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行游山西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渠家大院深几许

 

 

 

 

 

  那日,平遥古城的绵绵细雨,从早飘到晚,几乎是诗化了我们的这次拜访。进入一条幽深的小巷,同行的老兄忽然说,好雨啊,若是能逢到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女子就好了。我恍惚听到内心深处也升起了一声感叹,又觉得这有些好笑。及至翌日看罢30公里之外的渠家大院、乔家大院,再赴太谷游览了三多堂铁门铁窗的秀女院,便觉得,那雨巷伊人的景致,不要说我们,便是明清时生活于此地的诗人,怕也难得一遇。

    这事说起来很让人扫兴,却也让我们从中窥到了一些什么,比如晋商的文化因素,为人处世的道德密码。怎么说呢,当时名震一方的晋商,文化性格其实相当复杂:一方面,他们有个开疆拓土的梦想,并将大江南北乃至国门之外作为商业前线,步步为营,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商业金融帝国;另一方面,他们又深陷于儒家文化的某种渊薮之中不能自拔,在征逐世界、广辟财源时,从不忘在后方筑就落叶归根、衣锦还乡的安乐窝。这就是我们在晋中看到的那些宏大而厚重的城堡式大院、庄园。

    徜徉其中,我们会发现,那高大的院墙、深深的庭院,其实也透射出中国文化的博大深邃。而撑起它们的,不只是明砖清瓦,更有儒家文化之筋、传统伦理道德之骨。

    这方面,祁县渠家大院可能是最好的例子。

    祁县得名于古语 “昭余祁泽薮”,春秋时属晋,几乎包括整个晋中平原。时间的大风刮到今天,“昭余古城”几多沧桑、几经变迁,保存下来的不过一个十字老街。街上散落着不少商号遗址,比如裕善银号、晋恒银号、大德昌票号、北昌源茶庄、亿中恒茶庄等等,可以见出祁县晋商的雄厚家底。房舍全是明清时留下来的,与灰瓦黑门的平遥民居相仿,商业气氛比之后者却有些淡薄。

    古城入口处的牌坊一侧,有块狭长的绿地,许多祁县历史文化名人被雕在这里,以各种姿态面对着慕名而来的游人。不说大诗人王维、小说家罗贯中,单一个写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温庭筠就让你肃然起敬,不敢小瞧这不起眼的小城了。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小小县城的图书馆竟然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有古籍线装书五万余册、孤本善本多种。可以想见,祁县晋商如渠家,之所以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惯例,财富代代递增、绵延19世,断少不了这种人文环境的滋育了。

    渠家当年人称“渠半城”,在祁县城内拥有十几处院落、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但由于毁坏严重,现在开发出来的仅两处,一处是我们走进的这一被列为 “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的五进院;另一处是渠家的“长裕川”茶庄。像所有的晋商大院一样,渠家这处五进院外墙高大厚实,门楼高耸,门额牌匾上镶嵌着“纳川”二字,透露出大院主人的胸怀和志向。站在门口向里望去,五进穿堂院,门里有门、院中套院,呈现出一种深邃致远的气象。这也如同晋商之于人的印象,外表厚实朴拙,内里精雕细刻,博大深远。

    这处占地5300平方米的院落,据说是渠家第十七代渠源潮兴建的。经过十几代人几百年的经营和积累,渠家到“源”字辈,出现了三大财主,渠源潮人称“田喜财东”,两个兄弟渠源浈、渠源淦则被叫作“旺财东”“金财东”。三人都是清代商业金融界的大腕,富可敌国,但他们崇尚儒术,致力于修身,非现在那些挥金如土的“土豪”所能比也。

