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化”村落的文化遗失——以山西省繁峙县杏园乡公主村为例 |
||
|
目前,我国空巢村普遍存在,村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乡土社区传统逐渐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为了掌握当下空巢村的文化现状,我们选取了繁峙县杏园乡的公主村。公主村是晋北地区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村子因北魏孝文帝的女儿诚信公主在此出家修行而得名,村内公主寺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物保护单位。 传统村落“空巢化”现象加剧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正快速消亡。 传统村落的消失使灿烂丰富的文化景观、乡土建筑遭遇泯灭,而传统村落“空巢化”现象的加剧,更使得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灰飞烟灭。不仅如此,由于这些文化的消失,村庄的社会秩序、家乡观念与文化认同都面临重新的建构。 山西约有3000余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但由于缺乏保护,大多数传统村落的现状令人担忧。“太行空中村”平顺县岳家寨正在遭遇“空巢化”,该县奥治村大禹时期的历史遗迹也已经破败不堪;农耕文明的活化石骆驼道只剩下3口人……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这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新时期寻找出“空巢化”村落文化可持续发展策略迫在眉睫。 公主村文化遗失现状堪忧 传统民居的拆毁与重建村中东西两边的民居风格迥然不同。村西多为晋北地区传统的土木结构的筒板瓦房或白灰平房,而村东多是砖墙红瓦的现代建筑。据了解,过去全村的房屋建筑全部就地取材,都是土木平房,可如今简单统一成钢筋水泥的建筑,无序地新建与翻建住房,村里不少现代建筑拔地而起,直接造成了新建筑与历史建筑不协调的局面,改变了村落的传统风貌。同时我们还发现,村中大量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窑洞房,已全数废弃和坍塌,杂草密布。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于古建筑是该拆还是该留,是当前古村落所普遍面临的重大难题,是要原封不动地保留古村落的原貌,还是要全盘推翻重建;如何将像窑洞房这样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留存下来,都需要我们深思。 庙会传统的保持与渐变村中依旧留存着举办庙会这一传统习俗,但相比十几年前,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改变。据公主寺的守庙人居林秀老人说,公主寺每年举办两次庙会,一次是阳历6月1日,庙会长达21天,另一次是农历三月初八,公主寺会举行法会。他说:“小时候最快乐的就是去公主寺参加庙会,热热闹闹的还能吃好多东西,但这几年,气氛渐渐淡了,来的人少了,活动也越办越简单了。”我们注意到在交谈中他的脸色带有一丝伤感。近年来,随着村中人口的流出,这里少了以往办庙会时那种热闹的气息,参与者也多是村中留守的老人、妇女等。 同样发生改变的还有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虽然常住村民依旧热衷于传统的民俗活动,他们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重大传统节日仍乐此不疲地举行着节日仪式,但庆祝形式已渐渐趋于现代化、简单化。我们走访了一户人家,家中只有老夫妻两口人。他们说:“现在过年已经不像从前那么麻烦了,以前得提前好几天准备年货,现在儿子就从城里带回来了。”我们欣喜于村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也对村中传统节日庆祝形式渐渐弱化产生担忧,这些留存在村民心灵深处的乡土记忆,是否会随物质生活的提高而慢慢抹去。 传统民俗文化正出现隔代遗失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网络新媒体的崛起、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得年轻一代很难重新回归传统的民俗活动,再加上外出打工的年轻农民又很少有时间回到自己所在的村中,使得传统的民俗文化面临严峻的考验。 王大爷是村中有名的村医,掌握着许多灵验却又难以解释的“偏方”,十里八乡声名显赫,连许多城里人都慕名找他看病,但他的儿子却在繁峙县一家理发店工作。王大爷对儿子不能传承自己的一套秘方耿耿于怀。自己一天天老去,他对自己医术的传承十分担忧。 同样,在对当地婚丧嫁娶习俗熟识度调查中,我们发现能对整个仪式清楚知道的并不多,只有部分村中的老者和住在公主寺中的老尼姑才知道,他们也自然成为村子里各家红白喜事的操办人。老一代的村民们普遍对年轻人表示出忧虑,年轻人难以按照传统完整地开展民俗仪式;年轻一代的村民动手能力较差,对于传统家庭中传承下来的编织技术、烹饪技巧、节日糕点的制作等并不是很感兴趣,长此以往,这些流传了千年的生活文化就会慢慢消失。 历史建筑的破坏和消失公主村内共有两处历史建筑,分别为公主寺(明代)和龙王庙(清代)。公主寺是公主村中最为重要的古建筑,同时它也是村民庆祝各种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对当地人来说,这里不仅是村民生产生活中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更为重要的是,它承载着村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在调查过程中,每当向当地村民提及公主寺,他们总是一脸骄傲的表情,他们也总会向你讲述公主寺庙会的盛景。 自2006年公主寺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一直实行封闭式保护,除了庙会的时候开放外,其余多数时间均对外封闭。这一举措虽较好地保留了寺庙的原貌,但寺庙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壁画受氧化,破坏严重;寺庙年久失修,部分构造损坏;佛像遭到人为破坏;寺内古树出现死亡或濒临死亡的情况。 村内另一古建筑龙王庙建于清道光年间,已经废弃,对此,当地人这样解释,过去人们靠天吃饭,信奉雨神,龙王庙是村民们求雨的地方。但是,近些年有了天气预报,人们可以预知天气,根据天气预报播种收割,干旱时可以用井水浇地,龙王庙渐渐失去了它的价值,也就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走村串乡的行商贸易还存在 在公主村还保留着行商贸易的形式。据当地老人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子里每隔两三天就有人挑着担子到村头出售一些生活用品或者城里的精致小玩意,有些东西因为买的人比较多,去得晚了就买不上了,还得提前和小贩预定。小贩走前一般还会向村民拿上城镇缺少的土特产、山货去城里卖,村民也可以托他去城里带点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近年来,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村民进城也方便了,村里还建了一个杂货店,基本能维持村民日常用品的购置。行商这一行式慢慢消失了,只有到了村里举办庙会的时候,才能偶尔见到,当然,他们不再是“一根扁担,两条腿”,而是开着小汽车,卖的也都是些城里的衣服和工艺品。 “空巢化”村落文化保护新思路 △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村组织加强传统村落文化的培育与传承。 △重视农村乡土文化教育,让年轻一代记住自己的乡土之根。 △挖掘“空巢村”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整合区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化上的“村村重组”,打造民俗文化圈。 △坚持静态文化与活态文化相结合,加快民俗博物馆以及活态民俗体验馆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进行表演和影视作品创作,同时利用新媒体宣传吸引民间资本。(完) |
|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50607;本文作者:张鑫 林俊琦 |
||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6-09 ) |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