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行游山西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碛口碛口,倾听黄河古老的吟唱

 

 

 

 

 

   在山西吕梁山的黄河边上,有座古镇,它与陕西隔河相望,古镇的名字叫碛口,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列为“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碛口之碛,就是水中的乱石滩。贩运货物的船从上游过来,到此再也过不去了,形成了“码头”,货物下船,弃水行旱。货多船多,人也就多了起来。于是碛口成了镇,逐渐繁华。

我到碛口古镇时,是个初冬的下午。扑面而来的黄河风和隐隐的涛声一起问候远道而来的我。我走到碛口客栈前,脚踏凹凸不平的石板街道,面对波光粼粼的黄河,旅途的疲惫一扫而空。客栈座落在黄河边上,夕阳西下,彩霞满天时,奔腾的黄河与远山形成壮阔斑斓的美景。坐在客栈二楼木头椅子上,看着黄河翻滚的波浪,眼前的血色黄昏,美得醉迷恍惚。而古镇的人们,纷纷归家,青石路上,传来“踢踢踏踏”走路声。待暮色四合转而星星满天,我伴着阵阵的黄河涛声入眠。

第二天起个大早,在朦胧的晨光中走出客栈。碛口客栈的招牌,沿河岸寂静伫立。黄河水低唱着奔腾而去,沿街道一路向南,我乘船漂流。只听得涛声愈加响亮,是大同碛越来越近了。纵贯临县全境的湫水河,裹挟着大量的泥沙细石,在此与母亲河交汇。黄河河道上堆积成碛,四五百米宽的河面,紧缩到不足百米。黄河水飞流而下十余米,水湍流急,白浪翻滚,碛口镇就是由此得名。至黄河东岸,黑龙庙雄踞山丘之上,远远望去,几分巍峨,几分沧桑。

据介绍,明清至民国年间,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来,到碛口后,船筏难以通行,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九曲黄河第一镇”“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盛名传遍南北。我缓步走在青石铺砌的古老街道,两旁的建筑依山就势,码头、货栈、票号、当铺、药铺、烟店、镖局、妓院甚至连同圈养骆驼的“圐圙”(方言)等一应俱全。

漫步在碛口街巷,街边小巷那些可爱的小狗,打闹着跟随陌生的我,把我从悠远、深沉的历史带回到现实。碛口至今仍有原住镇民生活其间,是座名副其实“活着的古镇”。整座古镇院与院之间有小门相通,进入一院,就可通过院与院之间的小门游遍全村。既保持了各家各户各自生活的独立单元,又加强了整个家族之间的联系。古镇原有东中西三条主要街道,可惜1976年黄河泛滥,冲毁了部分街道,不然碛口要比现在的规模更大。站在古镇的石板街上,可以想象古镇当年的繁华兴盛,似乎看到,街上来往不断的骆驼、骡马大车和熙熙攘攘的人流,甚至可听到,临夜店铺关闭排板门和拨动算盘珠的声响。

傍晚时分,我继续游荡在古镇。幽静的千年小巷,古拙的明清民居,质朴的西北老汉,肃穆的黑龙神庙,无不体现出小山村恬淡原始的气息。令久居闹市的心,得到短暂安宁。随着公路铁路的修建,由碛口转运的货物迅速减少直至绝迹。碛口被抛弃了,繁衍了二三百年的繁华凋零如白驹过隙。如今,曾经喧嚣的街市靠着残存的老房,在积攒岁月颓败的痕迹,也在向游人讲述着自己曾经的阔绰繁华。航运曾带给小镇带来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碛口冷寂了,风光不再了。(完)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40414;本文作者:茅仪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5-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行游山西系列总目录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行游山西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