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震带及历史上7级以上大地震 |
||
|
山西境内地震带概况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东有太行山屹立,西、南有黄河逶迤东流,中间大同、忻定、灵丘、太原、临汾、运城等一系列断陷盆地呈雁列形分置南北;桑干河、滹沱河、汾河流贯其间。这里自古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中国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由一系列断陷盆地构成的山西断陷带,也是强烈地震活动的区域。 山西境内的断陷带总体呈北北东走向的S形,属鄂尔多斯断块东缘与南缘断裂带,夹峙于鄂尔多斯断块东部吕梁山隆起与太行山断块隆起之间,面积约35522平方公里。断陷带由两部分组成:山西断陷带南起侯马、北到河北怀来一带,有怀来、蔚县、大同、灵丘、忻定、太原、临汾等断陷盆地,绝大部分在山西境内;运城盆地,平陆、芮城所在的灵宝盆地,是渭河断陷带的东北部和东部。 据统计,近4000年中山西省内120余次大于或等于4.7级的地震中,约66%发生在断陷带;占全省面积77.23%的隆起区仅发生中级地震40余次。 山西地震大事记 从远古至今,有史料记载的山西境内及边界附近发生过5级以上的较强烈地震120余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1次,7-7.9级5次,6-6.9级14次,5-5.9级百余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省境内发生过的较强地震记载为1991年,忻州地区5.1级地震,大同——阳高地区5.8级地震,1999年,大同——阳高地区5.6级地震,2002年,太原地区4.7级地震,2003年,临汾洪洞地区4.9级地震。 从史料看,临汾盆地地震活动强度最大,1303年和1695年两次7-8级大地震均发生于该盆地。4次7-7.9级地震均发生于忻定——灵丘盆地。绵延不断的小震群多发生于太原盆地,其余分布于昔阳、和顺、灵丘、代县、天镇、运城等处。 在有史料记载的地震中,太原历史上发生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公元1002年在交城县附近。 山西历史上7级以上的大地震 1.北魏延昌元年原平——代县地震北魏延昌元年四月二十 (512 年5月21日),原平——代县间发生7.5级地震。这是山西省境内历史记载的首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魏书·灵征志》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杀5310人,伤2720人”。 2.宋景祐四年定襄——忻州地震 宋景祐四年十二月初二 (1038 年1月9日),定襄——忻州一带发生7.25级地震。32308人死亡,5600人受伤。太原西南晋祠附近悬瓮山上的悬瓮寺遭到毁坏而废弃。 3.元大德七年洪洞赵城地震 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1303年9月17日)洪洞赵城一带发生8级地震。这是中国根据历史文献确定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此次地震给平阳路、太原路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关于这次地震的死亡人数,吉县《大帝庙碑》所记“河东地震,压伤者二十余万人,屋之存者什之三、四”。万历《临汾县志》记“于时死者二十余万人,祸甚惨毒”。《元史·地理志》记载,当时太原路辖二十余府州县,包括今太原市、晋中、忻州和吕梁地区的大部,人口为155321人,平阳路辖五十余府州县,包括今临汾、运城、晋东南地区的大部和晋中地区部分,人口为270121人。两路合计共有人口425441人,这次地震的死亡人数约占人口总数的50%,极震区各县高达70%。孝义县贾家庄元墓砖壁上的题记称“倒尽房屋,土平,人民均死无人埋葬”。由于灾情惨重,元成宗铁穆耳发钞九万六千五百锭,遣使赈济,伊免差税,开放山场河泊,听民采捕,以渡灾年。当时的元朝皇帝在震后把“太原”改名为“襄宁”,把“平阳” (今日的临汾)改名为 “晋宁”。 4.明天启六年灵丘地震 明天启六年六月初五(1626年6月28日),灵丘发生7级强烈地震。震中区位于灵丘。据康熙《灵丘县志》卷二记载,地震时,灵丘“全城尽塌,官民庐舍无一存者,压死多人,枯井中涌水皆黑”。 5.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崞县(原平)地震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初五(1683年11月22日),崞县发生7级强烈地震。时任山西巡抚的穆尔赛奏报,太原府所属15州县,以代州、崞县、繁峙灾害最重。崞县庐舍房屋被毁坏6万余间。 6.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临汾地震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1695年5月18日),临汾发生8级强烈地震。震害极为惨重。清代档案和地方志中记载,当时受灾的有临汾、襄陵、洪洞、曲沃等28州县,灾害较重的有14州县,死伤五万二千六百余名(实际死伤人数还要更多)。有人在其诗序中说,临汾、襄陵“城郭房舍存无二三,居人死伤十有七八。更可惨者,斯时之烈火烧天,黑水涌地”。(完) |
|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50319;本文作者: |
||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5-05 ) |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