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行游山西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闲看天龙山

 

 

 

 

 

  天龙山位于太原西南36公里处的群山中,原名方山,北齐时因山势若龙而更名。今年春季曾应友之邀登山游览。

    龙的形象天龙山意天龙在山。放大看天龙山脉,龙头在忻州盆地南端系舟山,古晋阳城为龙身,天龙山、龙山为龙尾。走近看天龙山势,本山则像一条盘绕在太原城郊山上的龙。

    据说天龙山为太原龙脉,因此太原号龙城,为龙兴之地。北宋时,宋太宗赵光义攻灭北汉后派名将潘美上系舟山削山头砍龙角,并火烧水灌当时的晋阳城,防止太原再出真龙天子。

    北齐时,孝昭帝高演在山上创建天龙寺(后更名为圣寿寺),残留至今的山门两侧的八字型壁墙上镶嵌五彩琉璃团龙,制作精细、色泽艳丽、生动劲健。

    天龙寺旁有千年古松,两人合抱之粗的主干高3米,从一人高以上,粗壮的树干便开始扭曲盘旋似巨龙飞舞盘升,粗裂斑驳的树皮如嶙峋的龙鳞,树枝伸展开来荫盖近300平方米的草地。从树下仰观,树像游龙腾空;从远处眺望,树冠大如华盖。这棵古松老树新枝,蔚为壮观,人称蟠龙松,为天下一棵奇松。据称对面山上还有一卧地松,近贴地面,似草地伏龙。

    天龙山有白龙洞,又称白龙庙,位于东西峰汇合处,背依危峰栈道,下临深渊绝壁,两侧碧树参天。庙前有砂石雕成的八角巨柱,古朴苍老。庙由条型巨石砌就。工程应很浩大,想古时工匠如何将这些巨石凿成条石,又如何在狭窄的山地搭建在一起,何等不易,体现了先人的辛劳和智慧。

    庙里侧旁有巨石凿成的池沼,下有清泉,号“龙潭灵泉”,无论旱涝,其泉保持2米之深,泉水清洌可人、味甘可口。“清鉴毛发,香夺芷兰”的灵泉引来祀雨者香火不断。原庙里供奉11尊雕刻精美、神态各异的木雕龙君像,现因庙潮湿移至文管所藏展,此处换成一静坐莲花之上的观音菩萨像在此镇水,并受人间烟火。

    山里远处有龙珠崖、天龙瀑布,河涧上还建有大小龙桥。

    佛的文化佛教文化的石窟雕塑为天龙山至宝。天龙山东西两峰,陈列着25个石窟,排列有序、大小不一、形制各异。窟中造像500余尊,凿浮雕、藻井、飞天等1144幅。由于近代国弱,大部分能运走的都遭国外不法商人盗运,许多精美的石像现散藏于国外博物馆,还有一些不知所终。目前,我国国家博物馆也藏有两件唐代石雕像,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有的石雕体量较大,难于贩运,使得第9窟的石像保存较为完整,成为天龙山佛教石雕文化的代表。这是一座小山头凿成的巨大的露天佛龛。一尊高6.8米、有11副面孔的观音石像迎人而立:身姿呈S型曲线,右膝微屈,有女性灵动婀娜之感;石像体态丰腴、服饰华美、衣质柔似贴身,雄浑优雅,为典型的唐代风格之雕塑。旁边有骑青狮、乘白象的文殊、普贤菩萨造像,再加众多的小型配雕,使龛内场面宏伟壮观。

    顺着后人搭建的旋梯登上二层,高高在上的是高7.55米的弥勒佛祖坐像。佛祖慈眉善目、雍容大度、身披袈裟、右手上举、左手抚膝、双足踩着莲花,正在施说讲法。佛祖像额间有明毫,脖上有肉纹,那脖上的肉与胸、肩连起来,肉感极强,呈现唐代雕塑的丰盈高雅之美。明代建阁,但毁于战火,现今重建,阁伟如山,称为“漫山阁”。

    8窟为唯一的隋代石雕,也是天龙山最大的石窟。窟有前廊后室,前廊有4根圆形立柱,室内有一四面开龛的方形塔柱,相当于寺院中的佛塔,即起支撑作用,又增添了佛龛的创作空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6窟凿在悬崖陡壁间,过去有栈道可上。如今只能在下仰观。进入眼帘的是窟室的前廊:两根精美的仿木建筑的八棱石柱起支撑作用,柱下有覆莲柱础,柱头有额仿,仿上雕一斗三升拱和人字型叉手,简洁美观。旁边站立的两位天王力士现为美英两国的博物馆收藏。

    前面山脚溪谷旁还有千佛洞,众多的佛像异常壮观,然被盗割得满目苍夷。可喜的是今年325日发现、发掘出一批唐代佛文化石雕造像,其中一件汉白玉菩萨头像雕刻精细,面部表情端庄慈祥,堪称精品;那些罗汉和力士雕像表情各异,还有的造像是鹰钩鼻、络腮胡、深眼窝,一看便是异乡他族之人。此种雕像使人能遥想出古太原之繁华、盛唐之强大。古石雕的发掘,略补石窟头像被盗的缺憾。文管所将设陈列馆,展示这些稀世珍宝,增添天龙山的佛文化艺术魅力。

    爽的山林天龙山有丰沛的泉源,据说过去曾有70余处,现在白龙洞泉在海拔1300多米处,应了“山有多高,水有多深”的名谚。

    由于水源充足,所以天龙山树茂林深,四季常青。青绿的松林柏海即使暑日也凉风习习。站在山上新建的清凉亭远眺:崇山环翠、山峦起伏、溪泉鸣涧、林海漫天、树木苍劲。对面有“顶峰独峙”“柳跖旗石”,那美丽爽目的观音塔像绿海中的航标一塔独秀,据说那是天龙山的龙头所在,留给人许多的遐想……

    凉亭有碑,记载东魏的摄政王高欢,曾在此建避暑离宫,在此依山望景,同年开凿石窟。其子高洋创北齐王朝后,在天龙山建仙岩寺,然后继父业,效父法,继续开凿石窟,使当时的佛教活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留下了灿烂的佛文化遗迹。避署离宫遗址在哪?还需再考。

    冯玉祥将军曾受邀于阎锡山客居于晋。他不住城中舒适豪华的宾馆,偏住这清凉荒野的天龙山达一月有余。他身居世外桃源,却心系家国百姓。山间摩崖石刻上红色的大字留下了他壮烈心迹:“穷苦同胞之得救,其路途为革命,根基在知识。吾生惟此二事!”旁边还有近代文人墨客附狂书二字“猛进” !也有年代久远、 字迹斑驳可辨的崖刻“览胜留题”。

    山上还有柳下跖居处,留下了传说。还有清逸的七松坪,那七棵生长在绿草坪上高耸入云的参天古松,大概比得了泰山上的“五大夫松”,看那飘然处世的气质又很像汉魏时期的“竹林七贤”,很是高雅、很是俊逸、很是秀美、很有文气……

    幽静的天龙山,引发人幽深的思考。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41128;本文作者:武江波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1-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行游山西系列总目录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