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民歌戏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襄汾赵雄花腔鼓

 

 

 

 

 

  襄汾县城往西南走20公里,就是以花腔鼓闻名的赵雄村。花腔鼓,在鼓乐发祥地晋南诞生,透露着三晋傩文化的信息,它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堪称是中国鼓王国的一朵奇葩。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种以佩戴面具、驱邪逐疫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现象,人们把它称为“傩”或“傩文化”。傩,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是驱邪除疫、禳凶纳吉的一种神秘仪式。它包括傩仪、傩戏、傩舞、傩俗等。赵雄花腔鼓应属傩舞。

    傩文化在我国流传广泛,但大都在长江流域和西南各省,北方地区留存相对少一些。

    关于赵雄花腔鼓的产生年代,有待考证。1980年,在襄汾陶寺乡一带发掘出了我国较早的礼乐重器土鼓、鼍鼓、特磬等多种与文明起源密切相关的物质遗存。这件鼍鼓距今4000多年,由此可见襄汾鼓文化的久远,而赵雄村距离春秋时期晋国国都古绛遗址仅有2公里,是晋国上卿赵盾后裔聚居地,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花腔鼓这一特殊鼓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当地人认为花腔鼓产生于唐代,依据有:一是传说。在唐贞观年间,李世民的阳寿到了,阴曹地府的判官因感念他为国为民之情,不忍世因主而乱,所以私自改了生死簿,为他增加了寿数。但判官的做法触犯了天条,依律当诛,玉皇大帝感其为民之初衷,从轻发落,让他游乡示众。有一名叫花庆的鼓师为判官之举感动,7天水米未进,到第7日时,操鼓而击,为后人留下了铿锵激昂、节奏明快、独树一帜的鼓乐,后世称之为“花庆鼓”或“花腔鼓”。二是依据表演者使用的乐器拍板。《旧唐书·音韵二》有“拍板,长阔如手,厚寸余,以韦连之,击以代拍”的记载。

    花腔鼓的表演主要在元宵节和辣椒丰收后。花腔鼓表演的内容为《五鬼闹判》,是以傩舞的形式从反面震慑、感化人。赵雄花腔鼓一般以场地表演为主,表演时鼓乐队分两排或八字队形,除开头、过门、结尾每段反复一次,判官和小鬼的表演是在鼓乐打击伴奏中进行的,判官的表演俗称“踩鼓心”,即鼓者敲鼓心,判官就开始走台步,并左右巡视,判官在原地随着鼓乐节奏做挠头、咬牙、晃肩等动作,而36位身着戏装、戴着面具的击乐伴奏者在表演时也间以跺脚、跳跃、呐喊助威来烘托气氛。花腔鼓突出了一个“闹”字,极富幽默意味。表演时,判官头戴判官帽,面戴狰狞可畏的判官面具,耳挂红髯,身穿红官服,足登高方,一手高擎虬杖,一手握笏板,威风凛凛,怒目巡视。5个小鬼头戴蓬头假发,脸罩小鬼面具,身着戏剧中的跨衣、箭衣、靠和龙套衣,脚蹬快靴,其中1号小鬼手举遮阳伞,2号小鬼手持折扇,跟随判官左右,3号小鬼手举要命锤,4号小鬼手持索命牌,5号小鬼双手持一条长铁链。5个小鬼不停地前后左右蹦跳着,在围观的人群中寻找要捉拿的恶人,其表演非常富有情趣。同时,周围有鼓乐伴奏,分8组,每组4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一人拍夹板,一人敲梆子,8组鼓乐舞者,称八面威风。演员进出口处的两面大鼓更是威震四方。鼓者也都是鬼怪装扮,全部戴鬼卒面具,头两侧是扇形纸花,挂红、黑、白髯口,身着戏中的跨衣、箭衣、靠和龙套衣,脚蹬快靴。这样一种特殊的鼓乐,只流行于襄汾县赵康镇赵雄村。

    花腔鼓中面具的制作方法很特别,先用黄泥加棉花,打成泥胎,泥胎整形,基本上有了人形(人的面部形状),干了以后,用毛头纸抹上浆糊,一层一层贴起来,然后,再披灰、打磨、上彩,晾晒以后基本上就制作成了。

    花腔鼓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鼓谱和击打表演独具特色,鼓谱每打完一段,要接着打一个“风搅雪“的鼓点以作过渡,采用了换头留尾的手法,变化频繁,形象生动。所用曲牌主要有“小得胜”“大得胜”“珍珠倒卷帘”“风搅雪”“凤凰单闪翅”“凤凰双闪翅”“厦坡滚核桃”“八仙过海”“摘豆角”“老虎呲牙”“单蹩脚”“双蹩脚”等。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40506;本文作者:王潞伟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3-09 )

太 原 道 >> 民歌戏曲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民歌戏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民歌戏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