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民歌戏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河曲民歌“打蓝调”

 

 

 

 

 

  河曲民歌“打蓝调”,原本是河曲县城关南园、沙口两村的民众在打蓝劳动中唱出的一种劳动号子,由于曲调优美、节奏活泼,后在全县范围内广为流传,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河曲民歌。

    据当地百姓口头相传,早在500年前,南园、沙口两村的农民就开始种植蓝草,并用自产的蓝草制作出一种用于印染土布的蓝色染料,俗称蓝靛。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两村的种蓝面积已达1000余亩,每亩可制蓝靛50余公斤。蓝靛除供当地百姓使用外,还销至我省的忻州、大同,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及甘肃的天水、兰州等地。

    蓝草于每年的谷雨时节播种,夏至栽苗,立秋之前收割。收割后的蓝草先要沤入蓝池,五六天后,即沤出蓝液,再将蓝液引入一个水井内储存。水井旁放有很多个水瓮,其中一个是石灰瓮,其余皆为打蓝使用的瓮。由于蓝液不能放置太久,过期就会变质作废,所以每家每户将蓝液沤完后便要及时搅打,到时不管白天黑夜,还是天阴下雨,都要全家出动,有的还得雇用劳工轮番上阵,每瓮前后两人,每组5人至9人,个个手持木槌,上下搅打,这就是当地著名的手工业劳动——打蓝靛。

    打蓝靛的劳动工序主要有搅馅、打蓝、提水三种。虽说不是负荷过重的劳动,但也不算轻松,特别是要赶时赶季在白露前打完,则显得更加繁忙、紧张。因此,当地百姓为了统一劳动动作、协调劳动节奏、提高劳动效率,便由一位“大师傅”牵头领唱曲儿,同时指导技术,其余人员随声和唱,边唱边打,以此消除疲劳、鼓舞精神,这便产生了搅馅、打蓝、提水的三种劳动号子,但当地人不称号子,而叫“搅馅调”“打蓝调”“提水调”,为了与其他民歌相区别,人们便将其统称为“打蓝调”。

一、搅馅调“搅馅调”产生于打蓝靛劳动的开始,是最早吟唱的劳动号子。当劳工将蓝液和石灰水按比例倒入4个缸瓮中,8个打靛便分为两组,各自手持木槌把子,用力在瓮中搅动200棍,使其混合均匀,然后才能进行打靛。由于有这200棍的数字限制,既不能多搅窝工,又不能少搅偷工,因此领头大师傅为避免搞错数字,便将“搅馅调”的歌词,运用数字的排列与组合唱出来,通过多人的反复齐唱,从而达到准确完成搅馅劳动的工效,同时也为消除疲劳起到精神鼓舞作用。以下是流传甚广的“搅馅调”(100弄)

    甲组:搅一两搅搅三四呀,乙组:搅五(儿)六,甲组:搅七八九来上一十,乙组:一十一二十三四呀。甲组:十五(儿)六,

    乙组:十七八九来上二十呀。

    甲组:二一两搅二三四呀,乙组:二五(儿)六。甲组:二七八九来上三十,乙组:三一三二三三三四呀。甲组:三五六,乙组:三七八九来上四十呀。甲组:四一两搅四三四呀,乙组:四五(儿)六。甲组:四七八九来五十。乙组:五一五二五三四呀,甲组:五五六,乙组:五七八九来上六十呀。甲组:六一两搅六三四呀,乙组:六五(儿)六。甲组:六七八九来上七十呀,乙组:七一七二七三四呀。甲组:七五六,乙组:七七八九来上八十呀。甲组:八一两搅八三四呀,乙组:八五(儿)六。甲组:八七八九来上九十呀,乙组:九一九二九三四呀。

    甲组:九五六,乙组:九七八九整一百弄。以上歌词唱两遍就算完成了搅陷的任务。当然也有其他一些唱法,如50弄、40弄,有的还在数字中添加些“水仙花开”“山丹花开”等衬词,以显得活泼有趣,但总的来说,还是为完成搅馅工序的任务而设定的,还是以数字为主词的。

