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哭泣的汾阳“三十里桃花洞”

 

 

 

 

 

  在汾阳市文联主席张立新和书记赵建雄的带领下,从汾阳市出发,一路西行,不久便进入崎岖不平的山路。大约行了十几里后,到了一个叫向阳村的地方。赵建雄告诉我们,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三十里桃花洞”了。四下张望,却只有几株桃花零星散落在陡峭的山坡上,并不是想象中的漫山灿烂模样。
 
  或许,是由于气候的原因?
 
  “不是。”赵建雄肯定地说,“是不断修建的铁路打断了山里的泉眼,使昔日的美景惨遭破坏。”
 
  有些失望。但既然来了,在这峭壁围绕的山谷深深中也不能空手而归。罢了,前行吧。
 
  果然。一边走,张立新一边给我们讲解“三十里桃花洞”的往事。原来,“三十里桃花洞”本名叫向阳峡,因其地形封闭如“匣”状,也由于身处其中有憋闷、惊险、绝望之感,后被当地人写作“向阳匣”,位于山西省汾阳市西16公里,东起向阳匣谷峪口,西至与离石市接壤的黄庐岭,全长15公里。来过的人都知道,“三十里桃花洞”其实不是洞,而是一条狭长的大峡谷,两侧石壁峻峭,危岩高耸。听说,从前每到三月上旬,山桃花在两侧的石壁山崖上竞相开放,彤红如霞,由于视角凌空交错,常常让人感觉像是穿行在桃花洞中,故名“三十里桃花洞”。
 
  “三十里桃花洞”的东起点向阳沟口,也是闻名的“金锁关”所在地。府志云:“县西三十里曰‘金锁关’,在向阳峡,岩险插天,中断如关,为汾石咽喉。”因此,“金锁关”是古汾州(今汾阳)西去石州(今离石)的最后一站,也是由石州经黄栌岭下汾州的第一站,1997年被中国长城协会列入中国长城百关。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初待阵列兵,壁垒森严。
 
  更令我们想不到的是,脚下正在行走的这条崎岖而扬尘不断的小道,竟然是一条曾经沟通晋中与吕梁的黄金旅游走廊,既是古代的“通秦古道”,又是商旅大道。当地人都知道,这条古道在民国十年(1921)()()公路未开通之前,是从山西平川到陕北穿越吕梁山区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是明清时期“西货东运”与“东货西运”的交错地,也是晋商开发大西北市场乃至俄国市场的一条要道。不仅有着绝美的自然景观,又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如今,黄河漕运早已退却,古道也已逐渐隐去,但包括“吕梁商帮”在内的晋商,在这里留下的处处痕迹,依然炫耀着这个群体在彼时的无限风光。想当初,一支一支的商旅带着最得力的驼队和骡队,载着沉沉的货物从太原到汾阳,从汾阳进入“三十里桃花洞”,翻越黄栌岭,进吴城,过碛口,走向大西北。晋商们日夜兼程行走在这条通秦古商道上,续写了多少商界传奇。
 
  看上去,这条狭窄而深长的狭谷,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越”之势。峡中两面山坡都是刀劈斧砍、直上直下的石壁,被人称为“刀劈崖”。设想在古代黑夜,疲惫的商旅进入幽深的长峡,驼铃叮咚,车马辚辚,若突遇强贼,真是逃无路,爬无梯。《汾州府志》记载:隆庆元年(1567)九月,俺答攻破石州后,就是从向阳峡分掠孝义、介休、平遥、隰州等处,杀了数万男女。崇祯五年,也有贼分道四出,据吴城、向阳以窥汾州。据说,这里也确实有一个叫强盗沟的地方。
 
  既然是通秦古道,三十里漫漫长路上定然有商旅们驻足的地方。很快,我们就走到一个几乎坍塌殆尽的古村。
 
  村子名曰“岭底”,顾名思义,是由于其处于黄栌岭下。眼前这个丝毫不起眼的破败村庄,曾经竟然是“三十里桃花洞”途中极其繁华的一个驿站,从前称为“岭底驿”,有“小北京”之美誉。
 
  “小北京”,当初该有多么繁华?
 
  几个人散开来,在破败的村子里穿行,寻找旧日的痕迹。所到之处,都是墙倒屋坍留下的乱石,每个院子里房屋基址、厅堂围墙随处可见。除了这些,还不断有发现:井口被掩盖的古井、石碾、饮水槽、碾米槽等等。更重要的,我们还发现了两块倒在地上被埋了一半的石碑。
 
  “这个位置曾经是一座观音庙。”张立新告诉我们。这时,散落在别处的几个人也都跑过来,趴在石碑上辩认。其中一块是“施银人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刻着许多人的名字;而另一块,字迹更加模糊,却也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大明弘治十七年岁存”、“汾州知州”、“赐进士出身”等字样。就是这块模糊不清的石碑,大概告诉我们观音庙的年代,抑或是岭底的年代。
 