    大院一进门的西侧,便是精美雅致的栏杆院,正房檐前挂一块桃木雕成的荷叶匾,上有“若虚斋”三个大字,传为明末清初的大学者傅山所书。“若虚斋”是渠源潮的长门长孙、大院第十九代主人渠仁甫的书房。渠仁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喜读书,好诗文,志在治学,但因“田喜财东”逝去,不得已挑起家业的重担。他经商40余年,拥有八大商号,其中五个是他亲手创立的。这位渠家的后起之秀,商业成就颇大,但对他来说,成功不仅仅是财富的创造,更是文化学养的积累和人格的完善。他平日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古籍善本及书画作品,为此还专门在太原开了个“书业诚”古籍书画店,广为收集古籍,每遇好书便视若珍宝,爱不释手。斋内当年藏有古籍善本2000余部、六七万册,还有大量的珍贵字画。多年研读,他自己也修得学富五车。为“普及教育,体恤寒素”,渠仁甫出资80万两白银,创办了私立祁县竟新小学。1937年,侵华日军逼近祁县,渠仁甫被迫携家小南逃,不久斋内收藏的书画几乎被洗劫一空。晚年,他将自己的藏书全部捐献给国家。对如此热衷于文化的收藏者和守护人,谁又能说他仅仅是一个商人?

    最里面的一进院落称作 “牌楼院”。一座十多米高的十一踩的木制牌楼上,书写着“载籍之光”四个大字。“载籍”便是书籍,渠家以书为指引之“光”,家业何以不兴旺?眼界何以不开阔?胸怀何以不磊落?光绪三年(1877年),三晋大旱,百姓受灾严重,渠家响应官府赈灾,出钱出粮,感动天下。光绪七年(1881年),为褒奖渠家的义举,慈禧太后敕令山西巡抚曾国荃建造了这座牌楼。正房的通天明柱上有一副楹联,上书“俯仰无愧天地,褒贬有待春秋”,道出了深受儒家文化熏养的渠家人的人生态度。

    五进穿堂院是大院的偏院,院与院之间有过厅、牌楼,且一座门比一座门高、一处院比一处院大。那些门匾、楹联最能见出主人的品位,也更让我欣赏,每个门额上的牌匾,闪耀的都是儒家思想的光泽,有做人处世的要诀,有读书修身的提示,包含了主人对生命本质的透彻理解,如若虚斋、乐天伦、德星朗耀、学吃亏、善为宝、慎俭德、慎言语、读书乐、观光第、稍可轩、福禄尔康等等。也因此,他们在世代经商的过程中,深明儒贾相通、义利相通,将德行与做官行商紧密结合。在这一点上,渠家与祁县另一家晋商乔致庸颇为相同,乔公甚至将自己的住宅命名为“在中堂”,以警示自己和子孙后代“中规中矩”,处世以仁、为人以和、经商以义,该我得者我得,不该我取者,纵有千金也不能妄取。因为深得儒家“中庸之道”的精髓,祁县晋商才会活跃五个世纪之久,成为中国金融贸易史上的奇迹。

    渠家还有个人物叫渠本翘,他是渠仁甫的叔叔,“旺财东”渠源浈的长子。渠本翘自幼聪颖好学,博经通史,31岁便得中进士。1902年,他与乔家人合资,开办“双福火柴公司”,这是山西最早的民族工业、平遥火柴厂的前身。1905年创办祁县中学堂,1909年任山西大学堂监督,在教育上倾注心血颇多。1909年,当官府把晋地一些煤矿的采矿权卖给英国人,渠本翘率先发出筹款赌矿的倡议,与多位商人共同出资赎回了矿权,并成立“保晋矿务公司”,山西人至此开始自己开发矿产资源。

    渠家大院,共有8个大院19个四合小院,如穿堂院、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等等,可谓一院一天地、一步一景致,让人目不暇接。渠家的故事也多,五百年经商的艰辛、仕途的起伏,故事里有汗水有泪滴,令我们感慨万千。特别在秀女院,听导游讲着被锁深闺的小姐们所受的困厄,心里那个美丽的雨巷情结又隐隐作疼。

    现在,距那次采风游览,时间都快过去一个月了,但写下这些文字时,我仍觉还没走出渠家大院的幽深来。脑海里由不得跳出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词句。我知道,走不出的,还有晋商文化之深、儒家文化之深。

 

文来源:山西日报20141126;本文作者:王保忠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1-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行游山西系列总目录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