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阳文化遗珍西山狼虎寺

 

 

 

 

 

   近年来,太原西山文化带文物保护工程已经列入了省内重点文物保护工程,西山的整治进入了生态恢复与文化建设并举的新阶段。在西山文化带中还有一处重要文化遗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这就是太原最为古老的佛寺、中国佛教东传的基地、韩日佛教文化的祖庭——狼虎寺。

    狼虎寺作为晋阳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一位高僧为推动东亚文化交流而奋斗不息的感人故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狼虎寺与佛教圣地五台山、净土祖庭玄中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山西宗教文化旅游的特殊资源,也是太原西山文化带的精华和亮点。

狼虎寺本名治平寺,位于太原市区西约10公里的白道村,现已划入“太原东社城郊森林公园”的范围内。对于狼虎寺,历代方志有简单的记载:

    万历《太原府志·古迹·寺观》:“治平寺,县西二十里狼虎山。大观年重修。”

    康熙《阳曲县志·寺观》:“治平寺在城西三十里西山上。俗名狼虎寺。”

    光绪《山西通志·古迹考》:“后魏治平寺在阳曲县西三十里狼虎山。魏昙始禅师栖此。内有《昙始行状碑》,宋大观二年立石。”

    清末山西巡抚胡聘之所辑《山右石刻丛编》中收录了《昙始禅师行状记》一碑。当时碑已破坏,但还残存于寺中。书中记录了碑的状况:“碑下阙,仅存高一尺五寸五分,广二尺五寸四分。二十四行,行十三字至十七字不等。正书。今在阳曲县。”碑文虽已不全,但是还能知内容大略,首句“太原之西约一舍地有山曰狼虎,盖是也乃昙始禅师栖息之处也”仍保存完整,可惜立碑年月阙损。胡聘之在按语中说明,根据《金石录补》所著录该碑的年代,将此碑订为北齐武平元年(570年)。

    综合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治平寺在明清阳曲县(即今太原市区)西的狼虎山,故俗称狼虎寺。寺为北魏高僧昙始卓锡之地。北齐武平元年即其圆寂一百多年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寺中立《昙始禅师行状记》碑。此碑日久毁坏,又于北宋大观年间重修寺院时再次镌立。清末胡聘之所见残碑当为北宋重立之碑。

   

    昙始,在历史文献中又称惠始、慧始。他生活的年代大约在 360~435年,也就是在十六国末至北魏初期。现存有关他生平最早的记载是南朝梁慧皎的《高僧传》和《魏书·释老志》。另外还见于唐道宣《广弘明集》和《集神州三宝感通录》、道世《法苑珠林》、宋祖琇《隆兴编年通论》、本觉《释氏通鉴》、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觉岸《释氏稽古略》、熙仲《释氏资鉴》、明心泰《佛法金汤编》以及收录于《朝鲜金石总览》的新罗学者崔致远所撰《凤岩寺智证大师寂照塔碑》等。

    据记载,昙始为关中人,是十六国时期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弟子。他在390年前后曾携带佛经前往高句丽宣讲佛法,成为中国历史上佛教文化东传第一人。

    当时,朝鲜半岛正处在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足而立之际,是一个分裂、动荡、多灾多难的时代。广大百姓饱受战争煎熬,急需解脱痛苦或获得内心安宁的精神寄托,这为佛教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中国佛教传入朝鲜半岛的时间史界虽众说纷纭,但是标志性的事件就是390年前后,昙始携带佛教经典、法物前往宣化弘法,教授三乘之教,立三归五戒之法。这一事件在一千五百年前的《高僧传》中就被认定为“盖高句丽闻道之始”。

    朝鲜三国中高句丽因与中国直接接壤,所以首先得到接触佛教思想的机会并接受了佛教,继而又传新罗,再传百济,最后又经百济向日本传播。552年,百济圣明王向日本敬献金铜佛像、经论、幡盖,并上表日本钦明天皇劝信佛法。此为日本佛教之始。

    由此我们知道,昙始禅师是中国佛教东传的先行者,是朝鲜、日本佛教文化的鼻祖。他为东亚各国文化的传播交流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太原狼虎寺是他东传佛教唯一可考的基地。

    约在405年前后,昙始返回关中,在长安地区继续弘法。

    史籍中把昙始神话的故事很多,例如说他从习禅到去世五十多年间从不睡觉休息;他经常跣足而行,虽踩泥土而不沾染,脚愈鲜白,人称“白脚师”、“白脚和上”、“白脚阿练”、“白脚阿练若”等。后人据此把“白足”一词作为高僧的雅称,并作为典故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李白诗“何当移白足,早晚临苍山”;刘禹锡诗“都人礼白足”;李商隐诗“白足禅师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苏轼诗“白足高僧解达观,安排春事满幽栏”;陈师道诗“赤髭白足可怜生”等等都是运用了这一典故,可见其广泛的文化影响。

    昙始晚年居于平城八角寺,约在435年圆寂于寺中。《魏书》记载,他临终时“齐洁端坐,僧徒满侧,凝泊而绝。停尸十余日,坐既不改,容色如一,举世神异之”。当时僧徒信众将他就地葬于寺内。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因北魏政权下诏灭佛,城市中不得留僧人墓葬,乃迁葬于平城南郊之外。其时昙始已经去世十年,打开棺盖却遗体俨然,“送葬者六千余人,莫不感恸”。他的墓前建有石砌精舍,内有雕像。中书监高允特为他作传,颂其德迹。后经历了残酷的灭佛运动,他的墓葬仍然得以保全。

    昙始一生主要生活在北方,他从关中到高句丽,又返回关中,都会经过太原。418年后他还“潜遁山泽,修头陀之行”,晚年又赴平城八角寺,也应留居太原,可能在这几个时间段里,他在狼虎山经历了伴随林鸟溪流苦修而自得的时光。

    狼虎寺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从现存遗址分析,除北宋大观年间有过一次大规模重修外,明清历代都有过重葺和扩建。近百年来,由于战争和自然的原因,寺宇逐渐倾圮为废墟。我们根据寺址残基,大致可以复原出寺院全盛时期的概貌。

    狼虎寺周围群山回环,林壑尤美,山间一峰耸起,即所谓的狼虎山。寺宇建于狼虎山坳,坐北朝南,依山叠起,前临深溪,背依高阜,堪称佳境。旧日的朝山古道从沟中拾级而上,登顶为山门。山门内为两进院,中轴线建筑为山门、大殿、后殿,两侧钟鼓楼及东、西配殿。寺院两侧建有东、西禅房院,有客堂、僧寮、方丈等,皆为窑洞式建筑。寺西里许有僧人墓地。寺东高处有夯土堆,可能是风水塔遗址。

    现存十余根大殿石柱从特点上看为宋代石作,当是北宋大观年间重修时的构件。西禅房院尚存三孔砖石窑洞,窑檐间砌有青砖雕仿木结构建造,其中的椽飞、斗拱、垂花柱等古朴精美,有明代风格。

    寺西僧人墓地现存青砖砌墓塔一座,当地人称作“高僧塔”。塔下部为方形塔座,塔身为覆钵式宝瓶,上为圆锥形十三层相轮,再上覆盖华盖和刹顶。墓塔外形瘦削俊秀,玲珑精致,是典型的明代喇嘛式墓塔。(完)

 
 

西山狼虎寺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50613;本文作者:马晓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7-2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