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值得太原人为之立一座铜像的好市长——岳维藩

 

 

 

 

 

大地是宁静的,山水花鸟的和鸣是宁静的一种表现方式,人类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天籁,尤其是一座城市的出现。城市无疑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重要的标志,何况这是一座拥有了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战争的硝烟与人间的烟火熏染下,古城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这座城市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节点需要提起。隋朝时期,太原当时叫并州,与西安当时叫长安,并列全国两大城市。隋朝末期,李渊、李世民驻守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氏父子建都长安后,定国号为。唐文化发源于太原,两座城市的来往相当热络,文化也一脉相承。建国以后,太原和西安也有一段巧合。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太原市的市长是岳维藩,西安市市长叫张铁民。两座城市的市长都是山西人。太原市长岳维藩来自山西的五台县,西安市长张铁民来自山西的吉县。两位山西籍的市长执政着隋朝时就并列的两大城市。

无独有偶,这两位市长的年龄大致相仿,岳维藩生于1914年,张铁民生于1920年;岳维藩在1985年去世,张铁民同样也在1985年去世。这是我无意当中的一个发现。

事实上,我并没有要把这两座城市放在一起作比较的企图,只是觉得历史中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不是我辈所能参透的。西安市长张铁民不是我要描述的对象,而岳维藩却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仔细地参阅了他执政太原的资料时,执意地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让人敬仰和怀念的市长。

掌管一座城市是要有大格局的。建国初期的太原城无论如何也无法像隋朝那样跟西安媲美,在全国名列前茅了。其衰败和破落恐怕连刚刚走马上任的岳维藩也头疼不已。然而,这个在战火中淬炼出钢铁一般意志和聪慧头脑的市长,按照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后悔的的战略思路部署城建工作。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统筹解决。大刀阔斧地扩建迎泽大街,改造丁字街道,加固汾河堤坝……一系列措施纷纷实施,纷纷落地。迎泽大街由原来的宽6-7米,扩至88米,长度由火车站到河西。上世纪50年代就有如此的前瞻性,使得岳维藩上任的这一把火烧红了全国。1959年陈毅元帅视察太原时说:我从太原火车站出来,看到太原市宽敞的迎泽路,我的诗意就来了。同年,郭沫若视察太原时也有感而发:汾河桥上车如涛,工地人人意气高。满载资源掀地轴,排云烟突耸天郊。城乡尽道收成好,熙攘皆为跃进豪。观罢巨型机械后,出钢今又看三槽。

 
 

岳维藩市长

 

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迎泽大街与迎泽大桥

 

 

国企和地方企业协调发展。太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确立了重工业基地的地位。全国的156个项目,太原就占了10项。国企的税收自然上缴了国库,太原的经济还得依靠本地的企业。岳维藩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建立蔬菜食品生产基地;第二,扶持手工业和发展地方工业;第三,不断改进市场工作。一批地方企业纷纷上马。

解决菜篮子等民生问题。三年困难时期,作为全市的大管家,岳维藩每天都要过问全市的粮、菜、肉、蛋和盐、油、酱、醋的购销和库存情况。首创了用证号供应市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和用购物券选购紧俏商品的办法。受到了商业部部长姚依林的肯定,并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开放了农贸市场,恢复了一批具有经营特色的老字号和地方名特产品。六味斋的酱肉、清和元的头脑、稻香村、老香村的糕点、晋府点的刀箭、亨升久的布鞋等传统产品。

文化建设也不甘落后。迎泽公园、工人文化宫、宽银幕电影院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建设旅游文化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亲自主持了傅山先生遗迹的修复工作。在悬瓮山南侧开辟一条上山公路,把晋祠与天龙山连接起来,形成晋祠-天龙山文物风景区。对双塔寺实行维护加工,增设碑刻长廊,把散落在各处的名碑石刻集中收展,并扩大双塔寺牡丹种植面积,从而在东郊形成一处古迹名胜区。

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广开言路,从善如流。作为一市之长,从来不搞一言堂,大小事务开会定夺。1955年根据他的建议,市人民委员会建立了每月一次的市长接待人民代表的制度。这在全国领先了好多年。

 
 

 

 

岳维藩市长接待人民代表

 

 

 

 

 

 

   掌管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又处在新旧交接的关键时期,岳维藩可谓临危受命。不过,他没有辜负上级的期望,也没有让老百姓失望。在两次主政太原,包括担任副市长一共20年的时间,太原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座屹立于华北腹地的古城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东西为街,南北为路,阡陌纵横,四通八达。高楼林立,错落有致。这样的一个变化,凝结了岳维藩的智慧和心血。特别是1979年从南京重返太原后,坚持一日三上班,激励了无数干部和群众。

  20年的时间,经手了那么多的工程,开办了那么多的企业,恢复了那么多的单位,他却没有安排自己身边一个人,甚至近亲上门求他也被婉言拒绝。心中装满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唯独没有自己。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他一惯的作风。1955年市政府从东华门搬到新建路办公,当时他的宿舍仍在东华门,政府机关只有一部车,他便经常骑自行车上下班。有人劝他坐小车,他说:“汽车应该让下厂矿和身体不好的同志坐”。

  只注重实干,不喜欢被宣扬。《山西青年》杂志写了一篇报道他的文章,并已打出了清样,却宁是在他的劝说下抽掉了。中央电视台为报道太原市的一项经验,专程来太原给他摄制答记者问的录像,他又婉转地推给了别的同志……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迎泽大街

 

 

 

 

 

 

  刘舒侠同志在纪念岳维藩的文章《每临大事有静气》中对其评价代表了一种共识。这里不妨一引:其为人也,质朴无华,沉默寡言,却忠厚待人。他性格内向,不习惯同多人聊天、取闹,而喜欢独自面壁凝思。主持会议总是让大家畅所欲言,最后做结论时,好的主意都会被吸收。谨言慎行,从不渲染吹嘘,十分成绩,只讲七分。他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务使各得其所,平常对干部要求十分严格,但工作上发生错误,总是替下面承担责任,从不见他火冒三丈。但不满意时,往往一言不发。待人接物,很有分寸,不厚于张三,不薄于李四。至于个人习惯,突出的是:衣着整洁,起床定时,不狂饮,不暴食,厚人薄己,公私分明,喜爱读书,几近成癖,平时生活节俭,但看到有的老战友老部下经济困难,则慷慨解囊,毫不吝啬……”

1985610日,岳维藩在太原逝世,享年71岁。消息传来,万民悲痛,市民自发前往吊唁,双塔寺陵园,成了花圈和花篮的海洋。

岳维藩主政太原的20年,应属于一个特殊的年代,他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从当初几十万人口的小城市,成长为如今四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太原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我们有理由相信岳维藩不朽,他用业绩把自己镌刻在了这座城市里,同时也镌刻在了人民的心中。更有理由相信,后继者们能够在岳维藩开创的道路上,继续大刀阔斧地改革,把太原建设得更美更好,使得2500多年的文脉赓续永传。

今年是岳维藩同志离开我们3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人民的好市长岳维藩。

 
 

纪念岳维藩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

 

 

 

 

 

 

  高海平 笔名 高乾 19622月出生,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双鹤乡人。《语文报》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副社长,副编审。山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华散文》《博览群书》《书摘》《黄河》《山西文学》《四川文学》《美文》《西北军事文学》;《光明日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政协报》《天津日报》《今晚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三晋都市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作品。其中《土地》曾被《散文选刊》选载。出版个人散文集《带女儿回家》

 

本文来源:作者投稿;本文作者:高海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7-20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