,还减少水土流失,为古代黄土高原上功效神奇罕见的水利工程,堪比新疆“坎儿井”。目前村北的翻井仍保存良好,尚在使用。翻井前竖一高大石碑,碑文铭刻:“波循故道,水害除矣,履道坦坦,行人便矣……”并赞美建井之举为“无私、有识、有力”,显示着古上安村人道德、学识、战斗的力量。

    不仅村外的翻井护村,村内古老的排水系统同样给力,发挥着疏通水道的作用,昭示着古上安村人安居山野千年的纯朴智慧。

    村居——庄雅争辉府第深

    上安古村曾经辉煌,清乾隆年间,这里曾有村户上千,村民达五千余人。村里出过朝廷的文臣武将,还建有满洲城,城内楼院28座,大约清廷满洲贵族来居住过,村西北角还建有一座“行宫”,备皇亲国戚亲临。

    村里最多的建筑为楼院,庄重雅致。庄重是讲大多为官宦人家修建,透露出官品的显赫。官邸一般建得较高,形成不同于民宅的楼院,大都为三合院、四合院,有二进、还有三进的院落。依山的为层叠窑,即一层窑上又有一层窑,旁有砖砌台阶可上;平地起的为下窑上屋,在下窑中设有木梯可上二楼。高大的楼院还显示着厚重,村里还有密闭的闷楼,很是坚固,据说还经受过日本军队的炮击。如此阔绰的楼院村中曾有百十座,且楼楼不同,院院争奇,其中一家五品官的院内竟有五座楼,牛天畀总兵府两层楼窑就超过今天的四层楼高。这些楼院既有北方民居的特点,又有一定的王府风范。说雅致,是说其精美,砖雕、木雕,各种墀、基、沿、墩、瓦当都精致漂亮,而且图案喻意深刻。楼院中的窑上屋为青砖灰瓦所建,有造型讲究、色调雅谐、漂亮的雕梁画柱,窗户造型也很有特点,不仅见方,还有圆形、菱形多种式样,且窗棂构图精美。几乎所有院落的照壁都雕有翠竹,流露出家藏万卷书的耕读雅趣。这样高墙厚瓦、亭阁交错的建筑村里随处可见,它记录着彰示着古上安村人曾经的躬耕读书和外出入仕做官的繁华与荣耀。

    唱戏是中国古代农村生活的主要文化活动之一,中国农村都有古戏台。上安村中有三座戏台,中心戏台名为三益楼,意为与正直、善行、多闻的人交友大有裨益。戏台的中央是村中过道,戏台两边凿有石槽,搭上木板,便可唱戏,无戏时拆下木板,可作过道。戏台对面为观音堂,堂前还有一小型戏台可与中心戏台唱对台戏,上安村戏台上的戏唱过数百年甚或千年之久。

    村中还有着儒、道、佛大小庙宇15座,昭示着村人曾经的信仰和他们守望着的精神家园。其中永宁寺曾僧人众多,村西一处“窑式瓮葬众僧墓”共葬僧人25位。墓葬处立的砂石碑经风雨侵蚀,斑驳的字迹仍依稀可辨。

    村风——尚文习武人才众

    上安古村,据考是河南来的牛姓读书人至此建村安居,现今村中90%为牛姓。牛氏祖先的家训是读书入仕,习武报国。于是上安村研文习武者众,几乎家家有私学,人人都读书,是农村中“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教育典范。小小的上安村,入仕者达千余人。据石碑记载的七品县官就有七百多位。在这小小的上安村落里,每隔几家就有一户官宦人家,在村口那段不足3米宽的小路上曾走出许多文臣武将。文臣出过一个帝师、两个一品官、4个“阁老”,品级官员71人、进士2人、举人3人、贡生14人、监生6人、太学生74人、庠生47人……牛家出的数得上的人才均记录在家谱、村史中,展示在村委会展览室墙上。武官中最高出过总兵、提督,其中总兵兼提督牛天畀,为国尽忠战死在云南疆场,成为“平定金川前五十功臣”的第十位。乾隆皇帝曾御拟碑文,御赐牌匾,其总兵府留存的遗迹仍见规模,很是雄浑。可惜后代子孙已将镏金牌匾,以及其家道为官的执事牌,锯为缸盖,精美的砖雕块如今也成为茅厕隔墙。

    记录上安村古事的石碑,据说有100多块,多已流失,最多是被抬去铺垫了金水河水利工程。如今又挖回一些,集中在一个院落,但有的被大型挖机挖断而残损,很为可惜。村中还有一块大石碑在街头平放供村人坐,已磨得油光黑亮。

    最能见证古村历史的为古树,三晋黄土高原上的古村均有古树相伴。上安村里老枣树很多,相传关老爷庙里曾有几人合抱的古柏,不幸被人锯倒卖了。村中还有两株老槐树,一株已倒,躺在村中,有三人合抱之粗;另一株仍挺立风雨中,看样子均有千年以上历史。

    上安古村给人的印象是:气势恢宏、古迹遍地、韵味浓厚,有着辉煌的历史,为三晋腹地古村文化遗产中一颗明珠,但由于时代变迁、岁月侵蚀和人为的损毁,目前已有许多建筑成为残垣断壁。那些历经沧桑的楼院、古味浓浓的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期盼着有识之士的保护开发。(完)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50519;本文作者:武江波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7-2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