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天龙山掩藏石佛出土考

本文作者:吴鹏程

 

 

 

 

 

  石窟寺是建造于崖壁间的佛教寺院。自从东汉时期佛教经典由印度两僧人不远万里传入河南洛阳白马寺,石窟寺这一特殊的建筑形式也一并东渡。千百年来,全国各地石窟寺林立,佛教造像众多,其艺术色彩斑斓,宗教文化浓郁,时代特色明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以佛教经典为题材、石刻造像为呈现方式的石窟寺,它的出现及存在,极大地丰富了佛教文化的表现方式,承载着佛教文化在各历史时期的传承。久负盛名的天龙山石窟就是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佛教盛行的大背景下,在信徒东魏权臣高欢的主持下开凿的。是他开创了天龙山开凿石窟的先河,后来北齐、隋、唐各代历有凿刻,遂形成现在的规模。

    天龙山的石刻造像究竟有多少?除了现有的东、西峰25窟及千佛洞4座石窟外,多年以来石窟总量一直维持着原状,直至20143月份的这一天。

    惊喜往往出于偶然。2014325日上午,在圣寿寺西院内院塔以西约3米处,建筑工人在建造窨井时,碰到了石头状的硬物,扫开虚土仔细一看,竟然是各种石雕佛像,随即将情况报告给了天龙山文物保管所。所领导立即上报给市文物局,当天下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领导、专家即到现场,并确定了严格按照考古专业要求,对掩藏坑石佛进行科学发掘的方案。

    326日,市考古所派专业人员和技工师傅驻地天龙山,对掩藏坑实行抢救性发掘。从26日开始截止44日发掘完毕,历时10天,暂开长5米、宽5米的探方一个。当发掘至深约1.5米处时,掩藏物完全暴露了出来。至此共清理出较完整的佛像10余尊、佛身10余尊(其中有一尊保存较为完整),锈状的铁佛头一块(铁佛头有20多个),也有一些残破不堪的佛像,还有一些唐宋时期的建筑用瓦残片。

    期间,李裕群、常一民等石窟、考古方面的多位专家学者曾几次来此查看,都为天龙山出土如此精美的石雕佛像叹为观止。有关专家认为,天龙山出土的这些石佛是近年来太原市比较大规模掩藏出土物的第二次发现。专家们还在回填坑上面约20厘米左右厚的地方发现了明朝建筑的痕迹,随即断定这个坑不会是一座近代坑。另断定,此掩藏石佛坑可能为宋元时期所回填的。关于佛像的雕刻年代,根据出土佛像造型风格和特点,专家对其做了推论:这些石佛一部分是唐代,大部分是宋代的作品,还有以西域人物为题材的造像(约七八尊佛像)精品。

    关于西域人物为题材的造像,有学者认为应该是北齐至隋唐的艺术作品。不管事实如何,专家论证如果属实,那么这些造像应该是在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情况下逐步形成的。

    在东魏、北齐时期,太原地区一直处在游牧民族与汉民族交流与融合的前沿阵地,因此这个时代在文化上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征。天龙山位于晋阳古城遗址祭祀文化较为集中的区域,自然成为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地,民族文化的融合借鉴必定会诞生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高氏政权不仅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占据太原,再加上高氏皇族崇佛、信佛,这样以佛教题材为表现方式的崇拜祭祀自然就成为这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艺术特色。天龙山在这么一个历史背景下,出现这些优秀艺术作品,应该说是理所当然的,正如有些专家所讲,坑内出土的这些佛像应该都是来自于天龙山。

    当然也有可能是从外地运来的,但是为何头像与身体大多分离,甚至残破不堪呢?这个问题令人费解,难道是从外面盗凿的?因无证据,不便作更多的推测。专家们既然说来自天龙山,自然有他的道理。翻开《晋祠志》,我们可以找到整个西山地区的佛寺在金代曾经遭受大规模破坏的记载,天龙山作为西山环带的一部分,应该也不例外。另外1999年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天龙山》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金天会年间,天龙山遭到兵火,寺庙被毁,金皇统至正隆年间重新修复。元至正二年(1342)、明弘治年间均有重修,并修复了第九窟前的窟檐,为躲避兵乱,创建了南千佛洞。”这段内容给我们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金天会年间天龙山遭遇兵火;二是元、明重修。上文专家在考古学上有关金元坑和明朝建筑痕迹的论断,为这两条信息提供了相应的佐证。因此,我们姑且可以做出推测:这批佛像,应该是金代大火前后,为了保存有意掩埋于地下,即这批佛像来自于天龙山圣寿寺。

    如果这批佛像来源于天龙山圣寿寺,那么对于天龙山的意义就非常重大了。因为天龙山目前还没有关于宋元时期的实物印证,这批佛像如果有宋时期的作品,就可以填补这个时期天龙山石刻造像的空白;如果不是天龙山这个时间段的作品,单凭宋元坑的存在我们也可以梳理宋元时期天龙山的文化印痕,因为它丰富了天龙山宋元时期的文化活动内容。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掩藏坑的意义同样非常重大。(完)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41027;本文作者:吴鹏程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6-04 )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文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