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原市十八中高七班毕业40年聚会追记

 

 

 

 

 

  周六的国师街,小雨润如酥。走进十八中大门时,美籍华裔梁康之有点恍惚:从美国马里兰州到北京,再到太原,地理的时差跨越了半个地球;18岁离校,58岁返校,岁月的时差已经整整四十年。

    主教学楼二层,梁康之走进一间教室,一群爷爷奶奶岁数的老同学已经坐在了书桌旁,他们是太原市十八中高七班毕业生。1974年,他们十八九岁,毕业后成了知青上山下乡。今天,2014118日,他们五十八九岁。一场毕业四十年的聚会,即将开始。

    握手,握满一把把日子。辨认,辨出一道道皱纹。高七班,我们又回来了。

    现在开始点名

    教室窗外,依然是那块不大的天空。走神的同学最喜欢它,它还在。体育委员赵志伟走上讲台,“同学们,现在开始点名。”赵志伟年轻时就是帅哥,温文尔雅,一口标准普通话。

    “刘春源——”“到!”刘建昌——”“到!”“王京毅——”“到!”“李生义——”“到!”“张震瑛——”“到!”……每一位同学起立,都会引起一番小议论。班主任余慕贤今年78岁,坐在讲台一侧,精神头儿很足。学生们都是快60岁的人了,师生一场已被时间抹平为老友一圈。

    这一个个名字,曾经出现在书本封面上,出现在考卷密封线内,出现在田径赛检录名单里。现在,它们是一滴滴饱含沧桑的人生水珠,映射着一个个不可复制的四十年。1973年,37岁的余慕贤站在讲台上讲解函数解法,面对着台下一颗颗澎湃的心,一张张青春的脸,他想过他的学生们也会老吗?

    白发人看白发人,余慕贤有点反应不过来,只是对那个名字、那个人,报以微笑。

    “杨丽华——”“到!我有礼物送给于老师。”这是生活委员杨丽华,她恭恭敬敬走上讲台,将一条围巾戴在余老师脖子上。余慕贤说:“这个,这个同学我认识。”有礼物就认识,没有礼物就不认识,大家人同此心地笑了。学生找到老师的漏洞,集体小得意。

    高七班的班爸

    郝晓爱专程从秦皇岛赶来,她是这个班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当年经常五门课百分,标准的学霸。她感谢高七班,“文革”期间,高七班“闹革命”闹得不太厉害,曾度过一年多平静的学习时光,这在当时极不容易。“后来我参加高考,复习很顺利,就是凭这一年多的功课底子。”郝晓爱说。

    郝晓爱是数学课代表,余慕贤正好教数学,学霸对老师感情很深。毕业聚会的一项议程是,由郝晓爱代表全班同学朗读一封信:

    别时曾经是少年,今朝相见白发添。此时此刻大家心潮起伏,百感交集,最想向您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班爸——余老师您好!

    忘不了,数学课上您那生动、幽默的语言;忘不了,开班会时您那苦口婆心的教诲;忘不了,促膝谈心时您那睿智深邃的目光;忘不了,晚自习时您那深入浅出的辅导……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敬爱的余老师,我们永远是您的孩子。

    郝晓爱1977年考上山西师范学院,毕业后执教太原十五中,1995年一家人随丈夫迁往秦皇岛。班爸余慕贤微笑着,他听着信里的每一个字,看着这个眼前这个当年的好学生,眼里泪光闪动。班爸有点羞涩,但努力保持着微笑。

    张根牛默默无闻,他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检点这个落实那个,依旧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样子。

    贺安黎是聚会组织者之一,建立 QQ 群、微信群,联系母校,做了不少前期工作。贺安黎最近身体不好,只好在微信群中发来贺信。发来贺信的还有团支部书记杜小萍,她人在宁波。两人祝贺老师和同学们健康快乐。

    我是十八中的

    校外的老槐树,黄叶凋零。十八中的前身是山西省立太原女子师范学校,建于1909年,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石评梅就是太原女师的学生。1972年到1974年期间,山西发生了不少事: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一行参观了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工学院、太原重机学院、山西大学等迎接首批工农兵学员入学;太钢生产出0.12毫米冷轧板,这种金属薄板材像纸一样,工艺技术要求很高。

