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西廉政文化的特点 |
||
|
中华民族勤劳善良、重德尚廉,历来看重礼义廉耻。历史上山西表里山河的自然地理,地瘠民贫的生存环境,五千年文明积淀而成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锻铸了历代山西名将贤相、清官廉吏、志士仁人清正有为,勇于担当奉献,坚持不懈追求真理,不断实践奋斗的高贵品行和山西老百姓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传统民俗,是山西人民的宝贵财富,为我们今天营造弊革风清、富民强省的社会新风提供不少有益的借鉴。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刊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高春平先生撰写的系列文章,介绍古代山西廉政文化。 在三晋大地上,产生过无数彪炳史册、刚直清正、诚信有为的官吏。其中有用人不疑、诚信立威治国的魏文侯,有忠义化身关云长,有千古忠烈杨家将父子,有为官清正的理学家薛瑄,有为政清廉的治水专家刘东星,有中直辅臣王家屏,有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的于成龙,有直言敢谏的孙家淦,有编撰《康熙字典》的大清名相陈廷敬,有维新变法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有在中山陵剖腹明志的辛亥志士续范亭等。 古代山西优秀廉政文化内涵丰厚,但主体是清官廉吏。其主要特点有四: 第一,清官廉吏把忠君报国、勤政爱民、廉洁自守的政治品质作为当官从政的基本准则,突出表现和特征是君明臣廉、君臣齐心,清官廉吏能发挥治国安民的正能量。例如,魏文侯,不仅用人不疑,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而且是一位信义两全、饱含博大宏伟胸怀的政治家。他重用贤才,大将乐羊攻中山国,三年未下,谤书赢筐,但他深信不疑,终使魏国最早独霸中原。名臣西门豹治邺,《韩非子》称他“清刻洁懿,秋毫之端无私利”。他的治水投巫、破除“河伯娶妇”恶俗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第二,清官廉吏大多具有激浊扬清、惩贪除墨,打击豪强、匡扶真善、无私无畏、不惧权贵的超人胆识和举措。历史上在山西产生的清官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清正无私,一身正气,敢于同皇亲国戚、贪官污吏、地痞恶霸之类邪恶势力作斗争。即使在官场风气不正的时期,他们也能坚持正义,独善其身,做到同流而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例如,明中叶,政治日渐腐败,官场贿赂成风。每逢回京“朝觐”考察之年,各地官员都要贿赂当朝权贵。而清官于谦巡抚河南、山西,兴利除弊,爱民如子。回京时只带两袖清风,不馈赠当朝权贵一文银钱和土特产。他的《石灰吟》“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便是其做官清白的真实写照。 第三,清官廉吏大多具有为官清正、执法如山、不徇情枉法的高贵职业品德,在民众心目中树起“青天”“公道”“严明”的形象。中国封建社会,吏治腐败和司法腐败为害最烈。吏治直接关系到政权兴亡,司法腐败则会严重损害公平正义。许多山西清官认为,国家法度神圣,必须为百姓执掌好三尺法,坚持王法面前,人人平等,不徇私情。违法必究,执法不阿权势,否则便会造成恶果,冤、假、错案山积,无人为百姓兜底,社会失序崩溃。著名理学家薛瑄,明代山西河津人。为官清正不阿,先后任御史、山东提学佥事,诚实地践行理学精神,一心一意为民解难、为国分忧,受到时人称颂。太监王振受到英宗宠信,培植亲信,为了表示自己爱才举贤,极力拉拢薛瑄。正统六年(1441),薛瑄被调回中央,任大理寺左少卿。然而,王振没有料到,薛瑄并没有因为同乡关系和他炙手可热的权势就顺从他,而是凡事据理主持正义,所以王振十分不满。公元1443年,王振侄子要娶一名已故指挥使的小妾,受到指挥使正妻阻拦,便唆使小妾诬告正妻毒杀指挥使。大理寺审理此案,薛瑄得知实情,力为被告辨冤,王振便诬陷薛瑄受贿,袒护被告。英宗听信王振,将薛瑄定成死罪下狱。后经大臣营救,才让他出狱还乡。薛瑄归家后在河汾地区讲学,四方慕名求学者成百上千,有力地推动了北方理学的复兴。 第四,清官廉吏大多关注国计民生,廉洁奉公,敬业务实,甘于清贫,为社稷民生的利益可以先忧后乐,恪尽职守,甚至呕心沥血。河道、盐政、漕运为明清三大政,被时人称为油水最肥厚的衙门。明清时期山西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水利专家。他们不仅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水理论与技术,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的水平和能力,而且廉洁奉公,不贪占国家便宜。明前期,黄河决口频繁,河道迁徙不定,灾情严重。山西夏县人蔺芳,时任工部都水主事,开通会通河,并提出编木填石做囤堵决、导河分流的治水主张,成为当时治河理论“分流论”的代表。山西沁水人刘东星,为明中后期水利专家,任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漕运,先后主持了开赵渠,通邵伯、界首二湖的河渠等重大水利工程,最后累死在治水工地上。兴县人康基田,一生致力于水利事业,先后在江苏、广东、河南等地主持各种水利工程,治黄20余年,著有《河防筹略》《河渠纪闻》等重要的水利著作。他强调要正确把握河流的河势常态,提出“束水攻沙”“放淤固堤”等理论。浑源人栗毓美,多年主持黄河中下游的水利工程,著有《治河考》《砖工略》等多部治水著作,创造出“拋砖筑坝法”,是中国治河史上又一项重要的水利堤防技术。该期山西涌现的治水专家,数量多,在理论与实践中的贡献大。同时,他们关注国计民生,为政清廉,家无余财,其中刘东星、栗毓美等累死在水利工地上,表现了山西人勤政务实的崇高人品。 ■ |
|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150331;本文作者:高春平 |
||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4-07 ) |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