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金龙山读联 |
||
|
很多年前就知道孝义有座金龙山,也曾多次途经金龙山,却从来没有生出过上去看一看的欲望,因为整座山荒芜苍凉,似乎并没有什么看头;还知道金龙山原有著名寺庙,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与当地孝亲文化的结合之地。据资料记载:“孝义西乡临水村南岸有山,名十八甲者,其巅旧建金龙大王之庙……在昔文人蔚起,仕宦云从,孰谓神灵之默佑、风水之发祥耶。”又知道孝义市这几年由煤炭资源主业转型为发展其它绿色产业,倾力打造了由孝亲景区、忠孝景区、义仕景区、农业观光园、金龙沟组成的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于是,凑空闲,与喜好游玩的朋友一起去探个究竟。 传说有金龙山四大王,姓谢名绪,出身士族,本为宋代江南读书人,当年临安遭水患,谢绪散财普济民众,宋朝将亡,谢绪奔走联络抗元。大势颓败,谢绪殉国而亡。百年之后,朱元璋抗元兴明,谢绪托梦乡人,有明主出,黄河北徙以应验,亡国之恨今当报,吕梁相逢必助战。尔后化身金甲神,跃马横槊助明臣。杀敌兵,开漕运,建功勋。美好的传说寄托着民众美好的愿望,金龙山也便因此而得名。 金龙山寺庙群由崇孝寺、敬德祠、财神殿、青云十八阶、观音大佛、金龙庙、金龙泉、娘娘庙、文昌阁等主要建筑组成,建筑独特,气势宏大,庙内塑像生动传神,皆栩栩如生。然而,一路走下来,最使我感慨的,却是景区内的对联。 对联艺术实在是中国的国粹,讲究平仄、对仗、用典等,尤其悬挂于景区的对联,不但要契合对联撰写的要求,而且还要囊括当地的历史、人文、传说、风俗——当然,还应该蕴含美好的寓意。因此,从某个角度是否可以说,要想知道一个景区甚至该地区的大体状况,完全可以通过阅读对联去了解? 走进金龙山风景区,迎面便是金龙殿。此殿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光绪丁酉年(光绪二十三年)夏初,为一堂两屋的规制,大堂正中供奉着金龙大王圣像,屋外有围墙环绕。联云:“金龙郁秀,异石奇峰,茫茫云海三千景;孝义和谐,清风明月,浩浩道经五万言。”此联运用鹤顶格嵌字手法,开宗明义,既说孝义,又讲金龙;既写风景优美,又言文化深厚,诗情画意,描绘了金龙山风景之奇异、秀雅。走出金龙殿,还有一联:“千载嘉风此盛孝义得传承乃至人知孝虎知义;四时惠雨何荣道德同栉沐只因神有道民有德。”此联节奏多变,既将“郑兴孝母”“义虎救樵”的故事隐含其中,又将唐贞观元年唐太宗御赐“孝义”县名、千百年以来传“孝”“义”文化、而致“嘉风此盛”的因果关系,描述以陈。 大雄宝殿于一般寺庙里都有。此处仍为两副对联。一联为“大奏孝音时时融洽传千里;雄兴义举处处祥和乐万家。”从时间、空间上颂扬了孝音、义举的功德。另一联云:“香烟袅袅融月色风光一尘不到真清净;钟馨悠悠汇禅音佛韵万善同归最吉祥。”上、下两联,一写观景,一写听音,而一“真”一“最”,又把这圣地、佳音描绘到了极致。 山回路转,来到金龙泉。这是位于金龙庙左侧半山腰的一处泉眼,泉眼处有一空口石雕,清冽甘甜的溪水从龙口源源吐出,一年四季长流不断;龙口下置一个放生池,以方便游人将鱼、龟等各种水生生物在这里放生。泉水边悬一对联:“不盈不竭祛病祛灾香泉古井分甘露;教孝教忠登仙登圣妙手仁心济苍生。”此联不但写了金龙泉,而且由泉水及人、及事,联内贯穿着极深的人生哲理。 上到山顶,有一长廊,习习山风中,穿廊而过。廊头挂一副对联:“处事当思义多少;论交先问孝如何。”这是整个金龙山风景区所挂对联中,唯一的一副七字联。此联明白如话,言简意赅,然而,却让人思考颇多。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借口忙事业、忙工作,忙忙碌碌;为孩子、为房子、为车子,焦头烂额,唯独迷茫了人生观、价值观,忘记了“情”“义”二字该如何写。 最后来到文昌阁。此阁既然为文人喜好之地,那么,对联就更应该显著、突出。绕阁一看,果然,阁体四周皆有对联悬挂。东为“文脉恒昌千秋犹带诗书气;人心尽善百姓皆怀孝义情。”此联上联写“文”,下联写“人”,所谓“人文”是也。那么,“人”和“文”是什么关系呢?人可以学文,文可以化人,于是,自然会想到因果关系。西为“星光灿远月色千秋金龙盈紫气;文阁登高道风万里孝义悟天机。”这副楹联上联诗情画意,描绘了金龙山景区的美景、瑞气,下联禅意哲理,颂扬了孝义之地深厚的人文历史。南为“山起金龙自是志与云齐心随日朗;运交魁斗由来梦已道圆德共文昌。”上联用嵌字法嵌入“金龙”,其所以“山起金龙”,是因为金龙山主神“志与云齐,心随日朗”,下联也用嵌字法嵌入“文昌”,其所以“运交魁斗”,是因为“梦已道圆,德共文昌”。北为“笃实文风月醉书香人醉阁;盛昌阁运史崇孝德地崇文。”上联写“文风”,下联写“阁运”,紧紧围绕文昌阁主题,并运用嵌字手法,将“文昌阁”三字巧嵌于上下联之中。双“文”、双“阁”、双“醉”、双“崇”,复词手法充分运用,赞颂了孝义人民陶醉于诗书礼乐、崇尚于孝德文化,从而使孝义大地文化积淀深厚、文气文风浓郁。 当然,金龙山的对联不仅这些,像“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钟楼”“鼓楼”“敬德祠”等等,都有风韵独特的对联悬挂其中。古语云:言为心声。一个人的思想是要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同样,一个景区或者一个地区的灵魂,也是要通过语言来向人们呈现的——在对联的引领下旅游,也可算是文人的“雅游”吧! (完) |
|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20150610;本文作者:木子 |
||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7-20 ) |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