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重返北朝——麋沸时代的艺术巅峰

 

 

 

 

 

本文转自国家地理中文网

撰文:张庆捷,摄影:除改名为均为厉春 山西博物院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56月号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烽火相连、政权更迭的动荡时期,山西地区地形成空前民族融合与文化多元的社会,造就了中国艺术史上一个虽短暂无比瑰丽的时代。云冈石窟开启了北朝艺术的黄金时代。近年来,太原周边出土的一系列东魏北齐时期高等级墓葬壁画则向我们提示了北朝晚期艺术的另一座高峰。

 
 

暮色降临,游人退尽,云冈石窟回归沉寂。

第20窿的露天大佛广额丰颐,身躯挺拔健硕,气韵雄放,彰显出北方游牧民族的剽悍和强大,为云冈石窟最辉煌之作(摄影:赵钢)

 

 

 

 

 

 

  地处游牧区至农业区过渡地带的山西,堪称诸民族汇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史书记载,东汉以来,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不断有大批南匈奴人降附汉朝,被安置于今山西境内。据谭其骧先生研究,山西境内设七八个郡,都有匈奴杂居,北部诸郡,甚至“胡多于民”。 

  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265 589年),全国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统一走向分裂,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开始和完成这个历史过程的主体力量,都是聚集于今山西的北方少数民族。如最初打破西晋统一局面者,是避居吕梁山区的匈奴酋帅刘渊。130余年后,结束这场漫长痛苦的分裂的,是定都山西的鲜卑拓跋部。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大同)。至太武帝拓跋焘时,先后败后燕、攻大夏、克北燕、灭北凉、降后仇池诸国,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停止了分裂带给北方的浩劫,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北朝时期,山西有两个城市非常重要,一个是北朝前期的平城,一个是后期的晋阳(今太原)。平城与北部游牧区相连,自古为军事重地。北魏定都平城,许多降民迁来,人口不断增加,最多达150 万(李凭著《平城时代》),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城市。三长制、均田制等稳定社会、促进农业的政策相继推出,北方得以休养生息,回到发展的轨道上。统治者又通过认同汉族官制礼俗,推动民族融合,为迁都洛阳和北魏孝文帝深度汉化做好了准备。 

  平城附近发现了大量鲜卑遗存。御河东沙岭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和其他墓葬壁画中,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牛车马群,以及席地而坐、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而在文成帝时期的墓葬壁画中,除保留驱狗放马、弯弓射箭、集体狩猎的游牧生活场景外,开始出现养殖耕牛、从事农业生产的画面。到北魏孝文帝时期,墓葬出土物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画面数量不断上升,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两种生产形式上下浮沉的情况,反映出两种生产方式的渗透融合及其农业生产逐渐为主的趋势。 

  晋阳位于山西中部,北魏后期地位日益重要。不仅是中原北大门,而且是控制北方的战略要地。“霸业所在,王命是基”,北魏后期的尔朱荣、高欢,都是依靠雄踞晋阳、掌控并州精骑而遥控朝廷、争夺天下的。在太原晋阳城遗址及其周围,同样发现了当时民族汇聚的遗存。北齐东安王娄睿墓、顺阳王厍狄迴洛墓、北齐大将军贺拔昌墓等诸墓主都是来自鲜卑集团。近年斛律金父亲《斛律那瓌墓碑》的发现,证明太原地区还活动着一些高车部落。而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的壁画和出土陶俑,相貌服饰均有差异,显然来自不同民族,反映出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曲折与历史趋势。 

  遗址、石窟、墓葬、出土器物等丰富多彩的北朝物质遗存,涉及到文化、政治、军事、经济、艺术等领域,清晰展现了北朝文明的发展主线及特点。北朝前期的服饰、器用、毡帐、车具等遗存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色彩,随着时间推移,器物中的草原文化色彩日渐淡化,一种吸收了草原文化的新的汉文化逐渐走向主导地位。 

  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齐,二曰粱、陈,三曰(西)魏、周。所谓(北)魏、(北)齐之源者,凡江左承袭汉、魏、西晋之礼乐政刑典章文物,自东晋至南齐其间所发展变迁,而为北魏孝文帝及其子孙摹仿采用,传至北齐成一大结集者是也。”制度如此,文化也是如此。 

  山西与丝路联系由来已久,关系最密切时期,莫过于北朝,并对当时其他地区乃至后世影响极大。《汉书》记载诸国距中原的距离,是以长安为目的地;《后汉书》和《晋书》中则以洛阳为目的地;而进入北朝,《魏书·西域传》和《北史·西域传》中记述西域诸国,都记载与“代”(即平城)的距离,如粟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去代一万六千里”,波斯国(今伊朗)“去代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八里”,大秦国(古代罗马帝国)“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可见在古代史家心中,北魏王朝所在的平城才是北魏早期丝绸之路的东端。 

  在平城遗址和晋阳城遗址及周围,至今遗存着许多有关丝路的遗迹和遗物,最著名的当属云冈石窟,这是佛教通过丝绸之路直通平城的最大物证,中西因素相互结合,气势恢宏,独一无二。平城遗址内还出土了许多外来器物,鎏金高脚酒杯、仿波斯银盘、琉璃碗、银质耳杯、镶宝石金戒指、波斯银币、外来造型的四狮环立石灯、各种中亚伎乐俑和丝路东传乐器等,充分显示出丝绸之路与平城的重要关系。可以说,平城开创了丝绸之路的新时代,自北魏太武帝起,不仅把中断多年的丝绸之路再度恢复,而且之后来往的深度、广度上都超越两汉,深入到民间和社会诸阶层,延续到唐五代之后。

  ……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56月号

 
 


忻州九原岗壁画墓是山西近年来发掘的又一座北朝大墓,墓门上方的城楼象征着天上宫阙的门户。

死者在进入墓葬之后,灵魂只在墓中短暂停留,随后便在墓道两壁的仪仗队伍护送之下从墓门飞出,升入天界。

 

 

红陶牛,娄睿墓出土

 

 

杂技俑,高20~26厘米,大同曹夫楼村出土。

 

 

墓葬艺术是北朝晚期艺术的另外一座高峰,是多元文化融合在中国北方结出的一朵奇葩。

1999年太原出土的虞弘石椁正是这种东西(亚)交融的北朝新艺术的代表之作。

在典型的汉式屋顶之下,石室四壁内外布满了浮雕,其内容几乎看不到一丝中原文化的影子,基座上更有祭司守护火坛的经典拜火教图像。

它说明了源自波斯的拜火教在北朝隋唐时期在中原地区一度广为流行,也印证了史书中有关信仰祆教的粟特人大量来华定居的记载。

本文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撰文:张庆捷,摄影: 除改名为均为厉春 山西博物院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6-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