    此时的十八中高七班由新道街小学、后小河小学、国师街小学等附近的“戴帽初中”的学生组成,上课普通话,下课太原话,大家很快熟悉起来。

    侯军玞每天天不亮就来占篮球场,他爱打篮球,还是校运会1500米季军。早锻炼玩篮球,大家一直玩到早自习铃响,才汗流浃背地走进教室。侯军玞还记得那时经常参加劳动,几个同学坐在郊外的小桥上吹口琴,吹奏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侯军玞也是本次聚会的组织者之一,班里也有小门小派,侯军玞与各门各派都相处得不错。他高中毕业后在南郊西温庄插队,回城后到山医二院工作。

    窦远明挎着相机跑前跑后,他是本次聚会的发起人之一,现在是河北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1977年考上河北工业大学,之后留校任教任职至今。窦远明浓眉大眼,说话严谨,太原情结很深,每年高考结束,都会借学校招生机会回太原看看,“那时候,国师街、新民中街这一带的老院子特别多,现在剩下的不多了。”他说。

    胡果白白净净,戴着眼镜,被同学们称为“大文豪”,如今已是省报的副总编。当年高七班参加学校元旦文艺汇演的节目——集体诗朗诵,由胡果执笔,由京腔十足的赵晋华领诵,全班集体参加。节目阵容豪华,风格大气,轰动全校。

    啊,朋友再见

    老同学见面,说不完的话。王彩明的话倒不多,一身唐装,见人先发一支好烟,抽着。王彩明是老太原,好面子,插队在河西小井峪公社。高中时不爱学习,一帮江湖朋友。现在他成了姥爷,最骄傲的是“在我们朋友圈里,就我一个高中生”。

    王彩明小名“二彩”,班里同学类似的小名或绰号还有“大头”、“巨头”、“大石头”、“二珠”、“毛子”、“属狗的”。

    梁康之被称为“康康”,出身于书香门第,梁父毕业于西南联大。梁康之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高中毕业后插队,当过工人,后来考上北方交大,分配到铁道部运输局。再后来移民美国,在马里兰州政府任职,加入美国籍,曾担任全美最大的中文学校的理事会理事长。2009年,梁康之应邀赴京走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五十周年庆典。

    印象里,“康康”习惯踏着铃声走进高七班教室,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座位上。插队期间,他受了不少罪,带领一帮女知青在厨房做饭,柴草点不着,就浇了点柴油,轰地一声,火苗窜起来烧伤了脸。梁康之双手插在口袋里,轻松地聊着往事。

    聚餐之后,班主席范永峰招呼大家照集体相,学霸合影、小组长合影、班干部合影……她有条不紊地招呼着大家。范永峰是那种一身正能量、处处主旋律的女生,班里好多男生喜欢她。高中毕业后,范永峰到闻喜县农村插队,之后被推荐上了山西医学院,现在是资深牙科专家。

    范永峰做事仔细,“过了一辈子精打细算的日子,从小就在家负责管理各种票券,哪一天哪一张券过期,记得清清楚楚。”

    胡果、范永峰是高七班结为连理的唯一一对同学夫妻。当年的婚礼简单,同学、朋友动手打家具、刷油漆,筑下了爱巢。现在,两人在友善的起哄声中起立,向同学们鞠躬感谢。

    聚会一天,没有人觉得疲倦,包括余慕贤。电视大屏上放着老歌《啊,朋友再见》,“有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吧……”

    周六黄昏,如果不是参加聚会,高七班的老同学应该这样度过:余慕贤刚刚送走来看望他的孙辈,赵志伟正陪孙子玩耍,尽享天伦之乐,王彩明又点燃了一支香烟。家在美国东海岸的梁康之,摘下宽大的眼镜,在咖啡的热气里养神……

    时间打败了他们,又好像没有。

 

文来源:太原晚报20141204;本文作者:冯海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5-01-12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版权声明:本站是一家以弘扬三晋文化为目的的非赢利性个人公益网站,在转载选用部分文章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作者,本站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请著作权人及时联系本站以沟通解决涉及的版权和相关事宜。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