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行游山西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晋祠观菊记

 

 

 

 

 

  金秋时节,国庆过后,旅游大潮,戞然而止。游兴正萌,即有友人相邀,郊外“小游”。发起人是两位女士,小陈、小张和她的老妈,连我一行四人,共乘一车。但我同她们却是“同车异梦”。她们的目标是晋祠宾馆,而我想的却是晋祠博物馆,找贾女士催稿,同时参观早已向往的武则天《华严经》碑刻。而我不能向她们说明,否则会影响她们的游兴。我“不露声色”,顺其自然,但却一步步接近我的目标。

    谈笑之间,车开进晋祠宾馆,绕馆一周,便出来开往晋祠了。我心中暗喜,但仍“不露声色”。我跟她们到了晋祠门外的广场。呵!好一个菊花世界。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目不暇接。有花有树,树上也挂满了不同形态和色彩的菊花。我简直有点忙乱,不知该拍什么为好了。时间有限,我心里还惦着晋祠博物馆。好在她们不喜欢拍照留念,她们赏花,我拍照,各行其便。拍得差不多了,我便同张女士她妈,进入了晋祠大院。

    此时已经是下午四点,晋祠内游人甚少,一片沉静。一打电话,贾女士便出来了,领我们进入圣母殿和南面的佛寺。武则天的《华严经》碑刻就在这个寺院之中。《华严经》碑刻原有160多块,这里即存有130多块,已是蔚为大观了。贾女士是博物馆资深研究员,这些碑刻是她研究的课题。有她做向导,自然受益匪浅了。不仅如此,她还领我们到寺院侧院看新发现的十几块石碑。虽然工人们正在冲洗,亦可辨认出一些碑文来。它们分别刻于明清及民国初期。有一块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上面刻着四个大字——“人造江南”。落款为谢觉哉。虽寥寥四字,却妙点出了晋祠这犹如江南的北国鱼米之乡!

    贾女士现已出版《太原史话》《晋祠宋塑》《天下望族——张氏》等10部书籍。不久前重新修订出版了她的文物通俗读本《晋祠的故事》。因贾女士让我为本书作序,所以用心拜读,受益匪浅。它使我感悟到“晋祠就是一个社会”。虽然它在原祠基础上不断增建,但它都是按照现实社会的模式和美的规律建造的,使之日臻完善而又完美。而谢觉哉的碑词,又使我认识到晋祠也是一个“人造江南”。把“天人合一”的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晋祠从而更美了。

    更重要的是贾女士对我的启示。以前我们虽有交往,但没有今天这样使我有所感悟。她19岁到晋祠工作,在这“深闺”之中,从事文物研究与保护工作至今有30余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这里。现在也50岁出头了。她的学问与功底越来越深厚,成果越来越多,而青春离她越来越远。不过她成果累累,精神也充实而富有。她依然风韵犹存,如同她最喜爱和收藏的相册《旗袍女人》。她认为“旗袍是中国女姓的传统服装,体现了东方女人特有的神奇韵味——端庄、矜持、典雅、雍容华贵、气质非凡,有一种牵一处动全身的飘逸美”。这也体现在她身上。她讲话特有魅力。不论讲什么,都像向你说悄悄话,真诚倾诉。那神情率真而又带点神秘兮兮的,像是告诉你一个秘密。都要把话说到你心里,浇到你的心田里。恰似“润物细无声,点点入情怀”。这使我对她有了新的感悟,同时想到了菊。

    我喜爱周敦颐的《爱莲说》,也写过《莲颂》,并在此文中谈到《华严经》对莲的评价以及莲为何成为“佛教之花”。但未写过菊。周敦颐说“晋陶渊明独爱菊”,并认为菊是“花中之隐逸者也”。他“独爱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花中之君子”;而“牡丹是花中之富贵者也”,“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他是讥讽人们追逐富贵的。但他未说出牡丹的“贫”——精神的“贫”;对莲,只说出她的品格之美;对菊,只说出她的“隐逸”。但菊除了“隐逸”,不张扬,不夸张,不炫耀,默默奉献之外,还有很多的品质。她端庄,谦逊,质朴,充实,富有——不是物质富有,而是精神富有。她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她盛开于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象征着收获,并凸现出清寒傲雪的品格等等。这些都是莲和牡丹所没有的。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于是菊花成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历代文人骚客多有名句佳篇,对其加以颂扬。在《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对菊花的吟咏。《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当时士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只有一点是屈原未能料及的,这就是菊花还具有世界性。

    菊花不仅特立独行于中国,而且还在全球风行。1688年荷兰商人从中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1689年荷兰作家白里尼曾有《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18世纪中叶,法国路易·比尔塔又将中国的菊花品种带到法国。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穷曾先后在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和日本引入菊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而形成英国菊花各色类型。不久,又由英国传至美国。从此,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成为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

    我不枉晋祠之行矣!真乃始料不及!我哪能想到此行对菊有了这么多新的领悟啊!而这是由贾女士想到的,又由菊想到了贾女士——也许贾女士身上就有某种菊的信息吧!

 

文来源:太原日报20141029;本文作者:李翔德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1-05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行游山西系列总目录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