二、打蓝调打蓝调是劳工们将蓝液与石灰水搅匀后,正式打蓝靛时所唱的号子。所谓打蓝靛,就是用木槌在缸瓮中上下和捣,让蓝液与石灰水加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蓝靛。因为此工序没有具体时间限制,所以词语灵活广泛,曲调优美动听,多半为歌手(大师傅)见甚唱甚,想甚唱甚,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民歌之一,往往唱起此调时,就连不参加打蓝的妇女、儿童也要跑来随声应和,喜庆气氛十分浓烈,可以说是打蓝劳动的高潮。请看下面这首《打蓝调》:

    喜鹊鹊飞在(二归)澄池池沿,明灯灯蜡火火(二归)打蓝靛。(那个)明灯灯蜡火火(二归)打蓝靛。手提上打蓝靛咱(二归)用心心打。打一回回蓝靛咱(二归)可心心乐。(那个)打一回回蓝靛咱(二归)可心心乐。黄河水流进那(二归)沤蓝的坑,水蓝布穿上(二归)痛时兴。(那个)打一回回蓝靛咱(二归)痛时兴。大河湾湾上(二归)打蓝靛,小妹妹坐在(二归)眼跟前。(那个)小妹妹坐在(二归)眼跟前。哥哥打蓝靛(二归)唱开声,小妹妹给咱(二归)拉后音。(那个)小妹妹给咱(二归)拉后音。蓝天白云(二归)一颗颗,十里河岸(二归)是打靛的人。(那个)十里河岸(二归)是打靛的人。打一瓮蓝靛(二归)出了几身汗,咱把那小妹妹(二归)巧打扮。(那个)咱把那小妹妹(二归)巧打扮。西包头顶至(二归)归化城,谁不夸咱河曲(二归)种蓝人!(那个)谁不夸咱河曲(二归)种蓝人!小妹妹穿上(二归)一身身蓝,真好比九天仙女(二归)下了凡。(那个)真好比九天仙女(二归)下了凡。

    咱老祖宗留下个(二归)种蓝草,唱起个打蓝调(二归)劲呀劲头高,(那个)唱起个打蓝调(二归)劲呀劲头高。

三、提水调提水调又名直调,是打蓝调劳动中最为有趣的一种民歌。当劳工们将蓝液打捣到一定程度,即将瓮底的小圆孔捅开,让蓝液流入沉淀池中、令其慢慢沉淀成为蓝靛。而打蓝瓮中则要重新添加蓝液和石灰水,然后再进行新一轮的搅打。就在劳工们从井中提取蓝液并倒入瓮中时,则会集体高唱“提水调”。此时,提水调的唱词内容基本上与提水没有任何关系,大多以男女爱情为主,可以说是一种富有情趣的劳动情歌,因而更受百姓的欢迎。请看这首:

    东山上大果子一片片红,西山上绵羊卧(啦)白云。

    红映映圪梁花影影坡,当中中一道道小(啦)河河。河河果里水长弯弯多,一对对情人唱(啦)山歌。山曲曲唱得清又脆,知心合意一(啦)对对。紫红(啦)葡萄甜果果,亲亲热热送(啦)哥哥。还有一首更加情真意切:芝麻开花铃铃多,你有了人家忘了我。芝麻铃铃打腿带,

    你站在罗门上拦妹妹。窗子上叫来门一拍,你不给哥哥开门心不歇。纸糊呀桥(来)闪人坑,妹妹你操上害人的心。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河曲民歌“打蓝调”是在群众打蓝靛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民歌,同时它又作用于劳动,通过歌唱的形式,将分散的劳动整体化、简单的动作游戏化、枯燥的数字旋律化,单调的节奏音乐化,从而成为流传久远、深受百姓欢迎的劳动歌曲,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完)

 

文来源:;本文作者:杨进升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3-09 )

太 原 道 >> 民歌戏曲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民歌戏曲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民歌戏曲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