  据了解,这是一处“商贾往来,必出其途”的驿站,与西边的“吴城”、“碛口”均为通秦古道上重要的中转站。当时因为人多畜多,最多时有7口水井,人数不少于1000人。明清之时,客栈、商店、货铺林立。每到傍晚便听到鞭响马嘶,车震驼鸣,商旅们在这狭窄的古关深沟中组成一幅热闹非凡的古代暮色图。可以想象,月明星稀的夜晚,难得可以坐下来歇息的客商们一定也不甘寂寞,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开一坛汾州美酒,于微醉之态边听戏,边聊生意。或者,再聊聊多日不见的媳妇和孩子,互相开一两句玩笑。那场面,一定非常悠哉。
 
  这时,又有人在路边发现了一些大小不同的石碎碑。听说之前已经有人拼凑辨认过,发现竟然是大清光绪十一年三月十六日(1885),遵府县谕立的《西乡一十三村革除锢弊石竭》。大意为:这里是“通陕大道”,曾经有过往公差横行村里,滋扰百姓,“属汾民大患”。经上级批准派监督清徭,“以杜滋扰”。
 
  看来,古今倒是一样,总会有一些不守规矩的官府前来扰民。我们也听说,由于“三十里桃花洞”沿途只有岭底和向阳两个驿站,沟深峡长,故而经常有飞贼出没。
 
  那么这个“小北京”,繁华时到底是什么样?很幸运的是,返程途中,我们在向阳村遇到一位做石材生意的赵姓师傅。53岁的赵师傅一家恰好就是从岭底迁出来的。他介绍说,岭底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开始外流,2000年之后便慢慢变成空村。以他的年龄,也不会知道岭底曾经的辉煌,然而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他爷爷的故事:当初,爷爷在岭底开着一家饼子铺,只卖饼子稀饭,然而就是靠着这样的生意,硬是攒下一缸银元。战乱时期,爷爷将银元埋在山上。然而有一天,下山回家的爷爷却意外受到一只受伤豹子的袭击,当下身亡。
 
  当然,银元也就没了去向。
 
  赵师傅说,至今,山里还有金钱豹、菊花豹等三种豹子,而且还有麝。我们几次确认,都得到赵师傅肯定的答复。这时赵师傅的妹妹从屋里出来,也肯定了这一说法。
 
  岭底,在我们眼里越发神秘。
 
  沿岭底一路西上,我们到达海拔1871米的黄栌岭,这是古永宁州(今离石)与汾州旧时的界限。脚下的路为土石路,散落着大大小小黝黑的石头,以及若隐若现的下凹车辙,显示年代的久远。然而眼前依旧一片荒芜,只有刻着“永宁州东界”的石碑孑然在风中伫立。界碑为“嘉庆丙寅岁春”。黄栌岭是境内吕梁山沿线从南到北许多岭中最巍峨的大岭,“黄栌关”就位于黄栌岭上,是古代永宁州东去汾州的第一大关,长达80余米,集宋、元、明各代工程为一体,是颇有价值的古代长城及古关隘遗址。
 
  乾隆《汾州府志》云:“汾阳县西六十里曰‘黄栌关’”。明弘治《黄栌岭碑》也记载:“黄栌岭,高峻莫及,岩石险阻,其路通宁夏三边,紧接四川之径,凡羁邮传命,商贾往来,舍此路概无他通也。”
 
  因为“舍此路概无他通”,从汉晋直到元明清,历代都在此设关戍守。现在岭上还有北齐文宣帝高洋为防山胡东袭而由此至岢岚修筑的长城,以及孟良寨、王墓洼、六郎庙、刘渊赛马场等遗迹。据乾隆《黄栌岭候馆辟路记》等碑碣史料记载,元代天历初开始穿堑垒石,明代宣德年间为防瓦剌、俺答入寇,永宁州曾在此设巡检司。但过去只是马帮、驼队、商旅行走的山道。直到乾隆丙戌(1766)朱浚在汾州任职,才组织工程打开石壁,凿通路基,“曩者崎岖岭峡,至始可通车无阻。”由于地势险要,这里也成为历代义军、强梁据守的地方。《永宁州志》记载,明嘉靖年间起义军据黄栌岭逼吴城,石州同知陶玺率军征讨。义军佯退,把官军从黄栌岭诱至黑暗岭。陶玺率军追至狭窄山间,义军伏兵四起,把官军打得落花流水,打死陶玺和部下闫大刚、罗天佑等6人。
 
  在“三十里桃花洞”中行走,一路在高高低低处还能不时看到一些或完好或破损的摩崖石刻。可以想象,当初商旅们走进古道,一定是一路行走,一路祈福,寻求佛祖护佑。
 
  想不到,这一次竟以桃花的名义,无意中和古道、重镇、古长城相遇。然而,或许是繁华不再,我们始终对零星的桃花耿耿于怀。听说,汾阳市文联一位叫田文海的作家泪流满面写了一部《三十里桃花流水》的文章,对这条千年古道的沧桑痛心疾首。
 
  我们,何尝不是?

 
 

 

 

文来源:2013年《映像》3期;本文作者:蒋殊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4-07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