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羊头山石窟暇思

 

 

 

 

 

    看过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再看高平羊头山石窟,才知道原来石窟也可以这样小,这样随意,释家讲究一切随缘,羊头山石窟最能看到大山与石窟是怎样结缘的。

    中国北方地区石窟众多,羊头山石窟籍籍无名,属袖珍型,因为小,又身处偏僻之地,外地人很少知道。即使到了山前,看到的也是山的秀丽,明知神灵在山,石窟遍布,想的还是山。山所以名为羊头,并不深奥,皆因山巅有巨石状若羊头,故名之。羊头山海拔2000余米,山色苍翠,峰峦迤逦,山势却不算陡,绿树、野花,布满山坡。沿小径曲折攀援,时见路旁站立一尊石像,皆无头。再走,又有巨石挡道,其大者若丘,小者如房,在山坡上兀自挺立,显然是早年从山坡滚落下来的,哗啦啦一阵滚动,声遏云霄,砸坏无数树木花草落到山腰,一头扎进泥土中,仄起身子便修成了正果,以后千年间便享受着虔诚的朝拜。有的却滚落得端庄,高僧般盘坐于蓝天白云之下,本身就是一尊佛像。细看,石质与山中岩石相同,皆灰色砂岩,或棱角突兀,或浑圆柔和,却见石上有洞,内有佛像、佛龛,这就是石窟了。

    同样在石头上凿洞,龙门、云冈石窟开在崖壁上,凿在山的肌肤里,羊头山石窟则掩映于绿树花草之间,仿佛为山体披了件缀满佛珠的袈裟,如此,石窟就变成山间一景,为山增色,又相融于大山,看石窟是看山,看山也是看石窟。

    羊头山石窟位于大同云冈石窟与洛阳龙门石窟之间的高平市,同样开凿于北魏年间,较云冈石窟年代稍晚,从中可以看到佛教东渐的痕迹,造像虽也隆鼻方额,石室却不再阔大。这种源自印度的僧侣修行之所,沿丝绸之路东来,经过敦煌、麦积山、云冈石窟异化,再经太原天龙山石窟的演变,来到太行山间时,已悄然汉化,造像更具汉人相,与石窟一样被磨去了棱角,用孤线的柔和,浑圆出了慈祥与和善。

    三十多年前,我在大同读书时,有位姓赵的老师博学多才,是个石窟造像艺术研究专家,曾说过云冈某窟造像其实是按北魏某太后长相雕凿的。这里的造像虽然也福态凝重,鼻直口方,却颧骨渐高,脸庞渐长,有似曾相识之感。若在太行山间行走,与村民交谈,会发现石窟内高坐的分明是披了袈裟的当地人。

    如果说庙宇是神的宫殿,石窟则是神的行宫,不事奢华,在简朴、粗砺中体现出神的威严与肃穆,又在坚硬、冰冷中表现出人的虔诚与坚韧。太行山是中国北方东西地理分界线,素以险峻、挺拔著称,“超然云雾中,不与群山伍”。羊头山石窟既处太行山区,自然带上了太行山的个性,洞窟本身就是一种造型,每个洞窟都不雷同,没有刀削斧斫般的齐整,或若虎踞,或若龙盘,随巨石形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从高山之巅滚落的巨石,仿佛天赐神品,当年僧侣们就地取材,随形就势,大者为窟,小者为龛,低者为碑,高者为塔,或众佛一窟,或千佛一洞,或一石一窟,或一石多窟,如此,佛像就坐满了山坡,想当年,清静的山坡上坐满了遁世隐修的僧侣,山石间,绿树下,会伴着缭绕的香烟,传来肃穆悠扬的低吟浅唱。

    羊头山石窟窟内面积都很小,多数不容人立。这也许正是羊头山石窟可贵之处。云冈、龙门石窟皆北魏拓跋氏皇族修行之地,倾一国之力建成,羊头山石窟则是游僧、居士之所为,靠民间之力一锤一钎开凿。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北魏、北齐年间,有帝王倡导,凿窟造像之风甚盛,山西是这两个王朝的发迹地,又多山地丘陵,便于开凿石窟,一时间,石窟造像遍布各地,尤以晋中、晋东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光我知道的,就有榆社石窟、平顺县林虑山金灯寺石窟等多处,现在又知道了羊头山石窟,从中不光能看出佛教由西域向中原发展的轨迹,还能看出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

    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中,敦煌最靠西,其石窟造像为泥塑壁画。麦积山石窟气象宏大,研究者称为“崖阁”,洞窟皆开在悬崖绝壁,层层相叠,形若蜂巢。云冈石窟巍峨雄伟,是拓跋氏初兴时期所开,造像高大,气势恢宏。洛阳龙门石窟最靠东,为拓跋氏入主中原后所建,又经李唐王朝参与,处处显现皇家气派,洞窟高大宽敞,有若殿堂,造像丰满敦厚,形若帝王。羊头山石窟既是民间所为,就处处带上民间特色,与四大石窟相比,其洞窟若茅屋之于宫殿,其造像若老农之于帝王,虽略显粗糙寒酸,却更加恭敬虔诚。释家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中有佛,佛由心生”。再小的洞窟,只要佛在心中,也就能潜心修为了。

    石窟本来与窑洞区别不大,只因一个是神住的,一个是人住的,叫法就有了区别。一个成了圣境,一个则成为凡间,一个充满了佛祖的肃穆,一个洋溢着凡人的温馨。太行山人过去多有住窑洞的习惯,为自己开凿窑洞时,也为神灵开凿一处,以便有个心灵归宿。这或许是太行山间多有石窟的原因之一。

    羊头山石窟散布九处,共二十二窟,与太原天龙山石窟一样,窟内造像头部多数被毁坏,然衣饰流畅,风范犹存。身处幽静秀丽的羊头山,我与同行们仿佛脱离尘世,面对无头造像和粗糙的石窟,还是揖手而拜。羊头山远离尘嚣,太美、太清静,我非僧人,若有可能,也想凿出这样的石窟居住其中,与神相伴,清静修为。(完)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150308;本文作者:韩振远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5-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